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281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案中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①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②中部的东北平原:

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

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特别提醒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冬季地下有季节性的冻土层,地表水难以下渗;

(4)地处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

2.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

①自然资源条件:

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②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实力雄厚;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

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综合思维)

提示:

东北大米质量优良,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

同时由于冬季东北地区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良。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某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

某某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东北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美国工业发达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X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政策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市场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需求量大,奶酪产业规模大

考法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下图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1)

❶。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

❷。

❸。

答案:

❷市场 良好 ❸有利 ❹集中 长江

(1)分布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唐地区。

原因:

人均耕地少;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措施:

粮食的跨区域调配;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市场需求量大;

技术水平高;

生态环境好;

政策支持。

考点二 区域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2.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①稳步发展粮食生产;

调整好各种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

按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

②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

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②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

②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③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②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③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哪些优势条件?

(综合思维)

①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

②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③黑土肥力很高;

④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

⑤东北地区铁路网稠密,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1.东北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对策

环境

耕地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保持水土;

黑土培肥;

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建设自然保护区;

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的湿地

林地、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资源利用失调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市场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等

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分析的思路

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

方向1: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②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方向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②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方向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方向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方向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措施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加大补贴,减免农业税费等。

(2)加强农业科研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农民和涉农企业的培训,加强对动植物疫病防治方面的投入等。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

(5)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和流通环节,如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为特殊产品如某某棉花提供运费补贴,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和储藏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6)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加强地区专业化生产,走规模化、商品化之路。

(7)创立农产品品牌,实行品牌战略等。

考法一 东北黑土的形成、利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左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下右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纬度偏高,气温偏低,物理风化作用弱

B.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

C.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有机质积累多

D.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

2.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3.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

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

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解析:

第1题,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B对,C错。

气温日变化、季节变化幅度大,冻融作用明显,物理风化作用强,A错。

该地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积水多,再加上夏季高温,有机质分解旺盛同时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富含有机质黑土的形成,C、D错。

第2题,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严重,C对。

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是土壤厚度变薄的原因,A、B错。

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D错。

第3题,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A对。

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压缩耕作业规模会影响粮食产量,B错。

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但不能恢复土壤肥力,C错。

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减缓肥力下降,但不能恢复黑土肥力,D错。

1.B 2.C 3.A

考法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

❹。

图2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2)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❶低 ❷干旱 ❸广阔 ❹增加 ❺山地 ❻气温 降水

(1)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

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

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2)赞同。

理由:

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

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

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