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48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训练.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阅读训练.doc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

(6分)

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向贤彪

①“80年前的红军长征,在时间上虽然离我们那么远,但在空间上却与我们那么近,以至能时时呼吸到英雄的气息,感受到历史跳动的脉搏,甚至在我们的血液中,也融进了红色的基因。

  ②一位当代军人对红军长征的感悟,引人深思。

的确,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大多数都没有亲历过80年前的那场远征,但她却如生命的脐带,将人们紧紧连接在一起。

当我们乐享生活时,常会想起是先辈的鲜血才换来了今日的幸福;遇到困难时,常会用“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来激励斗志。

有人说,“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③这种精神动力,源自“跟党走”的坚定信仰。

有人曾问邓小平:

“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

”他坚定地说:

“跟着走!

”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

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

“心有所信,才能行远”。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

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④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

大渡河边,萧华问红一营官兵:

“谁愿意坐第一船去?

”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从而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

对红军而言,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牺牲自我、顾全大局是共产党员的本分。

凭着敢于“坐第一船”的精神,红军逐渐威名远扬、无敌于天下。

今天,精准扶贫脱贫“攻城拔寨”,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更需“坐第一船”的勇毅。

像红军那样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勇于牺牲,改革之船方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⑤这种精神动力,离不开“战苦军犹乐”的战斗豪情。

长征艰苦卓绝,但大家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行军途中,在背包上贴着字条学文化;半路休息,打起竹板唱山歌鼓舞士气;露宿营地,贴告示、刷标语宣传革命……红军“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希望之路、胜利之路。

尽管早已告别了长征那般的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但在新的长征中,各种挑战与考验仍然不容低估。

方此之时,我们尤需保有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不断成就“全新的自我”。

  ⑥作为“一次无与伦比的远征”,长征所铸就的精神滋养了一个伟大的党、一支伟大的军队,成就了一段人间传奇。

赓续传扬好长征精神,让其化作永不褪色的记忆、永不变异的基因,我们必能在新长征路上激荡起磅礴的力量。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9日04版)

1.文中作者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2分)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3.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

1.(2分)心有所信,才能行远(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2.(2分)举例论证。

列举“强渡大渡河”的事例证明了长征精神中“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这种精神动力的重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解析】第④段的论点是“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后面通过红军在长征中“强渡大渡河”的

无所畏惧、冲锋在前的事例来证明这个分论点,由此可知是“举例论证方法”,进一步证明了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动力的重要。

3.(2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了论点,长征所铸就的精神对我们党和民族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赓续传扬好长征精神,让其化作永不褪色的记忆、永不变异的基因,我们必能在新长征路上激荡起磅礴的力量。

【解析】题干要求回答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的结尾段一般是结论,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中结尾段进一步总结全文,强调了论点,并提出希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

(6分)

安禅不必须山水

鲁先圣

①中年以后,尘世间的是非曲直,基本就想明白了。

尤其对自己,我努力到达自己心灵的最深处,看清自己,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

对于属于我的,我努力握在手掌;对于不属于自己的,我不作非分之想。

这让我活的轻松愉快,也感到自己的人生明智而智慧。

②真正的贤者,专心于心灵的宁静,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徘徊,在幽静的林中漫步,在苍然的树下暝想,如莲叶上的露珠,享受着来自内心的喜悦。

③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很多人的悲哀是,每天在生活中却向身外找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而对自己内心的世界熟视无睹。

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你当下的生活本身,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都隐藏在当下的生活中。

如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

④柏拉图曾经训斥一个玩牌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却说:

“你为这点小事就责备我。

”柏拉图则反驳说:

“习惯可不是小事”。

生活正是如此,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发现了人性的真谛:

无数的人,甚至一些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正是从开始并不起眼的一些小事倒掉的。

而中国古代的谚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说的是这个命题。

⑤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不论处于什么境遇,不生悲喜忧乐,随缘任运,便没有什么能伤害自己,便无处不是逍遥自在。

⑥古人造了“度日如年”这个词,意在形容深陷泥泞中的人悲苦的生活境遇。

还造了“消磨光阴”这个词,意在形容胸无大志、无所事事的人。

⑦其实,无论处于哪一种境遇,都可以有另外的视觉看人生。

顺境,是上苍的恩赐;逆境,是人生的历练。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欣赏时光”,可以用“领略岁月之美”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看自己。

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的世界哪里还有枯燥与乏味呢?

⑧柏拉图提醒老年人,要常常去观看青年人的舞蹈和游戏,以便再次享受到肢体已经久违的灵活和健美。

⑨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恐慌,我每天都兴致昂扬地徜徉在对逝去的青春的回味中。

岁月可以把我带到中年、老年,但是,那逝去的美好花季,依然镌刻在我的生命里,使我的生命总是充满着灿烂年华的勃勃生机和欢声笑语。

⑩我常常要求自己,只要认为有未来的事情,就大胆去做,遇山开路,遇河搭桥,永不退缩。

在做的过程中,出现过失甚至重大的失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重要的是跌倒了迅速爬起来,继续昂首前行。

我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但是,我更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这就已经足够。

很多人总是刻意回避遮掩自己毛病,那是因为他依然是毛病的奴隶。

有人悄悄地告诉苏格拉底说,一个人正在演讲中诋毁他,说他是一个小人。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他诋毁的肯定不是我,因为他说的那些丑陋的品质我身上都没有。

这个对话太精彩了,我一直作为自己判断的一个尺度。

很多时候,我听到有人非议我的一些行为或言论,我首先检查自己是否有或者没有人家非议的内容,有就改正,没有就一笑置之。

同样,当我听到一些过高的赞美,我也清醒地自问,我真的可以拥有那些声誉了吗?

因为,只有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才会被虚假的赞美而陶醉。

我们每个人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富有,只是我们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他人。

当我们真的完全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只有依靠自己独自担当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身上竟然隐藏着这样巨大的力量与智慧。

世无全才,每个人必有某种闪光的才华,当你对某一种事物兴趣盎然,你一定不要漫不经心地轻易放过,你要明察秋毫绝不迟疑地发掘抓住它,因为,或许那正是上苍独赐给你的才华。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3)

1.联系全文内容,试想文题中的“禅”具体指什么?

(2分)

2.如果说“安禅不必须山水”,那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别的方法吗?

试加以归纳概括。

(2分)

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出一种即可。

(2分)

1.(2分)拥有自我,注重内心世界,活出有意义的生活,“感到自己的人生明智,享受来自内心的喜悦”。

【解析】本文开头①~⑤即提出中心论点,即照应了文题,而这几段实际也可说是作者在探讨什么是“禅”,第②段中说“享受着来自内心的喜悦。

”;第③中由“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很多人的悲哀是,每天在生活中却向身外找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外物上,而对自己内心的世界熟视无睹。

”可知是要拥有自我,注重内心世界,活出有意义的生活。

根据以上总结即可。

2.(2分)①要有良好的心态。

②要能认识自我。

③善于发现自我并努力去做。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第⑦段所说“可以用‘欣赏时光’,可以用‘领略岁月之美’的心态,看世界,看他人,看自己。

”可知要有良好的心态;第段“检查自己是否有或者没有人家非议的内容,有就改正,没有就一笑置之。

”说明要能正确认识自我,第段“我也清醒地自问,我真的可以拥有那些声誉了吗?

”即要有清醒意识;最后第段“只有依靠自己独自担当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身上竟然隐藏着这样巨大的力量与智慧。

”“你要明察秋毫绝不迟疑地发掘抓住它”可见发现自我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实施。

根据文章答出几点即可。

3.(2分)示例一:

举例论证。

举柏拉图训斥小孩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可忽视生活中的细节小事,才会使人生有目的和意义,这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示例二:

道理论证。

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话和中国谚语,有力论证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生活真谛。

【解析】题干中要求的是“第④段”就明确了答题范围,通读第④段可知,第④段讲述了一个柏拉图训斥小孩的故事,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可忽视生活中的细节小事,才会使人生有目的和意义,这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援引了古希腊哲学家的句子及中国的谚语,可知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生活真谛。

最后根据题干“说出一种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

(6分)

逆境是一条河

游宇明

①或许是因为这个民族遭受过大难而又重新崛起了吧,国人对逆境情有独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格言无时不在教育我们:

逆境对于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②逆境可不可以造就人?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2016年逝世的陈忠实先生是中国顶尖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白鹿原》几乎无人不晓。

然而,他最初的写作道路并不平坦。

1959年,陈忠实在西安十八中读初三,在一次自拟题目的作文课上,他写了两首很不错的小诗,年轻的车老师却误以为他是抄袭的,没给他评分,还在文后用红笔批了一句话:

“以后要自己独立写作。

”陈忠实前去质问老师凭什么说他是抄袭,老师说他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

陈忠实火了,当着车老师的面一把从作业本上撕下那两首诗,又撕下老师的评语。

最初的气愤过后,陈忠实反思了自己:

也许老师并无恶意,不过是觉得这两首诗的水平超出了普通初中生能达到的程度,关键是要继续证明自己。

后来,他又写出了小说《桃园风波》,取材于他们村里果园入社的一些事。

这次,车老师给他打了5+,只是讲评时只字未提。

是火焰一定会闪亮,一个雪天,车老师搂着他去语文教研室,告诉他学校要推荐他的作文《堤》去参加市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车老师修改了他的错别字,还将作文抄写寄给了《延河》杂志。

陈忠实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③然而,逆境可以造就人,并不等于遭受过逆境的人都会抵达人生的梦想。

我有个熟人,在大学时成绩平平,分配到一所中学任教后,目空一切,愤世嫉俗,跟领导、同事关系闹得很僵。

他走过西北、闯过广东,在哪个单位都呆不长,现在50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连老婆都跟他离了婚。

  ④仔细想来,逆境对人的意义其实是被误解了的。

一些人那么看重逆境,无非是觉得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在下次经受更大的挫折时不会倒下。

其实,如果仅仅止于耐受力,逆境的价值很有限。

我的熟人,在逆境中有耐受力的,但逆境似乎没有让他们拥有才华的“锋利”宝剑。

  ⑤人永远是一种追求快乐、幸福的动物,没有一个人不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