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0991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六大热点题型冲刺复习解读精品Word格式.docx

C。

[答案] C

1.如图为细胞Ⅰ、Ⅱ、Ⅲ、Ⅳ的局部示意图。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判定细胞Ⅱ和Ⅳ为植物细胞的依据为细胞具有③或④或⑧

B.细胞Ⅱ、Ⅲ、Ⅳ均能进行光合作用,所含色素的种类相同

C.条件适宜时,含有②的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D.细胞Ⅰ和Ⅱ中不含有⑥这种细胞器,故前者不能产生分泌蛋白、后者不能增殖

解析:

选C。

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适宜条件下,含有②的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2.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图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________________。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75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

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________个。

(3)图中+RNA有三种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病毒衣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蛋白组成,其中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而VP4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RNA连接,另外VP1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

若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________,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________。

(1)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图中物质M(多肽)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欲合成一条子代+RNA,必须先合成一条-RNA,+RNA、-RNA碱基互补而等长,根据+RNA中(A+U)=40%,得出(G+C)=60%,因而合成一条子代+RNA需要G+C=7500×

60%×

2=9000个;

(3)识图可知+RNA的功能至少有三种:

EV71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另外还有携带遗传信息);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根据描述VP4包埋在衣壳内侧,VP1、VP2、VP3裸露于病毒表面,VP1虽然裸露于病毒表面,但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因而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疫苗时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VP4,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VP1。

答案:

(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或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2)9000 (3)翻译的模板;

复制的模板;

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VP4 VP1

温馨提示

   完成作业:

特色专项训练P1~3

 

二、坐标曲线类

坐标曲线类试题是生物高考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常以坐标图为载体呈现。

有些生物学的现象和生物学事实,想用语言描述清楚很不容易,倘若用曲线再配以一定的文字描述就会一目了然,便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交流和表达。

生物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很多,但无论曲线怎么复杂,其关键均为数与形。

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未来动态。

识标:

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一般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

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从而正确把握坐标曲线。

明点、描线:

找出关键的数,即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及各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

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

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

据图分析:

(1)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________。

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_______。

(2)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导致12:

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填“光照”或“CO2”)。

(3)在14:

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解析] 

(1)首先分析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

横坐标:

表示一天中的各时刻点。

纵坐标:

表示长叶刺葵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相对值。

(2)分析各曲线重要的点及曲线的变化趋势。

如光合速率曲线:

①从8:

00~10:

00光合速率逐渐增强;

②在10:

00时,出现拐点开始下降;

③在12:

00光合速率出现低谷(原因可能是光照因素引起,此时气孔导度大,CO2供应相对充足)。

(3)联系学过的知识点作答。

如:

①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要联系光合速率最大时的点;

②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要联系蒸腾速率最大时刻的点;

③体现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应是气孔的大小,应从气孔导度曲线反映出来。

[答案] 

(1)10:

00 12:

00 

(2)气孔导度 光照

(3)降低

1.如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种子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

B.小麦种子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C.小麦种子鲜重的增加仅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

D.小麦种子的形成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分析曲线可知,小麦种子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A正确。

受精后短时间内细胞分裂素含量较多,说明在种子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B正确。

种子鲜重的增加可能与生长素、赤霉素均有关,C错误。

由曲线可知小麦种子的形成受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D正确。

2.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____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关系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

B<

C       ②A<

C<

B

③A<

B=C ④A=B=C

(5)若对进餐组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变化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胰岛素峰值________(在“之前”“之后”“同时”中选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

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状腺激素

④神经递质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体内贮存的糖被大量消耗,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

(2)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原因是大量糖类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吸收进入人体血液中。

(3)高脂高蛋白组的胰岛素水平高,说明蛋白质被消化成的氨基酸及脂肪被消化成的甘油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4)因为是健康学生,虽然高糖组和高脂高蛋白组在短期内都会使血糖显著升高,但没有超出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所以最后三者检测结果相同,尿液中都不含葡萄糖。

(5)进餐组血糖浓度升高首先引起的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发挥作用引起的血糖浓度下降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在胰岛素分泌的体液调节中,胰岛B细胞受体可识别胰高血糖素;

在胰岛素分泌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受体可识别神经递质。

(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2)高糖早餐 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④ (5)之后 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血糖浓度的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②④

特色专项训练P4~6

三、表格分析类

表格题是生物试卷中常有的题型,这类题型最突出的特征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任何表格都是由行和列组成的,列是表格所反映的项目,行是表格的主体内容。

多数表格附有标题,标题是表格内容的扼要说明,是主题。

常见的表格有以下两种类型:

①数据表格,以数据作为主体记录的表格,有些数据是对实验结果的记录,有些数据是对个别数据的陪衬。

②材料(过程)表格,以材料(处理过程)作为主体记录的表格。

审题:

首先,要明白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

其次,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

找答案:

首先,把表格转化成文字,经联想找出所要考查的知识。

其次,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和数据变动的原因。

第三,要行与行、列与列进行比较,看有无单一变量的对照关系或因果关系等,从而得出结论。

结合概念和原理答题,把表格转变成文字。

表达要准确,尽量用教材上的生物学术语表述;

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晰,同时也可把信息变成表格,即表格设计题,如过程表格设计、实验表格设计。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长有约10片叶的杨树苗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中,结果如表。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细胞分裂

素施用量

(g/1.5L营养液)

叶绿素总量(mg/g)

叶绿素a/b

气孔阻力(cm/s)

净光合速率(24h)[μmol/(m2·

s)]

甲组

1.637

2.083

0.362

7.40

乙组

0.5

1.816

1.703

0.392

7.50

丙组

1.0

2.259

1.611

0.441

8.24

丁组

3.0

2.438

1.532

0.382

7.97

(注:

气孔阻力越大,气孔开度越大)

请分析并回答:

(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上。

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分裂素对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对________________促进更大,从而促进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分裂素主要是通过改变气孔阻力来影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3)与丙组相比,丁组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首先分析列与行的含义。

列——①甲、乙、丙、丁组为不同细胞分裂素施用量,甲为对照组,乙、丙、丁施用量依次增大。

②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气孔阻力、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

行——施用某一量值的细胞分裂素时,对应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气孔阻力、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值。

(2)其次分析数据间的联系。

如随细胞分裂素施用量的增加,叶绿素的总量依次增大且叶绿素a/b依次减小,可推知,细胞分裂素可促进叶绿素b的合成。

再如,气孔阻力大时,净光合速率也大;

气孔阻力小时,净光合速率也小。

可推知,气孔阻力大小,通过影响CO2的吸收来影响净光合速率。

(3)组织作答。

[答案] 

(1)类囊体薄膜 使叶绿素总量增加,叶绿素a/b降低 叶绿素b的合成作用 [H]和ATP

(2)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3)促进作用减弱

1.甲、乙是某单细胞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两种小分子物质,科学家为了研究该单细胞生物运输两种物质的方式做了相关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培养液中甲或乙的浓度(mmol/L)

转运速率(mol/min)

0.1

2

18

0.3

6

46

20

100

60

150

10.0

200

182

A.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培养液中甲或乙的浓度

B.该生物运输甲的速率要小于运输乙的速率

C.该生物运输甲的方式可能为自由扩散

D.乙穿过细胞膜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甲或乙的浓度;

在外界培养液中甲或乙浓度改变的情况下,甲物质的转运速率有时比乙高,有时比乙低;

甲的转运速率与外界甲浓度呈正相关,转运方式可能为自由扩散;

据表中乙进入细胞膜的速率随乙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数据无法推测运输乙的具体方式。

2.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1963年

1983年

1994年

200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t/(hm2·

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t/(hm2·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草甸、灌丛、真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

(3)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3)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在增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4)分析表中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率的变化,可知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二者呈正相关;

(5)通常采用样方法对一定面积内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次生演替 逐渐增加 (4)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正相关)

(5)样方 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

完成作业:

特色专项训练P7~9

四、直方图类

直方图是在坐标轴的平面上画出长方形(即柱形)图像,内部可以填涂细点或条纹等,其最大特点是反映某个“点”上的量变多少。

故在构建“柱(条)形坐标图”时,一是要抓住“点”,使“点”定位准确,二是要抓住“形”,使“形”符合“柱(条)形坐标图”的画法要求。

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直方图→坐标图”等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

曲线图可以表示某一种物质的变化,柱状图却可以同时表示多种物质的变化。

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

下列叙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图①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图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C.间期用图②表示最恰当

D.图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解析] 

(1)首先分析横坐标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纵坐标代表数量多少。

(2)寻找内在规律:

由②③中b为0,可知b为染色单体数,①中b=c,可知c为DNA分子数,那么a为染色体数。

(3)结合所学知识可推出答案为C。

1.氧的浓度会影响细胞呼吸。

在a、b、c、d条件下,底物是葡萄糖,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d条件下,细胞呼吸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a条件时,细胞呼吸最终有[H]的积累

C.b、c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若底物是等量的脂肪,则在d条件下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比值可能不为1

选D。

a条件下,种子细胞没有吸收氧气,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c条件下,种子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吸收的氧气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条件下,种子细胞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说明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中用于丙酮酸的还原,因此,a条件时不会出现[H]的积累;

b、c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水和酒精;

与葡萄糖比较,脂肪分子中含有更多的H而O含量少,因此d条件下,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会吸收更多的O2,则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比值可能不为1。

2.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________来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CO2释放量可能明显增多的是图中的________。

(3)大气中的CO2的来源大于“甲+乙+丙”之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的。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化学能的总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可以用生产者CO2消耗量来表示,所以可以用丁来表示。

(2)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中,可能由于有机肥料使用较多,分解者CO2释放量明显增多。

(3)大气中的CO2的来源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

(1)丁 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消耗CO2的量,即固定光能和化学能利用的CO2的量(合理即可,如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可以用生产者CO2消耗量来表示) 

(2)乙 (3)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释放出大量的CO2 (4)单向

特色专项训练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