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9526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习题及答案卷一Word下载.docx

  9.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B.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

  C.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D.应让幼儿能开展高质量的艺术批评

  10.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最近发展区B.成熟

  C.同化和顺应D.模仿

 11.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A)

  A.绘画B.雕塑

  C.工艺美术D.建筑艺术

  12.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A)

  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B.裴斯泰洛齐和罗伯特·

欧文

  C.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D.蒙台梭利和罗伯特·

  13.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人格类型是(A)

  A.审美型人格B.冲突型人格

  C.独立型人格D.功利型人格

  14.《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目标规范为: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C)的情趣和能力。

  A.热爱美B.发现美

  C.表现美D.理解美

  15.在我国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范画,让孩子临摹下来。

你觉得这种方法(B)

  A.能够使儿童很快地学会画画,画得较像

  B.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将艺术的真正内涵排除在美术教育之外

  C.能够培养儿童画画的兴趣

  D.很好,因为教师肯定比儿童画得更好

  16.在儿童美术欣赏进入形式阶段时,主要分析(C)

  A.作品的内容B.作品的题目

  C.作品的造型、色彩D.作品的时代背景

  17.你认为对儿童绘画的评价应更重视以下哪一方面?

(D)

  A.画得象真的一样B.画得和老师的范画一样

  C.画面干净,涂色均匀D.作画自由、大胆,有感情

  18.对幼儿园泥工活动的指导中,哪一种行为是正确的?

(C)

  A.泥工活动安排在一年四季都是非常适宜的

  B.泥工的技能比较难,因此应该手把手的教孩子

  C.让孩子在创造活动中探索泥工塑造的基本规律

  D.当儿童做完泥工后,把儿童作品用的泥立即重新和在一起

  19.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的基本顺序是(D)

  A.构思与意图——设计与制作——装饰

  B.设计——制作与构思——装饰

  C.制作——设计与构思——装饰

  D.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

  20.在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哪个阶段,其泥塑作品主要体现为浮雕式?

(B)

  A.无目的的活动期B.基本形状期

  C.样式化期D.象征期

 二、填空题

  1.艺术的种类繁多,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2.山本鼎是日本自由化运动运动的领导人。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的目标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审美创造目标。

  4.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一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5.命题画是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6.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是线条,它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

  7.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自发型和诱导型两种。

  8.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材料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块状材料四种形态。

  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美术欣赏教育。

  10.学前儿童欣赏美术作品要发展的能力是发展美感知觉能力和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

  1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目标包括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

  12.小班儿童的绘画教育目标之一是引导儿童认识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

  13.小班儿童的美术欣赏教育目标之一是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

  14.美术起源学说中的“模仿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15.图式初期,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时期。

  16.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17.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

第二是从活动过程层面;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

  18.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19.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艺术等类型。

  2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并说明理由。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儿童培养成为艺术家。

(×

  说明:

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审美素质,达成人格的完满和谐。

  3.学前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相同的心理过程。

有不同的心理过程。

  4.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中,艺术偏好和艺术才能都差不多。

艺术偏好和才能有显著差异。

  5.儿童对色彩的反应是强烈的、敏感的、他们具有某种天赋能力。

  6.学前儿童泥塑的发展与其绘画的发展相比,前者稍超前于后者。

前者落后于后者。

  7.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属于艺术技能学习,不属于艺术创造范畴。

手工也有构思和设计阶段,要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8.指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主要是帮助儿童分清哪些画是好的,哪些画不好。

主要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有较敏锐的感受,以及对绘画欣赏的兴趣。

  9“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工具创作”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

( ×

 )

应把审美感知目标改成审美创造目标。

  1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包含手工教育目标和欣赏教育目标两大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还应包括绘画教育目标。

  11.学前儿童平面手工活动有粘贴、剪贴、撕贴、染纸四种形式。

( √ )

  12.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13.就对色彩的认识而言,幼儿首先发展的是指认和命名,然后逐渐向辨认颜色、正确配对发展。

就对色彩的认识而言,幼儿首先发展的是指认和命名,然后逐渐向辨认颜色、正确配对然后逐渐向指认和命名发展。

  14.线条是中小班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

  15.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涂鸦期、图式期、定型期和写实期。

应把图式期改为象征期。

  16.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适当地使用灌输法还是非常必要的。

灌输法会压制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四、名词解释题

  1.发展性原则

  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

  2.涂鸦期

  儿童在一岁半到四岁之间,开始画一些紊乱和不规则的线条,这些线条杂乱而不规则的地混合在一起,它们并不代表任何意义,纯粹是儿童的一种本能、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的最初绘画活动时期。

  3.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

  美术欣赏教育过程中儿童、教师和美术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品和互相交流的方法。

  4.泥塑

  通过双手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

  5.模仿说

  

(1)这是一种关于艺术(美术)起源的学说

  

(2)模仿说认为: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6.园丁法

  园丁法是美育指导思想之一。

它将儿童看作正在发育的种子和幼苗一样的有机体,而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园丁,他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儿童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7.创造性原则

  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8.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

  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2.在泥工活动中,学前儿童可以学习哪些基本技法?

  P118泥工基本技法有:

团圆,搓长,压扁,捏,挖,嵌接、分泥、伸拉。

  3.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低控制原则及实施要点。

  

(1)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里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2)低控制原则实施的要点:

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

教育气氛尽量轻松愉快;

注意作品的评价方式。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哪几个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5.简述在学前儿童手工制作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两者是不矛盾的,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2)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技能形成的过程本身蕴含着创造。

  (3)创造性越高,其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快。

  6.简笔画有什么弊端?

  

(1)简笔画作为现成的图式直接灌输给孩子,这容易为灌输法大开方便之门。

  

(2)简笔画容易使儿童画出来的画模式化,缺乏个性。

  (3)简笔画代替了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想象,失去了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天真之美,容易扼杀儿童潜在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7.美术教育的原则?

  

(1)低控制原则: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语言亲切,以鼓励为主,轻松愉快。

  

(2)因材施教原则:

课程内容有弹性和有生活气息,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的展开联想。

  (3)创造性原则:

没有给儿童太多的限制,气氛轻松自由,鼓励每个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

  (4)兴趣性原则:

根据儿童回答中蕴涵的美育要求,提出下一个问题,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进入下一步的思考。

  (5)实践性原则:

将儿童的想象、经验和创造、表现相结合,手脑并用,不仅唤起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用作品表现出来。

  (6)发展性原则:

教师让儿童作画时没有提出技术上的要求,而提出了情感方面的要求,注重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很好的处理了儿童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1.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到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以如此。

  1.2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她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成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1.3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当代美学家。

  1.4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院是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一书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1.4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1.5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1.6雕塑使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1.7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处理以后,是指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1.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形象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星河时代感。

  1.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属于普通教育范畴,它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4.1低控原则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4.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4.3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4.4创造性原则指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4.5实践性原则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4.6游戏练习法:

在一个游戏主题下,把这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结合起来,画画、做做、玩玩。

儿童愉快的活动,随心所欲的将自己看到、听到、体验到或想到的事件充分的充分的表现出来,从中体会到美的愉悦。

  4.7联想迁移法:

联想的灵活性和联想概念的远距性是创造性天赋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由教师提出美术活动的方向,有意识地为儿童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开阔他们的思路,向他们提出一个个能引起联想的问题,使他们爆发出想象的火花。

  5.1涂鸦期:

大约在一岁半至四岁之间,儿童开始画一些紊乱儿不规则的线条,包括:

直线、波形的线、圆弧线、折线等。

这些线条杂乱的混合在一起,他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最初的绘画活动。

  5.2命题画:

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画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

  5.3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在自由化过程中,教师不作示范和暗示,给幼儿以充分的心理自由、精神自由、想想自由和表现自由。

鼓励幼儿的独创心理。

 6.1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

  6.2表象的分解是指某一表象中突出出来,割断它与其它表象因素的暂时联系,使它获得独立的表象意义。

  6.3粘贴是指用现成的点状、线状、面状材料粘出或贴出具有浮雕感的或平面的画面的活动。

  6.4剪贴是指运用剪刀,将面状材料剪成所需要形象后,贴出平面画面的手工活动。

  6.5目测剪:

即用没有任何痕迹的纸直接用目测检出形象的方法。

  6.6沿轮廓剪:

指按照已画好的轮廓线来剪出所需要的物体形象的方法。

  6.7折叠剪指纸经折叠后剪出图案的方法。

  6.8撕贴把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的配合来四处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

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毛茸茸的,具有自然、浑厚、雅致的独特美感。

  6.9染纸是指用吸水的纸和水性颜料通过渍染和点染的方法染出色彩美丽的图案的活动。

  6.10泥塑是指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立体形态的物体形象的活动,它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立体手工造型活动。

  6.11折纸是利用双手的活动将纸折叠成立体的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

其特点是利用几何造型。

学前儿童通过折纸不仅可以锻炼手的动作的灵活性,也培养了他们的目测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换的思维能力。

  6.12厚纸制作是指运用铅画纸、卡纸一类略硬的纸,通过翦、折、贴,组装成技法制作出三维形体的活动。

它可以帮助学前儿童通过制作认识从平面形态的纸到立体几何形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发展其空间知觉能力、联想能力、造型能力。

  6.13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是指利用废旧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教”的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

它对于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培养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7.1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它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无拘无束的探索。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从而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的、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7.2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艺术欣赏中的对话是欣赏者在审美心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欣赏者调动了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审美心理功能,把艺术家的情思意念、审美创造,弥散、渗透和融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一种潜在的心灵沟通和内在的自我交流。

  7.3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从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认定。

  7.4形式分析是指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7.4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

对艺术品下判断需要综合艺术创作、艺术背景知识、艺术欣赏和美学的各方面知识。

指导学前儿童评价重点以放在对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揭示作品的寓意性方面。

  论述题: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2.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

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3.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倾向:

美国:

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

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

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

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

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

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

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3、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

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