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23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9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然而,这样的场面十分罕见。

多数新娘都是干打雷不下雨,或者雷声大雨点小,即便下了雨也是大晴天的毛毛雨,日头亮晃晃地挂在天上,零星的雨点很快被和风吹散,连地皮都打不湿。

别的新娘无论怎么哭嫁都没什么,没有人挑理,红霞就不同了。

紅霞的娘是后娘,出嫁时如果不抱着后娘大哭一场,邻居就该议论了,这母女俩怎么不懂事呢,到底是母不慈还是女不孝?

这不明摆着让人笑话吗?

红霞出嫁那天,天空睛朗,仿佛有人劈手浇了一桶蓝靛染过一样,太阳在天上肆无忌惮地爬行。

越爬越高的太阳照在红霞家房前的几棵大树上,浓密的树影将房子遮蔽得严严实实,房里顿显阴沉红霞慢吞吞地挪着碎步,正要迈过门槛,跟在旁边的后娘突然贴过来,左手扶着她的后背,右手高扬,一道绿光便游龙似的从后娘的手心钻进她高挽的发髻里。

红霞站住了,摸了摸发髻,拔出一根通体晶莹剔透的碧玉簪,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盯着后娘。

这根碧玉簪是红霞家祖上留传下来的传家宝,不知沿袭了多少代,一向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

小时候她看见娘逢年过节时戴过,后来又看见后娘逢年过节时戴上。

听爹说,奶奶和几个妯娌为了这根簪子大打出手,差点惊官动府,奶奶作为长门长媳,以嘴皮和武力捍卫了这根簪子,却深深得罪了其他几个奶奶。

她们生视奶奶为寇仇,与奶奶老死不相往来。

爹曾经将这根簪子拿给行家鉴定,行家断言,这根簪子久经人体滋养,已成活玉,价格不菲。

有人愿出两万元收藏,爹没有出手,放言要代代流传下去。

按照常规,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红霞是没有理由继承这根簪子的,它只能由爹和后娘的儿子、红霞的弟弟继承,今后要戴在弟媳头上的。

娘,我不要,留给弟弟吧。

红霞将簪子递给后娘,轻轻地说。

后娘接过簪子,又替红霞别上,拍了拍红霞的肩膀。

后娘哽咽地说,妮子,你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娘没把你看外,娘没啥好东西给你做陪嫁,就这根簪子了,让这根簪子代替娘陪陪你吧。

红霞的眼眶湿了,她再次拔出簪子,递给后娘,低下头说,娘的心意女儿领了,以前都是女儿不懂事,对不起娘。

后娘抹一把泪说,乖妮子,啥也别说了,娘知道你心里有娘。

后娘还想替红霞別上簪予,红霞赶紧避让,推挡之间,碧玉簪叭地一声脆响,摔在地上,碎了。

后娘愣了,红霞愣了,所有在场的人都愣了。

一群人塑像似的戳了一地。

还是后娘最先缓过神来,连声说,没事儿没事儿,碎了好碎了好,岁岁平安。

红霞心里好像开了个油盐酱醋铺,而油盐酱醋在刹那间统统被打翻了,汩汩流淌出来,弥漫在铺里铺外,什么滋味都有。

她猛地伏在后娘肩头,偎着后娘号啕大哭起来,哭得肝肠寸断,死去活来。

(《四川文学》2007年2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写到红霞很少说话,不时跑到娘的坟地哭泣,可以看出红霞经历丧亲一事后内心的孤独痛苦,也可以看出她对后娘的抗拒排斥心理,人物形象真实丰富。

B. 

小说第四、五段详细描写了黄泥湾的哭嫁场面,这一古老的风俗在黄泥湾已然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反而促使黄泥湾人变得虚伪无情,和后文红霞的真情哭嫁形成鲜明对照。

C. 

红霞出嫁时,“浓密的树影将房子遮蔽得严严实实,房里顿显阴郁沉闷”运用环境烘托的手法,从侧面写出了红霞出嫁时的复杂心情,为出嫁情节的展开蓄势。

D. 

从“永远是两张皮”到“偎着后娘号啕大哭起来”,红霞与后娘之间的亲情关系一步步深化,无私的爱是化解苦痛激发真情的催化剂,故事感人至深,主题引人深思。

(2)文章第九段详细介绍了碧玉簪的来历,有何作用?

(3)结合文本评析这篇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

【答案】

(1)B

(2)①通过对碧玉簪的详细介绍,说明这根玉簪价值非凡,为后文玉簪意外摔碎的情节作铺垫;

②后娘将珍贵的玉簪送与红霞,玉簪的可贵与后文摔碎时后娘淡然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后娘内心无私、真诚待继女的性格特征;

③正因后娘以珍贵的玉簪陪嫁与玉簪意外打碎时后娘淡然的态度,使心存芥蒂的红霞猛然体会到后娘无私的爱,真情“哭嫁”,彰显了真诚无私之爱终能激发真情的主题。

(3)①巧设悬念。

文中多处设置悬念,比如以“娘患病死了”开头,红霞与后娘的关系是否会缓和,红霞该如何面对“哭嫁”这一风俗,这些悬念的设置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一波三折。

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多有波澜,突出体现在“哭嫁”这一情节中,昂贵的玉簪竟然送给了红霞,却出乎意料地摔碎了,后娘却又不以为意,这些情节变化富有戏剧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③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说前文一直在铺叙红霞与后娘的关系如同“两张皮”,故事结尾红霞伏在后娘肩头哭得死去活来,出人意料,而正是后娘对红霞无私的爱最终融化了两人之间的坚冰,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凸显小说主题。

④线索明晰。

小说以红霞和后娘的亲情关系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勾勒了红霞长大至出嫁的人生经历,揭示红霞对后娘的态度由淡漠到信赖的变化。

【解析】【分析】

(1)B项,“哭嫁风俗促使黄泥湾人变得虚伪无情”一说有误。

哭嫁只是黄泥湾的风俗习惯,所以选项中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2)根据对第九段情节内容的把握,介绍玉簪的来历和价格不菲,是为了从推动后文的情节上起铺垫和推动的作用。

从人物形象上,碧玉簪的昂贵和打碎后后母的态度,这足以体现了后母的慈爱和温顺的人物特性。

从主题上看,母女二人的涣然冰释,是由于后母的真爱,化解了多年来女儿的抵触的心理,突出了只要世间充满真爱,即可温暖人心的主题。

(3)本文从设置悬念上,文章的开篇和中间部分就充满了悬念,给读者以悬疑,想继续读下去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母女二人最终能走到什么境地。

小说紧紧围绕女孩和后母的关系这一线索,文章结构严谨。

从小说的结局上看,母女二人冰释前嫌,这一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小说的情节艺术增添了色彩。

故答案为:

⑴B

⑵①通过对碧玉簪的详细介绍,说明这根玉簪价值非凡,为后文玉簪意外摔碎的情节作铺垫;

⑶①巧设悬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理解其中的艺术特色,然后阅读选项辨析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注意结合文本的中心主旨。

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研读相关的文段,概括其主要内容,结合文本的主旨组织答案。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情节的鉴赏能力,注意整个文本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从文本的结构、主旨等方面分析并组织答案。

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陆星儿记

陈村

假如想在一群人中间认出陆星儿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那个像一阵风似的,边走边说着的,衣着色彩丰富的,发式每周一歌的女子,一定便是她了。

她是那种一眼看去就很健康的人,肚里没有弯弯绕的心思。

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

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

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

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

她把家安在北京,儿子叫陈厦。

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

“安得广厦千万间”,只是一个梦想,而那个小小的厦厦却是切切实实的。

儿子生得眉清目秀,陆星儿怕他长大后难以沉静,怕得没有道理。

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

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

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

生活自然不很容易,她却应付过去了,还有闲心写点男人女人一类的文章,当当大众的先生。

据说,有许多姐妹们向她倾诉衷肠。

作家被动地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者。

但是,她的故事去向谁诉说?

只有小说了。

陆星儿总在写女人的故事,不很欢愉,也不忧伤。

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常是很要强的。

她们没有太好的命运,没有辉煌的背景,不做粉色的梦,曲曲弯弯地生活下来并将生活下去。

当然,也不作强人状。

陆星儿之所以健步疾行,是因她总是很忙。

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

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

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

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

我曾说过,她是陆地,不是舢板。

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

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

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作“跟着感觉走”,可惜这感觉是那种“大众汤”似的感觉,俯拾皆是,没有味道。

幸好,陆星儿不是这样。

陆星儿的名字很好,既有陆地,又有星空。

我们能坦然地对待天地。

真正困难的是那些发生在大地之上星空之下的事情。

中间那空空荡荡的一段,是我们生活的舞台,也是小说的天地。

对陆星儿的人生来说,她正经历的也正是一生中的中年。

儿子一天天长大,作品一年年增多,收获的季节早已开始,人生的课题似乎总在回旋。

“女人”,不仅对男人是个谜,对女人更是。

好在我们有兴致将这个谜猜下去,有兴致被别人猜谜。

不久以后,陆星儿也许又要搬家了。

家在浦东。

这次不再借住他人的房子。

家,是个亲切的字眼。

生活又一次重新开始。

再也不是“十八岁出门远行”,陆星儿对此有点漠然。

浦东的夜晚非常宁静,可以写作,可以遐想。

我想,好文章是人们爱读的,好女人也是人们爱读的。

(1) 

概括陆星儿的大致经历。

(2) 

文学性的人物小传切忌烦琐的描写,必要时可以穿插一点抒情或议论,要写得精,才能收到文约而意丰的效果。

本文即具有这种特色,试举出文中某一抒情或议论的例子,并分析其丰富意蕴。

(3)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

你从本文中读到了当代哪些时代特点?

请就其中一点结合原文略作分析。

【答案】

(1)是“老三届”毕业生;

(1968年)到北大荒插过队,并在北大荒开始文学创作;

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留在北京,但没有成为剧作家,而是写小说,成为专业作家;

后带儿子回到上海定居,继续从事写作著述甚丰。

(2)如“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

北大荒广袤的土地培养了陆星儿,这段坎坷的经协造就陆星儿的成熟。

在逆境中奋发拼搏,把种种的人生经历变成财富,把最大的苦难咀嚼粉碎,凭着一股坚定的意志朝前走,走向成功。

再如,“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

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

这一代人背负着厚重的历史,但没有被它压垮,他们依然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去求索,去生活。

他们战胜了困难和挫折,为自己的理想开始新的奋斗,且永远不停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绝不随波逐流。

(3)①有房难,分家易。

如在第三段写到“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

”后来“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并指出“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

反映了当代人分房难的事实,同时又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人们婚恋、家庭观念的变化,离婚现象多的事实。

②追求时尚,任凭感觉。

如“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

”“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

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叫作‘跟着感觉走’,可惜这感觉是那种‘大众汤’似的感觉,俯拾皆是,没有味道。

”反映出当代人赶时髦,追潮流,缺乏自我、没有个性的特点。

(1)本题中,“概括陆星儿的大致经历”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概括人物经历,主要按照人物生活记叙的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以事件为主线进行概括。

本文主人公的经历主要体现在生活空间的变化以及写作的主线。

抓住文中“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

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她把家安在北京”“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

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儿子一天天长大,作品一年年增多,收获的季节早已开始,人生的课题似乎总在回旋”,据此概括即可。

(2)“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可分析北大荒广袤的土地对陆星儿性格、品质的影响等。

分析这一代人的坚韧执着,永远不停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绝不随波逐流。

(3)关键句主要有:

“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

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

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

选择一例分析即可。

⑴是“老三届”毕业生;

⑵如“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⑶①有房难,分家易。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

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

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

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

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

(2)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中重要语句意蕴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通读文章,找到文中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再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倾向,结合上下文分析其意蕴。

首先要了解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议论的特点是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以此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

抒情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是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语言。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C.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然后要抓住与“时代特点”有关的关键句,再根据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枪挑紫金冠

李修文

谁要看这般的戏?

新编《霸王别姬》。

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

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

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

胆大妄为与匮乏。

羞愧地离席。

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

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

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

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

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

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

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

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

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

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

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

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

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

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

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

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

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

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

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

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

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

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

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

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挨近着,端的是:

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

就要挨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

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

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

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

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

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

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

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

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

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

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

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

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

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

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

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

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

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

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

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

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

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

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

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美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

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

声光电一样都没少。

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

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

唯有闭上眼睛。

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策马狂奔。

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

(取材于李修文的同名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