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1524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权劝学 教案汇总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

为什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

请解释"

并造句。

(目标3)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

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

现身说法"

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__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__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__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__给你的'

启示。

  六、说课精要:

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

孙权说:

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

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

你说事多,比我如何?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

吕蒙从此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

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

吕蒙说:

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注释1(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读课文

  三、看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字多义

  四、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孙权:

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

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七、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朗读课文,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他们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学习__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

  4、懂得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道理。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蒙()卿()即()邪()孰()

  2、理解文题

  劝学是的意思。

文题点明了。

  3、走近作家作品及文中人物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是时期家,家。

世称先生。

__选自《》,这部书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国的建立者。

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在位23年。

辛弃疾曾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对孙权赞道:

天下英雄谁敌手?

  4、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5、学生汇报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二、设纲导学:

  

(一)、结合课下注释,整理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1、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

对......说。

掌事:

但:

孰若:

与......相比如何。

遂:

于是。

  2、考考你:

  

(1)、解释加线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

  见往事耳及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二)、感知内容,体会对话中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1、概括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读出怎样的语气?

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气怎样?

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并体会其作用。

  鲁肃

  吕蒙

  3、说说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个案补充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

  1、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安排结尾有何用意?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读书的看法有无改变,为什么呢?

  总结归纳

  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则古人读书的故事,想想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反馈练习

  1、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并解释

  2、指出通假字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古义今义

  孤:

  治:

  博士:

  但:

  4、一词多义

  辞以军中多务卿今当涂掌事见往事耳

  以当见

  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布置作业

  1、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他重视学习呢?

请以我来劝你多读书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4、积累有关读书格言,两句以上。

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章节。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

罗兰撰写的《名人传》

孙权劝学教案篇3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

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

只见往事:

知道以为:

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

“蒙以军中多务辞,以:

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何:

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

劝学一就学+议论一结友。

  6.思考: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

“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

”写出了怎样的口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达丁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⑧“卿言多务,孰若孤?

”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

(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

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

辞一就(恳切、关心)

  议论:

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学设计(B)

  一、学生,理解“吴下阿蒙”和“刮H相待”两个成浯的含义:

  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的人。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刮:

擦。

摩。

刮目:

擦眼。

待:

相看待。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根据注释疏通字词,有疑难之处即提出来。

  2.教师落实重要词句。

[可结合教学设计(A)。

]

  主、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孙权劝学”。

  L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

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

”:

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邪!

但……耳”:

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大有所益”: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四、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语文教案-23孙权劝学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

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何……乎!

”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

从学习:

中获益非浅。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淡学了__后你的体会。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孙权劝学教案篇4

  教学目的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一课时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

快看!

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

“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

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

”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

“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

(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

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

(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

(课件显示三句话)

孙权劝学教案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__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

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

  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__的主旨。

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__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探究引导策略:

探讨式学习;

教师启发引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

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

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提问:

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资治通鉴》了解多少,由学生先介绍,不完整老师再补充。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

__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四帮助学生通读全文并理解文意。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

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

课后,通过测试题和作业来作评价和反馈。

  八、帮助与总结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

课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上的讨论发言,教师给予引导与总评,并且对课堂延伸部分提出的几个问题的探究情况作评价和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