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63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春 最新完整版Word格式.docx

1.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图、歌曲《黄土高坡》录音带。

2.学生课前搜集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歌曲或文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猜地名

1.教师出示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如:

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乡、沙滩等。

2.引导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

(1)猜猜这些图片可能拍自祖国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3)根据它的特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如:

椰林海韵……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评价。

4.教师:

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请大家想想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二、家乡的风景,家乡的美

1.学生交流展示能反映家乡自然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概括家乡的环境特点。

2.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家乡自然环境名片”。

要求名片要反映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3.展示成果,评价鼓励。

把名片粘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分组上台欣赏,评选最满意设计奖。

最后由获奖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资料汇报

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

课前请大家搜集能反映各地方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下面请大家把它贴到地形图上。

2.学生自由将图片、文字资料贴到中国地形图上。

3.欣赏、点评。

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点评:

图片贴得是否恰当;

为什么贴在这里;

理由是什么。

4.在讨论的基础上调整中国地形图上的图片、文字资料。

5.教师:

我国地形的特点复杂多样,从这张图上你能找出我国地形的类型吗?

四、分析祖国地形特点

1.找出地形的类型。

橘红色代表海拔3千米以上的高原、绿色代表海拔为0~500米的平原和丘陵、黄色代表海拔为500~3000米的高原,等等。

2.说说各种地形的特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河流多自西向东流;

西边的多是山脉,地势高;

东边的是丘陵、平原,地势相对较低;

等等。

说说他们去过地方的地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一些信息。

下面的信息可供教师参考。

我国地形、地貌多样,类型齐全。

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无不典型壮观。

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

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度差别悬殊。

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

中国与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五、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感受地形的美与奇

1.教师:

刚才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祖国秀美的风光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我们的祖国就是这么美丽。

生长在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回答)正是这份喜悦让艺术家们放声歌唱。

下面我们听一首歌。

2.播放《黄土高坡》。

教师引导:

这首歌曲描述了哪种地形?

(学生回答)还有很多艺术作品反映了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课前,老师请大家搜索一些这样的艺术作品。

现在,我们开展交流活动。

3.教师提出活动建议: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

(1)唱一唱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歌曲。

如《山路十八弯》《青藏高原》《我是草原小骑手》《赶海的小姑娘》《浏阳河》《梦里水乡》《天堂》等。

(2)读一读描写我国各地自然景色的文章。

如《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

(3)画一画各地的自然景色。

2家乡的名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时:

2课时

二、学习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于装好。

2、学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制作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

家乡的特产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

教学过程

1、游戏一猜猜看。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布袋于:

这个袋子里装了很多宝贝,大家猜猜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师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展示,边示范介绍。

3、大家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特产?

请学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4、小结要点:

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5、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各种装饰品,如:

椰売做的盒子、橘皮做的小橘灯、芦苇编的小动物等。

这些装饰品好看吗?

这可是用我们这儿的特产做成的,你也来试试吧。

6、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7、评一评:

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来评议,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

教学要求

教师课前搜集的当地特产和用特产制作成的小饰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要常见,又要有地方特色。

第二课时

特色小吃味道好

1、师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2、学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它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

3、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兄,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

1、教师导人:

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还有很多菩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幕名前来品尝。

2、教师提问:

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

3、游戏一开火车。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每每次介绍一种家乡小吃,依次传递,

不能重复,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小吃最多。

4、教师提问:

在这么多的特色小吃中,你最喜欢的小吃是什么?

5、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学生相互交流。

6、学做特色小吃:

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

(1)手做一做:

学生分组,各小组分别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

教师巡视,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2)评一评。

互相尝一尝,看看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

1、在学做特色小吃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

教师注意在操作、卫生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提示。

2、品尝小吃时,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

教学拓展

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建立一份“汉味家庭食谐”,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次汉味家庭餐,品一品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色小吃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吉熟悉家乡的特产与特色小吃。

2、学生能否利用家乡的特产创造性地制作小饰品。

3、学生是否会制作一两种具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是否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学生分组制作小吃时,是否表现积极,是否乐于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3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变化,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生收集的关于生活变化的资源可能比较散,活动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

①课件②收集各种新旧照片进行对比③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变化。

(一)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你注意到了吗?

学生阅读课本11-12页,指出书中的小朋友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看图后回答,还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通过图画,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联想。

(二)议一议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变化吗?

有哪些变化?

小组活动:

组内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说说生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展一展各组选派代表,说出本组共同发现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填表。

(见板书设计)各组选派代表,说出本组的发现。

(文字总结与图片展示相结合)

集思广益,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表一表你希望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你写出来或画出来。

学生或写或画,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发挥学生的想象,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五)写一写汤姆是从美国到中国旅游的,对这里不熟悉。

谁能给他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师注意引导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学生分组商议如何给汤姆介绍我们生活的地方。

(风光名胜、动人传说、丰富物产、特色小吃、可喜变化、憧憬未来……)从过去的回忆、现在的展示和未来的憧憬发现我们生活的地方变化巨大。

(六)评一评请几位同学读自己的信,向汤姆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地方,并请他老做客。

指名读自己写的信。

其他学生评一评:

他们这样邀请汤姆好不好?

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使学生注意了礼仪。

(七)夸一夸家乡变化真大,主人热情欢迎您来做客。

同学们,为了家乡明天会更好,请从今天爱家乡,为家乡而努力学习吧!

学生齐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师总结,学生歌咏。

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地方变了样

家乡的变化:

城市建设:

环境情况:

住房情况:

其他情况:

4.我喜欢美好的环境

教学目标

感受环境的美好,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对大自然中的各种污染进行调查探究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日常分类,学习基础的废物利用的小方法,变废为宝。

用图片欣赏、想象活动、绘画等方法来体验生活环境的美好,用调查探究、课堂练习、案例示范来进行环境保护的初步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美好的环境,享受其中快乐的生活,体会由此带来的美妙心情;

通过课外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污染,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不同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在生活中发现能二次利用的废品,进行变废为宝的创意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

湖北风景名胜、优美环境等资源图片PPT,废物利用的示范用品。

学生准备:

调查生活中的各种污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6-P17页内容,话题为“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8页内容,话题为“这儿怎么了”。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19-P20页内容,话题为“让垃圾回‘家’”。

活动一欣赏美好环境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咱们家乡漂亮的环境吗?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

2.伴随优美的音乐,学生欣赏包括小区、广场、公园、湖北著名的名胜及湖泊的图片。

3.再赏图片,说感受。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情。

如示范:

小区的中央广场真漂亮啊!

春天,树林里的空气都是香的呢!

我仿佛可以听到公园里小鸟在唱歌!

小结:

美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心情,家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设计意图:

在亲近自然和优美人文环境的过程中,感受和谐人居之美,从而为家乡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

活动二创想美好生活

1.设想美好环境中的有趣活动:

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你想做哪些有趣的活动?

早上时,我喜欢在小区中央公园晨读。

傍晚时,我喜欢在喷泉广场和小伙伴一起玩滑轮。

同学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我感受到,美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

2.分享头脑创意:

现在咱们欣赏到的这些优美环境,都是我们的父母祖辈给咱们创造的。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那么在你心中,将来最美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

大胆想象一下吧!

3.学生用七彩颜色画出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

学生在小组进行分享后,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挑选最棒的作品进行班级分享。

老师期待着,有一天同学们手中的蓝图会变成现实,相信那时你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快乐!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设想美好环境中的有趣活动,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进行未来美好环境的头脑创意,并且用七彩颜色画出孩子们心中最美的生活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动脑又动手。

同时,使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活动三表达美好心情

1.咱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生活会是这样子的:

(出示句子)大地绿起来,天空蓝起来,江河清起来,空气净起来,花儿开起来,鸟儿唱起来,环境美起来,心情好起来。

2.跟着老师一起律动:

大地绿起来(嘿嘿—嘿),天空蓝起来(嘿嘿—嘿),江河清起来(嘿嘿—嘿),空气净起来(嘿嘿—嘿),花儿开起来(嘿嘿—嘿),鸟儿唱起来(嘿嘿—嘿),环境美起来(嘿嘿—嘿),心情好起来(嘿嘿—嘿)。

(注:

嘿嘿—嘿为拍手的节奏)

是啊,心情好起来,这一切,都是美好的环境带给我们的。

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对美好环境的感谢读出来吧!

请学生齐读本课话题。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老师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活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于是便立足课本设计了这一环节的律动。

使儿童直接参与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美的环境,好的心情

美好环境

美好生活

美好心情

第三课时

活动一关注环境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咱们都喜欢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有一些与美好环境不和谐的现象存在。

2.出示课本中常见污染的图片,并进行介绍。

师:

(1)瞧,咱们可以看到一些小河里漂着脏东西,甚至可以闻到阵阵恶臭。

这样的小河里,绝对没有小鱼,因为河里的水受到了污染。

(2)小芳家附近正在做一栋新的房子,每天学习睡觉都被建筑工地上的噪音吵到,她的生活受到了噪音污染。

(3)由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影响了人们生活的空气质量,呼吸到这样的空气会觉得很呛人,特别是青少年容易造成铅污染,甚至是肺癌。

汽车尾气还让我们城市的气温不断升高。

3.你知道环境被破坏后,对我们人类会怎样呢?

破坏环境对我们人类有很多影响,比如会引起一些疾病的产生:

免疫功能丧失、大脑发育障碍、癌症等等,特别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很大损害。

结合身边环境污染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问题的探究兴趣,从而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

活动二探究环境污染

1.指导交流方法:

除了刚才老师介绍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同学们可以结合平时上网看电视了解到的信息说,也可以结合平时生活的观察说,还可以根据在生活环境发现的问题说。

特别是咱们湖北是千湖之省,有没有其他的水污染呢?

2.分享交流。

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3.拓展延伸:

其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有多种。

按环境要素可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如酸雨)。

按人类活动可分:

工业环境污染(如烟囱)、城市环境污染(如常见的装修污染)、农业环境污染(如化肥)、海洋污染(如石油泄漏)。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可分:

化学污染(如农药)、生物污染(如水葫芦)、物理污染(如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如电池)、能源污染(如煤炭)。

(详见人与生态网)

这些污染环境的现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可是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或愚昧无知造成的,有的污染与破坏的后果一时一刻看不出来,但最终还是会给人类带来不利。

用搜集信息、观察、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一步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污染。

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这样深入浅出的环境启蒙教育。

活动三进行环保实践

1.引发小组讨论:

我们如何行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改变这些污染现象呢?

2.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在大人带领下开展水体污染打捞活动,买耳塞隔噪音或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减少家庭开车次数也减低汽车尾车对空气的污染,装修用环保材料,不买一枝黄花等生物污染植物,电池向固定回收处投放等。

3.小结:

小手牵起大手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进行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我们的生活环境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4.课外实践调查:

周围还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

观察后笔录下来。

启发学生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试着改造身边的生活小环境。

课外的实践调查活动,是将课内的探究方法延伸向课外,从而逐步养成探究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环境问题

环保实践

环境污染

5.节约水和电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水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懂得水电资源的宝贵。

情感目标:

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行为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

懂得水电资源的宝贵,初步形成节约水电,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话题

1.喜欢猜谜语吗?

学生打谜语大家猜。

2.师:

我也来打个谜语大家猜猜:

一物不稀奇,

人人不能离。

钢刀切不断,

铁钩钩不起。

3.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就像谜语中说的那样,水在我们生活中人人都离不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水——揭题。

二、联系生活,感受宝贵的水

1.你在哪里见到过水?

江水、湖水、河水、露水……

2.大自然中处处可以见到水,水让大自然如此秀美。

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水?

社会上什么地方需要水?

3.我们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水,就连人的身体里也离不开水,水在人体中占65%。

老师体重100斤,就有65斤的水.你们呢?

摸摸自己的皮肤,感觉怎样?

看看同桌的眼睛,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水汪汪的?

如果身体里没有水,会怎样?

所以水是生命之源。

三、交流汇报,体验水的珍贵。

1.我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你家停过水吗?

当时是什么心情?

带来什么麻烦?

2.我们偶尔停一次水,生活就这样不方便,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国西部地区的人们长年缺水。

3.师出示反映西部地区缺水的图片,这就是记者从我国西部地区拍回来的照片,你们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场面你又想说什么?

4.对于西部地区缺水的状况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了解到相关图片资料。

5.前不久,老师还读到了一个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真实的故事,师讲述:

青海那边很缺水,每人每天规定只能用3斤水,包括洗衣,做饭,喂牲畜,水都是靠部队从很远的地方拉水过来。

有一天,一头被村子里认为是最老实的牛挣脱了绳索,可能是渴的受不了了,它疯狂的冲向了送水车行驶的公路上,这时,正好来了一辆送水车,于是老牛不加思索的冲了上去,拦住了水车。

送水的战士从车上走了下来,他以前也遇到过拦车的动物,可是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倔强的动物,怎么骂,怎么赶,也不走。

后来牛的主人拿着鞭子来了,很劲的朝牛的身上抽去,老牛由于肉被皮鞭的抽打而撕裂,它悲壮的向天哀叫着,这时,牛的主人哭了,送水的战士哭了,后面等车的人也哭了。

送水的士兵对牛的主人说:

“就算我要背处分,我也要破一次例!

”于是他拿着盆子,取出了3斤水,给老牛拿了过来,可是老牛却没喝,它对着远方大叫,而这时,来了头小牛,小牛很快的跑到了老牛的旁边,迅速的喝完了盆子里的水,老牛慈祥的看着小牛,添着它的身子,小牛也回过头来,允吸着老牛的伤口。

老牛和小牛都流下了眼泪,朝着家走了回去……

6.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一、故事欣赏,体会水的来之不易。

1.我们离不开水,可是人们能利用的淡水却十分有限。

引导学生读P22小资料,了解水资源分布比例,学生谈感受。

2.我们生活中用的自来水是自己来的吗?

让我们来听听小水滴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学生看P25插图,师讲述自来水的来历。

3.听了小水滴的自述,你有什么体会?

4.小结:

自来水来得真不容易,我们应当珍惜它。

二、联系实际,畅谈节水方法.

1.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先从我们自己说起。

2.认识节水标志,说说你有什么节水方法?

3.请你设计节水标语。

一、现场调查,引出话题

1.你们家里有哪些电器?

这些电器给你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2.这些电器靠什么才能工作?

3.师小结:

电的广泛应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有了电,各种电器才能工作。

二、探究交流,关注电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除了家庭用电,社会中哪些地方需要电?

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2.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近几年来我国出现大范围的“电荒”,由于供电不足,许多地方开始拉闸限电,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自由交流,说说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三、联系实际,懂得节约用电

节约用电刻不容缓,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电呢?

你有什么节约用电的好点子?

6爱惜每一张纸

主题目标:

1.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意义重大。

【一、纸的用途多】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计算器一个。

2.学生课前收集各种纸制品,并提前一周每天记录当天的作业用纸量,最后统计自己一周的作业用纸量。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

展示学生收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