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7778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塞翁失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⑥居:

⑦将:

⑧富:

⑨髀:

阅读1

1、胡:

皆:

此:

居:

归:

十九:

2.用“/”将本文划分层次。

(在原文划分)

3.用一个成语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5.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居数月居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4)堕而折其髀髀

  (5)死者十九十九(6)人皆吊之吊

  3、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1.解释加粗字词。

(1)人皆吊之

(2)丁壮者引弦而战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2)此何遽不为福乎?

3.选出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

B.①此独以跛之故  ②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C.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故又名“鬼市”云

D.①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②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5.请写出两个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关的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

6.我们通常认为:

在学习中多提问题是个好习惯。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再来讨论这个观点,你认为对于爱提问题的现象该怎样理解才更全面呢?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 

)其髀()。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1.本文选自 

 

(朝代)淮南王 

编著的 

,此书又名。

“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5.“近塞上之人”遭遇了哪几件事?

(用原文回答)

答:

6.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7.写出文章的寓意:

8.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

9.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

《塞翁失马》《歧路亡羊》比较阅读

[甲]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淮南子·

人间训》

歧路亡羊

[乙]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

“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

“多歧路。

”既反①,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奚亡之?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

说符》

【注释】①反:

同“返”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人皆吊之(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亡一羊( 

多歧路( 

24、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25、与“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2分 

A. 

人皆贺之 

B. 

杨子之邻人亡羊C. 

吾不知所之 

D. 

何追者之众

26、分别概括 

[甲]、[乙]两则寓言的寓意,比较两则寓言,归纳出寓言的一些特点。

5分 

寓意:

[甲]:

[乙]:

寓言特点(两条以上):

27、联系生活,《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分)

长城一带

②善术者:

精通术数的人。

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亡:

逃跑

④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何遽(jù

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居:

经过

带领

⑧富:

⑨髀:

(bì

)大腿

胡:

胡人(的住地)

皆:

全;

此:

代词这

停止;

休息;

止息

归:

回去

十九:

十分之九

  答: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

如:

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

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道术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参考答案

  1、淮南子淮南鸿烈刘安焉知非福

  2、逃跑经过带领大腿绝大部分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

(或:

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找作业答案--->

>

上魔方格)

1.

(1)安慰;

(2)拉开、拿起;

(3)十分之九;

(4)带领

2.

(1)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2)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

或:

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3.D

4.对待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好坏、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意对即可)

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因祸得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不唯一)

6.在学习中,敢于提问是好事,但还要注意自己多动脑筋。

如果不论问题大小难易都去问别人,以致成为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人,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

“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

”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 

折断)其髀(大腿)。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 

保全 

西汉 

刘安 

《淮南子》 

,此书又名《淮南鸿烈》。

“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焉知非福

___________连用。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

“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

“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

”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马无故亡而入胡 

堕而折其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福得失在一定下可以转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倚 

因祸得福 

因祸得福

参考答案:

23慰问 

带着 

丢失 

分岔

24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25B 

26指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不要孤立、静止地看待得失,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辩证地看待得失祸福,要发展的看待事物,以一颗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不要过分为一时一事之得失而计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