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8237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课件:

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

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

什么叫石径?

“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

“坐”是什么意思?

“晚”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

“红于”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

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

(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

“红”字。

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

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

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

(请注意“霜叶”的“霜”。

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

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

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一、默写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

学习生字:

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

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

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指导朗读:

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

(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

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

怪不得诗人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

爱秋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

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

(学生交流)

2.指名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5.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

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

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

)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

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

(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水泥道的画面,导入:

同学们,水泥道大家都见过,普普通通,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当深秋一到,经过一夜秋风,一场秋雨,水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板书课题,相机指导“铺、泥”的书写,提示“铺”字要写得横平竖直,右边部分横画较多,间隔要均匀。

3.学生齐读课题,思考:

“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出学习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指导读准生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

(1)出示字词,指名读,正音。

注意指导读好“增、棕”等平舌音,“增、凌、晶”等后鼻音;

指导写好“墙”字,要写得紧凑,安排好左右结构的部件分布;

指导理解“靴”指帮子较高的鞋,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并由此让学生积累革字旁的字,如鞋、鞭等。

(2)小组练读,开火车读。

(3)摘掉生字头上的拼音帽子,再让学生读。

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金色巴掌”的意思,明确其指的就是梧桐树落叶。

4.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提示:

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可能是天放晴了,也可能是“我”走在水泥道上,也可能是读出水泥道真美等。

(2)提示课题,感知课文。

①想一想,课文题目中的“巴掌”是什么?

②找一找,画出文中带有“巴掌”词语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巴掌”这个词语的。

③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而不用“铺满金色梧桐叶的水泥道”?

学生会找到文中“每一片法国梧桐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这句话,通过读句,学生会发现梧桐叶像一个小巴掌,水泥道上铺满了梧桐叶,就像是铺满了巴掌。

结合插图,观察梧桐叶的颜色,进而感知“巴掌”的颜色,理解“巴掌”的喻义。

小巴掌更像是小孩子的手掌,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掌,肉乎乎的小而可爱,从而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

(3)师生共读,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会进一步加深,再次共读,会有不同的感受。

(4)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把优美的句子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加深记忆。

三、学习第1~4自然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进行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聚焦“明朗”一词,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当学生交流时提到“明朗”就是“晴朗”时,教师相机点拨:

可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2)当学生交流时提到类似“雨过天晴后的天空是很蓝很亮的,就像洗过一样”的理解时,教师相机点拨:

这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

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朗”的意思。

引导学生发现: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说明水洼映着天空,天空是很亮的,随机理解“水洼”的意思;

“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说明天空很蓝。

最后点拨:

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总结理解“明朗”这一词语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指导点拨:

有时候,当用一种方法理解不了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另外的方法;

有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把难懂的词语理解得更加准确。

4.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

天空本是很平常的事物,但在“我”的眼中,却是那么明朗,那么美丽。

让我们试着用轻快的语调读出雨过天晴的景象。

四、学习第6~8自然段,初步把握内容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思考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并进行交流。

2.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总结:

第6自然段是水泥道的全景图,第7自然段是梧桐树落叶的特写镜头,第8自然段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情景。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抄写本课重点词语。

2.把本课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部编语文学习)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

会写“盒、丰”等13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教师:

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

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

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

你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

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

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

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

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

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

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

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

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

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

出示说话卡片: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

小喜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拓展活动。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3.迁移仿写,创造美。

(1)导写:

作者一定很喜欢秋天,他通过观察,用了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秋天的雨带给景物们的快乐。

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分享着秋雨的快乐。

用我们的笔也去写写这神奇的秋雨吧!

(2)(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

①它把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是给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______。

(3)学生挑选其中一句,写一写。

(4)交流、诵读自己的作品。

大声地念出自己的作品。

(课件出示)写话举例:

它把橙色给了橘子,黄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摇啊摇啊,迎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灯笼,照啊照啊,照出了人们欢乐的笑脸。

它把墨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叶像一枚枚小针,缝啊缝啊,缝出了秋天美丽的衣衫。

紫红色是给喇叭花的,紫红紫红的喇叭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啊吹啊,吹来了秋天的歌声。

紫色是给葡萄的,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

(5)把你们每人写的一两句连起来,就可能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写作就是要这样积累的。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板书:

欢乐)

3.先同桌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4.引导学生拓展活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 欢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