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969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概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

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罪行法定原则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下列犯罪中,可以依法获得假释的是[]

A.甲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B.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丙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D.丁刑满释放后又犯诈骗,构成累犯,依法被从重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3.甲乙因琐事发生口角对骂,引起多人围观。

丙见二人争吵不休,便在外喊:

"

打啊"

,后便离去。

甲见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将乙一只眼睛打瞎。

丙的行为属于[]

A.教唆犯B.实行犯C.帮助犯D.不构成犯罪

4.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B.数罪并罚者

C.教唆未满18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

5.下列行为中,属于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的是[]

A.利用动物伤害他人B.人在不可抗力情况下的行为

C.犯意表示D.人在睡梦中的行为

6.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

7.下列盗窃行为中,可以判处死刑的是[]

A.盗窃文物数额巨大的B.盗窃商场数额巨大的

C.盗窃仓库数额巨大的D.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8.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属于[]

A.危害公共安全罪B.危害国家安全罪

C.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罪D.危害社会秩序罪

9.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从犯B.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C.组织犯、帮助犯D.主犯、从犯、胁从犯

10.我国刑罚中最轻的主刑是[]

A.拘役B.罚金C.管制D.剥夺政治权利

11.不属于累犯的法律后果的是[]

A.不得减刑B.不得假释C.应当加重处罚D.不得适用缓刑

12.非法拘禁罪属于[]

A.继续犯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

13.在我国,特赦由[]

A.最高人民法院决定B.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D.国务院决定

14.死缓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A.严重违反监规监纪B.实施了新的犯罪C.故意犯罪D.抗拒改造

15.我国刑法第13条"

但书"

规定的"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判处刑罚

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1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强奸B.绑架C.决水D.抢夺

1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投递叛变罪B.叛逃罪

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间谍罪

18.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

A.缓刑B.减刑C.假释D.免除处罚

19.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

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

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D.只能并科适用

20.避险过当的[]

A.应当从轻处罚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1.甲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罪,神志模糊,躺的马路边,旁边放着一只皮包。

甲就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僻静无人之处,悄悄拿走其皮包(内有现金3500余元)。

甲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B.抢劫罪C.抢夺罪D.盗窃罪

22.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是[]

A.罪名和罪状B.罪名和法定刑C.罪状和法定刑D.罪名和刑罚

23.构成普通累犯,行为人再犯新罪的最长时间界限是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A.3年B.5年C.7年D.10年

24.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A.有认罪表现B.有悔改表现C.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没有故意犯罪

25.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而窃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其行为构成[]

A.私自开拆邮件罪B.盗窃罪C.贪污罪D.职务侵占罪

26.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A.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B.按照其所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C.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D.从重处罚

27.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A.死刑立即执行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C.无期徒刑D.有期徒刑15年

28.甲威胁乙说如果不帮他收拾仇人丙,就把乙的父母杀掉,乙无奈,只好把丙打成重伤。

乙的行为[]

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避险过当C.构成故意伤害罪D.属于不可抗力

29.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结果的个数

C.犯罪意图的个数D.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

30.依法有权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的法院是[]

A.基层法院B.县级法院C.高级法院D.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3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成立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

A.5万元以上B.10万元以上C.20万元以上D.50万元以上

32.某甲从正在使用的铁路上盗窃枕木10根。

某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

33.某甲为杀害过去的恋人某乙,将炸药包放在某乙家里引爆,炸死了某乙,炸伤了某乙的父母。

某甲构成[]

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故意杀人罪和伤害罪D.故意杀人罪和爆炸罪

34.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决定罚金数额。

[]

A.犯罪情节B.犯罪人的经济状况

C.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D.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和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

35.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装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成轻伤。

甲的行为性质属于[]

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36.甲(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B.甲单独构成诈骗罪C.甲不构成犯罪D.甲弟构成犯罪

37.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

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

38.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犯盗窃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

A.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D.相加原则

39.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的追诉期限内[]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

4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A.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B.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C.办公大楼抢劫的D.入户抢劫的

41.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是[]

A.是否涉及巨额资金B.是否涉及众多被害人C.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D.是否由单位组织实施

42.下列刑罚方法中,()是主刑。

[]

A.罚金B.管制C.剥夺政治权利D.没收财产

43.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44.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

A.重大责任事故罪B.故意伤害罪C.决水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

45.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A.导致该婴幼儿死亡B.出于出卖的目的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D.完成了该行为

三、判断题:

1.为了谋取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都有可能构成行贿罪。

2.单位非法集资行为构成非法集资罪。

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应该以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

4.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经债权人请求,都应当予以偿还。

5.驱逐出境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6.对于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都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都必须适用本法进行追究。

[]

8.信用卡诈骗罪,就是指利用信用卡.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骗取钱财数额较大的行为。

[]

9.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部分的执行,所以,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

10.明知是走私物品而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构成收购赃物罪。

[]

11.只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算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

12.某甲花8000元钱从人贩子手中收买了一个妇女,强行奸淫之后,又转手以10000元的价格卖人他人。

王某的行为构成收买妇女罪和强奸罪。

13.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

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该按照共同犯罪处理。

14.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某甲与某乙有仇,一日,某甲在某乙的茶杯中投入致命的砒霜,想致某乙于死地,某乙因察觉茶杯由怪味,而未饮用。

该案中,某甲构成犯罪未遂。

16.某夜,甲在一工厂办公大楼盗窃电视机,下楼时,正好碰到邻居乙,见乙手中也抱着台电视机,知道也是来偷电视机的,两人相视一笑,各自走了。

两人构成共同犯罪。

17.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也一定是犯罪行为。

18.某甲(13岁)与某乙(17岁)共同抢劫财物达10万元,两人构成共同犯罪。

19.某甲犯抢劫罪和强奸罪被分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和十二年有期徒刑,根据数罪并罚的规定,某甲可以被判处21年有期徒刑。

20.某甲是个聋子,根据刑法的规定,他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1.根据刑法的规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22.某甲犯了间谍罪被判刑,刑罚执行完毕10年后又犯抢劫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某甲是累犯。

23.某人因犯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

缓刑考验期满以后五年内再犯抢劫罪,应当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该人构成累犯。

24.某甲与某乙约定今晚去工厂盗窃钢材,但是某乙因临时有事没去,某甲盗取了大量钢材。

某甲应负刑事责任,某乙不负刑事责任。

25.抢劫罪.盗窃罪和侵占罪的法定最高刑都是死刑。

26.我国现行刑法中不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27.我国罚金刑的执行方式包括一次性缴纳.分期缴纳.随时缴纳.强制缴纳和减免缴纳。

28.驱逐出境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犯罪分子。

29.符合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情形,是有罪但是因为情节轻微而不予处罚。

30.故意犯罪只能由作为构成。

31.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都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

32.行为只要发生了损害后果,就必须要负刑事责任。

33.只要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就必须要负刑事责任。

34.某甲为盗窃银行,买来钢锯.麻袋和绳索,但是在前往银行的路上因形迹可疑被民警识破被捕,某甲属于犯罪预备。

35.只要是三人以上为实施犯罪而组成的犯罪组织,就是犯罪集团。

36.在共同犯罪中,被教唆的实施犯罪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就不用受到刑事处罚。

37.单位犯罪中的单罚制只能是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38.被判处管制刑的犯罪分子不能够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

39.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一律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

40.没收财产就是将犯罪分子个人全部财产都予以没收。

41.根据刑法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下判处刑罚。

[]

42.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43.李四于2008年7月7日将王五非法拘禁于家里,2008年7月10号将王五放回家。

此案的追诉期限应从2008年7月7日起计算。

44.强奸妇女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应当以强奸罪饿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45.为夺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绑架罪论处。

四、简答题:

1.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关系。

2.简述刑法上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3.简述缓刑的含义和特征。

4.简述法规竞合。

5.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构成。

6.简述危害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7.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8.简述减刑的适用条件。

9.简述结合犯的概念与特征。

10.简述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的联系和区别。

11.简述牵连犯的概念及其特征。

12.简述抗税罪的概念和构成。

1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14.简述管制刑与拘役刑的联系与区别。

15.简述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

五、案例分析:

1.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

为使抢劫顺利,甲先盗窃军用手枪一支,子弹十发。

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

时逢老妇偶然外出,甲撬门入室,发现室内无人,于是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二万余元。

正准备逃离时,老妇回来,甲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的行为属于罪数形态中何种犯罪形态?

(2)该犯罪形态的处断原则是什么?

(3)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某市博物馆因面临洪水威胁,将部分馆藏文物转移至安全地点。

博物馆工作人员甲和乙等人负责运送,文物搬卸至新地点后,因一时来不及配备安全保管设施,当晚由甲.乙等人负责看守。

当天夜里,甲悄悄潜入一文物临时堆放房间,窃取了一件馆藏画卷。

不料走出房间时,正碰上乙从另一存放文物的房间出来,并手持一青铜器,二人均吃一惊,十分尴尬,但立刻明白对方也是来盗窃文物,于是都未出声,相视一笑后各自离开。

以后二人均未再提起此事。

司法机关对文物失窃进行调查,在询问他们时,二人均称不知情,后经侦查,案件告破。

经有关部门鉴定,青铜器和画卷各估价约10万余元。

3.甲某,男,26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1999年12月刑满释放。

乙某,男,18岁。

2000年4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

2000年5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

2000年6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

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

试析对甲某、乙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参考答案

(参见书本)

1.B2.B3.D4.C5.A6.C7.D8.A9.B10.C11.A12.A13.C

14.C15.C16.A17.D18.A19.C20.D21.D22.C23.B24.D25.B26.C

27.C28.C29.D30.D31.A32.B33.B34.A35.B36.B37.D38.C39.B

40.C41.C42.B43.A44.A45.C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28.×

29.×

30.×

31.×

32.×

33.×

34.√35.×

36.×

37.√38.×

39.×

40.×

41.√42.√43.×

44.×

45.×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l)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点:

第一,目的相同。

二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第二,前提相同。

二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威胁。

第三,责任相同。

二者都应当对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承担刑事责任。

(2)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危险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

而紧急避险的来源.除了人的不法侵害外.更多情况下来自于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2.损害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的利益;

而紧急避险则是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3.行为的限制不同,在正当防卫情况下,即使能够用其他方法避免危害,也可以实施防卫,紧急避险,则要求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才能实施.4.行为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制止不法侵害的必需,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不过于悬殊即可;

而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则可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等于甚至大于的避险的损害.5.主体要求不完全相同,正当防卫对防卫人一般没有特殊要求,只能符合正当防卫条件,都可以实行防卫;

紧急避险则不适用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2.简述刑法上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不作为犯罪包括以下四种义务来源,即:

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

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缓刑,是指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执行的制度。

缓刑制度有以下特点:

首先,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又在一定期限内保持执行的可能性。

其次,缓刑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具有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刑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再次,原判刑罚的不予执行是以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为条件的。

如果再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则应撤销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刑罚;

如果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且情节严重,则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4.简述法规竞合。

答:

法规竞合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关系的刑法规范,只适用其中一个刑法规范的情况。

比如以前的强奸罪和强奸幼女罪是分开的,其实强奸幼女的时候就已经触犯强奸罪了,在法规的角度,是按照那个特殊的详细的来定罪的。

这就是法规竞合。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行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负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既可以是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人员,也可以是其他人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行为可能导致人员重大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后果应当预见,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