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435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7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师三级简答选择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

⑧岗位培训规范;

④岗位员工规范。

12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

①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

②管理岗位培训规范;

③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

④岗位操作规范;

⑤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

13工作说明书的概念

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14工作说明书的分类

(1)岗位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为对象所编写的。

(2)部门工作说明书,是以某一部门或单位为对象编写的。

(3)公司工作说明书,是以公司为对象编写的。

15工作岗位说明书的内容

1本资料;

②岗位职责;

③监督与岗位关系;

④工作内容和要求;

⑤工作权限;

⑥劳动条件和环境;

⑦工作时间;

⑧资历;

⑨身体条件;

⑩心理品质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绩效考评。

16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

(1)从内容看,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

岗位规范覆盖的范围涉及的内容更广泛;

部分有交叉。

(2)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规范通过岗位系统分析,解决“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作,以便为招聘、培训、考核等环节提供依据;

工作说明书通过岗位系统分析,还说明“该岗位是一个什么样的岗位?

这一岗位做什么等”。

(3)结构形式:

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限制;

岗位规范一般是由企业单位职能部分按企业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17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具体任务:

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2)调查阶段,主要任务:

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灵活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的方法,广泛搜集岗位各种数据资料。

对各项调查事项的重要程度、发生频率详细记录。

(3)总结阶段,对结果深入分析,采用图表、文字作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对岗位特征和要求全面深入的考察,充分揭示岗位主要的任务结构和关键的影响因素,在系统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撰写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

18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

全面系统的岗位调查后,起草工作说明书初稿,在岗位分析专家,各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管理人员,分别开会讨论后,搜集意见,分析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和每项内容的设置合理性、规格要求。

等等,逐字修改,经过多次增删后形成审批稿,交由单位总裁审查批准并颁布执行。

19决定工作岗位存在前提的影响因素

(1)相关的技术状态,从事劳动活动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影响。

(2)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状况。

(3)服务、加工的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

(4)本部门对岗位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主管对本岗位工作的分配指派,以及领导行为的影响。

(5)本岗位不同阶段、不同经历任职者思想意识、主观判断个人意志等,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所产生的反作用。

(6)生产业务系统的决策的影响。

(7)工业工程师、劳动定额等职能性技术专家对岗位设计的影响。

(8)软环境条件的影响。

20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②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③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21.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綦本原则,应以“事”和“物”为中心设置。

22.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1)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包括横向扩大工作和纵向扩大工作;

工作扩大化是岗位工作范围、责任增加,改变了员工对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

2)工作丰富化:

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增加岗位的技术和技能含量,使岗位的工作更加多样化、充实化,消除因从事单调乏味工作而产生的枯燥厌倦情绪,从心理和生理上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工作丰富化的要求:

任务的多样化;

明确任务的意义;

任务的整体性;

赋予必要的自主权;

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2)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充分利用有限的劳动时间,保障岗位工作量的饱满。

(3)岗位的工时制度。

对企业体现劳动生产率、整体经济效益;

对员工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保证劳动者身心健康,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和斗志。

(4)劳动环境的优化,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以下因素:

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工作场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和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

23.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

(1)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

(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

24.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

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25.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

(1)方法研究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记录和分析,目的在于检查和消除岗位员工费时费力的操作,克服停工、等待等工时浪费的现象,有效地促进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2)方法研究的具体步骤:

①选择研究对象;

②用直接观察法记录全部事实;

③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

④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

⑤贯彻执行新方法。

(3)方法研究具体应用的技术

1)程序分析:

它是以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运输及检验等环节为对象,通过对生产程序中的每项作业和运输的比较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部分,重新合理地安排生产程序。

分析工具:

①作业程序图;

②流程图;

③线图;

④人一机程序图;

⑤多作业程序图;

⑥操作人程序图。

前三种流程图主要侧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等事项的分析研究,是以宏观的物料流程为对象;

后三种是以工作地上的一个岗位或几个岗位、一台或多台设备、一名或若干名员工为对象,研究手工操作或机手并动操作的作业程序,通过程序图,进行岗位工作程序分析,力求找出节省人力,减少工时消耗。

充分利用设备的最佳方案。

2)动作研究:

它是运用目视观察或者影片、摄影机等没备,将岗位员工的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素,必要时可将要素再细分为一系列动素,根据动作经济原理,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多余的重复部分加以改进,设计出新的、合理的以作业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程序。

其思想精要:

①要规定明确的高标准的作业量;

②要有标准的作业条件;

③完成任务者给付高工资;

④完不成任务者要承担损失,

3)动作经济学原型;

是指实现动作经济原则,用以改善工作方法。

包括:

①人体的利用;

②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改善;

③有关工具和设备的设计应科学、经济。

4)动作原理的应用程序:

①考察现行的程序,对它提出各种问题。

②在考察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并提出新的方法:

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合并重复的工作,重新调整所有的工作,使作业更有条理、更有效率。

③检查各项具体操作能否简化。

26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现代工效学的方法

(1)工效学;

它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工作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没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

(2)现代工效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结合设备、工具、材料、工作地、劳动环境条件等因素,系统地进行分析,在一定的外部空间环境下,妥善地处理好人——机矛盾,寻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的最佳方法。

27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

(1)工业工程:

是工业工程师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科学。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顶测和评价。

(2)工业工程的目标:

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3)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

是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工业工程功能的具体表现为:

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28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l)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备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制定企业的用人标准,即需要加强企业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工作,促进企业劳动组织的科学化。

(2)编制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两部分内容。

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可分为:

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

29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从概念的内涵上看,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

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2)从计量单位上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是“人・年”、“人・月、“人・

季”。

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时间单位“工日”“工时”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

(3)从实施和应用的范围来看,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工的工作人员都纳入了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在企业中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约占全体员工的10%~50%,企业可以工时定额等

数据为依据,核定出这些有定额人员的定员人数。

(4)从制定的方法上看,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有:

①按劳动效率定员;

②按设备定员;

③按岗位定员;

④按比例定员;

⑤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

在上述五种方法中,前三种与劳动定额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后两种方法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30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3工企业定员的原则

(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应做好的工作为:

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

②提倡兼职;

③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32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各类人员用人数量的基本依据是:

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劳动)效率。

即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33按劳动效率定员

按劳动效率定员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人员数量;

适合于不受机器设备等其他条件影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

按劳动效率定员的计算公式为:

定员人数=

34按设备定员

按设备定员是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

定员人数,按设备定员属于按效率定员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

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种。

按设备定员的计算公式为:

35按岗位定员

按岗位定员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童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适用于连续性生产装置(或设备)组织生产的企业和一些既不操纵设备又不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

按岗位定员有两种方法:

设备岗位定员和工作岗位定员。

前者适用于必须有单人看管或多岗位多人共同看管的场合,后者适用于有岗位但没有设备的情形。

设备岗位定员的计算公式为:

36按比例定员

按比例定员是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按比例定员适用于企业食堂工作人员、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等服务人员的定员。

按比例定员的计算公式为:

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

37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此方法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38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1)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先按职能分类,再分别根据其工作量影响因素来计算定员,用回归分析求出人员与工作量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企业要获得较准确的定员数,需要收集、了解几十个同类型企业的有关资料和数据,然后进行回归分析。

(2)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求出平均每天诊断的人次数和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

=;

医务所必要的医务人员数=该医务所每天诊病总工作时间/每一位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时间。

掌握全年员工诊病的人数资料,选择诊病人数最多的月份,求出平均每天诊病的人次数和标准差,测定每位医务人员每天准备工作、接待病人和必要休息的时间。

测定必要的医务人

员数后再进行经济评价。

(3)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测量工序流程的必要时间,统计数据,

通过概率判断合理时间,计算平均每天需要服务的总人次,再根据两个岗位的人工成本列出经济分析比较表,计算最经济合理的比例,解决工序间需要合作的不同人员配置比例。

39零基定员法

以零为起点按岗位的实际工作负荷量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即零基定员法。

解决二、三线人员的岗位定员问题。

最关键的是核定岗位工作任务量。

40定员标准的概念

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的统一规定。

41劳动定员的特征

劳动定员标准作为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干劳动定额工作标准,即以人力(活劳动)消耗、占用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它具有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可行性、法定性、统一性等一系列特征。

42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

(1)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可分为国家劳动定员标准、行业劳动定员标准、地方劳动定员标准、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2)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分为:

单项定员标准;

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②综合定员标准:

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

①效率定员标准:

根据生产任务量、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制定。

②设备定员标准:

根据设备性能、生产组织、技术要求、工作范围等制定。

⑧岗位定员标准:

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工作流程和任务总量制定。

④比例定员标准;

按一类员工的比例确定另一类员工人数的定员标准。

⑤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的标准。

44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

按级别不同分为企业定员标准和行业定员标准等,由于影响人员使用的因素不同,有的可以跟据主要的影响因素划分出若干组(数量指标或者质量指标)分别确定用人标准。

对人员数

量指标的规定,可采用绝对指标,亦可采用相对指标。

控制幅度的低限是多数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超过的水平,高限是相对多数企业经过一定时间努力才能达到的先进水平。

44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

①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②依据要科学;

③方法要先进;

④计算要统一;

⑤形式要简化;

⑥内容要协调。

45定员标准的编写依据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书面格式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编写。

46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

(1)概述。

这一部分应自封面、目次、前言、首页等要素构成。

其主要功能是为了便于读者识别标准,了解标淮产生的背景,制定修订的过程,标淮主要技术内容以及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2)标准正文它由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构成。

在一般要素中,包括标准名称、范围和引用准备三项内容。

在标准的技术要奈中,应包括:

定义、符号、缩略语,各工种、岗位设备、各类人员的用人数量和质量要求。

(3)补充,这一部分包括;

提示的附录、脚注、条文注、表注、图注等项内容。

47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

可按篇、章、条、段排列条文,条文最后排列目录,标准正文框架设计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48行业定员标准

行业定员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管理体制以及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按照不同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提

出年实物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要求,规定出编制总额以及各类人员定额控制幅度。

(2)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环境、条件,提出不同规模企业各类人员比例控制幅度。

(3)规定各类人员划分的方法利标准。

(4)对本标准涉及的新术语给出确切定义,

(5)企业各工种、岗位的划分,其名称、代号、工作程序、范围、职责和要求。

(6)各工种、工序的工艺流程及作业要求。

(7)采用的典型设备与技术条件。

(8)用人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9)人员任职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级)

49劳动定员标准表的格式

①表的编号;

②表的接排;

③表格的画法;

④表头的项目没计;

⑤岗位主要工作职责要求:

⑥劳动定额定员的形式,计量单位要求,同时可规定出勤率、作业率或作业时间标准;

人员素质要求。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50制度化管理的概念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是由德国管型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51制度化管理的特征

(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对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并制度化。

(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3)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忤以及该职位对人的应有素质、能力等要求,通过正式途径来

挑选组织中所有的成员,

(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

一是因事设人;

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

职能所必要的权力;

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52制度化管理的优点

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②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

③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需要

51制度规划的类型

①企业基本制度;

②管理制度;

③技术规范;

④业务规范;

⑤行为规范。

5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形成

(l)劳动人事基础管理制度有:

①组织机构设置与调整;

②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

③岗位设置与人员费用预算;

④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制度;

⑤招聘管理制度;

⑥培训制度、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制度;

⑧薪酬福利制度;

⑨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⑩其他,如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等。

(2)企业员工管理制度有;

①工作时间的规定;

②考勤与休假的规定;

③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制度;

④奖惩制度;

⑤员工差旅费管理制度,等等。

5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

(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以组织为中心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具有五种职能:

录用、保持、发展、考评和调整。

(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56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

共同发展原则;

②适合企业特点;

③学习与创新并重;

④符合法律规定;

⑤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

⑥保持动态性,

59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

②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③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④注重系统性

受配套性;

⑤保持合理性和先进忤

58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

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

②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

逐步修改调整,充实

完善。

59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

(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步骤和程序,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之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做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

(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做出明确规定,

(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

(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解决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60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确保费用预算的合理性;

②确保费用预算的准确性;

③确保费用预算的可比性。

61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l)检查项目是否齐伞,尤其是那些子项目。

①工资项目(工资加班工资、轮班津贴、岗位津贴、资金);

②基全项目(劳动保险福利基金、养老储备金、员工医疗费、失业保险费、日常教育基金、住房基金、工会基金);

③其他费用(奖励基金和其他社会费用),

(2)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项目的增加、变更或废止,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权益的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