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必修2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必修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必修2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以相互作用,A项错误;
两个遗传定律发生的实质体现在F1形成配子的类型上,B项错误;
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及它产生的配子类型与比例,C项错误;
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项正确。
5.如图分别为DNA、tRNA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示DNA分子中的⑤为氢键,tRNA中的b为磷酸二酯键
B.DNA分子复制、切割目的基因片段时分别破坏的化学键为⑤⑥
C.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D.c处表示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左图中⑤为氢键,⑥为磷酸二酯键,右图中b指代的是tRNA臂上,若代表化学键,只能是磷酸二酯键,A项正确;
DNA分子复制和切割目的基因片段破坏的化学键分别是⑤氢键和⑥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项正确;
tRNA是由多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三叶草结构,C项错误。
6.(2016·
浙江效实中学检测)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解析】 噬菌体是营寄生生活的,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才能生存,不能直接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上;
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B
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解析】 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A项错误;
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是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正常个体中存在色盲基因携带者,B项错误;
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与a基因的频率相等,C项错误;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D项正确。
8.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B.②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
D.三倍体无子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
【解析】 ①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未完成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②过程为杂交,在杂交过程中可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正确;
图中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两个物种,它们的杂交后代不育,故C正确;
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产生可育的配子,D正确。
【答案】 A
9.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性状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
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D.亲代紫花植株的测交后代紫花∶白花=1∶1
【解析】 由于自交后代分离比为9∶7,即9∶3∶3∶1的变式,所以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说法正确;
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B说法错误;
子代白花植株基因型种类为2+2+1=5(种),C说法错误;
若亲代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所以测交后代紫花∶白花=1∶3,D说法错误。
10.(2016·
唐山模拟)如图是蛋白质合成时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情形,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上结合氨基酸分子的部位为甲端
B.与此tRNA反密码子配对的密码子为UCG
C.图中戊处上下链中间的化学键为氢键
D.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沿着mRNA由丙向丁移动
【解析】 由题图可知,tRNA上结合氨基酸分子的部位是甲端,A项正确。
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是从甲端到乙端(“高端”→“低端”),即CGA,那么与之互补配对的密码子应为GCU,B项错误。
单链tRNA分子的部分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形成三叶草结构,C项正确。
由密码子GCU可知,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沿着mRNA由丙向丁移动,D项正确。
11.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属于诱变育种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
D.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解析】 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培养B选项所述水稻品种常采用的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
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12.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 正常细胞产生的雄配子有四种类型,为AX、AY、ax、aY,A项正确;
突变体I中A基因变成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项正确;
突变体Ⅱ是染色体变异形成的,染色体变异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C项正确;
突变体Ⅲ中A和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错误。
13.(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解析】 A项,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与该病有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根据遗传学原理,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与Ⅰ2和Ⅰ4是否纯合无关;
B项,若Ⅱ1和Ⅲ1纯合,则Ⅲ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Ⅳ1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4,而Ⅲ3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若Ⅲ4为纯合子,则Ⅳ2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
1/2=1/3,故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
1/3×
1/4=1/48;
C项,若Ⅲ2和Ⅲ3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同时是AA或同时是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
D项,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与Ⅱ5无关,若第Ⅳ代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与题意不符。
14.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
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
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库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将会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
C.当基因库中W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D.蜥蜴中所有基因W与基因w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项错误;
当蜥蜴数量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剧烈的种内斗争使适宜环境的基因频率上升,不适宜环境的基因频率下降,从而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B项正确;
基因库中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表示生物进化了,但并不能成为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的依据,C项错误;
蜥蜴的基因库不但包括基因W与基因w,还包括蜥蜴的其他基因,D项错误。
1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女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的方法。
用基因a表示人类红绿色盲基因,结合秃顶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性别可确定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他们所生子女中非秃顶色盲儿子(BBXaY)的概率为×
=,非秃顶色盲女儿(B_XaXa)的概率为1×
=,秃顶色盲儿子(BbXaY)的概率=×
=,秃顶色盲女儿(bbXaXa)的概率是0。
故C项符合题意。
16.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中。
当用姬姆染料染色时,不含BrdU的链为深蓝色,含BrdU的链为浅蓝色。
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图a~c依次表示加入BrdU后连续3次细胞分裂中期,来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2条染色体上
B.b图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分子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
C.c图中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
D.若再进行分裂,第4次分裂中期则只有1条染色体出现深蓝色
【解析】 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基本原理,可知图a中1条染色体上的2条染色单体都为深蓝色,其实,每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中都含有1条母链(不含BrdU,深蓝色)和1条子链(含BrdU,浅蓝色),由于母链深蓝色掩盖了子链的浅蓝色,故整个DNA分子即染色单体表现为深蓝色。
以此类推,b、c图中的深蓝色都是不含BrdU的母链颜色所致,另1条子链含BrdU,但浅蓝色被掩盖。
只有当两条链上均含有BrdU时,浅蓝色才能表现出来,如图b、c中的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有一部分表现为浅蓝色。
3次复制产生了8个DNA分子,分别位于4条或8条染色体上,而不是2条染色体。
若再进行分裂,第4次分裂中期则仍有2条染色体出现深蓝色。
17.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该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最多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p/3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片段不一定是一个基因,A错误;
双链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A+T)/(C+G)不一定等于1,B错误;
DNA分子中碱基个数、mRNA碱基个数与多肽中的氨基酸数目比例为6∶3∶1,故该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最多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p/3,C正确;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该片段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p-q)个,D错误。
18.果蝇眼的发育过程中涉及多个基因,ey基因起重要调控作用。
科研人员将果蝇的ey基因转入发育成腿的细胞中,ey基因在这些细胞中成功表达,诱导产生了构成眼的不同类型细胞,最终在腿部形成了眼。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蝇眼的发育过程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ey的表达可能激活相关基因最终在腿部形成眼
C.在腿部形成的眼细胞中能检测到ey形成的mRNA
D.发育成腿的细胞因不含有ey基因而不能形成眼
【解析】 果蝇眼的发育过程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项正确;
ey基因起重要调控作用,ey的表达可能激活相关基因最终在腿部形成眼,B项正确;
ey基因在形成眼的细胞中成功表达,能检测到ey形成的mRNA,C项正确;
发育成腿的细胞也含有ey基因,只是在这些细胞中不表达,D项错误。
19.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
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
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
【解析】 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说明突变为显性突变且雌性亲本果蝇为杂合子,突变基因使雄性个体致死。
20.如图为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某遗传病系谱图,已知Ⅱ6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
若Ⅱ2个体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Ⅱ2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或XBXb
B.后代中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
C.后代中女孩都正常
D.后代中女孩的基因型为Bb
【解析】 由Ⅱ5×
Ⅱ6→Ⅲ2且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可知:
Ⅱ2可能的基因型为XBXb(其父Ⅰ1为XbY),与正常男性(XBY)结婚,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后代女孩均不患病,但有1/2的概率为XBXb。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rbcs基因和Cab基因的转录需要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种)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控制LHCP合成的基因在遗传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Ⅳ________合成后,从Ⅱ________和Ⅲ________的复合物上脱落,经一系列步骤,盘曲折叠成相应基因产物,参与________________过程。
(3)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________________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
【解析】
(1)基因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需要从细胞质基质获取所需的原料、酶和直接提供能量的ATP,这些大分子物质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的。
控制合成LHCP的基因是Cab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Ⅳ是从核糖体和mRNA复合物上脱落的物质,是多肽链,其模板是mRNA,再经过加工在叶绿体内执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功能。
(3)Ⅴ经过Ⅵ的作用形成了蛋白质LUS合成的模板mRNA,所以Ⅵ是作用于转录过程中的物质,应该是合成mRNA需要的聚合酶。
【答案】
(1)核糖核苷酸、酶、ATP(其中任意两种均可) 能
(2)(多)肽链 mRNA 核糖体 光合作用 (3)RNA聚合酶
22.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______________,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注:
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_______,因而高度不育。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
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③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____________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油菜和萝卜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①由图可知F1基因型为ACR,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能正常配对联会。
而用秋水仙素处理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图中BC1由异源多倍体(AACCRR)和油菜(AACC)杂交,其基因型为AACCR。
BC1(AACCR)与油菜(AACC)再次杂交得BC2,因BC1(AACCR)中R基因组无同源染色体,故在减数分裂中移向细胞哪一极是随机的,最终形成的不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19(只有AC基因组的染色体)~28(含有ACR基因组的所有染色体)之间,而油菜产生的配子(AC)的染色体数为19,所以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为38~47。
③R基因组使植株表现抗线虫病,因此不同植株中的R基因组的染色体不同,导致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差异。
(3)筛选BC2植株中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与油菜(AACC)多代杂交,可以不断提高抗线虫病基因在子代中的含量和稳定性。
【答案】
(1)生殖隔离
(2)①联会 (数目)加倍
②AACCR 38~47 ③R(基因组)的染色体 (3)与油菜多代杂交(回交)
23.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
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基因
组合
D、H同时
存在
(D_H_型)
D存在、
H不存在
(D_hh型)
H存在、
D不存在
(ddH_型)
D和H都
不存在
(ddhh型)
花纹
颜色
野生型(黑
色、橘红色
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野生型×
白色→F1:
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
橘红色×
橘红色→F1:
橘红色、白色
丙:
黑色×
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属于假说—演绎法的________阶段,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分析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该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属于假说—演绎法的验证阶段,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DdHh)∶橘红色(Ddhh)∶黑色(ddHh)∶白色(ddhh)=1∶1∶1∶1。
(2)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产生的F1橘红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1/3DDhh、2/3Ddhh,纯合黑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ddHH,因此两者杂交的组合方式为1/3DDhh×
ddHH、2/3Ddhh×
ddHH,因此子代中表现型为野生型的概率为2/3×
1/2+1/3=2/3,表现型为黑色的概率为2/3×
1/2=1/3,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黑色=2∶1。
(3)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因此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中橘红色(D_hh)所占的比例为3/16,因此F2个体数量为640条,其中表现型为黑色杂合子(ddHh)的个体理论上为640×
2/16=80(条)。
(4)野生型(D_H_)与橘红色(D_hh)个体杂交,基因型为DdHh与Ddhh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为1/8。
【答案】
(1)测交 验证 1∶1∶1∶1
(2)野生型∶黑色=2∶1 (3)80
(4)DdHh与Ddhh
24.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注:
AA纯合胚胎致死)。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
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__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2×
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
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