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亮度计算Word文件下载.docx
《道路亮度计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亮度计算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需要说明的是,若路面上灯具排列是交错或对称排列,则必须考虑对侧灯具对亮度的贡献,但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人行道侧和车道侧,还需要把图形颠倒过来。
(一句话,计算点与灯具的相对位置必须正确)
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当等亮度图的旋转角度小于5°
时,此方法的误差不会大于±
10%,相当于计算点距离c=0°
平面的横向距离必须小于0.875h(观察距离10h)。
当旋转角度大于5°
时,计算比较复杂,请有兴趣的朋友自行钻研。
2、路面平均亮度计算
(1)根据点亮度计算数值计算(按照测量的布点方法)
计算式:
Lav——路面平均亮度;
Li——第个计算点上的亮度;
n——计算点的总数。
(2)按照亮度产生曲线图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一种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ηL——亮度产生系数。
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灯具的安装高度、悬挑长度和观察者的位置,从灯具的亮度产生曲线图中查得(方法后面举例说明);
Q0——路面的平均亮度系数(cd/m2/lx);
M——维护系数;
Φ——光源光通量;
w——路面宽度;
s——灯间距。
当观察者的位置和亮度产生曲线图中所给出的A、B、C不一致时,可用内插法作出一条和实际观察者位置一致的曲线,然后由图中读出亮度产生系数即可。
再介绍一种计算路面平均亮度的最简化的方法,当然其精确度是不高的。
05新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指出,可以利用平均照度换算系数计算平均亮度值。
平均照度换算系数是得到1cd/m2的路面平均亮度所必须的路面平均照度值。
它可由路面简化亮度系数(r)表进行路面平均亮度和平均照度计算得到,也可通过实际测量而得到。
平均照度换算系数表
路面种类
平均照度换算系数(lx/cd/m2)
沥青
15
混凝土
10
3、亮度计算举例
例一、
已知一条单幅道路,路面宽度w=12m,采用单侧布灯,间距s=30m,安装高度h=10m,悬挑长度O=2m。
试计算位于距不设灯的一侧路缘1/4路宽,且距L3为60m的观察者所观察到的P点的亮度(等光强曲线图同照度计算示例三)。
解:
(1)确定β角(光入射平面和观看平面之间的角度)。
β1:
(注意β1′的对顶角和δ的互位角的关系)
tgβ1′=(30―4)/4=6.5β1′=81.25°
tgδ=(60+30+4)/3=31.333δ=88.17°
β1=δ―β1′=88.17°
―81.25°
=6.92°
β2:
(β2等于β1′的对顶角加β2′的对顶角加β1之和)
tgβ2′=4/4=1β2′=45°
β2=β1′+β2′+β1=81.25°
+45°
+6.92°
=133.17°
β3:
(β3为β2加β3′的对顶角之和)
tg(β2′+β3′)=(30+4)/4=8.5β2′+β3′=83.29°
β3′=83.29°
―β2′=83.29°
―45°
=38.29°
β3=β2+β3′=133.17°
+38.29°
=171.46°
(2)分别确定(γ1,c1)、(γ2,c2)和(γ3,c3)。
对L1tgγ1=
γ1=69°
cosc1=26
c1=8.7°
对L2tgγ2=
γ2=29.5°
tgc2=
c2=180°
-45°
=135°
对L3tgγ3=
γ3=73.7°
cosc3=34
c3=180°
-6.7=173.3°
道路几何尺寸、灯具布置和计算点(P)的位置以与亮度计算角度图解
(3)从等光强曲线图上读出L1、L2、L3分别指向P点的光强值。
假定灯具仰角为0°
时,得:
IL1=110cdIL2=175cdIL3=75cd
(4)根据(β1,tgγ1)、(β2,tgγ2)和(β3,tgγ3)的值,查r表(见前述)并通过内插计算可得:
r1=171.87×
10―4r2=188.78×
10―4
r3=11.73×
10―4(计算有误差)
内插法的基本计算式:
ACB
ac=a+(b-a)×
(B-C)/(B-A)b
(5)计算各个灯具在P点上产生的亮度值拟采用灯具的等光强曲线图
L1=
r1=110/102×
171.87×
10―4=189.06×
L2=
r2=175/102×
188.78×
10―4=330.36×
L3=
r3=75/102×
11.73×
10―4=8.79×
10―4
(6)求P点的总亮度。
光源光通量(NG250)Φ=22500lm,维护系数M=0.65,则
LP=(L1+L2+L3)×
22500/1000×
0.65=(189.06+330.36+8.79)×
10―4×
22.5×
0.65=0.77cd/m2
例二、
从下面所提供的等亮度曲线图确定图中A和B点的亮度值。
并且道路为单幅,灯具左侧排列,光源光通量Φ=40000lm,灯具安装高度h=10m,间距s=40m,路面宽度w=15m,观察者位于距右侧路缘4m(0.4h),至L1的距离100m(10h),路面为I类。
利用等亮度曲线图计算亮度方法图
(1)以与等亮度曲线图相同的h为单位画出道路平面图并标出观察者的位置。
(2)将等亮度图的中心点(0,0)分别放在灯具L1和L2的投影位置上,令其纵轴平行于路轴。
(3)因A、B点在L2的后方,可以直接读数;
A、B点在L1的前方,须将叠加在其上的等亮度图旋转,使其纵轴指向观察者。
(4)检查转过的角度,因小于5°
(3.4°
),可以直接读数
(5)分别读出两个灯具在A点和B点产生的亮度值,并求和。
A点:
灯具L1:
该灯具所产生的Lmax的100%;
灯具L2:
该灯具所产生的Lmax的1%。
所以A点亮度为一个灯具所产生的Lmax的101%。
B点:
该灯具所产生的Lmax的4%;
该灯具所产生的Lmax的4%。
所以B点亮度为一个灯具所产生的Lmax的8%。
(6)一个灯具所产生的最大亮度为
Lmax=0.104(ΦQ0/h2)=0.104×
(40000×
0.1)/102=4.16cd/m2
(7)A点和B点的亮度分别为:
LA=1.01×
4.16=4.2cd/m2
LB=0.08×
4.16=0.33cd/m2
例三、
道路的几何条件如图所示,光源光通量Φ=20000lm,灯具安装高度h=10m,间距s=50m,单向车行道宽度w=6m,观察者位于右侧灯具的排列线上。
路面的Q0=0.1,亮度产生系数曲线如下图,试求出右侧车行道的路面平均亮度。
道路几何条件图所采用灯具的亮度产生曲线图
(1)求左侧灯具在右侧车行道上产生的亮度。
因观察者位于灯具排列线外(车道侧)10m处(1h),故必须采用ηL曲线组中的曲线C。
可从图中读出:
Y2=0到Y2=1.2h的ηL=0.29;
Y2=0到Y2=0.6h的ηL=0.19
因此,Y2=0.4h到Y2=1.2h的ηL=0.29―0.19=0.10。
(2)求右侧灯具在右侧车行道上产生的亮度。
因观察者位于灯具排列线上,故必须采用ηL曲线组中的曲线B。
Y2=0到Y2=0.4h的ηL=0.15;
Y1=0到Y1=0.2h的ηL=0.09
因此,Y2=0.4h到Y1=0.2h的ηL=0.15+0.09=0.24。
(3)右侧车行道的路面平均亮度
Lav=(0.1+0.24)×
(0.10×
20000)/(50×
6)=0.34×
2000/300=2.27cd/m2
如果要计算平均维持亮度值,则还需要乘上维护系数M。
三、不舒适眩光计算
前面已经讲过,不舒适眩光可用眩光控制等级(G)来度量。
而且也给出了G的计算公式:
G=13.84-3.31lgI80+1.3(lg
)1/2-0.08lg
+1.29lgF+0.97lgLav+4.41lgh′-1.46logP+c
I80、I88—灯具在和路轴平行的平面内,与向下垂轴形成80°
、88°
夹角方向上的光强值(cd);
该值可以通过灯具的光强表查得,适用范围50≤I80≤7000(cd);
1≤I80/I88≤50;
F—灯具在和路轴平行的平面内,投影在76°
角方向上的发光面积(m2);
该值可以通过实际采用的灯具计算而得,适用范围7×
10-3≤F≤4×
10-1(m2);
Lav——路面上的平均亮度(cd/m2);
0.3≤Lav≤7(cd/m2);
h′—水平视线(1.5m)距灯具的高度(m);
5≤h′≤20(m);
P—每公里安装灯具数目;
20≤P≤100;
c—光源颜色修正系数,对低压钠灯c=+0.4,对其它光源c=0。
一旦光源、灯具选定,并且灯具的安装条件和道路的几何条件都确定,路面的反光特性也知道的话,就可以计算G值。
其中确定比较困难的是Lav。
举例如下:
假定有一条9m宽的道路(Q0=0.1),选用半截光型灯具,内装250W高压钠灯(光通量22500lm),安装高度h=10m,灯具间距s=33m,悬挑长度O=1m,I80=40cd/1000lm,I90=12cd/1000lm,F=0.084m2,试计算G。
(1)根据给定条件进行路面平均亮度计算。
假定给出了亮度产生曲线并且从图中读得ηL=0.23,则:
Lav=0.23×
22500)/(33×
9)=0.23×
2250/297=1.74cd/m2
0.97lgLav=0.97lg1.74=0.233
(2)因为I80=40cd/1000lm,Φ=22500lm,得I80=40×
22.5=900cd
-3.31lgI80=-3.31lg900=-9.78
(3)用内插法可求得:
I88=I90+(I90―I80)×
(90―88)/(90―80)=12+28×
0.2=17.6(cd/1000lm)
I88=17.6×
22.5=396cd
所以-0.08lg
=-0.08lg
=-0.029
(4)1.3(lg
)1/2=1.3(lg
)1/2=0.78
(5)因F=0.084m2,得1.29lgF=1.29lg0.084=-1.38
(6)h′=h―h0=10―1.5=8.5m4.41lgh′=4.41lg8.5=4.10
(7)因s=33mP=1000/33=30.3-1.46lgP=-1.46lg30.3=-2.16
将以上各计算值代入得G=13.84-9.78+0.78-0.029-1.38+0.233+4.1-2.16=5.6
对照CIE推荐标准可知G略高于最低要求值(刚刚可以接受)。
四、失能眩光计算
失能眩光可用阈值增量来定量描述,失能眩光的计算就是阈值增量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其适用范围为0.05<Lav<5。
而
=
此式适用范围为1.5°
≤θ≤60°
,常数K取值为10(当θ以度为单位时)或3×
10-3(当θ以弧度为单位时)。
在进行等效光幕亮度或失能眩光计算时,CIE作了下列规定和假定:
(1)观察点位于距右侧路缘1/4路宽处。
(2)假定车辆顶棚的挡光角度为20°
,这意味着位于20°
倾斜面以上的灯具不应包括在眩光计算中。
(3)观察者一直注视着前方路面90m的一点(即观察方向和水平轴夹角为1°
),该点距右侧路缘也为1/4路宽。
失能眩光的计算程序和范围:
第一个灯具总是位于20°
平面上,逐一依次计算500m以内同一排灯具所产生的光幕亮度并进行累加,但只要计算到某一个灯具所产生的光幕亮度小于其累加光幕亮度的20%时为止,对其它排灯具的计算也应遵照这一程序。
[例5-8]假定有一条道路,采用单侧排列布灯方式,灯具间距S=33m,安装高度h=10m,灯具的排列线在路面上的投影距右侧路缘正好为1/4路宽,灯具内光源光通量为9600lm,灯具在通过灯具发光中心且与路轴平行的平面的光强分布表如下。
光强分布表
γ(°
)
65
7
88
89
90
I(cd/1000lm)
238
123
77
42
28
23
17
13
解:
根据CIE的规定和题中计算条件,可有下图所示的几何关系。
失能眩光计算图解
(1)各个灯具至观察点的水平距离
对第一个灯具γ1=71°
L1=(10-1,5)tg71°
=24.69m;
对第二个灯具L2=33+24.69=57.69m,γ2=tg-1(57.69/8.5)=81.61°
对第三个灯具L3=90.69m,γ3=84.64°
对第四个灯具L4=123.69m,γ4=86.06°
对第五个灯具L5=156.69m,γ5=86.69°
对第六个灯具L6=189.69m,γ6=87.43°
对第七个灯具L7=222.69m,γ7=87.81°
对第八个灯具L8=255.69m,γ8=88.09°
对第九个灯具L9=288.69m,γ9=88.31°
对第十个灯具L10=321.69m,γ10=88.48°
对第十一个灯具L11=354.69m,γ11=88.62°
对第十二个灯具L12=387.69m,γ12=88.74°
。
(2)由已知配光求各个灯具指向观察点的光强。
可用内插法,由I70和I75可求出I71:
I71=I70-(I70-I75)
=123-46×
=113.8=I1
同理可求出:
I81.61°
=34.48=I2;
I84.64°
=23.9=I3;
I86.06°
=19.82=I4;
I86.69°
=17.33=I5
I87.43°
=16.14=I6;
I87.81°
=15.38=I7;
I88.09°
=14.82=I8;
I88.31°
=14.38=I9
I88.48°
=14.04=I10;
I88.62°
=13.76=I11;
I88.74°
=13.52=I12
(3)计算各灯具(眩光源)在垂直于视线方向上所产生的照度。
ξi=90°
-1°
-(90°
-γi)=γi-1°
Hi=disinξi;
Ei=
sin3ξi=
sinξi
因di=
,经计算得:
d1=26.112;
d2=58.312;
d3=91.087;
d4=123.981;
d5=156.920;
d6=189.88;
d7=222.852;
d8=255.831;
d9=288.815;
d10=321.802;
d11=354.791;
d12=387.783
故E1=
sinξ1=
×
0.9396=0.1568
E2=0.0100;
E3=0.00286;
E4=0.001284;
E5=0.0007019;
E6=0.0004467;
E7=0.000309
E8=0.0002261;
E9=0.0001721;
E10=0.0001354;
E11=0.0001092;
E12=0.0000898;
(4)计算视线方向和各灯具(眩光源)射向眼睛的光线之间的夹角。
θi=90°
-γi+1°
,故计算得:
θ1=20°
=0.0025;
θ2=9.39°
=0.0110;
θ3=6.36°
=0.0247;
θ4=4.94°
=0.0409;
θ5=4.11°
=0.0591;
θ6=3.57°
=0.0784;
θ7=3.19°
=0.0982;
θ8=2.91°
=0.1180;
θ9=2.69°
=0.1381
θ10=2.52°
=0.1574;
θi1=2.38°
=0.1765;
θi2=2.26°
=0.1957
(5)求光幕亮度Lv
Lv=K
=0.0025×
0.1568=0.000392
=0.00011;
=0.0000700;
=0.0000525;
=0.0000414;
=0.000035;
=0.0000303
=0.0000266;
=0.0000237;
=0.0000213;
=0.0000192;
=0.0000175;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结果是当光源光通量为1000lm时计算得到的,实际上光源光通量为9.6Klm,故需乘以第数9.6。
当K=10时,Lv=10×
0.0008401×
9.6=0.0806cd/m2
求出了Lv后,若再计算出或测量出Lav,便可计算出TI。
若观察者不是位于通过灯具发光中心且与路轴平行的平面(C0平面)内,则计算就要复杂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