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517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与写作(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2011年秋阅读与写作

(1)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期末复习题

一、论述题

1.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的。

2.谈谈你对作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系的理解。

3.谈谈你对寓言最基本的文体特征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4.举例说明,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

5.举一则你所读过的历史故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

6.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原则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并举例说明?

二、阅读题

1.请阅读台湾陈启佑的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思考并回答该作品的立意(20分)和语言特色(20分)。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缘色的邮筒孤独的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渗下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生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

只带——把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去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那,那是一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

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载《小说界》1981年创刊号)

2.阅读章武的抒情散文《北京的色彩》,并回答问题: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来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

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也有人告诉我:

北京是“蓝色的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全是一色蓝大褂……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

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树、柏树,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

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

后来,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

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在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

人托我代购的“长城牌”和“大地牌”风衣已供不应求,暂时脱销。

我常常不无遗憾地伫立在十字街头,用羡慕的目光追逐那些风衣在身的匆匆过客.秋风掀动风衣的后摆,使他们显得多么操洒!

我发现,连风衣的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米黄色了。

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凡是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我们首都一样都有!

〔《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刻主题?

(10分)

2.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脉络。

(20分)

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10分)

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的。

要点:

人文精神是人文性的最集中体现。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人文精神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

一般来说,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

但它在不同的民族、地或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民族性

2.谈谈你对作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系的理解。

要点:

人文精神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

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

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

科学精神是一种对客观世界执著探索的精神,是服从趔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对科学工作者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是由理性精神和实证精神所支撑的“求真”。

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可以说它们是人类精神的一体两面。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都属于文化精神的范畴。

但人文精神更多地关注于人文因素,对人的终极关怀。

而科学技术则更多地侧重于对自然客观规律的探索和揭示。

没有人文精神支撑的科学精神就会畸形,甚至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而没有科学精神的滋养,人文精神也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3.谈谈你对寓言最基本的文体特征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要点:

寓言的鉴赏方法:

凭借喻体,深入理解本体;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思考哲理。

4.举例说明,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的思维?

要点:

阅读实践中属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表现为:

对体裁特征的认识、主题内涵的再理解,结构层次的解析、表达技巧的概括、语言风格的体会、人物事件的具体化和形象化等。

5.举一则你所读过的历史故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

要点:

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情节内容,感受艺术魅力。

运用理性思考,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和判断。

还要强调思考历史故事的当代意义。

6.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原则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并举例说明?

要点:

运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完全取决于读者解读文本的实际需求,

二、阅读题

1.答题要点

含蓄优美,至哀无痕,简洁精致,意象丰沛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生生世世难以弥合的伤痛和无尽的怀念。

2.答题要点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刻主题?

(10分)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北京是中国的象征,经过时代的洗礼,北京乃至全中国己经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色彩。

2.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结构脉络。

(20分)

开头,作者以人们传统的观念即北京是一个红色和蓝色世界,为后文的展开作了反面铺垫。

其次,作者分三个层次来展示北京丰富的色彩。

一是北京自然色彩的丰富性,二是北京建筑色彩丰富性,三是北京服装色彩丰富性。

服装色彩的巨大变化,正是人们身心解放的表征。

色彩的丰富性,正是人们心灵世界丰富性的体现。

3.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10分)

作者运用色彩描写来间接地深刻揭示文章的主题。

文中的色彩描写对于主题的表达起一种象征的作用。

2012年春阅读与写作

(1)期末复习试题

一、论述题

1.童话的文体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

请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2.请以一本科学论著为例,说明你是怎样阅读把握其理论框架和学术体系的。

3.鉴赏长篇小说要把握哪些最基本的方面?

你阅读长篇小说在文体方面最深切的体会是什么?

4.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原则来选择不同的文本阅读方式,并举例说明?

5.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思维?

并请举例说明。

6.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

二、阅读题(40分)

(一)请阅读以下作品,并回答问题。

说树

吴冠中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

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

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阴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斜阳古机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树,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

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

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

柳如烟。

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

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

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

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

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

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

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为子孙造福的职责。

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

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

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

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

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

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关女。

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

天坛①、太庙②,依傍的是祖荫。

[注]①天坛:

在北京。

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

②太庙:

古代帝王的祖庙。

问题:

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

2.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3.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

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因而,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没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了。

B.江南早春的杨柳体态袅娜,任风梳弄,北国四月的枣树瘦骨嶙峋,傲视群芳,两者各具风韵,各有其美。

C.作者引用“前人种树后人凉”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的道理。

D.享受天年的树寿终正寝,虽然可以作为老树的代表,但最终还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

E.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树和艺术联系在一起,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

1【答案】因为冬天的树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2.【答案】这句话可有多种理解,至少要写出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天坛和太庙所依傍的树荫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第二层意思是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