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907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卷十四Word文档格式.docx

8、某小学要求教师重视教学科研。

卢老师抱怨道:

“搞研究有什么用,上课又用不着。

”卢老师的说法()。

A.不正确。

教师须服从学校的一切安排

B.不正确。

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C.正确。

小学教师搞研究没用

D.正确。

研究对应试帮助不大

9、夏老师和汤老师都在积极准备参加市小学教学基本技能大赛,首次参加比赛的夏老师向汤老师请教。

汤老师因担心夏老师在比赛中超过自己,就说自己也不清楚。

汤老师的做法表明她()。

A.具有帮助同事自我创新的意识

B.缺乏尊重同事人格的品质

C.具有促使同事自主发展的意愿

D.缺乏与同事互助合作的精神

10、某天李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李老师。

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还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

“李老师,我爱你。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

B.严厉地批评他们

C.微笑着说:

“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

二、材料分析题

1、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

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的程序。

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几篇范文,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崔老师却不这样,他经常找一些文章,说阅读对于写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阅读,然后让大家交流阅读感想。

同学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他却显得逍遥自在。

在此基础上,学生顺利地完成作文。

崔老师真懒!

崔老师建议同学们自主评选“班级之星”,并走“星光大道”。

班上42个同学,同学们都说自己能评“星”,纷纷上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最后居然评出了各种各样50颗“星”,他也没有反对。

崔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

起初,他叫几个能写会画的同学帮忙,后来竟把组稿、绘画、编排等工作全交给同学们。

最要命的是,他自己不做,居然还要求大家每次必须有新意、有亮点,大家绞尽脑汁,他最多只在关键时点拨一下。

有时大家忙活了半天,他只说一句,“哎,还是没有新意。

”同学们又得想办法。

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自己很有进步。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崔老师的教育行为。

2、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

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

就叫“自设作业”吧。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

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

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

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和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

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

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

3、周末我带学生去郊游.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

“老师,我最喜欢的花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了一些同学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

刺中有花!

”小强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小强身边,楼着小强的肩对同学们说:

“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

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到他身上闪光点。

‘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我拍了拍小强的肩。

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活动结束后,我专门找小强一起分析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鼓励他改掉缺点,同时安排班里几名学生与小强组成互帮小组,小强渐渐改正了自身的缺点。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4、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好记录。

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

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

“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

”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

突然,一个同学说:

“这是只公的。

”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得高。

”他自信地说。

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

老师及时表扬道:

“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

”孩子认真地点点头。

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

“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

”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

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

这位老师说:

“蚂蚱也是有生命的物体。

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

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

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个坑,把它安葬了吧!

”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

可以说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

5、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小学当科学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

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

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

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以及时了解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

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教师仅靠大学时祝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科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

三、写作题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东部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澳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

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地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

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

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

塾师解释说:

“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4参考解答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解析:

本题考查复合命题推理。

(2)宗主任必须去,(4)如果宗主任去,那么周老师也应该去,可推出周老师去。

再根据(3)如果钱老师不去,那么李老师去,但是周老师不能去,可推出钱老师去,再根据

(1)如果赵老师或者钱老师去,那么孙老师也应该去,可推出孙老师也去。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①③⑤均为中心对称图形;

②④⑥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申诉人是杨某,被申诉人是学校。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人格的独特性。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6、【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7、【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教师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座位,这样的做法有失公平公正。

8、【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教育教学是天然的研究者,应该不断向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迈进,积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所以卢老师的说法不正确,因为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9、【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汤老师拒绝帮助夏老师,表明其缺乏与同事互助合作的精神。

10、【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

C项中教师的处理方式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崔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遵循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材料中,崔老师放手让学生做,作文课自主阅读,沟通交流阅读感想,完成作文。

学生们还一起想创意、亮点,通过这些实践锻炼不断地成长进步。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材料中,班级学生自主评选班级之星,每名学生都被评上了“星”,展现出了学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风采。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材料中,崔老师将学校宣传栏的各项工作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集思广益,尊重学生,并要求学生的想法每次必须有新意、有亮点,自己从旁指导。

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向崔老师学习,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王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充分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首先,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材料中,王老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看到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王老师让学生“自设作业”,对学生充满了信心,体现了教师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

其次,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

材料中,王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充分展现学生自己的创造和智慧。

通过“自设作业”王老师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通过“自设作业”可以体现学生的独特性。

王老师能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都能认真地批改。

最后,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材料中,王老师能够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设作业”,并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要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我”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教育理念,值得肯定。

首先,“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要求。

学生是独特的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有着与成人和其他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材料中,当小强提出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观点时,老师没有反驳,而是予以接受,加以肯定,这是对小强独特思维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其次,“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要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强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材料中,教师并没有因为小强是“调皮大王”就对小强置之不理,而是从小强的答案出发加以引导,最终帮助小强改掉了缺点,获得了进步。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发展。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值得我们学习。

该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和赞赏学生。

材料中教师在一个同学发现蚂蚱并通过自己判断是公蚂蚱的时候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对他一笑置之,而是表示赞赏,践行了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的理念。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教师在上科学课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一个同学踩死蚂蚱大家都在声讨他的时候,教师没有过分严格批评学生,而是和大家一起安葬蚂蚱。

教师通过实际行为来教育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

材料中教师通过户外实践的形式给大家上科学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

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材料中曲老师的行为符合现代教师观,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者。

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是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

曲老师甘心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体现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责任感。

第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都是教育教学研究者的体现。

第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

材料中,曲老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第四,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要合作。

材料中,曲老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来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用生活丰富教材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

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

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

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

”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至于在殡葬的时候出现这场闹剧。

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辫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

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

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构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

“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

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

“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

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

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

”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地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

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

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时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解析】

本题是材料作文。

需要考生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

题目通过一则寓言,体现了私塾先生奉书本为“圣经”的错误教书观念。

“书上是不会错的,错误在人”“书本上的一切都是修订好的,不会有任何差池”“人应该去迎合书本既定的知识、理念”等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现实教学中确实存在。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于书本教学的态度。

教学不应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而是开放、包容的。

知识可以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在立意的选择上,可以从教师对待书本的态度上,多种角度灵活选择主旨。

如“不能一味死读书,需要结合生活”“知识来源于先贤古籍,需要理性地处理利用”“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思考”“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德育和智育并重”“教学来源于生活,以生活来深化教材的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等。

最后一个角度,从内容与题干的匹配度上看,是最佳角度。

范文开门见山,提出在目前社会上某些教师的存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问题,与材料中“私塾老师的问题”相似。

紧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对错误的教育观念进行批驳,摆明了自己的立场,为后文正确观点的引出做了铺垫。

第二段,通过道理论证,明确课程的意义,摆正教师对教材应有的态度,“教育需要来源于生活,不能一味就书论书”。

第三段,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出教师在生活中应如何丰富教学的内容,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结尾处,提出合格的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即“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

紧扣主题,深化中心,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形象地阐释了应该怎样践行这种生动的教学观。

本文着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书本学习与生活教育进行探讨。

行文结构为“列举错误现象一提出正确观点一解决方法”。

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

”在这里,爱默生先生把尊重学生当成打开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是非常正确的。

对于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深有体会。

在我实习的时候,经历过一件难忘的事情。

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一张贺卡,里面写着“老师,谢谢您善意的谎言。

”看到这娟秀的字迹,我就知道是谁。

记得那天我正在讲课,突然看到小A在匆忙地写着什么。

这时,其他学生也注意到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小A。

恰好她一抬头,碰到我的目光,赶忙将桌上的纸条揉成团捏紧。

我走近她,和气地说:

“把纸条给我吧!

”她看了看我,脸都红到耳朵根了。

我伸出了手,她这才把那纸团放在我的手心里。

我展开一看,“可惜不是你”五个字跃入眼中。

我再次看了看小A,她一直低着头,我清了清嗓子,说: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张纸上写了什么?

不少学生都说:

“想!

”我说:

“小A同学写的是‘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而且她今天的字写得非常大方、秀气。

”小A猛地抬起头,这时我观察到她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眼神,惊讶、感激……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

正因为我尊重这位学生的人格,信任她,不因为她表现不好而忽视她,所以才会有她后来的上进。

还是那句老话,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学生无论在家庭、学习、性格、思想等方面如何千差万别,作为合格的教师,都应该尊重他的个性与差异。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校长是当时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

保罗,学生是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尔斯。

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