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8354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因下部冷上部热,所以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表现形式为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图中字母

性质

意义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e)使地面增温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下垫面因素:

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

③其他因素:

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

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2)削弱强度:

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吸收作用

①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②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作用

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无选择性反射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天空呈蔚蓝或白色(可对比月球)

【深度思考2】 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

提示 晴天的早晨,天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故较阴天的早晨气温低。

4.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化

约14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

年变化

北半球7月

南半球1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北半球1月

南半球7月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3.图示:

(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深度思考3】 读上图,探究下列问题。

(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 

(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

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热,形成低压;

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由高压流向低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受力作用

受力作用分析

风向

理想状态

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风

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左低右高

近地面风

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

【深度思考4】 摩擦力大小对风向和等压线夹角有何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提示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来越小。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017·

全国卷Ⅰ,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审题指导]

(1)题,要求分析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

解题思路:

先分析覆膜与不覆膜气温的差异,再分析丰雪年与枯雪年气温的差异。

(2)题,需要根据不同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结合选项内容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要注意最低气温与日平均气温的区别,两者概念不同。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

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

(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

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

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

答案 

(1)B 

(2)C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素养 综合分析:

大气的热力作用

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2)该山地(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以上,最低气温在8℃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C项正确。

(2)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项错误;

赤道附近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

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

热带最低气温在15℃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了6℃,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000米。

答案 

(1)C 

(2)C

考点二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①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②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a.受热地(乙地):

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b.冷却地(甲地):

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图示

海陆风

影响:

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山谷风

在山谷和盆地中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城市

热岛

环流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

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

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

解析 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答案 

(1)甲>

乙>

丙>

丁。

 画图略。

(呈逆时针运动)

(2)乙 阴雨 甲 (3)西南风 甲

(4)略。

(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

热力环流示意图与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1.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空气流动方向。

首先,确定地面“冷”“热”;

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

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

(2)判断气压高低。

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

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3)判断气温高低。

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

2.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1)判断气压高低

依据及判断思路如下: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

PA,PD>

PD′;

在L2中,PB>

PB′,PC′>

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上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

PB>

PA>

PD>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凸高凹低”。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素养

 综合思维:

热力环流案例分析

1.(2013·

浙江文综,7)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地理实践力:

等压面图的判读

2.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 由题意知,P1、P2为高空等压面,甲上空等压面P2向低处倾斜,此处应为低气压;

38°

N处高空等压面P2向高处凸,此处为高气压;

而近地面气压与对应的高空气压相反,由此推断出,甲处近地面为高压,38°

N处近地面为低压,风由甲吹向38°

N,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转为西南风。

答案 B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风的三种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决定风速,影响风向

地转偏

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不影响风速,但改变风向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降低风速,影响风向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作用力

图示(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

平行

近地

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1)若图示为北半球,P1>

P2,则O点风向为(  )

A.④或⑤B.③或④C.⑥或⑦D.⑤或⑥

(2)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

A.③或⑦B.①或⑧C.⑦或⑧D.②或③

解析 第

(1)题,若图示为北半球,P1>

P2,此等高面若在高空,则图中③表示的风向正确,若在近地面,则④表示的风向正确。

(2)题,若P1<

P2,则③表示南半球高空风向,⑦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

答案 

(1)B 

(2)A

风向和风力的判断

1.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

~45°

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

),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

2.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大小

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水平气压梯

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

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起伏

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

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

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素养 地理实践力:

风向判断及风力大小分析

1.(2016·

浙江文综,9)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

解析 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A项正确。

答案 A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解析 本题采用风力大小分析方法,结合图文资料展开原因分析。

答案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

这类图有的注明是近地面(海平面),有的注明是高空,有的绘出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等,形式多变。

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某时地面气压场图。

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示了等压线图中基本气压场的分布。

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①和②是低压中心,③、④、⑤处气压高,⑥处气压低。

解读信息

(1)低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如图中①②⑥。

(2)高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如图中③④⑤。

(3)低压槽是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

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槽线。

如图中b。

(4)高压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

如图中a。

(5)鞍形气压场简称鞍,它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如图中c。

[类图通法]

等压线图的判读流程

明确等压线类型

结合题干信息、图名和图例,明确图像为模拟气压场还是某实际区域气压场。

分析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明气压场基本形式

据等压线数值递变特点、曲直、走向、疏密等判断高(低)气压、高压脊或低压槽、鞍部的分布特征。

第三步:

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解题

气压场中常见的设疑为判断某地风力、风向等天气状况及其变化。

需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地回答。

[学以致用]

考法一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

1.读下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

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据此可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

图示时段内台北始终为偏北风;

首尔、上海始终为偏南风;

北京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

答案 D

考法二 等压线分布图综合判读

2.(2016·

江苏地理,5~6)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地区有低压槽存在,A错;

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B错;

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C错;

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D项。

(2)题,1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冷空气温度低。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受寒潮影响大;

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A项。

答案 

(1)D 

(2)A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有20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6月29日北京和杭州天气资料,完成第1题。

天气

杭州

31℃

25℃

阵雨

北京

37℃

多云转晴

1.与杭州相比,北京该日最高气温较高的原因是(  )

A.大气辐射强B.地面辐射强

C.地面反射弱D.大气保温强

解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

故B正确。

2.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

解析 大气逆辐射强弱与云层厚度有关,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作用越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当气温降至0℃以下,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为霜,降温幅度大同时也会出现冻害。

3.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郊区化 ②绿地面积增大 ③能源消耗加大

④城市人口剧增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 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4.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析 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表状态,使冰雪覆盖面积减小,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地表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B对。

增加对CO2的吸收,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错;

植树造林能够增加大气的相对湿度,C错;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相对较小,D错。

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

解析 第5题,a曲线反映气温日较差小,表示昼阴夜阴,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大气逆辐射也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所以昼夜温差小;

b曲线反映气温日较差大,表示昼晴夜晴,也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大气逆辐射也弱,大气对地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