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65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写作 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 版.docx

基础写作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版

基础写作考试提纲加部分答案2014版

第一章《基础写作》概述

1、文章一词源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

文章一词的原意是什么?

答:

中国汉族。

本意是错综复杂的色彩或花纹。

《周礼·考工记》: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2、文章的含义现在怎么理解?

写作的含义是什么?

答:

文章今指有意义的文字制作。

写作,是人类个体性的创造性精神劳动。

写作运用书面语言反映事物,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是重要的书面表达方式。

3、近几年兴起的新的写作形式有哪些?

答:

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生与发展,依托网络的新的写作不断发展,写作变得无处不在,或者说无所不能。

网络文学、网络blog、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短信写作、短信小说、订机票、买东西、做生意,所有利用网络要做的事情,都离不开文学写作,呈现一种写作的网络化趋势。

4、写文章有基本的规律可循么?

有或者没有,要求能够自圆其说。

 

5、中国文化与汉语写作有着怎样的深厚关系?

答:

中国文化乃汉语写作之根,如果我们不研究中国文化,不能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渊源,我们就会把人事物态简单化,我们就不会写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章。

我们就不会中西比较,就不会有鉴别才有研究,有鉴别才有个性。

我们要继承优良,摒弃糟粕,弘扬壮大我中华民族文化。

6、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建筑文化风格是怎样的?

(不考)

答:

中西合璧。

总体风格:

中式。

表现在:

(1)中国典型的皇家园林坐落,坐南朝北,依山傍水;

(2)封闭式,有围墙;(3)主建筑深藏不露,只有干道延伸。

部分风格:

西式(如小罗马广场)。

但又大众普通化,有浓郁东方韵味。

(4)作为正门的西门,圆拱形对称结构,且西门大门封闭,日常进出以北门为主;(5)建筑对称美。

建筑风格:

西式(如小罗马广场)。

但又大众普通化,有浓郁东方韵味。

7、为何说写作是诸学科的基础?

为何说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中之重?

 

8、为何说当代是一个大写作的时代?

为何说当代是一个大洗牌大变革的时代?

很多行业面临转行变革甚至关门,而写作却更加重要,这些都是为什么?

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积累材料的能力

1、积累材料的第一步是什么?

答:

第一须观察,第二须感受,第三须勤读,第四须勤写。

2、故乡和童年在我们身上打下烙印,这烙印最深的是哪两个方面?

为什么?

 

3、观察生活应注意哪两个方面?

答:

观察要全面,观察要精细(观察要抓住特点)。

1观察要全面---全面观察就是要对事物的全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察清楚。

观察事物时,必须从头到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

不了解事物的全貌,就不可能进行概括。

2观察要精细---细就是精细、仔细。

观察事物,不宜粗枝大叶,跑马观花。

也就是对事物作逼近的仔细的观察,目的是精确把握事物的细部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观察的细,才能写的细。

3观察要抓住特点---抓住特点就是要捕捉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不同之处。

4、什么是无意感受?

什么是有意感受?

答:

无意感受是指主体随意的,既没有自觉目的,也没有意识到本身的努力而获得的一种意外的感受。

作者怀着对生活的虔诚,将身心投入生活中,去感受他人他事他物,我们称

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

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

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11、读书笔记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

(撮取要点、记述习得。

)读书笔记,所记的既有他人的东西,也有自己的东西。

因为读书笔记一方面是读了他人的文章或书之后受启发而写的,所以不能没有他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自己读书有了消化理解之后才写的,所以又不能没有自己的体会在里面。

提取的文章要点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当然也包括自己喜欢的文句。

12、为何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径?

答:

①多读书是拥抱理想的一条捷径,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读书是一种仪式,让人沉醉于书中,心无旁骛;多读书能养性,也是人生经验的壮大,书中呈现了不同时空里的不同经验,能从中不断积累材料和获得启发,进而激发写作的欲望和激情。

②多写,把自己所想所看所感写下来,不间断地写,渐到达熟能生巧的境界。

单看不写,光凭脑子记,无法让自己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也无法检验自己所想的是否全面,更无法检验到自己文笔的技巧和风格。

多写,会不断督促自己不断去创新写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多读,能扩大我们的视野,积累更多的材料,丰富我们的立场观点;多写,能记下我们平时的所想所感,能增加我们的写作经验。

这些都能直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13、请用自己的一句话说出读书的重要性。

第三章结构文章的能力

1、什么是建筑的结构?

2、什么是文章的结构?

3、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含义?

答:

结构就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谋篇布局“搭架子”。

4、结构源于哪个行业?

为何会源于这个行业?

 

5、标题又叫做题目,题和目各指什么?

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6、标题之外,结构包含哪三部分?

答:

开头、主体、结尾。

7、古人把文章结构的各部分分别比做什么?

为何会有这样的比喻,取自怎样的含义?

答:

凤头、猪肚、豹尾。

(开头要短小,精美、引人;中段要丰富,饱满、曲折;结尾要精悍,结实、有力。

8、文章开头有怎样的要求?

古人说:

起句当如……

答:

文章开头的要求:

一要落笔入题。

就是说开头要与文章内容相通,尽快接触文章的本题。

二要精彩动人。

即开头要优美,精致,有光彩,有气势,先声夺人。

9、文章中段的写作有哪些方法?

答:

文章中段的写作:

①一线穿珠法---即用一条线索把众多的材料有机地串结在一起。

②有开有合法---即在主干事件的描述中,不时巧妙地穿插一些有关的内容,写得时放时收,有合有开。

③欲擒故纵法---即文章开头之后,并不立即进入主要事件的叙述,而是把笔墨荡开去,酿成“千呼万唤”之势,然后欲写之事“始出来”,大笔浓妆,集中抒写。

④张弛结合法---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冷时热,时强时弱,变化多姿,文章才能波澜曲折,余味无穷。

⑤还有浓淡相间法,正反对照法,突转的艺术,衬托的写法等等

10、文章结尾有怎样的要求?

古人说:

结句当如……

答:

①总结全文,加深主旨;②展示未来,鼓舞斗志;③饱含哲理,发人深省;④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好的结尾如“豹尾”,刚劲有力,或如“撞钟”清音有余。

(开头要像放炮,使人耳目为之一震;结尾要像敲钟,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要是正文的自然延伸,要收束得拢;要当结而结,不要草草了事,画蛇添足,当然,好的结尾还要巧酿余味,言尽意不尽。

11、文如看山不喜平,为了文章的跌宕起伏,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古人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古人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样的结句或起句是作者匠心所在。

请理解并点评。

 

12、中国式讲故事的连环套路是: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请由此讲述的套路,分析论证故事的魅力何在。

 

13、写出你熟悉的一部书或者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略加评点,说出美妙之处。

 

15、如果你来自异国他乡,或者你来自港澳台地区,那么相信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你依然是不平凡的一年。

你走进大学校门,体会到不同的生活。

香港发生了占中事件,俄罗斯因石油陷入寒冬,上海外滩除夕发生了踩踏事故……但是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5年,我们面对大海,在红花绿叶的环境里平安地读书。

请思考触动你情怀的事情,写下来以纪念你的成长和逝者如风的岁月。

 

第四章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语言是什么?

对于一个民族,语言意味着什么?

答: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写作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

语言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文化,语言背后是思维。

从历史上的事例看,要灭掉一个国家,就是首先灭掉他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写作和交际工具。

他是一个民族的根,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文化。

2、语言与文化存在怎样的关系?

 

3、语言与思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

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要受思想的领导和制约。

思想的深刻决定了语言的深刻,思想的清晰决定语言的明确。

思想的新意决定语言的新颖。

语言是一种从属于思想的东西。

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

所以,思想和语言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

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4、为何说最基本的是语言,最根本的还是语言?

 

5、语言具有哪三种性质?

 

6、语言的运用要求有哪些?

答:

语言要一句顶一句;语言要准确(写字要正确无误,用词要精确无误);语言要鲜明与生动(要有形象感,要有趣味感,要有音乐感)。

7、语言准确性的基础是什么?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8、为了追求语言表达的鲜明性与生动性,我们应该在哪三个方面下功夫?

请略加论述。

 

9、培养语言能力的渠道有哪两条?

答:

直接从生活里学习语言;精读已有定评的名著。

10、古人为我们树立了学习语言的榜样,请举例说明。

答:

(1)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以荻画地)

(2)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直接从生活中学习语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和贾母的的对话中,都是地道的北京话,没有雕琢,而且说的是同样的语言,作者并没有把他们的话写得一雅一俗,但是在表面的平易之中,却句句有相对之意。

两人的思想、性格、阶级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这说明作者的语言的确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能巧妙地安排,不愧为语言大师的笔墨。

11、代表当代人思维意识的二十个流行词是哪些?

 

12、你认为经典的现代汉语著作,一般用多少个单字?

答:

常用的三千汉字或再稍多一些。

13、请至少说出汉语的三个绝妙之处。

答:

①汉语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文字体系,承载的文化信息极为丰富厚重,堪称一座挖掘不尽的文化宝藏;②汉语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便于人们的理解和记忆,并衍生出举世罕有、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

③汉语的表意功能丰富而严谨,无论是表达细微感情的文艺创作,还是拟定严谨周密的契约文本,汉语均能胜任;④汉语汉字精炼高效,同其他语种相比,汉语汉字可以用同样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既节省纸张,也节省时间;⑤曾为人们所担忧的汉字计算机输入难关得到突破,汉字成为世界上电脑输入速度最快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