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1828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设计说明:

1.扩大识字量,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铺平道路;

2.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

盼春、绘春、赞春"

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培养默读习惯;

2.让学生"

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一。

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

盼望着"

?

(体现急盼心情)

     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为什么不说成"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如果说成"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

,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

闹、飞"

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

笼"

着,一个"

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

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应该怎样理解?

(这里的"

工夫"

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

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

来比喻"

春天"

(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

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

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

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

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

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

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①训练学生"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的能力;

②让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

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

(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1.春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

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

(试说出理由)

  

第2段:

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

刚睡醒的样子"

,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

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

朗润"

涨"

和"

红"

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

春草图。

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

嫩嫩的"

绿绿的"

,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

满是的"

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

春花图。

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

树上-花下-遍地;

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

由与前后照应的"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说到"

花里带着甜味儿"

色彩与甜味相勾连;

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

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

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触觉:

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

嗅觉:

泥土的气息"

青草味儿"

花的香"

,"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

听觉:

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

春雨图。

引出春雨后,用"

可别恼"

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

细密、闪烁、绵长;

亲吻着"

树叶儿"

小草儿"

烘托出"

安静而和平的夜"

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

迎春图。

风筝"

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

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让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转到局部感知课文;

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

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目标1和教学重点2、3、4)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

鲜嫩、勃发春花图:

繁茂、艳丽

    春风图:

和煦、轻盈

    春雨图:

细密、平和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正面-侧面

    春花图:

树上-花下-遍地

触觉-嗅觉-听觉

植物-人间

  三、欣赏品味

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让学生再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上来)

   1.课堂练习:

课文练习二、三。

   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通报作业情况;

   2.检查背诵。

 

二、比较阅读

   1.投影林斤澜的《春风》(或发讲义)。

   2.比较《春》《春风》的异同。

   3.通过比较,让学生概括两文的主题、写作特色。

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②比较异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课文练习四)。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①以读引写,读写结合;

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附:

板书

(一)、盼春:

反复→盼春心切;

拟人→喜春之情。

(1)春草图:

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2)、春花图:

多、艳、甜

(二)、绘春:

(3)、春风图:

柔和、芳香、和悦

(4)、春雨图:

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5)、迎春图: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三)、赞春:

比喻→“新”、“美”、“力”

2.济南的冬天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一、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

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

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

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

(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得、着、薄、和

3.雨的四季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一、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读

(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

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学生听读)

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

(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

老师最喜欢“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

分析“春雨图”: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

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时,我发现有些同学都被那美情朗读陶醉了。

不过,我想,我们同学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

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同学们最想听谁读?

)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

写了哪些景?

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

(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展示:

柔软

春雨绵绵娇媚驱走冬天改变姿容

透明

教师小结:

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

太美了!

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

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

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

”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

                 

1、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2、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夏雨图:

夏雨有什么特点?

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热烈

夏雨倾盆丰满大地展示诱惑

粗犷

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

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

端庄深情

秋雨轻轻倾诉沉思纯净灵魂产生情思

轻发光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

冬雨图:

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

用了什么手法?

自然

冬雨透明降临温暖带来蜜情

平静

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归纳总结:

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

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

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

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四、悟

1、体会情感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

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美)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齐读第1、6、7段)

作者也曾说过:

“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

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五、延伸拓展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齐读)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师生共同赏析)

听雨有两种境界:

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

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课外可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其中作者写了自己在大陆、台湾听雨的不同感受。

六、课后练习:

请抓住某景物特征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结束语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

“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4.古代诗词五首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一、导语设计

二、《观沧海》

1.解题;

简介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作品简介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

二”节拍,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

水何澹澹:

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

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

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

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

“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

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6.背诵全诗.

三、《次北固山下》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3.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