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9004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培反思Word格式.docx

是不是也带有一种功利呢?

我们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啊?

应当好好思考啊!

第一天我们学员就感觉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肩上的责任重大。

但我能参加此次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一定尽我好努力珍惜学习的机会,完成学习任务。

争取学有所获。

反思3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小雨

按培训内容我们今天来到实践基地(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影子培训”。

一、听课

在北碚区教师学校的安排下,我们小学数学组来到了西南大学附小。

听了三节西师版数学课:

,。

(一)一上《几和第几》执教:

西师附小孙静鸥

(二)四上《加法交换律》执教:

西师附小罗建华

(三)三上《认物识周长》执教:

西师附小冯永权

二、交流

1.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情境。

2.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好。

3.做数学,说数学。

4.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5.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吴平作总结发言。

1.献课老师基本功扎实,有很强的亲和力,组织教学无可挑剔。

2.给学生充分思考后进行表达。

3.设计精美,几和第几的老师在课间操时也不忘知识的巩固,老师做了几个动作,第二个动作是什么?

下课请第8组的先起立等。

4.习题处理好。

如圈3只动物,有三种圈法,单独圈,一起圈等,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就可。

5.加强学生说的训练。

我认为这三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几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为学生创设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和?

喜爱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第一节设计的“小动物赛跑”,第二节老师讲“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第三节播放的“小蚂蚁爬树叶”动画片,采用新颖的、新奇的方式引入课题,无一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给学生探求科学的方法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第二节《加法交换律》。

当老师和学生共同初步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结论后,老师问: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是这样的呢?

”学生对此有疑问,这说法对吗?

老师建议把这当作是“猜想”。

要看这猜想对不对,我们必须进行“验证”,“举例”是验证的有效方法。

这就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寻求真理的好方法。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老师不仅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也不轻易的否定。

第二节课中,罗老师对学生的回答“6+4=5+5”用了这样一句话:

“这个回答有价值”,当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可以用竖式表示时,老师肯定:

“有创意”。

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些不同见解进行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交换律的理解。

四、重视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这个方面,三节课都表现得特别突出。

第一节老师让学生用手势帮助语言表达,第三节让学生摸图形的周长、描图形的周长、想图形的周长,更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做得特别突出的是第一节课。

一年级的小学生,不管是听课、回答问题、作业等,都有良好的习惯,语言表达也非常完整而且很有条理,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不足之处:

在关注全体学生方面,还做得不够细致。

特别是第三节课,给了一位同学至少三次发言的机会,可有不少同学连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这在体现公平、照顾全体学生方面还有欠缺。

反思4

2010年10月14日

今天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萍教授的讲座《教育科学研究选题》。

《问卷设计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上午《教育科学研究选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选题的原则有三:

迫切性,独创性,可行性。

(二)选题的策略。

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

从教育工工作作实践中选择;

从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中选择;

从中央到地方的研究规划中选择;

与同行的切磋,讨论中选择。

(三)课题的论证。

下午《问卷设计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问卷的结构:

指导语、被试的基本资料、题项、留下足够的空白。

指导语说明该研究个人组织,研究意义,如何回答题项,说明回答问题的重要性,说明回答无对错之分,以及保密等。

2.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的明确性原则,题项适当性原则,语句理解一致性原则,调查对象合适性原则。

杨教授认为,科研选题可以从“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选题指南”中选择,并争取在市里立项,争取经费支持。

我觉得杨教授的观点对大多数搞教育科研的人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可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讲,却有些不现实的地方。

因为市级课题题目都比较宏观,个人做起来困难很大。

对我们一般老师来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做为老师个人来说,一般是难以承担重庆市级课题的研究任务,最多只能是一个参与者(主研),限于时间、精力、个人视野,普通老师很难成为市级课题的主持者或指挥者。

其次,老师个人即使申报了市级课题,也难以立项。

因为上级要考虑课题是否具有实施的充足条件。

比如成果的普适性、推广价值等。

第三,老师个人申报重庆市级课题,我们不仅得不到上级经费,反而要上交课题管理费给上级,如果学校校长没有参加课题,课题实施的经费就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对于我们一般老师而言,大多是受领导安排参与课题研究。

即使自己要做课题,也是比较小而实在的、用以指导自己实际教学的实用性课题研究。

如果我们大多数老师能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就不失一篇好文章,同时,如果能够开展同伴合作,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升,那就更能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况且,现在各学校所做的研究课题,不少是搞的形式主义,用来装扮门面。

有的只有开题和结题,没有过程,资料全靠加班加点编造而成。

结题之后就束之高阁。

这样的课题研究又有什么用处呢?

说到科研统计分析,有什么“Z检验、T检验”。

我认为,除了专门搞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能用、能看懂之外,有多少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在写教学论文的时候会用它?

能看懂它啊?

再说了,我们写的这些文章,主要是用来指导教学实践的,观众就是普通的中小学老师,可有不少老师在看到这样的文章时,立马就翻过去了,谁会去认真分析解读呢?

还不如百分数好用好懂。

所以啊,“Z检查”等对中小学老师的实用性并不大,不知道我这观点对不对。

反思5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从教20年了,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强烈地感受到知识的积累,智慧的养成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意义。

我深知,一个沉甸甸的老师,才能上出一堂厚实的课;

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才能上出一堂有情趣的课;

一个有品位的老师,才能上出一堂有品质的课。

因此,学习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经常的生活方式。

有幸成为“国培班”中的一员,是我学习提高的极好机会,我一定要珍惜。

在培训班学习期间,我一定端正态度、热情投入,潜心钻研,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严格遵守培训班的管理规定和作息时间;

努力把培训与自己的师德修养结合起来;

把培训与自己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实现培训与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培训与自己教研教改的有效对接。

借这一次培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转变教学思想;

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广纳博采,取长补短;

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努力把自己从职业型教师,向事业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复合型教师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是需要付出的,是艰苦的但一定也是快乐的。

我将和国培的学员们一起走进国培,走进幸福;

让我们一起握手国培,感受幸福吧!

反思6

10月22日星期五晴

今天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易连云教授讲授《哲学世界观教育观》。

易教授通过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解剖我们教育。

他的世界观及教育观触动着我们每一个学员的心灵,从而对我们的教育观以及世界观也开始发生一些转变。

在工作中首先要自己心情舒畅,养成追问的习惯,做一个有智慧的人,生活得有智慧。

同时教自己的学生有智慧,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在教学中追溯各种教学问题的哲学问题,从而用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

所有的事情都应有围绕“思想”来做。

要三思而后行。

更重要的有一颗包容的心,爱自己的学生就像爱自己一样。

反思7

2010年10月23星期六晴

参加国培两周了,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大多都在田家炳教育书院大楼的321教室听各教授的讲座。

给我们上课的这些教授大多是博士生导师、知名的教育专家、在各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是他们引领着我们拓宽视野,让我们的观念得到更新。

能听到他们的讲解,我真的感觉太荣幸。

倾听导师们的讲解,我感到我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正如导师们说的那样,要想自己得到改变,重要的是多读书。

于是我有了读书的欲望,我决定也开始读一读专业书。

我来到书店,买了弗兰克的《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

本书介绍了解18位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福禄贝尔到杜威,生动的展示了从古到今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以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关注每位教育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很好的关注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反思8

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小雨

一、上午: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德全教授今天来到了我们教育给我们讲解《看样完成好一个课题》。

以前我听见课题头就大了,总觉得做这个东西实在是太难了,而是不知从何做起。

今天听了朱教授的课,总算有点眉目了。

想做课题必须要先有研究者的心态:

把工作当成事业,当成生活来做;

要有研究者三然状态:

应然,实然,必然;

要有研究者三说的逻辑:

大家说(理论依据)有人说(文献支撑),自己说(问题提出);

要有研究者的三重研究取向:

重课题的论证,更重课题的实证,重课题的共性,更重课题的人性,重试课题的宣传,更重课题的成果。

完成好一个课题有“五步曲”。

报课题,说课题,做做课题,写课题,讲课题。

报课题:

要做到六个不能少。

1.即选题缘由不能少

写出四大背景:

时代背景,现实背景,研究背景,特殊背景。

2.文献综述不能少

要有两大文献:

国内,国外的。

3.研究依据不能少

要有两在依据:

理念依据和现实依据。

4.研究设计不能少

要有九大依据。

因为朱院长实在太繁忙,原定的课程也只有改在下次回院里后再讲。

我盼望着朱院长给我们讲课,他把我们觉得难以理解的东西,通俗话,并教给我们具体的的操作办法,对我们很适用。

二、下午:

下午我们听了西南大学教授石隆伟就〈〈发达国家学生多元能力培养〉〉作了专题。

石教授通过中外基础教育的比较,来找到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发展方向。

通过从美国的从幼儿教育多元能力培养,中小学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教育这几方面来反思中国的教育。

我们中国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分数比别人高,书包比别人重,为什么我们要拿钱买别人的技术?

这真是个值得我们国家所有人来想问题,我们做教育的人更应该来思考。

期待我们国家也能培养出杰出的高科技人才。

反思9

国培让我转变

从10月11日来到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报到至今,参与国培培训已经三周了。

说实在的参加工作21年了,参加过好多次的培训,不虚言,很多时候我们的培训是让人昏昏欲睡的。

我也观察过参加培训的老师们的表现,聊天者有之,睡觉者有之,这一方面和老师们本身学习的愿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培训的内容和兴趣性、实用性无关。

而这次的国培培训,我没有一次不是认真听讲和作笔记。

因为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道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

众多新的观念和知识一下子扑面而来,我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耳朵和大脑很有不够用的感觉。

脑子里虽然装了很多的感想,却难以一一梳理出来。

同时让我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理念已陈旧需要更新,学识浅薄需要读书,研究能力欠缺需要提高。

听了专家的讲座,有时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总的来说是提升了自己的眼界和境界,犹如井底之蛙上台来,观察到的范围大大增加,感受也和过去好像大不一样了!

转变之一:

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

人的态度决定一切。

教学时在学校里没时间搜集,整理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回家后还要操持家务,所以感到工作教学是那么的辛苦,认为把学生教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认为我是一名好老师,就是我的理想追求,孰不知正是由于我们这种想法迫使我们成了教学的无心之人。

但是,几位专家的讲座却让我汗颜,他们也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大学教授。

在之前,有的同样是老师,同样带那么多的学生,为何他们的教学如此精彩?

为何他们的方法如此新颖?

为何他们能写出那么多的教育专著,从而成为教育专家呢?

低头沉思,我沉默了。

听了易连云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

我们要做一个智慧的老师,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会反思的老师。

这不就是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吗?

如果我们也能做个有心人,那么我们的教学也会像他们一样流光溢彩,因为我相信: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转变之二:

向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

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知识除了理论性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反思而获得。

基于这种“反思性”教学观和教师观,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学习、探究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培训,而是包括以反思、探究、合作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活动。

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消费者,而是自主的专业实践者。

李森教授给我们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途径: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

都是建立在反思性实践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反思性实践,又是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支撑的。

他认为:

“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专业写作”是一种梳理表达,“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境域,是专业发展的背景。

“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则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于是我试着改变自己。

先吸纳前人的精髓。

从阅读开始吧。

我开始读专业书了。

这本书介绍了18位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福禄贝尔到杜威,生动的展示了从古到今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并以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关注每位教育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很好的关注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我在读的同时,也有了很多的感叹,这些教育先驱者们除了有来自于他们对学习的热爱,更来自于他们对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儿童表现出人性的热爱。

才有了今天的教育。

我们作为教育人也应该为今天中国的教育奉献光和热。

当然,寥寥几笔并不能完全道出我心中的感想。

总之,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努力,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使自己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前行。

反思10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晴

2010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在重庆歇台子后工学院举行,我有幸聆听了专家的课堂教学及其讲座。

本次活动一共进行了两天,共听了六节课。

重庆郭莉《六年级:

圆的认识》;

深圳黄爱华执教的《五年级:

求平均数问题》;

北京赵震《五年级:

方程的认识》;

北京夏青峰执教的《四年级:

分数的意义》;

江苏强震球《五年级:

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

朱乐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张齐华《六年级:

用数对确定位置》。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如何有效,而且高效?

这是现在老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纵观这几节课,我看到了专家和大师们的课除了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更让课堂体现了实效性,更注重双基的训练。

黄爱华老师执教的《求平均数学问题》开门见山的出示“平均数”“平均身高”两个词语,让学生思考求平均身高要收集哪些数据?

怎样算?

数量关系?

之后设置陷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找到问题所在从而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运用。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分组合作学习是任务那么明确,探究起来是那样和谐、顺畅和愉悦。

黄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意尤为尽。

夏青峰老师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方法的引导值得我学习:

①关于分数,我知道了些什么?

②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些什么?

③关于分数,自学课本看我又能知道些什么?

④关于分数,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这个四步曲引导学生学习概念是一个好方法,这样会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这不正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的吗?

古人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乐平,我因孤陋寡闻对这位大师真的是不了解,听了他的课,让我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东西有了更深的思考。

朱老师将六年级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放在四年级来上。

课堂上的热闹场面没有了,花架了好像也没看见。

朱老师用他精炼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阅读,表达,倾听,(师问你听懂了吗?

听懂他说什么了吗?

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

一共问了11次)整节课朴实,扎实。

把双基真的落到了实处。

他在教学中评价学生也是想如何教学生做人这个理念来做的。

朱老师就做了很好的表率。

用主持人张齐华的话说,给新课程改革热闹的课堂来了一点镇静剂。

我也有同感。

反思11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阴

如何让自己所教的学生个个优秀,这是每个老师的最高理想。

但事实上学习不良的学生不在少数。

这是现代教育领域内的一大问题,在今日的基础教育里,学习不良有增无减。

据调查,这类学生占总数8%--10%。

我也在思考,对这类学生有哪些教学策略呢?

虽然有一些策略,但总没形成体系。

也许对自己有些用,对别人也许作用就不大了。

今天听了西南大学冯维教授的讲座总算有了一些收获。

对于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首先做好诊断,这是辅导策略的前提。

学习适应不良有以下策略:

一、重视励志教育,发展积极归因倾向的教学策略的成就动机。

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教学策略。

我认为这主要是培养预习习惯,克服自己的缺陷,专心学习,提高记忆能力,学会思维,加强时间管理。

四、使用奖惩手段,正确强化学生的策略。

这些策略我想说:

看着容易但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不过总算是有了方向。

 

反思12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阴

这次影子培训在北碚区蔡家场小学举行。

我们国培班小数组的同学来到蔡家场小学受到了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

这次活动主题是:

北碚人民路小学片区同课异构例研讨。

本次活动是小学数学西师版中的《四上:

相交与垂直》和《六上:

按比例分配》两个课题。

上午由四位老师进行两个课题的同课异构展示。

下午先由各小组分组交流,再由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师一起集体交流。

此次教学课例研讨和以有很大的不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课题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每个课题由两个学校教研组分别备课。

2。

老师在本校进行试讲,学校教研组运用课堂观察量化表对老师进行跟踪指导。

课量观察量化表由四个:

教师提问技术量化表,师生互动量化表,学生课堂参与量化表,学生活动量化教师行为表。

3.交流时,先由献课的的老师进行课堂设计说明和课后反思,接着由该教研组对些老师就本堂课用课堂观察量化表进行观察所记录的情况用数字说明并进行汇报。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同课异构让我们明白同样的内容怎样设计更好,课上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更好。

用课堂观察量表来观课更是有了研究价值,这让上课者观课者更有了量化的标准和具体的目标,可以根据数据来发现问题,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反思13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11月15日至11月22日我们重庆40个区县的100位教师怀揣着对农村教育的梦想,带着家乡亲人和领导的嘱咐,到久仰的首都北京,参加国培计划“上位板块”的培训学习。

作为农村中小学的普通教师,能够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国家级培训,我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可是多少农村小学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啊!

在短短的七天培训中,从教育部韩民主任对《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精辟解读中,让我感受到了基础教育的希望;

首都师大宁虹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了深入的探讨;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副校长的《课堂因融错而精彩》让我们直面差错,让我们学会容错,融错,荣错,切实把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展示了一位数学教育家精彩的人生;

70多岁的老教授音乐家周荫昌老师,老当益壮,声情并茂的演讲《艺术欣赏与人的素质》,让我和同学不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然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北师大楚教授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艺术阐释了《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把我带进了温馨的人间四月天;

……专家们的讲座确实让我大开眼界。

他们以自身浓厚的学术功底、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也会长期影响着我。

在北京,我还参观考察了北京市两所有名的学校。

这些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以及优良的设备让我羡慕;

教师们创新的教法、不甘落后的精神让我佩服;

学生们积极的学习态度,阳光的身心风貌给我们以启示。

每一次活动都让我们学员激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有我们的收获,每一次活动也都值得我认真的反思……

在北京一周的学习是高强度的,大容量的。

虽然这次上位培训告一段落,但我想说,这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我会让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伴随我一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我们肩上的担子会更重。

“教育是一个人用他的身心和一生去影响一批人的过程”。

周荫昌教授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回到了我的家乡,我将把在北京学到的理论、方法用到我今后的工作实践之中,去体验,去完善;

我会把各位领导的期望融入到我的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一言一行,为师为范”,切实履行学科带头人的义务,担当学科带头人的职责,在基础教育这块广阔的园地里,播种希望,放飞理想,收获未来!

反思14

听楚江亭教授《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有感

11月20日上午,楚江亭教授在北京中央教科所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梁启超家庭教育为个案,向我们做了题为《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的报告。

楚教授的报告把高深的理论融入现实的生活实例中。

他时而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时而龙飞凤舞,图文并茂。

他的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不时引起我们学员开怀大笑。

这样的讲座,即使听上几天几夜,也不会觉得累。

楚教授真不愧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四大名嘴”、“十佳教师”。

楚教授从一周的新闻谈起。

2008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