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9735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推荐Word格式.docx

地貌类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三区”公告

国家级、省级重点治理区

和重点监督区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3444t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

a

水蚀6500、风蚀2500

新增水土流失量

2679t

水土流失容许值

1000(t/km2·

a)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202.46hm2

主要防治措施

排洪渠,涵管排水,竖井排水,截排水沟,挡土墙,挡渣墙,整地造林种草,栽植灌木、乔木;

临时苫布覆盖,临时排水沟,编织袋挡护。

直接影响区面积

185.46hm2

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

1269.05万元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单位全称

咸阳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监测

内容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1、原地貌水保状况

调查监测

5、水保工程及效果

调查、定位观测

2、防治责任范围

GPS、直尺等测量

6、降雨状况

3、水土流失量

定位观测

7、大风状况

4、扰动面积

其它指标

监测结论

防治效果

分类分级指标

目标值(%)

达到值(%)

建设期监测防治面积22.46hm2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0

99.41

本次建设工程

占地面积

扰动地表面积

1700hm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0.0

98.80

土壤流失控制比

0.7

0.80

永久占地

15.26hm2

采取的水保措

施面积

8.21hm2

拦渣率

98.88

林草植被恢复率

97.0

98.07

临时占地

1.74hm2

可恢绿化面积

5.18hm2

林草覆盖率

25.0

29.88

直接影响区

5.46hm2

林草面积

5.08hm2

水土保持治理

达标评价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完成了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所要求的水土流失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经试运行,未发现重大质量缺陷,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整体上已具备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能够满足国家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要求。

总体结论

效果显著,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主要建议

加强水保措施后期管护,特别是加强植物措施的补植补栽,确保成活,使植物措施充分发挥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附件

1:

委托书;

2:

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的函;

3:

变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的函。

附图

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布设图。

1.1项目建设概况

*********************************************************(以下简称“”)位于神木县城西南方向约7.5km处,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神木镇管辖。

地理坐标北纬38°

46′53″~38°

48′21″;

东经110°

23′56″~110°

27′09″。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字[2008]326号”文为鑫轮公司进行了“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该煤矿由*****************个煤矿整合而成。

本次整合项目占地面积为17hm2,其中永久性占地面积15.26hm2,临时性占地面积1.74hm2。

*********************************************************井田面积10.41km2,批复采煤层5-2、5-3、5-3下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0.60Mt/a,地质储量29.30Mt,设计可采储量16.18Mt,服务年限20.7年,煤矿开拓方式为斜井,采煤方法为长壁综采,全部垮落式顶板管理方法。

*********************************************************由工业场区(含炸药库)、场外道路区、排矸场区、水源井及供排水管线区、输电线路区和开采沉陷区等几部分组成。

本工程不涉及移民安置问题。

工程于2010年1月开工,2012年5月竣工,总工期28个月。

本项目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为202.46hm2,项目建设区17hm2,直接影响区185.46hm2。

原工程建设期共动用土方量38.17万m3,其中挖方29.66万m3,填方8.51万m3,弃方21.15万m3。

由于实际工程的变化,其土方量发生了变化,实际变更工程总土方量为39.75万m3,挖方30.33万m3,填方9.24万m3,弃方21.09万m3。

****************************************************主要特性表

一、总体概况

建设单位

//////////////////////

神木县西沟乡三道沟村

中型矿井

建设工期

2010年1月开工,2012年5月投入试运营,总工期28个月

生产规模

0.60Mt/a

地质储量

29.30Mt

开拓方式

斜井

井田面积

10.41km2

工业储量

27.36Mt

采煤方法

长壁综采法

煤矿服务年限

20.7a

可采储量

16.18Mt

顶板管理方法

全部垮落式

24739.2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930.47万元

二、项目组成和占地情况

项目

单位

合计

占地类型

工业场区(含炸药库)

hm2

8.12

荒草地

场外道路区

4.5

排矸场区

2.5

水源井及供排水管线区

0.1

0.68

0.78

输电线路区

0.04

1.06

1.1

15.26

1.74

17.00

三、工程土石方及排弃量

挖填合计

挖方

填方

外借

弃方

建设期土石方工程

万m3

39.57

30.33

9.24

21.09

注:

1.建设期土石方弃渣量21.09万m3运往排矸场

2.项目施工用砂、石料均需要外购,连带的水保责任由供方负责

1.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

1.2.1方案编报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预防和控制建设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委托陕西鲁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于2009年8月24日完成了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于2009年9月27日在西安主持召开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审查会,并形成了专家组评审意见。

2010年1月2日修改完善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0年1月11日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以“陕水保函[2010]14号”文予以批复。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进场道路、工业场区规模以及排矸场、炸药库位置等发生变化,建设单位依法编报水土保持变更方案。

//////////////////////的委托陕西瑞田生态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于2011年11月14日完成了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于2012年2月12日对《****************************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送审稿)》进行审查,并提出了审查意见。

2012年2月28日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了《************************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2年3月14日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以“陕水保函[2012]41号”文予以批复。

1.2.2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以“陕水保函[2012]41号”文批复的关于《**************************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报批稿)》,方案确定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如下:

(1)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5.24%,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地区,包括永久占地及临时用地,除建筑物外,均需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2.14%,对工程建设中产生水土流失区域实施全面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

(3)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0.71,通过实施各项植物措施、工程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

(4)通过对排矸场采取综合治理,使拦渣率达到99.00%;

(5)林草植被恢复率98.07%,在工程扰动范围的宜林宜草区全部进行植被恢复,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林草覆盖率达到29.88%,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尽快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3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1.2.3.1工业场区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①排洪渠

工业场区南侧围墙外设置排洪渠,排洪渠为矩形断面,2.5×

3.5m,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排洪渠长为279m。

②排洪暗洞

办公福利区间的冲沟因场地平整,阻碍了洪水下泄,为保障顺利行洪,使场地不受洪水的影响,排泄上游洪水,排洪渠为拱形断面,底宽2.5m,深3.5m,拱高1.25m,采用浆砌石砌筑,排洪洞长312m。

③护坡

护坡采用普通砖砌筑成型的矩形砖骨架护坡,护坡面积1366m2。

④浆砌片石挡土墙

工业场区砌筑挡土墙,共计浆砌石5384m3.

⑤排水沟

场内排水沟采用0.4×

0.5m矩形排水明沟,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排水沟长度2316m。

⑥截水沟

为了防止场地内涝,在沿场地挖方边坡距坡顶处设截水沟,沿场地周围边坡设截水沟将雨水引至场外低洼处排放。

截水沟均采用深0.5×

0.4m的梯形浆砌片石结构。

截水沟总长度812m。

⑦沉沙池

在工业场区修筑两个沉沙池,长2.5m,宽2m,深2.5m,场区雨水沉淀后,排放场外安全地带。

(2)植物措施主要以绿化、美化为主,栽植侧柏、油松、樟子松以及紫穗槐等,地面种植早熟禾、紫花苜蓿、沙打旺。

1.2.3.2排矸场区防治措施

排矸场防治措施总体上采用“拦挡防护,覆土整治,合理利用”。

将弃渣进行分层碾压后,在表面进行砼硬化,作为停车场使用,同时设置竖井等排水设施,在沟口处设置挡渣墙,坡面采用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1.2.3.3场外道路防治措施

在路基修筑过程中,机械碾压及人为践踏,开挖和堆垫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

防护措施有两侧栽植防护林,乔灌搭配,其中乔木选择侧柏,株距3m;

灌木选择紫穗槐,株距0.2m。

道路两侧绿化区域,播撒紫花苜蓿。

1.2.3.4水源井及供排水管线区防治措施

在供水管道铺设过程中,对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清理、挖松、覆土后撒播紫花苜蓿。

1.2.3.5输电线路防治区防治措施

因杆基开挖造成植被破坏,致使水蚀风蚀加剧,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清理、挖松、覆土后撒播紫花苜蓿。

1.2.3.6井田开采沉陷防治区防治措施

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灾害,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达到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目的。

(1)建立沉陷区监测网络系统,总结采空沉陷的发展规律;

(2)对已沉陷区和沉陷预测区域进行长期规划,做好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工作。

1.3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1.3.1监测组织机构

我站受//////////////////////的委托,承担了该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2010年5月,双方签订了《*********************************************************水土保持监测合同》。

按照合同约定,我站及时成立了*********************************************************监测工作组,开展各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于2010年6月开始进行驻地监测。

于2012年5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结束,并编制完成了《*********************************************************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接受委托后,监测人员根据项目监测实施细则确定的内容、方法及时间,定期、不定期到现场进行定点定位和调查监测,随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扰动面积、弃土弃渣及土地整治、植物措施等各项水保工程的开展情况,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各项防治措施和施工基本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调查,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并做好监测记录,为确保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具体监测过程详见下表。

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监测内容

备注

2010年5月2日

合同签订后,到工程建设区全面了解情况,明确监测范围及重点监测区域

2010年6月21-7月8日

结合外业情况完成监测实施细则

2010年7月10日

到现场布设监测点,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

2010年7月至25日

到工业场区坡面进行扰动面积监测

2010年8月5至16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扰动面积、弃土弃渣整治堆放监测

2010年8月17至25日

到工程现场进行水蚀监测,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2010年11月4至24日

到工程现场进行风蚀监测,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量

2011年4月2至20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

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

2011年6月3至26日

到现场进行扰动面积及防治措施调查

2011年8月14日

到现场重点进行植物措施和侵蚀量监测

2011年11月5日

2012年4月12日

重点进行植物措施面积的监测

2012年4月25日

重点进行防护措施调查和侵蚀强度监测

2012年5月6日

2012年5月10-15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护措施调查,准备验收工作

2012年5月16-28日

到现场进行各区面积及防护措施、成活率调查,准备验收工作

1.3.2监测实施方案

项目监测工作组在研究工程建设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及建设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监测技术路线,完成了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工作,同时依据《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中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布局、施工设计,对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分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任务要求,编制完成了了《*********************************************************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

按照《监测合同》的约定和《*********************************************************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制定的监测实施计划,确定了监测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及其监测方法。

1.3.3监测的目标

一是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监控。

了解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掌握建设情况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二是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经过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监测,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实地经验,总结完善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是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监测来规范建设活动,特别是弃土、弃渣行为,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各项防治措施,通过对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掌握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其规模,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和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检验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技术合理性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为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服务。

四是为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通过对项目建设与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状况的科学监测,分析施工、建设、生产运行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能否通过水土保持专项验收,为水土保持设施及主体工程可否投入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防治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连续、定时监测,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为项目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监测数据,为项目的监督管理、治理、验收、检查和评价提供依据。

1.3.4监测的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该工程建设特征、水土流失特点、监测实施方案等所列监测内容,及其防治现状,提出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调查监测是指对本项目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监测,以便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抽样调查监测是应用数理统计抽样调查的原理,对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特殊地段采用的监测方法。

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实际情况,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施工现场和重点防治区域、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制定的监测总体布局与安排,对周边原有林草、荒沙植被覆盖等分布比较广的区域选择了抽样调查。

(2)定期调查与动态观测相结合的原则

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覆盖度等变化随主体工程总体布局与施工进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定期调查获取对土壤侵蚀形式、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工程实施进展与防治效果等因子,应根据项目不同阶段地面变化情况,设置定期或不定期的、定位或不定位的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作为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和植被恢复期两个不同阶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分析指标。

(3)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相结合

根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内各个施工区域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各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内容、实施单位、防治标准、工程效果具有针对性的监测。

监测内容、监测途径及时段必须能充分反映各个地段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及其效果。

(4)全面反映六项指标内容的监测原则

围绕水土流失六项防治目标展开监测,严格监测不同时段的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模数、土地整治情况及风水蚀程度、林草植被的恢复情况等,把每次监测的成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做年终总结,作为下一年度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的技术依据;

定期对监测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成册,为检查验收作好充分的前期工作。

(5)地面观测、调查与巡查相结合

通过地面观测、实地勘察和施工场地巡查等监测手段对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工程进行全方位监测,获得较为全面的监测数据,以对项目建设期防治责任范围内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6)固定监测与临时观测相结合

在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可行性的区域布设地面定位观测点,对于不便于布设地面定位观测设施的工程建设区及扰动区,设置临时观测点进行阶段观测,汇总、整理后进行分析评价。

1.3.5监测内容及重点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27-2002)、《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确定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为:

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及管理等。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重点:

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工程(包括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1.3.6监测点布设

项目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之北端和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接壤地带,地貌单元属黄土丘陵区,呈黄土梁峁及河流阶地,地形较为复杂。

由于受特定的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土保持现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

<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

(SL277-2002)中监测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以及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特点,确定了项目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为水力和风力侵蚀。

在项目建设区根据监测项目需要,有针对性地布设临时或固定水土流失监测点,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在各区布设监测点进行水蚀、风蚀和植被恢复监测点。

本项目监测点共布置10个:

工业场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

场外道路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

排矸场区2个,水蚀1个,风蚀1个;

水源井及供水管线区布置1个植被恢复监测点;

输电线路区布置1个植被恢复监测点;

采空沉陷区布设2个监测小区,采用排桩法。

在开展地面定位观测的同时,监测人员及时的收集和整理了监测区内的自然地理情况、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保持现状资料,为有针对性的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监测提供了可靠的原始依据。

监测点布设详见附图:

水土保持监测点布置图。

水土保持监测程序

1.3.7监测的时段

该工程属于建设生产类项目,在2012年05月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可初步发挥效益。

确定该工程监测期从2010年5月开始,至2013年5月结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3年,其中生产期的水土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