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7513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鉴赏诗歌的形象文档格式.docx

(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鉴赏方法: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注意细节)

分析思路: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表现出的意义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

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蝉(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饮着清醇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

蝉因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吹送。

诗人借写蝉的声音能传的很远来说明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声也自然会流传四方。

咏蝉(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秋蝉的凄叫有气无力,更勾起狱中人的深深思绪,怎忍受那黑鬓薄翼的蝉儿,竟对我这白发之人不停地悲泣。

寒露浓重已使你有翅难飞,秋风强劲又把这叫声无情倦去。

没有人相信你居高饮洁的纯正,又有谁替我表白这耿耿心迹。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来是居高处难以得温饱,却偏偏白费精神日夜鸣,天欲晓声嘶力竭叫不出,身边树照样碧绿不动情。

官职小任人摆布无归处,望田园杂草丛生与人平。

感谢你的叫声令我猛醒悟,我也全家清贫与蝉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典型例题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解答: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

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如何展现?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意义)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解析: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

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

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

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的环境。

[寒冷、寂静(或:

冷峭)]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

《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五、练习: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乌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

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

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一)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

“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则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中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____的特点。

①、高洁、淡雅、朴素。

②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三)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四)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1:

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2:

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五)简析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月”的作用。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答案: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六)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

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

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七)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

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

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

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

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

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情景交融中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情景交融中体现出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在报国的旷达之情。

(九)下面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

外形、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

②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故乡明月 

思乡念亲情 

松风山月 

隐逸淡泊情 

寒林残月 

忧愁苦闷情 

中秋圆月 

相思思人情 

双燕单飞 

闺怨思妇情 

长亭折柳 

友人惜别情 

江湖扁舟 

羁旅漂泊情 

烟柳断肠、残烛啼鹃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物是人非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二)意象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

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例3: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2.菊花 

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人元稹《菊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

例1: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6.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梧桐也可比喻失妻男子

7.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骆宾王《在狱咏蝉》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8.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9.浮云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10.燕子

(1)燕子是深受诗人喜爱的意象。

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

例: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但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的《蝶恋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11.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12.落花(落红)

落花极易让人联想到春天的逝去、人生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离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

美丽鲜活的生命的凋零,当然会在人的心头引起阵阵的伤感。

13.夕阳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 

(2)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一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

14.折柳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

《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乌鸦

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黯然愁思的情境。

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又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等等。

16.登高(登楼,登台) 

(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

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

(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

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

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

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

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

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

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

2009年【试题】

(天津卷)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箨(tuò

),笋光。

帙,包书的布套。

⑴本诗前三联描写出柱子怎样的形象?

⑴形象:

嫩竹新出,竹影阴凉;

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译文】

嫩绿的竹子还有一半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刚伸出墙外。

翠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卷上感到光线暗了下来,竹影移过洒樽显得(更加)清凉。

细雨冲洗后嫩竹显得很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幽幽的竹香。

只要让人们不去砍伐,应当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赏析一】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

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

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

其父屡禁其习武。

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

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

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

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

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