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8974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科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及时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情况,及

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基本

知识

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季星空、生活中的机械。

技能

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的能力。

思想

教育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授周数

14

复习

周数

2

机动

1

课时

总数

26

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科学学科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2010.3.1~~3.5

1、食物到哪里去了

3.8~~~3.12

2、我们的呼吸3、心脏和血管

3

3.15~~~3.19

4、脑与神经5、凸透镜

4

3.22~~~3.26

6、照相机和眼睛7、保护眼睛

5

3.29~~~4.2

8、潜望镜的秘密9、神奇的“眼睛”

6

4.5~~~4.9

10、种子发芽了11、种辣椒

7

4.12~~~4.16

12、植物的花

8

4.19~~~4.23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9

4.26~~~4.30

14、植物的“分身术”

10

5.4~~~5.7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11

5.10~~~5.14

16、春季星空17、夏季星空

12

5.17~~~5.21

18、斜面19、杠杆

13

5.24~~~5.28

20、滑轮21、齿轮

5.31~~~6.4

22、自行车的科学23、未来的交通工具

15

6.7~~~6.11

制作车辆模型调查家乡的种植业

16

6.14~~~6.18

17

6.21~~~6.25

18

6.28~~~7.2

考试

19

7.5~~~7.9

总结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和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人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2.学会用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1号2号两个试管、淀粉糊、碘酒、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它们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消化器官(10分钟)

1、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名称(认识食道、胃、肠,并板贴)

指导学生认识肠分大肠、小肠、直肠及胃的位置形状等。

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2、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还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我们用自己的手跟踪食物的旅行好吗?

每到达一个器官就告诉我好吗?

3、 

跟踪到了吗?

老师在小纸包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拿出来看看,认识他们吗?

(指导学生认识肝、胰及其主要作用),认识了这些消化器官,你能把食物消化所经过的路线摆在人体合适的位置吗?

4、 

学生分组摆,并交流

按照你摆的说说食物消化的路线吧。

(纠正,完善)

5、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那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展示)

食物进入口腔顺着食道到达胃,肝分泌胆汁,胰分泌胰液帮助食物消化,这时,食物再从胃进入小肠,有营养的物质留在身体里,没有营养的食物残渣再进入大肠,通过直肠、肛门排出体外。

(二)口腔的作用

1、过渡:

你看,食物的消化的确是个复杂的过程吧。

脑筋急转弯:

食物旅行的第一关要经过哪里?

(口腔)

一会让我们来嚼馒头,猜一猜馒头在口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除了形状、颗粒的变化外还会不会有变化?

你们认为馒头会变成其他的物质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唾液)

是不是这样呢?

让我们一起咀嚼馒头,不要咽下去,仔细体会馒头在口腔里发生里什么变化?

2、请一名同学把嚼过的馒头吐在培养皿中。

咀嚼过的馒头形状和颗粒的确发生了变化,他真的会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吗?

有没有办法证明一下?

 如果咀嚼过得馒头真的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滴上碘酒后会怎样?

   (教师在馒头和咀嚼过的馒头上滴上碘酒)馒头没有明显的变化,仍然是蓝色。

   你有什么疑问吗?

(通过唾液咀嚼的馒头真的没有变化吗?

)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淀粉液来代替馒头,看看桌上的材料,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与馒头(淀粉)之间到底有没有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课本中也给了我们一些提示,你能找出实验的步骤吗?

用最快的方法记录下来。

还有什么疑问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那就开始实验吧,别忘了记录啊。

课件出示:

人的口腔附近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三)食物的消化 

 给大家看一幅有趣的图画,能看懂这幅图吗?

画得是什么内容?

 我们的消化器官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

小组之间互相说说,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40页,这段资料我来读,同学们从中提出问题考考大家好吗?

三、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我们的消化器官这样辛苦地为我们服务,你有没有话要对他们说。

是呀,我们真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你一定也希望自己的朋友、老师们有个健康的消化器官吧,我们做个“心语传递”的游戏吧,把自己最想提醒的语言编成温馨、诙谐的祝福或者广告语的形式。

写在卡片上,送给你的好朋友和老师们吧。

四、作业 

这杯水果沙拉是老师亲手做的,送给你们回去好好品尝,写一篇小沙拉历险记的童话好吗?

教后记:

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

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

1、保鲜袋(一样大)、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瓶上要有石灰水的标签)、气球、钟表、多媒体“人的呼吸”课件。

2、人的呼吸器官的模型、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

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

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

呼吸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

(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①谈话:

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

呼出来的又是什么?

请同学们取出保鲜袋罩住口和鼻,不要留缝隙。

这时你的呼吸有什么感觉?

过一会儿又有什么感觉?

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抓紧袋口,不能漏气,左手把保鲜袋取下来,并扎紧袋口备用。

②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③师生小结:

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

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

(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

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

现在保鲜袋里还有气体吗?

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②学生讨论。

③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

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

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明缺氧;

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

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①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②师生小结:

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2、指导学生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同的。

(1)测量静坐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①讲述: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你1分钟呼吸多少次吗?

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默数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作记录。

②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并填写测量结果。

(2)测量做操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我们做操以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的一样呢?

做室内操。

③提问:

请同学们用手摸胸部,与活动前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为什么?

(学生随即测每分呼吸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填写测量结果。

④师生小结:

静坐时,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比较稳,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在每分20~25次左右。

运动时,因为需要用力,呼吸肌加快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呼吸深度急剧增加,呼吸次数同时急剧增加。

3、指导学生认识人在呼吸中有最大的通气能力(肺活量),但各人不同。

(1)谈话:

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吹气球,轻轻吸一口气,然后全吹进一个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

深深吸一口气,再全吹进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这说明什么?

(2)学生实验,汇报。

(3)师生小结:

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

因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内气体的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

(4)提问:

全班同学都用最大的力气吸一口气吹气球,比一比,每个人吹起的气球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5)学生讨论。

(6)师生小结:

人吹的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说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各人身体内呼吸气体的容量就不一样。

那么是哪些器官能够容纳气体呢?

现在我们一道研究人的呼吸器官。

4、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的过程

(1)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

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它们是什么样的?

观看多媒体呼吸器官课件、挂图后再讨论、汇报。

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

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

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

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

肺泡内是空的,可以容纳气体,与小支气管相通,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

④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个呼吸器官所在的部位。

(2)认识呼吸的过程。

观看空气在呼吸器官中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

②学生讨论、归纳、汇报。

空气首先进入鼻腔。

鼻腔里有鼻毛和潮湿的黏膜,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鼻腔还能使干冷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

空气由鼻腔经喉进入气管。

气管的下端分成左右两根支气管,分别进人左肺和右肺。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的氧气能从这里进人血管,再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

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血液送到肺泡里释放,再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

5、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

(1)讲述:

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请你们思考:

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病?

得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预防呼吸器官的疾病?

(2)学生讨论并回答。

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

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

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

二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

三不要吸烟。

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

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都能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1、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并知道心脏和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2、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猪的心脏、人的心脏模型图、干净抹布。

2、钟表、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

(板书:

心跳) 

1、指导学生测量心跳次数。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每时每刻我们的心都在跳动,请各位同学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左侧,紧贴心脏的部位,有什么感觉?

②学生实践,分别感觉。

③汇报感觉结果。

④讲述:

请同学们测一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⑤学生测量。

(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⑥学生汇报结果:

每分心跳大约65次、70次、75次…… 

⑦小结:

测得每分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

(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

当我们做一般性运动和做剧烈运动后,每分心跳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得一样呢?

学生运动。

(学生蹦跳半分、1分,由教师统一计时)测量心跳次数。

(学生随即测量每分心跳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

汇报测量结果。

③小结:

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比较3次心跳数。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的实质和人的血液循环器官。

(1)了解心跳的实质是什么?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汇报。

心跳实质上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认识心脏。

为了使同学们对心脏有个清楚的了解,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猪的心脏,猪的心脏和人的心脏基本构造和形状差不多。

②分组观察猪心脏。

(提出观察要求:

i)外形像什么?

ii)有多大?

iii)捏一捏心脏的肌肉,有什么感觉?

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

(3)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下面看心脏跳动的多媒体课件,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仔细观察。

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舒张时又让全身血管中的血液流回心脏。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

(4)认识血管。

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

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

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

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

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

③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

(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

④提问:

人的血管有几种呢?

⑤师生小结:

人的血管有三种。

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叫动脉血管。

动脉血管逐渐分支,越分越细,细到肉眼看不见的叫毛细血管。

从全身各处通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血管。

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指导学生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过程及其作用。

(1)认识血液循环的过程。

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

我们把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用多媒体放出来,看看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的过程。

②学生观察。

③学生参照课文图中人的血液循环示意图相互描述血液在人体中循环的过程。

(2)认识血液循环的作用。

人的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

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血液便沿着这个过程不停地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呢?

血液流到小肠绒毛时会怎样?

血液流到肺泡时会怎样?

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了,血液循环就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这是为什么?

②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三节。

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1)认识脉搏的位置。

①提问: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71页图。

这个学生在做什么?

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

②学生观察汇报。

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2)什么叫脉搏?

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

教师示范“搭脉”。

提问:

是什么在动?

为什么动?

什么叫脉搏?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

(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

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

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

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

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

(由教师统一计时)

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

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②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60~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

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

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

要保护好心脏。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

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第四课脑与神经

1、指导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初步了解的构成及其功能。

培养他们科学用脑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初步人体科学的探究活动。

人的神经系统图,人体神经传导信息图,人脑外形图(或人脑模型),人脑功能示意图(或使用相应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人体的哪些器官,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天气渐渐变暖了,被称为“四害”之一的蚊子又渐渐多起来,干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当你发觉被蚊子叮咬时,你会作出什么反应?

3、做一做这一反应过程,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反应的?

这一反应过程是靠人体的哪些部分来指挥和协调的?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认真观察人体的神经系统图。

(2)讨论:

你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知识?

发现了哪些问题?

(3)出示“人的神经系统”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并根据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4)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指导学生认识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

(1)学生分组实践:

去拿桌上的苹果(或钢笔),说一说从看到拿的过程。

[先是眼看到苹果,并把这个信息由视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脑决定“去拿这个苹果”,这个命令由传出神经传到手上的某些肌肉,这些肌肉收缩,这样就伸手拿到苹果了] 

(2)计算一个1.4米高的人,光脚无意踩上一燃着的烟头所作出的反应过程要用多长时间?

  (3)讨论并汇报:

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一是单向传递,分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

二是速度快,100米/秒。

3、指导学生认识脑的构造及大脑各部分的功能。

(1)观察:

课文上脑的外形图(或挂图、人脑模型)。

①人脑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②大脑各部分有哪些功能?

(3)汇报并归纳小结:

人脑中有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左脑和右脑,大脑(对照大脑各部分机能图)中各部分的分工不同,不同部分分别管理书写、运动、感觉、视觉语言(阅读)、听觉、视觉、识别等,但分工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4)根据大脑各部分机能在插图上的相应位置认识大脑各部分的功能。

4、对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1)阅读课本第25页。

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谈一谈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用脑?

(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每天不少于9~10小时;

二是不连续很长时间做一种工作,而是要交替进行各种工作;

三是经常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大脑反应灵活。

学生对脑的结构与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5.凸透镜

教材分析:

玩放大镜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光的折射是怎么回事,他们恐怕很难说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

一滴圆形的水珠、一只装满水的圆柱玻璃杯、一个凸起的弧形水面都能像放大镜一样——把物体放大这一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镜片,进一步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达到我们学习光的折射的目的。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

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以“你知道凸透镜的作用吗”引出关于光的折射的话题,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各抒已见。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让同学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在材料设计方面,为了解决“凸透镜既可成放大的像,又可成缩小的像”这一问题,教师要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课后延伸探究。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