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781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5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Word下载.docx

该规划通过内部评审,按本次会议提出的意见补充修改后,同意送交有关部门审查。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

2008年12月25日

目录

附表

彭水县农村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图

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搬迁避让规划图

1前言

1.1任务由来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村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和新农村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变被动避险为主动搬迁,为此,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87号),将“地灾防治金土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从2008年开始实施,计划每年组织搬迁避让并妥善安置地质灾害体上的群众6000人,同时要求各区县编制辖区内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的把这项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切实地做好,做细,做扎实。

重庆市彭水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带,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属武陵山中山区。

由于所处的特定地质环境,加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公路建设、兴建水利、城市建设、采石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使区内地质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质环境条件不断恶化。

每年雨季有大量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

据2008年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在彭水县进行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划定表明:

目前彭水县共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重要工程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17处,威胁3274户13348人(房屋11081间)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有251个地质灾害点分布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占灾害点总数的79.2%。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彭水县国土局特委托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承担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任务委托书进行编制。

接到任务书后,107地质队成立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总体规划编制技术组,在2008年度彭水县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划定的基础上,重点对部分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充分收集了彭水县地质灾害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

表1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地质灾害调查面积

Km2

3903

2

调查路线长度

Km

4000

3

调查乡镇个数

39

4

调查灾害点数

251

5

规划报告编制

规划编制工作方法由107地质队和彭水县国土局统一制定,野外用图采用1∶1万地形地质底图,由107地质队技术组成员在各个乡镇及村组领导的带领下对地质灾害点进行走访调查核实,对各灾害点采用罗盘、手持式GPS、数码相机等仪器定位,记录。

其调查内容主要为:

1.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查明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3.现场圈定地质灾害点危险区。

4.确定需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点和人员。

1.2规划依据

本次规划编制依据如下:

1、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8】87号);

4、《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农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7]662号);

5、彭水县以往的地质灾害调查和规划成果资料。

1.3规划范围与目标

1.3.1规划范围及对象

本次规划范围为彭水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及工矿企业不在本次规划范围。

规划对象为:

1、因地质灾害造成房屋被毁的群众;

2、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群众;

3、受地质灾害威胁,且生存条件恶劣,无法就地脱贫越温的群众。

1.3.2规划目标

在查明全县地质灾害总量的基础上确定需搬迁的地质灾害点数量,再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和危害程度,按其紧迫性有计划地分年度实施搬迁避让,结合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力度,保障农村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生计问题,逐步提高灾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履行国土资源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监督等方面的职责。

1.4规划分级

根据各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确定搬迁避让地质灾害点的等级,分为紧迫、较紧迫和一般三类,紧迫是指地质灾害不稳定或欠稳定(整体欠稳定,局部不稳定),急需搬迁,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搬迁的地质灾害点;

较紧迫是指地质灾害欠稳定(整体欠稳定)或潜在不稳定,需要搬迁,计划在2015年前完成搬迁的地质灾害点;

一般是指地质灾害点基本不稳定,需要根据监测情况适时进行搬迁的地质灾害点。

1.5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

1.1971~1975年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队提交了1:

20万《酉阳幅区域地质核查报告》、《黔江幅区域地质核查报告》,对区内地层、构造进行了核查、划分,但对地质灾害情况基本无认识。

2.1978~1980年南江水文地质队提交了1:

20万《酉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核查报告》、《黔江幅区域水文地质核查报告》,对区内水文地质做了详细核查,划分了工程地质岩组,提出了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3、2007年汛期,彭水县地质灾害多发。

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对彭水县境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现场排、调查,共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70处,并编制了《重庆市彭水县2007年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及《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报告》,基本查明了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

4、2008年1月~2008年8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对彭水县境内地质灾害点进行威胁区域划定工作,并编制了《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划定报告》。

该报告根据收集和实际调查的丰富资料,对区内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进行较为精确的范围划定,同时编制了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

以上资料为本次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基础地质资料。

2区域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2.1交通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带,重庆市东南部,处乌江下游,属武陵山中山区。

东靠黔江区,南接酉阳和贵州省的道真、务川、沿河县,西临武隆县,北与石柱、丰都及湖北利川接壤。

地理坐标为:

北纬28°

57′-29°

51′、东经107°

48′-108°

36′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6公里,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

彭水县地处乌江、郁江交汇处,沿国道319线经武隆、涪陵、长寿至重庆市中心270公里。

渝怀铁路和正建的渝黔高速路(2008年通车)横穿整个县境中部,距彭水火车站(长滩)12公里。

国道319线横穿县境,省际公路彭(水)务(川)线、彭(水)利(川)线与县际公路石(柱)彭

(水)线、彭(水)酉(阳)线呈中心辐射。

另有乌江航线68公里,流经彭水县主城,上通龚滩进贵州,下达涪陵入长江。

其综合交通运输已成为渝东南的枢纽(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10镇29乡,共602个村、41个居委,4902个村民小组。

2001年底人口普查,全县有17.55万户、62.22万人。

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壮、满11个少数民族。

载至2001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9.5%,其中苗族27万余人,土家族9万余人。

彭水县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全县现有耕地9.20万公顷,水域0.44万公顷,草地3.12万公顷,林业用地18.8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27.3%,活立木蓄积量达242万立方米以上。

有终年不断流、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流长359.70公里。

全县水资源总量481.48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4.41万千瓦小时。

有野生动物103种,鱼类69种,饲养畜禽品种13个。

有煤、萤石、重晶石、“大理石”、高钙石灰石、盐、铁、钾、铜及部分稀有金属等矿产。

据彭水县全力打造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的“十一五”规划,彭水县全力推进“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2005年,全面巩固越温达标成果,奠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大大增强。

第二步,到2010年,跟进全市平均发展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力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

全县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三番,达到6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亿元以上。

第三步,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二、三产业迅速扩张,城乡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全县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大大增强。

彭水县是距离重庆直辖市最近的民族自治县、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县、重庆市水利电力基地县。

位处乌江武陵山旅游开发中心地带,亦是长江三峡、武隆芙蓉洞、仙女山、湖南张家界等旅游“极核”的中心地带,居于乌江三峡旅游功能区的重心位置,担负着旅游中转站的职能,在发展跨省、跨县联合旅游上具较好的区位优势。

2.2地形地貌

彭水县在区域地貌上属武陵中山区,地貌格局受北东向褶皱构造所控制,形成宏伟壮观的北北东向山脉河谷及小型山间盆地的地貌。

35°

以上的坡度占60%,全县最高点为七曜山的桐梁子山,标高1860m,最低点为共和乡木棕河口处,标高190m,相对高差1670m。

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面积占总面积的34%,海拔500~1000m的低山面积占总面积的52.6%,500m以下的丘陵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3.4%。

向斜山地四周,河谷强烈切割地段等地貌部位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段。

2.3气象与水文特征

彭水县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

该县多年平均气温17.6°

,最高年平均气温18.3°

,最低年平均气温17.0°

,极端最低气温-3.8°

,极端最高气温44.1°

(1953年8月19日),高山与低谷气温相差10-14℃。

多年平均降雨量1224.0mm,最大年降雨量1600.9mm,最小年降雨量为最大降雨量的57%。

特别是2007年5月23—24日,在22小时内降雨量达213mm,是彭水县气象站建站65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本地区地质灾害绝大多数是在汛期发生的,降雨是诱发本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该县总的气候特点是: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集中,光照偏少云雾多,春来较早多夜雨,夏季炎热多伏旱,秋季凉爽多绵雨,冬无严寒少霜雪。

无霜期长,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

早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局部大风、冰雹;

初夏常有连阴雨;

盛夏多伏旱,常有酷暑;

秋季多绵雨;

冬季少雪无严寒,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

  彭水县境内河流全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条(不含乌江),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郁江、普子河、长溪河、诸佛江、芙蓉江。

100~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中井河、后灶河等。

郁江为乌江的主要一级支流,其境内流域面积1970.2平方公里,境内长86.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9m3/s,径流总量40.68m3。

受地表水系的强烈切割,地质灾害多沿乌江及其支流郁江分布。

2.4地层岩性

彭水县境内地层出露良好,最老地层为寒武系牛蹄塘组,除缺失石炭、侏罗、白垩系、第三系等地层外,其余各系均有分布,其中以二叠系、志留系、寒武系地层出露最为广泛,三叠系次之,第四系零星分布于河流岸坡阶地及斜坡等地带,呈角度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见表2彭水县综合地层表)。

表2彭水县综合地层表

地层

厚度(m)

主要岩性简述

代号

新生界

第四系

Q

0-20

松散堆积物:

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碎块石土及卵砾石。

中生界

三叠系

上统

须家

河组

T3xj

>

98

黄灰色中厚至厚层(块状)细至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和灰白色厚层至块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

中统

巴东组

T2b

218-857

本组细分为四个岩性段:

一、三段主要为浅灰至深灰色薄—中厚层生物骨屑微晶灰岩、灰云岩及泥质灰岩;

二、四段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夹多层灰云岩和泥质灰岩。

本组底部为薄层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

下统

嘉陵

江组

T1j

691-711

本组可分四段:

一、三段为灰至浅灰色中至厚层微晶灰岩、生物骨屑灰岩、藻叠层石微晶灰岩及砾屑(竹叶状)灰岩;

二、四段以浅灰、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粗晶白云岩、泥灰岩和灰云岩为主,夹多层膏(盐)溶白云石角砾岩(含次生塌积角砾岩)。

大治组

T1d

342-428

浅灰至深灰色薄—中厚层生物骨屑灰岩、鲕粒亮晶灰岩、砾屑(竹叶状)微(粉)晶灰岩,其顶底常夹黄绿(或紫红)色水云母页(泥)岩和钙质页岩。

本组在测区(彭水地区)正位处相变地带,往西或向南,即相变为同时异相的飞仙关组或夜郎组。

古生界

二叠系

长兴组

P2c

97-134

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微晶灰岩,骨粒(有孔虫)灰岩夹少量黑钙质页岩,中上部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生物骨屑灰岩、白云质灰岩与黑色中厚层含生物骨屑硅质岩组成不等厚互层,夹燧石结核和条带。

吴家

坪组

P2w

95-99

下段(P2w1)为浅灰、紫红色含粉砂铝土页(泥)岩、铝土岩、粘土岩、炭质页(泥)岩夹煤层(线)。

上段(P2w2)为灰色厚层生物骨屑灰岩,夹黑色薄至中厚层硅质岩、钙质泥(页)岩、水云母页岩。

茅口组

P1m

277-468

浅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生物骨屑泥晶灰岩、泥晶藻屑灰岩及内碎屑泥晶灰岩,夹黑色薄层生物骨屑硅质岩及条带(含结核),其顶常含细晶白云岩。

栖霞组

P1q

47-68

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内碎屑泥晶灰岩夹黑色页状水云母质(泥质)生物骨屑灰岩及黑色硅化灰岩团块或条带。

灰岩普遍含沥青质(偶含滑石质)。

具眼球状、云斑状和瘤状构造。

梁山组

P1l

1-11

上部为黑色粉砂质泥岩及炭质页(泥)岩夹煤线;

下部岩性为黄、绿灰、灰白色含铁绿泥石岩、铝土岩及高岭石粘土岩;

其底局部可见粘土和褐铁矿。

志留系

韩家

店组

S2h

100

灰绿、黄绿(含紫红)色粉砂质水云母页(泥)岩(主),与灰、浅绿灰色薄至厚层含水云母石英粉砂岩组成不等厚间互层,层间时夹透镜状海百合骨粒砂砾状灰岩。

罗惹

S1lr

263-368

下部为灰、浅灰绿色薄至厚层含钙石英粉砂岩及灰绿、黄灰色薄至中层水云母质石英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

中上部岩性为一套灰绿、黄绿色含钙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偶夹浅灰、灰绿色薄至中层水云母质石英细砂岩。

龙马

溪组

S1ln

486-612

下部为黑色含碳石英粉砂质水云母页岩(笔石页岩相)为主,夹浅灰、灰白色薄至厚层石英岩状粉砂岩;

上部为灰色中至厚层水云母质石英粉砂岩与黄绿、灰绿色水云母页(泥)岩组成不等厚互层。

奥陶系

五峰组

O3w

2.6-16

黑色含碳石英粉砂质水云母页岩为主,夹灰色薄层水云母页岩及黄铁矿质水云母粘土岩。

页岩普遍具弱硅化,呈板状。

临湘组

O3l

2.6-12

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微晶泥质灰岩,具瘤状构造;

上部岩性是灰色薄至厚层微晶泥质灰岩夹深灰、灰黑色粉砂质水云母页(泥)岩。

宝塔组

O2b

15-42

灰、深灰色薄至厚层微晶含生物骨屑灰岩。

层面具明显的干裂纹构造(曝露构造)为特征。

十字

铺组

O2s

13-15

上部为灰色中至厚层泥质生物骨屑灰岩,瘤状构造发育;

下部岩性是浅灰色中至厚层含硅生物骨屑灰岩及暗绿色、灰色中厚层绿泥石质微晶灰岩。

瘤状构造相当发育。

大湾组

O1d

109-172

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主)与浅灰绿色含粉砂绿泥石质水云母页岩组成不等厚间互层。

灰岩局部硅化瘤状构造发育。

红花

园组

O1h

22-62

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鲕粒亮晶灰岩和灰色中厚层微晶白云质灰岩。

下部偶夹黄绿色片状含钙水云母页(泥)岩。

层间常含深灰色燧石结核或条带。

分乡组

O1f

65-67

灰、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深灰色中厚层鲕粒亮晶灰岩与黄绿、绿灰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组成不等厚的间互层,偶夹白云质灰岩和黑色薄板状硅质岩。

层间含燧石结核或团块。

南津

关组

O1n

119-146

灰、浅灰色薄至厚层重结晶生物骨屑灰岩、含白云质生物骨屑灰岩与浅灰色厚层微晶灰云岩交替叠置呈不等厚间互层。

下部夹数层深灰色含钙粉砂质水云母页岩。

页岩中含星散状毫米级黄铁矿立方体晶粒。

寒武系

毛田组

Є3m

146-255

灰色中厚至块状微—亮晶灰岩、浅灰色厚层微晶云灰岩为主,夹亮晶藻云岩和亮晶砾砂屑灰岩。

层面具有“青鱼骨”和板状交错层。

上部夹较多燧石团块和条带。

中上部夹数层波状藻叠层石。

耿家

Є3g

243-273

下段:

灰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灰色厚层柱状藻叠层石灰岩、鲕粒亮晶白云质灰岩及浅灰色中厚层泥云岩;

上段:

以浅灰色厚层夹块状砂砾屑微至中晶白云岩为主,夹灰色中厚细晶白云岩及亮晶藻屑白云岩。

风化面具砂糖状颗粒,刀砍痕特别发育。

平井组

Є2p

391-400

上段为灰色厚层微至细晶白云岩夹藻屑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及藻叠层石白云岩;

下段以灰至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藻云岩为主,夹微晶云岩和灰云岩。

下部夹含燧石结核膏溶白云石质角砾岩。

石冷

水组

Є2s

212-343

灰、浅灰色中厚层夹薄层微晶白云岩、微晶藻云岩夹数层膏溶白云石质角砾岩及砂砾屑细晶白云岩。

高台组

Є2g

63-74

灰色厚层具豹斑状含云灰岩、灰色厚层细至微晶云岩。

上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网纹状微晶云岩。

下部为灰色含云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生物骨屑灰岩透镜体。

清虚

洞组

Є1q

155-238

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微晶含云灰岩与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微晶白云岩组成不等厚间互层,顶部夹3—5层膏溶白云石质角砾岩。

金顶

山组

Є1j

134-216

下部为黄绿、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岩屑石英细砂岩、粉砂质泥(页)岩;

中部为浅灰至灰色中—厚层生物骨屑灰岩,夹鲕(豆)粒亮晶灰岩、泥灰岩和页岩;

上部为灰绿间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灰色薄层细晶灰岩和鲕粒亮晶灰岩。

明心

寺组

Є1m

274-403

中下部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石英粉砂岩,夹生物骨屑灰岩透镜体;

上部为灰、灰白色薄至厚层生物骨屑灰岩(主)夹浅灰色含钙泥质粉砂岩。

以黄绿色粉砂质泥(页)岩,夹少量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

牛蹄

塘组

Є1n

21

下部为灰至灰黑、灰绿色粉砂质页(泥)岩、炭质页岩,夹薄层钙质石英粉砂岩;

上部为灰色粉砂质水云母粘土岩与泥质石英粉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夹灰色薄层介壳灰岩及含石英粉砂白云质灰岩。

层间普遍含星散状黄铁矿立方体小晶粒.底部为灰黑色粉砂炭质水云母页岩及厚约5厘米的角砾状水云母质胶磷矿(磷块岩)。

2.5地质构造

彭水县大地构造位处七曜山断裂以西的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川东南(渝东南)陷褶束七矅山凹褶束之东和黔江凹褶束以西的结合部。

构造特征是背、向斜平行排列,两翼倾角基本对称,轴向为北东30~45°

(详见图2构造纲要图)。

背向斜形成中伴生轴向断裂,倾向北西,倾角由缓变陡35°

-75°

,相互平行或局部呈“多”字形展布。

彭水县境内主要褶皱、断裂特征分别见表3、表4。

编号

名称

位置

轴向

轴部

地层

两翼

倾角

(度)

长度

(公里)

形态特征

老厂坪

背斜

老厂坪一带

N40°

-30°

E

Z

Є1—S2

10—26

44

为北西翼陡南东翼缓的不对称背斜。

普子向斜

小坝子-

下塘口

N20°

T1d—

P—T1d

30—55

90

两翼对称。

锅厂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