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080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9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西洋海底的飞贼Word文档格式.docx

这条侥幸逃过华盛顿条约的潜艇各项指数堪称二战之最:

标准排水量2880吨〔水下4330吨〕,全长361英尺,续航力九十天,艇员最多时竟有207名!

还有专门的牢房可以收押四十名囚犯。

装备203毫米的双联炮塔一座,是不折不扣的巡洋潜艇。

  潜艇上搭载有侦察机一架,是法国马赛尔·

贝森公司〔MarcelBesson〕的MB35水上飞机。

它的机翼、垂尾和机身都是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机翼和垂尾可以折叠,贴在机身上。

飞行状态的翼展39ft4in〔12.90米〕,长27ft〔8.23米〕,最大速度114英里/小时,巡航速度115英里/小时。

最大航程215英里,在机身后部加装辅助油箱后可达到400英里。

这种飞机的绰号是帕西帕杜〔PassePartout〕,取自《环游地球八十天》中那个跟班的名字。

  MB35最初选用的发动机是120马力的萨姆森〔Salmson〕9A星型发动机,计划用在巡洋舰上,海军测试后认为功率太小要求改进,于是换成130马力的9AC型,编号MB410。

不久在一次飞行事故中初号机坠毁。

海军部下令制造二号机,但在此过程中马赛尔·

贝森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宣告倒闭,二号机由Mureaux的ANF公司完成,基本外形不变,引擎换成更强大的9AD型,175马力。

新飞机变成双座,两翼的浮筒略微减小,机身中央的浮筒加大,编号MB-411。

一九三五年六月完成首次飞行,八月配备到絮库夫号开始正式服役。

平时飞机折叠后收在指挥塔后部的机库中,从取出到完成装配只需要四分钟,然后用吊臂把飞机放到海面上,回收的过程也大致相似。

这点与日本的伊-400或者英国的M-2型潜艇不同,他们都采用弹射起飞方式。

  一九三三年完成入役后,絮库夫号配备到第五潜艇支队,经常远洋航行为今后的海盗生活做好准备,最远的一次横穿大西洋到达加勒比海,然后经北非回家。

全程一万六千海里几乎都是在水面状态,一般潜艇下潜到四十英尺深度只需要三十秒钟而已,而絮库夫足足需要三分钟!

同时水下航行性能差,转向慢,造成较大安全问题。

  在开战时,絮库夫是欧洲唯一的载机潜艇。

法国沦陷后,她从布列斯塔锚地出发,开到英国的浦利茅斯,当时库尔贝号和巴黎号战列舰也停泊在英国的港口,她们的泊位紧挨在一起,对面皇家海军的复仇号战列舰毫不客气地用十五寸炮指着三个落难的法国邻居。

一九四○年七月三日凌晨四点十五分,絮库夫收到法国达尔朗海军上将发出的密电,说英国人将发动全面攻击,要求他们立即将舰自沉。

此时指挥塔上值勤的水兵发现对方已经登船——他们只留意了码头和跳板,而英国水兵和陆战队员坐的小艇已经靠上侧舷准备“跳帮”。

首相大人对缴械过程回忆:

  “法国舰队除絮库夫号,在移交给英国的过程中气氛都是友好的,法国水兵们都很乐意地上了岸。

在夺取絮库夫号潜艇时,两名英勇的英国军官和一名一等水兵阵亡,另有一名水兵受伤。

也有一名法国水兵被打死,但几百官兵自愿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伤亡数字是确切的,但气氛不见得友好。

当年参加行动的英国水手回忆,这是一八○五年的特拉法尔加之后两国之间又一次接舷战。

与此同时,萨默韦尔的H舰队偷袭奥兰港,黎塞留号在达卡吃了一发鱼雷,真是皇家海军最不光彩的一天。

事后絮库夫上七成水手被拘留,换上的替补可谓五花八门,大多是逃难到英国的法国水手,包括渔民、商船船员甚至农夫,不少人连潜艇都没见过,更不用说去驾驶。

十二月二十日她载着这些新手重新出海,一名英国军官和两个电报员也在船上,负责全部通信、密码、信号识别诸般事项。

新年过后,絮库夫号和皇家海军的泰坦尼亚号补给船在Clyde地区会合,做夜间攻击训练。

  两星期后,根据霍顿海军上将的命令,絮库夫号开往哈利法克斯,计划用于商船护航。

这次航行用了十二天时间,到达加拿大时由于水手的不熟练操作潜艇已经伤痕处处。

不得已,返回浦利茅斯修理。

机库中的MB-411被英国人借去研究,结果在一次空袭中严重损毁,飞行员JacquesHazard军士则转到澳大利亚空军第十中队去了,从此驾驶肖特水上飞机从事反潜巡逻。

  经过长时间考虑后,霍顿将军下令将絮库夫号派往南美水域拦截轴心国商船。

上面说过这条船下潜及其缓慢,一旦遇上空袭会应避不及,而南大西洋没有反潜巡逻机,水面状态的潜艇相对安全。

于是她向百慕大开去,途中发生电气火灾,再次要求修理。

七月二十五日,再次回到干船坞,这次是在新罕布什尔的普兹茅斯海军工厂,旁边还有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的五十多条大大小小潜艇。

这条巨大的潜艇入港时引得众多工人啧啧称奇,很快他们就抱怨起来,一张线图都没有,技术人员只好自己绘制,而且所有装备用具的说明书都是法文,造成不小麻烦。

原定若干星期的修理持续了若干月,直到十月底才基本修好,共花费八十万美元,当然由盎美租借条约支付。

  在海上试车时再次与美国海军的一条潜艇相撞后,絮库夫接到命令开往哈利法克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要检阅自由法国舰队。

在那期间絮库夫参与了在纽芬兰外海对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的突袭,两个岛在圣劳伦斯河口,总督GilbertdeBournat倾向于维希政府。

这也是絮库夫号唯一执行过的军事任务,颠覆自己政府任命的总督。

  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一日,在哈利法克斯完成修理整备后,于二月三日开往百慕大,计划七日到达。

途中接到英国海军部命令,转往巴拿马,计划通过运河前往塔希提。

此后就发生了开头描述的那一幕,只能说厄运太过眷顾。

根据莱克斯号船员的报告,撞船发生在北纬10°

40’,西经79°

31’,克里斯托巴防波堤西北偏北八十英里处,东部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分。

当然关于她的沉没还有别种说法,有人认为是美国飞机误炸,事后用撞船来掩盖;

更有人认为英国人在船上装了定时炸弹,巴拿马的英国特工会解除引信,但是潜艇没去巴拿马,而是偷偷驶往马提尼克岛,这个岛在维希政府控制下,是德国潜艇的补给基地。

于是炸弹爆炸了,所有的水手包括三名英国军官一起遇难。

JamesRushbridge写过《谁击沉了絮库夫》这本书,对这过程有更详尽的描述。

Surcouf

制造商:

瑟堡海军船厂,一九二九年

舰长:

330ft

舰宽:

28ft

舰高:

21ft

动力:

双轴柴油发动机,每座3800hp

电动机:

两台,每台1700hp

最大航速:

18节〔水面〕,8.5节〔水下〕

持续航程:

10000英里〔水面,10节〕,70英里〔水下,4.5节〕

舰炮:

2x203mmM1924型舰炮

2x37mmM1933型高射炮

3x13.2mm哈齐开斯M1929型高射机枪

鱼雷:

舰首4座,550mm

舰尾两组各3管,其中1x550mm,2x400mm

飞机:

1xMB411

人员编制:

119人

絮库夫号潜艇的模型,保存于巴黎海军博物馆

甲板后的机库开启,MB-411已经做好起飞准备

〔TerryCTreadwell〕

絮库夫号在英国访问期间,曾经停留苏格兰的圣湖潜艇基地〔HolyLoch〕

今天此地是皇家海军核潜艇基地

〔SubmarineMuseum〕

在浦利茅斯港时,戴高乐曾访问该艇〔走下舷梯者〕

后面的英国军官可能就是登舰的三人之一

〔ConwayPictureLibrary〕

MB35原型机不多的几张照片之一,没有引擎罩,单座,正在做起飞准备

〔NASM〕

双联八英寸舰炮,炮塔比一般巡洋舰使用的轻,发射速度也较低〔每分钟三发〕

膛口附近的是水密盖,防止在潜航时身管进水

〔ImperialWarMuseum〕

停在浦利茅斯码头的絮库夫号,即将动身前往美国

在美国整修中的絮库夫号

〔USNavy〕

在新罕布什尔的普兹茅斯二号干船坞中的絮库夫号

舰首一瞥,也是絮库夫号最后一张照片。

很快就将结束整修前往巴拿马运河,踏上不归之旅

这艘潜艇在费城完成整修后,舰上的英国“政委”

左边是信号员HaroldFWarner,右边是电报员BernardGough

还有一位R.J.G.Burner中尉不在照片上,此后一起遇难

英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伦三岛上的居民已经安享了上百年平静的生活。

特拉法尔加和滑铁卢战场是如此遥远,战火被英吉利海峡挡在大陆一边。

战争是什么,伦敦市民对此的理解仅是纳尔逊柱和威灵顿拱门,还有报纸上多少有点夸大的文字。

  直到一九一五年一月十九日的夜晚,巨大的灰影首次在不列颠上空现身,德国海军的两艘飞艇对东海岸的一些地区进行了轰炸。

五月三十一日,伦敦遭到历史上首次轰炸,共有二十八人丧生,六十人受伤。

就伤亡数字而言不算严重,德国人投下的只是小型炸弹和燃烧弹,对军事目标毫无威胁,但造成的影响巨大,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大量高炮和探照灯架上街头,成立了专门的防空指挥站,通过监听飞艇与德国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大致方位,从而引导战斗机拦截。

开战初期的齐柏林飞艇速度较慢〔五十英里/小时以下〕,升限在八千英尺以下,容易受到攻击。

  一九一七年德国开始装备新型的硬式飞艇,速度更快,达到七十英里/小时。

更重要的是升限大大提高,可以轻易的爬到二万英尺,差不多是英法两国战斗机的极限。

如索普韦斯的骆驼只能爬到一万八千英尺,纽波特-11只有一万五千英尺,强行爬高很容易造成失速坠毁。

德国人可以在高空扔下炸弹然后扬长而去,一九一七年十月,L55号飞艇无意中在白天飞过巴黎上空,由于气囊被太阳晒热,竟升到二万四千英尺高空。

协约国的战斗机束手无策,只能在飞艇库附近搞偷袭。

  英国人后来发现,这些飞艇不是一直飞那么高的,在高空飞行是件痛苦的事,缺氧、管线破裂、油料和暖气片冻结、玻璃结冰,等等。

所以飞艇在海峡上一般低空飞行,在看到英国海岸线后才急速爬高,为此海军部拟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海上拦截飞艇。

而且为了行动的突然性,计划用潜艇搭载飞机。

  选用的潜艇是E-22,维克斯船厂建造,属于E级远洋潜艇,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八日入役。

工程师在指挥塔后部的甲板上安装两条导轨,计划搭载两架索普韦斯公司的施耐德水上飞机。

  这种飞机前身是一九一四年施耐德飞行大赛的冠军,索普韦斯的Tabloid,翻译成“小报”或者“小药丸”,由这个名字可以想象这种飞机的结构紧凑。

使用一百马力的土地神发动机,最大速度143km/h,升限8000英尺,爬升率高达1200fts,武器是一挺上射的7.7毫米路易斯机枪,必要时可搭载四枚二十磅炸弹。

  当然,潜艇上没有专用机库,所以飞机只是系留在甲板上,潜艇也无法下潜,容易受攻击。

而且施耐德水上飞机在不良海情下无法起飞,所以该项目只进行过很少几次试验就宣告结束。

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由R.T.Dimsdale海军中尉指挥的E-22在北海处于水面状态时被德国UB18号潜艇发现,11:

50分中雷沉没,三十三名艇员仅有两名获救。

  然后用于水上飞机试验的是M级潜艇,另一种怪物潜艇。

  一九一六年五月后,K级潜艇的生产停止。

船台上正在建造中的K-18、K-19、K-20和K-22被废物利用,造成M级。

这并不是说后者是前者的改型,它们的船体完全不同。

M级全长305ft,水面排水量1600吨,水下1950吨。

装备两组十二缸柴油发动机,总共率2400hp,电动机功率1600hp,水面航速15.5节,水下航速9.5节。

  这些参数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火炮,副炮一门76毫米,而主炮是40倍径12英寸的马克9型!

原本属于前无畏级战列舰爱德华七世级。

开火的方式也很独特,被称为Dipchick,由炮手在艇内操作。

首先把潜艇上升到潜望镜深度〔大约三十英尺〕,然后将艇首对准目标〔火炮自身没有旋转机构〕,炮管上仰露出水面〔最大仰角三十度〕,开火!

炮头重达520磅,一般巡洋舰不是对手,更不用说驱逐舰和商船。

潜艇中备有四十发炮弹,整个上浮、发射、下潜的过程只需要四十秒钟,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要上浮到水面重新装填炮弹。

  几次试射取得的成果令海军部相当满意,M-1于一九一八年四月整装待发,考虑到因此可能刺激德国潜艇也普遍装备十二英寸炮,M-1未上战场。

战争很快结束,华盛顿条约的大锤落下,305毫米主炮的潜艇天理难容,M级只能老实缴械,下面要介绍的是一九二○年才完成的M-2号潜艇。

  还在维克斯船厂的M2被拆下主炮后,在空出的位置架设了水密机库,计划使用帕纳尔的佩特型双座侦察机。

这种飞机由格罗斯特的乔治·

帕纳尔公司〔GeorgeParnell〕研制,佩特中尉是M-2艇长,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担任顾问,所以完成后以他的名字命名。

机身骨架由云杉木条和钢管构成,机翼由云杉木制成,翼展28ft5in,但折叠后只有8ft,相当紧凑。

满油满弹的状况下全重1950磅,续航力两小时,最高速度113mph。

一九二九年,曾经在伦敦第七届国际航空展上出场,一架佩特被日本海军买走。

  发射飞机的过程在水下就开始了,五名艇员通过指挥塔上的一个舱门进入机库,由于空间狭小,所以每人都只能缩在指定的地方,用加热器给飞机引擎和曲轴箱里的燃油预热。

然后潜艇出水,机库门向外降下,成为发射平台一部分。

固定在滑车上的飞机被推出去,接上弹射器〔压力825磅/平方英尺〕,驾驶员和观察员爬进座位,机翼放下锁定。

驾驶员发动引擎,潜艇把艇首对准风向,然后向指挥台挥挥手,负责弹射器的艇员扳下开关,飞机被发射出去,瞬间过载达到2.7g。

从潜艇浮上水面到发射共需要五分钟,当时的飞行员是Villiers中尉和KeighleyPeach中尉,享受飞行员和艇员双份工资。

  这样,M-2的使命就改变了,由巨炮杀手变成警戒哨舰,充当大舰队的先头前卫。

佩特将侦察到的情况通过电台告诉潜艇,潜艇再传达给舰队知道。

然后去预定的地点回收飞机,这个过程与发射大致相反。

飞机自行滑跑到潜艇旁,机库上方起重机抓住机翼上的吊环,放回甲板。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十点十一分,M-2发出最后一份电报,报告他们正准备在多塞特郡波特兰外不远处的莱姆湾下潜,此后杳无音讯。

同日下午,Tyneside公司的一条煤船向港口官员说起他们在波特兰北面见到过一条大潜艇,一个水手问:

“请问下潜时船尾先入水吗?

”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一周后,皇家海军的潜水员才在波特兰以北六英里处找到潜艇,深度106英尺,当时艇首冲天,尾部插在海底柔软的沙床中。

包括艇长J.D.De.MLoathes中尉在内的六十名官兵全部遇难,连呼救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出。

此后,海军部试图打捞这艘潜艇,二十六个潜水员总共下潜一千五百次,费时十一个月,曾经一度把它拉到离海面十一英尺的地方。

突如其来的大风浪使打捞船一阵摆动,缆绳松脱,M-2潜艇再次落下,今天还直直竖在哪里,已经成为潜水爱好者的天堂。

  关于沉没原因的说法很多,至今尚无统一结论。

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指挥塔舱门是打开的,指挥塔与机库之间的舱门,和机库通往外部的大门全部敞开。

一种说法认为当时在机库中的飞行技师LeslieGregory和艇员AlbertJacobs粗心大意,不但没有及时关闭身后舱门,在水下过早打开机库大门,以至海水涌入;

但一些资深的潜艇军官对此表示怀疑,根据M级潜艇的设计指数,为了快速发射侦察机,潜艇将升降舵保持在上升位置,靠着螺旋桨的推动将潜艇抬高,使机库露出水面,然后在战斗状况下弹射飞机。

同时潜艇排空全部水柜,这总共需要十五分钟时间。

事故发生时,可能是潜艇的升降舵发生故障,而前部水柜刚排空,于是失去平衡,海水从机库汹涌灌入,潜艇就这么仰天沉下去,水兵根本没有逃生机会。

  〔M-2的事故有一种说法,就是弹射时的问题。

当时海况不好,为了放飞飞机所需的甲板风潜艇全速前进,风浪从长考得机库口涌入导致沉没。

具体分析待我找到书面资料后再贴。

——Cat〕

  鉴于此,一九三二年十月二十一日,海军部下令取消所有潜艇搭载飞机的方案。

直到一九三九年又有人提出在X-1型潜艇上搭载水上飞机,这次用垂直贮藏方式,不过整个计划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上面是英国的X-1级潜艇,也是该级唯一一艘。

可以看到舰载机已经改用垂直储藏方式,由于只是计划,所以飞机没有确定的型号。

该计划于三九年提出,实际上该艇于三五年已经被拆毁,也不在这里具体介绍。

又一款潜水重炮舰,四门132毫米MK1型火炮,一九二三年六月十六日下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

M-2

维克斯公司巴罗船厂,1920

296ft

24ft6in

15ft9in

排水量:

1594t〔水面〕

1946t〔水下〕

最大潜深:

200ft

2x十二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每座1200hp

两台直流发动机,每台800hp

15.5节〔水面〕,9.5节〔水下〕

380nm〔水面〕,80nm〔水下〕

1x3in/40舰炮

1x0.303mm路易斯机枪

舰首四座,18in

1xParnallPeto

68人

索普维斯公司施耐德水上飞机线图

〔www.manx-modelflyers.org〕

施耐德水上飞机正从E-22艇尾滑入水中

一九一六年,装载两架施耐德的E-22号潜艇,正在做起飞前的准备

〔FAAMuseum〕

艇尾下沉,准备放下第一架飞机

〔J.M.Bruce〕

继续下沉,准备放下第二架飞机

飞机释放完毕,开始滑跑起飞

一架FaireyIII型水上飞机正在L-8号潜艇旁边滑行

但找不到相关文字资料,可能是另一次尝试吧

  佩特既不是第一种也不是唯一一种专为潜艇设计的飞机,照片上布利斯托的伯尔尼X3出现在一九一四年,甚至早于施奈德水上飞机。

注意照片中飞机下方不同寻常的浪花,当时皇家海军的C.D.Burney对冲翼艇很感兴趣,于是在这架飞机的浮筒上安装了飞翼和水下推进器,同样也由飞机本身的Canton-Unne发动机驱动,200马力。

翼展57ft10in,全长36ft8in,机翼面积500平方英尺,机组两人。

X-3比坠机的X-1和X-2成功,总算可以升空——降落时还是坠毁。

佩特式水上飞机近照,使用的是布理斯托堕天使四型LuciferIV发动机

从M-2残骸中打捞出的佩特

佩特式飞机在滑行,海军编号181

曾经有过谣传,说佩特的观察员Couper中尉是全艇最重的人。

一九二六年,这架飞

机在英格兰南部煤湾附近训练时,突然失去高度,摇摇晃晃擦过海滩上的度假屋,把

最后一幢木屋压成碎片。

刚好里面有一位颇有声望的医生,这是报纸上的一张漫画,

实际上当时飞行员被压在飞机下面,被全裸的医生痛骂

在直布罗陀,这次没用弹射起飞,而采用普通水面起飞方式

吊臂尚未松开,这样可以节省滑跑距离

M级的设计者于一九一六年画的草图

刚下水的M-1正在高速试航中,北海型迷彩色让这条巨舰更显凶相

《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就应该是这种形象

改装前的M-2,拖着十二英寸巨炮

刚拆掉主炮,即将装上机库

改装完毕的下水瞬间

改装完毕,试航中

机库中的佩特

机库内部一瞥

从机库中推出,左翼已经打开,注意折叠方式

准备接上弹射器,艇员在检查机翼螺栓

在弹射器上处于发射状态

正在滑向潜艇,准备回收

M-2正在收回佩特式水上飞机

〔Flight〕

M-2的弹射装置特写,摄于直布罗陀

纪念艇员的公报

M-2艇员合影,最后排两头两个服装不同的是飞行员,属于皇家空军编制

德国

  在欧洲最早开始载机潜艇研究的还是德国,远在法国和英国之前。

  一九一四年,比利时被攻陷后,北部港口泽布鲁日〔Zeebrugge〕从此成为德国潜艇的重要基地。

十二月六日,德国海军在此设立航空站,第一任站长同时也是基地司令是FriedrichvonArnaulddelePeriere海军上尉。

腓特烈这个名字继承自他遥远的法国先祖,并不是皇族。

在更多的场合他的名字是罗萨·

冯·

阿诺德,当时暂任飞行站长职务,不久会接过U-35的指挥权;

基地中停泊着U-12号潜艇,艇长瓦尔特·

福斯特曼海军上尉〔以后U-39艇长,又是一个让人耳朵嗡嗡响的名字〕。

  一九一四年,当德国潜艇头两名王牌在北海边的小港口相遇时,都还是刚出道不久的青年军官,他们都有这样的想法:

能不能把潜艇和飞机结合起来以增加侦察范围,尽管没有上级的指示,这两名年青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