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3729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Word格式.docx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 ①正确;

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

等可以再分;

③正确;

④正确;

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⑥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⑦错误,如N2和CO。

[要点精讲]

命题点1 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典题示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  )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5)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6)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解析:

(2)化学变化中的单原子分子不能再分,如He、Ne等。

(5)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是由分子保持的。

(6)

C

O和

N2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不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NO、C2H5OH、HNO3、I2

B.CaO、N2、HCl、H2O

C.NH3、H2S、Si、CO

D.CO2、SiO2、CH3COOH、H2SO4

选A 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命题点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2.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

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

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H2SO4、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3)固体混合物:

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

归纳总结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混合物

常见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

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

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选C D项,可能为混合物,如Na2O、Na2O2。

2.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

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

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

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

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⑤D.全部

选C 浓H2SO4是H2SO4与水的混合物;

无水氯化钙是纯净物;

变色硅胶是SiO2和CoCl2的混合物;

P2O5是纯净物;

碱石灰是NaOH、CaO的混合物。

[当堂检测]

1.(2015·

南通模拟)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单质 ④化合物 ⑤金属 ⑥非金属 ⑦酸 ⑧碱 ⑨盐 ⑩氧化物

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

C.①③D.全部

选D 由H和Cl能组成氯化氢(属于酸、化合物、纯净物);

He和Ne组成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

不同的同位素

H和

H能组成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

不同的同位素23Na和24Na组成的金属钠(属于金属);

Na和Cl组成氯化钠(属于盐);

由Na和O、H组成氢氧化钠(属于碱);

Na和O组成氧化钠(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选C 根据物质的构成可以知道:

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分子,如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

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当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时,其组成物质的种类可能是多种,如FeCl3与FeCl2,所以只有C正确。

考点二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无机化合物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⑧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⑨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⑩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答案 ①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②正确。

③错误,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④正确。

⑤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⑥、⑦错误,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⑧错误,如Na2CO3溶液呈碱性,AlCl3溶液呈酸性。

⑨错误,应按照电离出的H+划分酸的元数,HCOOH应为一元酸。

⑩错误,NH4Cl、(NH4)2SO4等也为盐。

反思归纳

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5)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

(6)一个一元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

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7)盐中一定有酸根离子,有酸根离子的不一定为盐(如H2SO4)。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

(2)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3)合金、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

(4)胆矾(CuSO4·

5H2O)、明矾[KAl(SO4)2·

12H2O]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

(5)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6)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7)CO2和N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  )

(8)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

(2)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氢离子,但它是盐;

(5)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

(7)NO2是不成盐氧化物;

(8)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是过氧化物。

(1)×

 

(2)×

 (6)√ (7)×

 (8)×

2.(2015·

烟台模拟)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

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

A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B

碱性氧化物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胶体

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

强电解质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选D 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A不正确;

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两性氧化物如Al2O3,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B不正确;

胶体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C错误;

根据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正确。

明晰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

命题点2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西安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

b

c

Al

AlCl3

Al(OH)3

HNO3

NO

NO2

Si

SiO2

H2SiO3

NH3

选B A项,Al(OH)3→Al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Al2O3→Al这两步;

C项,SiO2→H2SiO3必须经过两步SiO2→Na2SiO3→H2SiO3,H2SiO3→Si也必须经过两步H2SiO3→SiO2→Si;

D项,NH3→NO2必须经过两步NH3→NO→NO2。

东营模拟)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D.全部

选D 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H2;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化合可得到盐;

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方法技巧]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1.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选D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A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B错误。

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C错误。

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选B HCOOH是酸,Cu2(OH)2CO3是碱式盐,A项错误;

CH3CH2OH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

HCOOH分子中只有羧基氢可以电离,属于一元酸,D项错误。

3.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选A 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就是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可以实现;

H2S这种弱酸和FeCl3这种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中有HCl(强酸)生成,②可以实现;

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可以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物就是醋酸这种弱电解质,③可以实现;

一定浓度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和水,溶液为中性,④可以实现;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臭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⑤可以实现;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可以实现。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应注意:

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溶化、汽化、液化、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

风化、炭化、钝化、

催化、皂化、歧化、

卤化、硝化、酯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

(3)冰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

(4)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  )

(5)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6)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7)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8)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9)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11)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12)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答案 

(1)×

 (6)√(7)√ (8)×

 (9)√ (10)×

 (11)×

 (12)×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是否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中虽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但仍属于物理变化。

3.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否是化学变化?

答案 不是。

化学变化研究的前提是原子核不变,核变化虽有新物质生成,但由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________。

①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②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③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④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⑤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 ⑥混合物变成纯净物 ⑦有毒有污染的物质变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 ⑧金属变成非金属

答案 ①⑤⑧

命题点1 物质的性质

1.(2014·

福建高考)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选D 生石灰为CaO,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项错误;

盐类中的NaCl可作调味品,而有些盐类能危害人类健康,不能作调味品,如NaNO2,B项错误;

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能和铝发生反应,C项错误;

小苏打为NaHCO3,受热易分解,D项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属于活泼金属,可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获得金属钠

B.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工业铜电路板的刻蚀

C.Cl2和SO2都具有漂白性,故可以使NaOH、酚酞混合液褪色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此实验室可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取少量HCl气体

选B 金属钠活泼,对应的Na+的氧化性弱,电解NaCl溶液得到氢气,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备金属钠,A错误;

利用2FeCl3+Cu―→CuCl2+2FeCl2刻蚀铜电路板,B正确;

Cl2和SO2都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小,酚酞褪色,而不是漂白性,C错误;

实验室可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HCl,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溶解放热、c(H+)增大等原因,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无关,D错误。

命题点2 物质的变化

1.(2012·

重庆高考)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选D N2+H2

CO2+Fe、FeS2

SO3H2SO4,显然以上过程都涉及化学变化,而分馏法是利用石油组分中物质沸点差异而获得汽油的方法,该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A.②③④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⑧

C.②③⑥⑦⑨D.④⑤⑥⑧

选B ③缓慢氧化是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④品红溶液褪色是品红与通入的SO2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无色物质。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的原因是无水硫酸铜结合水生成了胆矾。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生成了一种新单质。

⑧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HNO3溶液中,使硝酸变黄。

以上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①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②爆炸是一种现象,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都有可能产生爆炸现象。

⑥工业制O2一般通过液化空气法,是物理变化。

⑨虽然有新物质生成,但是是原子核内部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上海模拟)自来水厂常采用多种方法并用的方式进行水质处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加活性炭可吸附水中小颗粒,该净化水质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B.加臭氧对水进行消毒,利用了臭氧的氧化性

C.用细菌与酶的扩充法去除水中的氨氮的方法属于生物法

D.用聚合硫酸铁作为净水剂,该处理过程中仅发生了化学变化

选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净化水,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B正确;

用细菌与酶的扩充法去除水中的氨氮的方法属于生物法,C正确;

聚合硫酸铁作为净水剂的作用原理是Fe3+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3胶体,是化学变化,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物质沉淀,是物理变化,D错误。

2.(2014·

江苏高考)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选B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所以用作半导体材料,与其熔点、硬度无关,A项错误;

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中和过量的胃酸,B项正确;

漂白纸张利用的是次氯酸钙的强氧化性,不是不稳定性,C项错误;

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跟它能与酸反应没有关系,D项错误。

考点四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分类

(1)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其中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为1~100_nm之间。

(2)分散系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的现象为一条光亮的“通路”。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2)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

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加热。

3.Fe(OH)3胶体的制备

(1)过程: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化学方程式: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命题点1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分散质微粒

直径大小

<

1_nm

1~100_nm

>

100_nm]

分散质微

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不均匀、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

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

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