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631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软件论文excel本量利分析模型.doc

本量利分析模型设计、分析与应用

本量利分析法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动关系,通过对以上各因素的调整,寻找一条增加利润或实现目标利润的途径。

本量利的基本方程式非常简单,表达为: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在这个方程式当中有5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因素):

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只要给定其中任意4个变量值,便可以求出最后一个变量的值。

运用Excel表格设计本量利分析模型,基本原理就是依据由本量利基本方程式建立起来的5个变量(或者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Excel表格中定义出函数后,则既可以对函数中的一个变量(因素)进行变动分析,也可以对多个变量(因素)同时进行变动分析,成为本量利分析过程中的一件利器。

所谓excel图表本量利分析模型其特点是根据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同时利用excel工作表的图表显示功能生成能够以图表方式动态地显示本量利变量关系的分析模型"。

一、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创建

第一步,将相关资料输入Excel工作表。

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创建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资料。

如图1

图1

第二步,计算销售总额、成本总额、利润总额和保本点。

(这里根据表1进行计算)

用鼠标单击单元格C7,光标变为“|”时输入“=C3*C6”,按回车键得到销售总额。

用鼠标单击单元格C8,光标变为“|”时输入“=C3*C5+C4”,按回车键得到成本总额。

用鼠标单击单元格C9,光标变为“|”时输入“=C7-C8”,按回车键得到销售总额。

用鼠标单击单元格C11,光标变为“|”时输入“=C4/(C6-C5)”,按回车键得到保本点。

然后在C13单元格输入IF语句“=IF(C9>0,‘利润总额’&ROUND(C9,0),‘亏损额’&-ROUND(C9,0))”。

如图2

图2

至此,用来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已经建立完成,利用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根据案例所给的资料计算出销售总额、成本总额、利润总额和保本点等指标。

同时利用上述本量利分析模型我们还可以进行因素变动的假设分析,即当影响利润额的各个因素单独发生变化或同时发生变化时,观察其对结果(利润额)的影响程度。

之后可根据各已知条件完善该表格。

第三步:

绘制动态图表本量利分析图表。

点击菜单栏的“插入”,选择“图表”,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1”选择框,选择“XY散点图”中的子图“平滑线散点图”,然后点击对话框的“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2”选择框,点击“系列”标签添加系列。

点击“添加”按钮,进入添加系列对话框。

点击“名称(N):

”框右侧的红色箭头,折叠对话框后,用鼠标选择F2单元格,再次单击折叠对话框右侧的红色箭头,回到添加系列对话框。

点击“X值(X):

”框右侧的红色箭头,折叠对话框,用鼠标选择E4:

E13(销售量)单元格区域,再次单击折叠对话框右侧的红色箭头,回到添加系列对话框。

接着点击“Y值(Y):

”框右侧的红色箭头,折叠对话框,用鼠标选择F4:

F13单元格区域,再次单击折叠对话框右侧的红色箭头,回到添加系列对话框。

这样成本总额线就绘制出来了。

然后再点击“添加”按钮绘制销售总额线,用同样方法我们可以分别绘制出利润总额线、保本点指示线和利润指示线。

点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3”选择框。

在“图表标题(T):

”对话框输入“本量利分析图”,在“数值(X)轴(A)”对话框输入“业务量”,在“数值(Y)轴(V)”对话框输入“成本利润”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4”选择框。

选择“作为新工作表插入(S):

”然后点击“完成”按钮就得到绘制完成的动态图表本量利分析图。

如图(chart1)

第四步:

为各因素设置“滚动条”按钮。

如图3

图3

在“滚动条”按扭上右击,单击“设置控件格式”,即弹出如图3所示的对话框。

同时选择对话框中的“控制”标签页,然后在各个选项框中设置控制值,并将其单元格链接到指定单元,其余值可参照图4设置。

如图4

图4

二、模型的扩展

扩展一:

我们可以在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区域增加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指标,比如:

原来的保本销售量,目前保本销售量、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等,通过诸如此类的指标,更进一步的达到分析的目的。

扩展二:

上面的分析,是以影响利润的各个因素为己知数,利润是待求数。

而在企业中可能会碰到另一种情况,即利润是已知数,其他因素是待求数。

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Excel强大的功能来求解,这里用到的是Excel的“单变量求解”工具。

我们以通过提高单价来说明。

首先,打开“工具”菜单,选择“单变量求解”命令,出现“单变量求解”对话框,如图所示。

其次,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预计利润单元地址,同时在“目标值”中输入该单位的目标利润,在“可变单元格”中输入销售单价单元地址。

最后,可以单击“确定”,同时出现如图所示对话框。

同理,可以将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元地址分别输入“单变量求解”对话框的“可变单元格”,也可以求得目标利润的各个因素的相关变化。

三、本量利模型分析

假设产销量一致,则有:

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利用这个关系式可以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单因素变动对目标利润影响分析、多因素变动对目标利润影响分析以及各个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影响的敏感程度分析。

1、盈亏临界点分析。

盈亏临界点亦称保本点或损益平衡点,是指企业处于不盈利也不亏损状态时的业务水平,即指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盈亏临界点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企业在规划目标利润、控制利润完成情况,估计经营风险时都要利用它。

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

销售单价×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0

公式演变后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业务量×销售单价

2、因素变动分析

本量利分析不但可以用于预测盈亏临界点,更重要的是还能用来预测利润,规划最优的利润目标,这就是影响利润的因素变动分析。

因素变动分析的主要方法就是将变化了的因素

代入“利润=(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这个关系式,用来测定其对利润的影响。

因数变动分析分为单因数变动分析和多因数变动分析,单因素变动对利润结果的影响,即为实现目标利润所采取的单一措施;多个因素组合变动对利润结果的影响,即为实现目标利润所采取的综合措施。

3.、敏感分析

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一是研究与分析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会使盈利转为亏损,或亏损转为盈利,二是研究与分析各个因素变动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进行本量利关系的敏感分析,有助于增强我们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意识,针对情况变化,及时采取对策,调整企业计划,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被控制在最有利的状态之下,以保证目标

利润的实现。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和固定成本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使利润消失,进入盈亏临界状态,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质变。

在本量利分析中,首先必须明确单价最小值、单位变动成本最大值、固定成本最大值以及销售量最小值。

在本量利关系中,各因数变化都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但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有的因数发生微小变化,就会使利润发生很大的变动,利润对这些因数的变化十分敏感,称这类因素为敏感因数;与此相反,有些参数发生变化后,利润的变化不大,反映较为迟钝,被称之为不敏感因素。

反映敏感程度定额指标是敏感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数值变动百分比

其中:

敏感系数为正值的,表明它与利润为同向增减;敏感系数为负值的,表明它与利润为反向增减。

四、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应用

在现实经济工作中!

盈亏临界点分析可依赖人工办法一次计算得出!

但由于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对利润的影响往往是多因素的,各因素又是相互关联的。

要实现目标利润大多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这就要进行综合调整和反复计算,依赖人工就非常困难,这就严重影响了本量利分析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在计算机环境中手工的这一困惑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通过excel的公式设计并利用其数据链接能力,建立具有动态计算能力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只需用鼠标单击微调按扭来调整各个因素的值,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北京马元驹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樊静.EXCEL与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瑞君.计算机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张瑞君.计算机财务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先治.财务分析[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