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4414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及负责人

(签字盖章)

甘肃省统计局投资处 张爱玲

甘肃经济发展要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

  

甘肃省属于中国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甘肃经济也走上了较稳较快的发展道路。

和自身比较,我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项经济指标反映出的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的进步,但与全国以及西部省份比较,甘肃与全国、与区域间、与其他省份的差距还在拉大,我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在西部都相对落后。

一、对甘肃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回顾和概括

从欠发达的角度来概括,甘肃的基本特征是:

“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

但从相对优势的角度来分析,甘肃有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相对富裕的煤、电、油、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有相对剩余的劳动力资源,有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等,因此,甘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自身的特点。

从近年来的发展成绩看:

(一)经济总量有较快的提升

近年来,在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下,甘肃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调整,经济开始迈上新台阶。

从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越千亿元后,五年间又翻了一番,2005年接近两千亿,到2007年GDP总量已达到2702.40亿元。

近五年来,甘肃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保持了11%以上的增长速度。

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07年达到10326元/人。

固定资产投资在200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07年达到1310.38亿元。

(二)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省确立: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战略思路,特别是把发展抓项目放在了第一位置,确定了甘肃发展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

近年来,我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在重大项目投资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大批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电力、大型企业技术改造、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不断投资建设,已基本解决了我省经济发展中煤、电、油、运等的瓶颈制约问题,使经济发展从基础条件的改善逐步进入结构调整和稳定发展的阶段。

(三)支柱行业快速发展

在我省三次产业发展中,由于第一产业总量较小,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所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对我省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2007年,我省完成规模以是工业增加值956.68亿元,增长17.06%,占GDP的35.40%。

在工业中,我省七大支柱行业:

石化、有色、电力、冶金、机械、食品、建材等发展快速,完成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的92.25%,利税总额占全省总量的93.95%,成为带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这七个行业中属于轻工行业的食品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得益于部分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四)城乡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我省鼓励城镇居民自主创业、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全社会就业人口达到1414.76万人,比上年增加13.4万人,其中城镇增加11万人,农村增加2.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3.34%,低于4.6%的控制目标。

同时,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012.34元,比上年增长13.28%;

农民人均纯收入2328.92元,比上年增长9.13%。

这比前几年有非常明显的增加。

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虽然我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总的来说,甘肃自然区位较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递减、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接替困难、项目储备少且劳动参与分配率较低。

从历史上看:

1、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目前全省有1790多万农业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相差4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省农村发展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是制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2、体制结构问题依然存在。

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全省的90.13%,资产占全省的77.82%,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达58.38%,国有企业运营机制还不灵活,负担也较重。

3、资源集聚能力弱。

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少,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比例低,科技资源流失严重;

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率低,高技术企业外迁现象呈上升趋势。

1998年,长庆石油勘探局、长庆油田公司的总部机关从庆阳迁往西安,航天部501所、兰星清洗集团公司总部也从天水、兰州迁往省外。

2005年底,被称之为“亚洲第一勘察设计院”的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也从兰州迁至西安。

4、社会保障压力巨大。

由于老企业多,全省城镇低保人数72.93万人,农村低保人数172.37万人,养老基金不足,同时,医疗保险覆盖面低,农村医疗保险刚刚起步,财政负担沉重。

从长远来看:

1、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省人口占全国的2%,但我省各项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等总量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则只有1%或不足1%,职工平均工资比全国低4775元,两个收入分别比全国低3774元和1811元,与全国差距的拉大,给我省的发展和人们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落差和不平衡。

2、省内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我省不但存在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平均水平以及与全国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问题,同时,我省的城乡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虽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但由于我省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投资相对不足,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由于受复杂的地域环境限制,城乡一体化发展也缺乏条件,相对滞后。

3、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甘肃发展的软硬环境,但由于我省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累积,我省在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是在当前国家强调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带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我省还很难做到以消费与出口带动,投资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二是第一产业总量偏小,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虽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但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明显;

三是公有制经济集中在部分行业领域,市场化程度低,非公有制经济不活跃。

4、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加深。

甘肃的能源、矿产资源等的生产与供给,曾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面对的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我省部分地方已出现资源的枯竭,如白银;

二是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面临着对环境的破坏,如陇南;

三是能源、资源型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更加突显。

我省的重工业与轻工业比重原先是7:

3;

而现在已接近8:

2;

这种重化的结构以及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中,导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给我省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

从当前来看:

1、实体经济运营困难。

受国际经济环境日趋严峻复杂、金融动荡加剧、经济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我省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逐渐显现,企业对自主投资缺乏信心,生产经营受市场影响处于困境。

2、生产价格的升降对我省企业盈利空间都有影响。

生产价格的上升,使投资成本和制造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生产价格陡然下降,也使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企业获利空间明显缩减。

就今年之内,由于价格的变动,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50.28亿元,同比下降69.1%。

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130.85亿元,同比扩大3倍多。

3、农业基础仍很薄弱。

我省农村发展相对滞后,而全省和各地区财政收入有限,加之今年的“5.12”地震,对地震灾区的投资加大,更加剧了对其他地区农村医疗、教育、社保等基础投入的难度。

4、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由于一方面要加快促进投资和生产的发展,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的矛盾加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财政对能源的补贴难堪重负。

5、收入增长低迷。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32.62亿元,同比增长4.9%,是近年来比较低的。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120.31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仅增长0.7%。

总体来说,近期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亮点,一些与环境治理相关的项目如疏勒河工程、黄河源头治理、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治理、引洮工程等;

一些高速公路、铁路建设项目如宝天高速、兰渝铁路等;

以酒泉为基地的风电项目等。

这些项目相继上马,将对我省投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近期发展中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是关系民生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今年上涨幅度较大,而我省的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偏低,居民消费水平低,从而削弱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同时,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影响到我省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价格,生产价格指数的起伏变化,也影响到我省工业企业的利润,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幅较低,盈利缩小,综合效益持续下降。

这几方面问题对我省近期和明年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三、对甘肃发展经验的总结

近年来,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政策的实施来看,我省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发展的战略更加集中,发展的政策也更加务实。

甘肃要发展,必须立足实际,科学筹划,面向未来;

甘肃要发展,要树立一种精神、建立长远的战略、制定可行的规划。

“穷变通久”的思想应该提倡,“穷则思变、变则通达、通则持久”,这要求甘肃不能坐等发展机遇的惠顾,而是要立足于实际,不断思考,积极把握发展的机会,在务实的基础上继续做到“改革抓创新”,发扬“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这样朴实的创业奋斗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时,甘肃要在国家关注西部、力求缩小差距、注重科学发展的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更要针对甘肃实际,科学筹划,要学会抢抓机遇,加速发展。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我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从我省的基本发展状况来定位,我省目前生产力发展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成熟期转化的阶段;

生产关系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并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融合的阶段;

发展机制正处于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阶段。

因此,我省在发展过程中,总体上要做到“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特别是要把握好我省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从“点”上有所突破,然后解决整体“面”上的问题。

从某一方面来说,在经济发展的结构问题上,我们要“夯实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要“突出的重点”是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要“突破的难点”是农业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要尽快改善;

要“强化的保障”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只有有所侧重地从“点”上突破,我们才能做到“加快发展”,解决好整体“面”上的问题。

四、近期形势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影响

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尽管甘肃的开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但事实上,甘肃经济已紧紧地和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

因此,自身固有的问题和外界复杂的形势往往交织影响着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

1、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冲击,市场对所有产品的需求都大幅度下降,这一危机也对投资者信心带来了负面影响。

2、由于供过于求的态势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因此,也影响了新的投资项目的实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出现下降趋势。

3、“三鹿事件”等一系列食品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使民众消费心理和自信心受到挫伤,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了增收难度。

4、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势必影响东中部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受连锁效应,甘肃外出人员就业形势更趋严峻;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动向更影响到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省内的就业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五、对我省未来发展方式的思考

针对甘肃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一切工作应紧紧围绕“钱从何处来,人往何处去”这一问题进行谋划,制定政策。

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就解决了制约甘肃发展的资金问题和劳动力就业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既有环境条件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更有人的思想观念问题。

因此,

一要克服“等、靠、要”思想。

甘肃曾经的发展以及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甘肃要有新的作为,不能只寄希望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援助,而要培养和增强竞争意识、竞争本领,克服畏难情绪,要树立信心。

二要克服在发展问题上的“时间滞差”思想。

欠发达地区今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不同于发达地区的昨天,今天甘肃的面临的压力更大,困难更多,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一项长远规划,希望在短期内通过国家财政实现甘肃的发展是不实现的,要聚集能量,发挥自身优势。

三要克服快赶齐上思想。

甘肃各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有地域差异、有民族差异、有文化教育的差异等,想要各地均衡发展的条件不成熟,因此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其次,要大力建设“定位”型政府。

从目前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政府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从长远看,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尽快转换角色,从主导变为引导,从审批变为服务。

要更多地通过市场行为来解决融资、改制、产业调整等一系列问题。

各级政府在决策时根据自我优劣势状况、环境资源禀赋情况、总体目标体系及分阶段目标实现程度等为依据进行“四面定位”。

同时,根据具体经济增长规模、社会发展水平等具体指标进行“八方定量”。

各级政府要收缩权力,减少审批,变审批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

认真解决目前政府相对于公共财政的“缺位”,相对于微观经济的“越位”,相对于政企不分的“错位”等诸多问题;

要多引资,少投资;

多建设环境和服务,少搞审批和插手微观管理。

政府要通过体制创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构建小政府、大企业、大社会的格局。

再次,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一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其实这一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甘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因此结构调整应处理好轻重工业关系。

由于地区间存在区位、科技、信息、交通等资源和环境的差别,也存在产业和企业效益的差别,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不是简单的取代、淘汰关系,二者可以互为补充、并行发展。

重化工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恰恰是甘肃的优势,是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

放弃或不重视自身的优势,去发展竞争力低的产业,在战略上不具有合理性。

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趋势和国内供求结构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在于减少重化工业,而在于优化重化工业的产品结构,在于增强重化工业的竞争力。

当然,目前要提高轻工业的发展比例,关键是如何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如何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个问题,有利于调动多个地区、多个产业的积极性,防止脱离实际,超越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上那些干不了、也干不好的项目,避免丢掉经过改造可以形成优势的项目。

不能将有限的资金“撒胡椒面”,要扶贫,更要保优。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重点地区与一般地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协作伙伴,可以统筹协调,通过地区间、产业间的协作和配套服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是城市经济与乡镇经济的关系。

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优化城乡工业结构,这对甘肃的发展十分重要。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甘肃省大城市少,中心城市规模小,城市经济实力不强,辐射能力较弱。

应加快城市电力、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和法制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应引导大中城市、大企业集团拉长产业链;

引领县域工业,并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乡镇扩散,促进社会资本、人才、技术向乡镇扩散,推动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县域经济应以农牧业、特产业、矿业资源、土地以及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为基础,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绿色品牌。

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均衡增长,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所有制结构调整与民间创业机制的关系。

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对生产力发展又有巨大的反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国有经济比重偏高,股份制企业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不合理;

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民间创业缺少人才、技术、资金,形不成民间创业的社会氛围。

因此,必须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破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体制性障碍,更新创业观念,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以调动城乡居民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与投资结构调整的关系。

要实现甘肃工业的振兴,必须通过投资结构调整,打破旧的产业格局,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在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下,企业要依靠市场机制决定和选择项目,政府要把关防止盲目上项目,搞重复建设,走产业趋同、产品雷同的老路。

投资结构调整要遵循市场规律,择优而投,扶持重点产业,支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允许产业间局部和暂时的不平衡增长,以带动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平衡。

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同时要处理好自主建立体系与扮演产业链节点角色的关系。

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挥各自优势,实施分工协作。

甘肃在推进西北区域一体化建设中,要立足本地,积极参与分工,要敢于成为发达省份特别是为临近的经济发达区的外包对象,通过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进而避免在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中失利。

同时,要防止省内各地区之间攀比性投资建设。

如我省装备制造企业由于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产品零部件配套的自制率高,因此批量小、设备和工时利用率低,导致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要改变用小农经济的小生产方式搞现代大工业的状况,必须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重组,以主机厂为龙头,众多专业化、标准化的零部件厂为其配套,做到大量小企业做专、做精。

五是生存与生态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快慢决定甘肃能不能解决自身目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对环境的治理保护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因此,一定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处理好治理与发展的先后问题,必须建立起“先治理,再发展”、“同治理,同发展”,而要杜绝“求发展,忘治理”和“先发展,后治理”的追求短期利益的问题,要将未来的隐患消灭于当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全面发展的科学性。

六是当前经济危机与谋求经济发展的关系。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将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的经济政策方向。

一是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整体领域,将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重点。

二是通过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房地产业以及相关的水泥、钢材等行业和建筑企业有望获得重新发展。

三是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政府以前的欠账,在前几年经济过热的情况下,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建设,现在正好是个好时机,一定要抓住近期国家4万亿投资的机遇,加快兰渝等省际干线铁路、完善纵横布局的高速公路网、加快金昌支线机场建设等,同时,加紧储备项目的储备立项工作。

四是借衰退中商品价格下跌,避免了严重的通胀压力和资源供给相对充裕之机,充分利用市场环境,争取获得更多的省外投资的机会。

五是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甘肃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具体来说:

1、各级党政领导通过学习,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官僚主义,建立科学发展和造富于全省人民的观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2、建立五至十年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有序地进行环境治理保护、投资建设和生产发展。

3、根据甘肃的地域特色和发展的不同水平,建立区域型整体发展规划,突出特色,突显优势。

4、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优势,鼓励自主创新,使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过渡。

5、不断改善软硬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外交流,改变单一、封闭的发展状况。

6、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和培训,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合理利用。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