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3998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葛慧君副省长在全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春耕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断深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在三年内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十分关注这项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05年以来连续出台5个文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基层农技推广和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率先推行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整合相关力量设立各级农技推广中心,按主导产业设立专家组,不断推进农技推广组织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2009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

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综合配套、覆盖全程、精干高效”的要求,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少地方已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

但是,我省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总体上仍比较薄弱,少部分县至今没有出台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政策文件,也有一部分县虽然出台了文件,但落实的还不够理想;

部分地方基础保障不到位,服务手段落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问题比较突出;

部分地方基层农技队伍老化,管理及考核机制不完善,部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离农民群众需求、离现代农业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必须切实深化和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这里,我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大建设力度。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设立在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服务的公益性组织。

从国际上看,大凡农业发达国家,都有一支健全、高效的农业公共服务队伍,直接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说明,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要。

第一,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的基础保障。

今年,我们提出了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加强农技推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

通过加强对动植物疫病的防控,确保生产安全;

通过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这三项工作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抓好这些工作,必须要有一支能承担科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层公共服务队伍,否则许多工作难以落实。

特别是在当前农业经营主体仍比较弱小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指导、培训农民掌握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展市场营销,解决一家一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不到、办不好的事。

第二,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城乡居民农产品绿色消费的迫切需求。

我们抓农业工作,一肩担两头,一头是农民,要增加其收入;

另一头是市场,要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健康营养。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农业生产分散在千家万户,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农产品质量难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比较薄弱,迫切需要通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全程监管,推广应用生态健康的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强农村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省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省份,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的公共管理和服务。

要把党的农村路线方针、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下去,真正搞好为农服务,就必须依靠基层特别是乡村级公共服务体系,要有机构、有人员,否则就不可能真正落实下去。

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还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执政基础。

总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省政府要求在去年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确保今年全面完成“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这是一项硬任务,希望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像抓乡镇综治工作平台一样来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技术支撑、有保障”的要求,认真落实既定的各项要求和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还没有出台政策的地方,必须在6月前出台相关政策并实施;

已经完成体系构建任务的地方,要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创新机制,提高运行质量。

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将其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并及早组织验收,确保在今年全面完成“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必须优化完善服务内容,切实打造基层为农服务主载体主平台。

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民群众对政府服务也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作为政府在基层的公共服务组织,要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顺应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要优化服务内容。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组织的主业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要抓好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还要提供“三农”政策解读、农业产业指导、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特别是要提供防病治虫、灾害防控、推广新品种等农民群众迫切需求的公共服务。

如果有条件的,要增加服务内容,延伸公共服务领域,实行“3+X”模式,由农业公共服务向农村公共服务延伸,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二是要优化农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除了粮食及动植物防疫等必须配备的人员外,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重点配备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仪器设备、科技资料、信息化工具等,突出产业化平台建设,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县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调配资源。

比如茶叶主产乡镇,就要多配备茶叶方面的人员、仪器设施等,如果茶叶乡镇里还有小部分畜牧产业,一般性服务仍由本乡镇提供,重大问题则由县里协调县级畜牧专业机构或者畜牧主产乡镇解决,促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是要优化服务机制。

在继续开展送服务下乡、接受农民咨询等传统服务的同时,要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农技110”、“浙江农民信箱”、农村共产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手机短信的功能作用,推进服务信息化,提高服务效率;

要改变传统服务“单打独斗”的方式,积极推行分产业、分区域组团式的服务模式,由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按服务需求,组织乡镇公共服务人员、乡土人才、社会化服务人员协同开展服务,提高服务的整体性。

(三)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运行质量。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机构、配人员、提待遇,效果怎么样,关键是要看为农服务的质量怎么样、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但不可否认,目前小部分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服务意识不强,不愿意走出办公室直接为农民服务;

有的农技人员忙于乡镇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没有精力出去为农服务,许多农民还是反映找不到、不熟悉农技人员。

所以,我们必须在制度上加以约束、引导。

一是要探索完善管理体制。

1996年以来,我省乡镇农业机构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当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于解决乡镇农技人员的待遇、改善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技人员工作精力难保证、业务知识难更新、线上工作难落实等问题。

通过近年来“三位一体”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得到了健全,编制及人员也得到了明确,但仍未能有效解决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履职”问题,即便是在岗人员,由于参与乡镇的行政性事务和中心工作过多,主要精力也难以保证用在农业上,影响了农业公共服务职责的有效履行。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条块职责,确保农技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

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实行“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体制,即乡镇农技人员的配置、调整以县为主,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工作落实在乡镇,确保乡镇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履行好为农服务职责。

二是要深化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

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是我省农技推广的一大创新,要继续落实和完善这项制度,按照“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组织、责任、保障、培训、考核激励、技术支持和项目实施管理等七大体系建设。

同时要把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励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

三是要建立引导农技人员直接为农服务的导向机制。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只有在为农服务中才能确立地位,农技人员只有在为农服务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自觉进村入户为农民群众开展服务。

但关键还是要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今后,农业推广类职称的评聘,必须严格坚持技术推广的相关要求,优先考虑一线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

县级农技人员的招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评选、农技推广项目申报都要优先考虑乡镇从事一线农业公共服务的人员;

同时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把农技人员的奖金、待遇与其贡献结合起来、与服务对象的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其沉下去为农服务。

(四)必须强化基础保障,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农业公共服务是一项公益事业,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面对的是农民群众这个弱势群体、农业这个弱质产业,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运行,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农业公共服务。

当前,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工作条件、工作手段还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一是要强化机构编制保障。

我省乡镇地域较小、规模不大,人力、财力有限,加上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本身相互联系,很难分割。

因此,省里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思路,在乡镇现有农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相关人员编制,通过内部调剂或公开招聘的方式,配备动物防疫、植保植检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使原有农技推广机构转变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这样既贯彻了中央要求,又符合我省实际,也是行之有效的。

各地要按照“三位一体”的思路,建立机构,落实编制,配备精干人员,并把相关机构、人员、资源等有机整合起来,真正发挥整体效应。

各地在推进“三位一体”建设中,工作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持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是要强化人员保障。

目前全省2万多名基层农技人员中,大部分为上世纪80年代招转的农民技术员,年龄已超50岁,总体学历不高,但他们农业工作经验丰富、感情深,要用其所长,妥善安排。

同时要创新基层农业服务机构进人机制,探索“订单培养、免费就学、合同管理、定向就业”等政策措施,加快补充农业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工作,逐步优化人员结构。

要加强对现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增产节本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对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骨干技术人员,要分期分批选送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学历教育或研修深造。

同时要像培养“全科医师”一样来培养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做到“一专多能”,这样既保持人员的精干高效,也使服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锻炼、成长的机会。

三是要强化科技保障。

农业科技发展很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必须由上级科研机构提供科技支撑。

要整合农业科技优势资源,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单元,组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设立专家团队和基层区域试验站,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省级农技推广项目继续支持基层农技员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农口部门的专家要保证一定时间到基层培训指导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技术难题,并作为今后相关荣誉评选的一项重要依据。

四是要强化财政保障。

针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基础仍比较薄弱的实际,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额列入县乡财政预算,确保工资、福利及办公、设施、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等各项经费足额到位。

要按照“多功能、一体化”的要求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重点加强服务场所、示范基地建设及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工作必需装备的配置,改善服务条件。

“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事关“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政府职责履行,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广大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切身利益,涉及体制机制改革、机构编制、财政、人事等重大问题,政策性强,许多问题比较敏感。

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政策措施,稳妥处理好有关问题。

各级机构编制、财政、人力社保和农口各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的管理、指导和支持,着力打造为机构完整、队伍精干、功能齐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新型为农服务主载体、主平台,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全力以赴,切实抓好今年粮食生产等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春耕粮食生产,已经开了不少会。

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2月28日、3月18日,省政府先后召开全省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粮食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3月21日,国务院又在河南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在会上强调,在当前通胀预期增强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的背景下,抓好今年春季农业生产,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春季农业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为重点,以实化政策、细化部署、强化落实为抓手,掀起春耕备耕高潮,一要着力加强春季田间管理。

二要着力落实春播面积,增加粮食和紧缺农产品生产。

三要着力推进高产创建。

四要着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

五要着力推进春季植树造林,防范森林草原火灾。

六要着力搞好春耕备耕服务。

回副总理还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抓好各项“三农”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大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力度,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改善农村民生的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回副总理的讲话十分重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贯彻落实。

从我省情况看,今年春备耕工作部署比较早,各地比较重视,抓得比较紧,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对粮食生产思想认识有放松迹象。

由于全国粮食连续七年增产,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粮食价格有所提高,但是市场供应充足,部分基层领导对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认为这不会出大问题,认为光靠我一个县、一个乡镇解决不了问题,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对粮食生产工作只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没有真正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发展粮食生产。

二是种粮成本继续上涨。

今年以来,土地租金、劳动力、农资、柴油等价格不断上涨。

农资价格比去年同期涨了15%以上,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农资、农机作业等成本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

农村劳动力价格涨幅达30%左右,而且农忙季节雇工难度进一步加大;

各地土地租金目前普遍在500元/亩以上,有的地方达到800元/亩甚至1000元/亩以上,高租金条件下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进一步凸显。

生产成本的上涨,不断挤压粮食生产利润。

三是稳定早稻种植面积难度较大。

2009、2010年连续两年的灾害性天气,造成早稻和连作晚稻损失严重,影响今年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

四是春花作物长势不平衡。

由于天气影响,去年晚稻收割偏迟,造成部分春花作物播种推迟,加上冬季低温雨雪天气偏多,部分油菜、大小麦等农作物发生冻害,使粳稻地区当前春花作物叶龄偏少,生育进程推迟,三类苗占到30%左右,而且地区间春花作物长势不平衡。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部署要求,全力抓好今年粮食生产工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力争总产量160亿斤。

(一)要抓紧细化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省政府自2004年起将粮食生产列入对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层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考核,促进了组织发动到位、扶持政策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在3月18日召开的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粮食安全责任书,并将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考核力度。

目前省农业厅已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市,各地要结合粮食政策的贯彻落实,抓紧将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层层分解落实下去,并强化市对县、县对乡镇的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促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把粮食播种计划面积落实到村、到田。

(二)要抓紧细化落实粮食扩面增产的措施。

前几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产增产行动的意见》;

省里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是播种面积1950万亩、力争总产量800万吨。

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不小,必须千方百计挖掘扩面增产的潜力。

一是要扩种早稻和旱杂粮。

我省扩大晚稻播种面积难度较大,潜力主要在早稻和旱杂粮。

目前全省常年春季抛荒田大约在300万亩左右,而且这些田大部分在适宜种早稻的区域,如果把这些田种上早稻就可以增收20多亿斤粮食。

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探索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季节性流转、组织代耕、统一服务等办法,由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抛荒田种上早稻。

今年全省要力争扩种早稻30万亩,增产17万吨。

同时要大力发展旱杂粮,番薯、马铃薯等旱杂粮营养丰富,种植方便,病虫害较少,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而且生产成本低,效益也不错。

比如小番薯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鲜食马铃薯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

目前全省番薯、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仅为60万亩、80万亩左右。

我省山地、坡地、旱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种植旱杂粮,发展潜力巨大,请省农业厅认真研究政策措施。

二是要主攻单产。

解决浙江粮食产量问题,关键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当前,要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强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大力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以及超级稻集成、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增产节本技术,努力实现节本增产增效,力争水稻平均单产比上年增加10斤以上,总产增加11万吨。

当前要加强春粮后期田间管理,指导农民落实好看苗施肥、清沟理渠、科学用水、病虫害防控等措施,夺取春粮丰收,并力争总产比上年增加2万吨。

三是要提高效益。

今年,我们将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水稻产业提升项目,通过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广泛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和“千斤粮万元钱”、稻田养鱼、稻鸭共育等新型种养模式,努力使项目区水稻亩均增产节本增收200元以上,并带动周边农户应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

四是要创新粮食生产机制。

加快培育粮食(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引导其开展水稻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防、代收、代烘等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生产环节的规模经营。

同时要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支持种粮大户开展粮食加工、销售活动,鼓励粮食企业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

(三)要抓紧细化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

前段时间,省里召开了“两区”建设协调小组会议,对今年的“两区”工作作了研究和部署。

今年全省计划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加快98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创建进度,基本建成已启动实施的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

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列入省粮食安全责任制和新农村考核内容。

各地要按照省里下达的任务和要求,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确保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

一是要围绕“抓落实”,定计划、定进度、定责任。

定计划就是根据省里下达的建设任务,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年度建设计划,落实到具体地块和人员。

定进度就是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项目都要有月建设进度报表,有关部门要逐个跟踪项目进度,加强督促指导和服务。

定责任就是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都要明确创建责任主体、设施管护主体,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责任,落实人员对路、渠、泵站、电网、防护林等进行管护,保护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生产能力。

二是要围绕“保质量”,重创建标准、重项目推进、重示范带动。

重创建标准就是坚持创建标准不降低,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切实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生产技术装备,同时要把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等要素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种养业,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重项目推进就是要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同时争取要把有条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纳入各级重点工程项目,加大推进力度。

重示范带动就是要坚持点面结合,在面上创建的基础上,抓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三是要围绕“建机制”,着力增强推进合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增强推进合力就是县级政府要进一步整合相关资金,筹措落实“两区”建设资金,努力加大投入。

各级相关产业扶持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资金要优先统筹用于“两区”建设,不能搞平衡或平均分配,更不能等上级资金而耽误建设进度。

省级有关部门之间、省市县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同配合,完善政府领导下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就是要培育发展规模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就是要强化科技支撑,注重种子种苗、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加强“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服务半径,引导农资、农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化服务协作关系。

为抓好今年“两区”建设,省政府定于5月开展一次督查,6月上旬在金华市婺城区召开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进行部署推动。

(四)要抓紧细化落实粮食生产服务措施。

各地要针对春耕备耕特点以及农民需求,迅速组织基层干部、责任农技员等进村入户,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订单、送农技、送农资、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惠农服务活动,确保春耕所需的资金、物资、技术、服务等及时到位,确保每一位计划种粮的农民都种上粮、种好粮。

一是要优化政策服务。

各地要通过有关新闻媒体、浙江农民信箱,以及在村里显眼位置张贴“政策明白表”、发放“政策明白卡”等途径,广泛宣传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