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18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docx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word精品文档20页

一、了解园林、绿地、景观的概念

现代园林:

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路小品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绿地:

凡是种植或生长有植物的地块都可称为绿地。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

1、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层意思。

2、园林规划:

园林绿地总体规划,是在实施园林绿地设计之前制定的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规划。

3、园林设计:

在园林绿地建设之前的筹划和安排,是园林的筹划策略。

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空间境域的过程。

园林规划设计包括:

方案规划设计、扩初设计(深入设计)、施工图设计

园林发展趋势

1、生态学:

18世纪的英国“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

19世纪奥姆斯特德的生态思想:

城市中心的大片绿地、林荫大道、充满人情味的大学校园和郊区,以及国家公园体系的应运而生。

1930-1940“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公园思想,是美学原则、生态原则和社会思想的统一。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宾西法尼亚学派”的兴起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量化的生态工作方法。

以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为代表。

用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大自然的特征,提出创造人类生存环境的新的思想基础和方法。

2、园林与艺术的融合

园林的美体现艺术。

艺术中的平面设计可以转化为园林布局。

3、园林与地方特色的结合

有特色的园林才吸引人。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概述

第一节城市与城市规划

一.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的主要思想: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2)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这个大纲集中的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大纲中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3)邻里单位1929年提出首先出现在美国,后在欧洲。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p35)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

1.改善小气候

2.净化空气的作用

3.防止公害灾害的作用

二、园林绿地在空间上的作用

1.安全防护作用

2.提供游憩度假

三、园林绿地在精神上的功能

1.美化城市、装饰环境

2.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用地选择(p59)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P52)

一、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P55)(看一下)

1868年第一个城市公园

二、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新标准(P59、P71)

G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G11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G111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G112区域性公园:

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G12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G121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为居住区配套建没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

0.5-1.0km

G122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

0.3-0.5km

G13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31儿童公园:

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没施的绿地。

G132动物园: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G133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G13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5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G136游乐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G137其他专类公园: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G14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没施的狭长形绿地

G15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G3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41居住绿地:

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G42公共设施绿地:

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G43工业绿地:

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G44仓储绿地: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G45对外交通绿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

G46道路绿地: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拈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G47市政设施绿地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G48特殊绿地:

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G5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三.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

三大指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城市人口数量

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包括:

综合公园G11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

2.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的总和

3.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4.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从1986-1999年,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6.86%提高到27.44%,绿地率由15%提高到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6.52平方米。

我国的“国家园林城市(区)”平均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83平方米。

第六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P68)

一、布局原则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景观功能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3.城市园林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需要——游憩功能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分期实施

二、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形式以及特点

1.块状绿地布局

这类情况都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特点:

(1)对构成城市整体的艺术面貌作用不大

(2)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也不显著

(3)居民使用不便

2.带状绿地布局

这种布局多数用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特点:

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3.楔形绿地布局:

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称为楔形绿地。

特点:

(1)能达到城市通风条件

(2)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

4、混合式绿地布局:

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可以做到城市绿地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体系。

优点:

(1)可以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

(2)有利于小气候的改善

(3)有助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

(4)有利于丰富城市总体与各部分的艺术面貌

江苏省获得园林城市:

无锡市,苏州,张家港,昆山,徐州,镇江,吴江市,宜兴,常州,南通,江阴,南京于1997年获得园林城市称号。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布局

第一节园林绿地设计

一、概念

园林布局:

在选定园址或称之为“相地”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特点等因素,进行全园的总布局,通常称为“总体设计”。

园林立意:

立意是指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

第二节园林绿地布局的原则(书上p71)

一、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园林设计所牵涉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园林内容和园林的特点,采用一定的表现形式。

形式和内容确定后还要根据园址的原状,通过设计手段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园林。

1.构园方法一:

主景与配景

2.构园方法二:

对比与调和

3.构园方法三:

节奏与韵律

4.构园方法四:

均衡与稳定

5.构园方法五:

尺度与比例

以上五点便是构园有法的“法”,但是法无定式,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个性化的园林。

二、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三、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四、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五、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园林建筑既有使用价值,又能与环境组成景致,供人们与游览和休憩。

其设计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立意、选址、布局、借景、尺度与比例、色彩与质感。

六、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七、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

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5.注意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

第三章城市带状绿地规划设计p417

第一节带状公园特征与类型

一.特征

1.空间形态呈线性带状

2.具有较高的连接性

3.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4.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二.带状公园类型(案例)

1.生态保护性

2.休闲游憩型

3.历史文化型

第二节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道路绿地类型有:

交通岛、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基础绿带。

一、道路类型

按照现代城市交通工具和交通流的特点进行道路功能分类,可把城市道路大体分为六类。

1.高速干道

为城市各大区之间远距离高速交通服务,联系距离20—60km,其行车速度在80-120km/h。

2.快速干道

城市各分区间较远距离交通道路联系,距离10-40km,其行车速度在70km/h以上。

3.交通干道

大、中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城市各用地分区之间的常规中速交通道路。

其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4.区干道

作为分区内部生活服务性道路,其行车速度为25-40km/h。

5.支路

支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