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7287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下教育学机试模拟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评价

B导向

C激励

E

第16题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中,(D)是基础

D道德品质教育

第17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正确)

第18题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DE)

A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E核心课程

第19题从法律的角度看,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式(ABCE)

A教育与被教育

B管理与被管理

C监护与被监护

D干预与服从

E责任与义务

第20题学科课程也称为核心课程,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错误应该是活动课程)

第21题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D)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第22题“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出自《教育漫话》的观点是(B)提出的

B洛克

第23题情景题

第24题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B)

B启发性原则

第25题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的因素是(B)

B遗传素质

第26题德育要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

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体现了德育的方向性原则(错误,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第27题1999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是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错误,2001年)

第28题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主张是“教师中心”“生活即教育”(错误,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即生活)

第29题情景题

第30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B平行管理)。

[单选题]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第31题:

近代社会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在(AE)。

[多选题]

A公立教育迅速崛起  

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世俗化

D教育的全民化

E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第32题:

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课程设置不同。

(B)[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第33题:

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

“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

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D

)原则。

A巩固性

B理论联系实际

C直观性  

D启发性

第34题: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既指教师教的方法,也指学生学的方法。

(A)[判断题]

第35题:

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C卢梭的《爱弥儿》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凯洛夫的《教育学》 

第36题:

课程计划是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和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B)教学大纲[判断题]

A正确  

第37题:

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C)。

[单选题]

A普及教育  

B普及基础教育

C普及义务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第38题:

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体现在(ACE)。

A教科书  

B练习册  

C教学大纲

D参考书

E课程计划

第39题: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是身心发展的(C)。

A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第40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D)。

A谈话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第41题: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A错误

B正确

第42题:

不同专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学校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D)。

A教育方针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43题:

下列有关素质教育的判断,正确的是(ABCD)。

A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发展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E素质教育是代替全面发展教育的教育

第44题: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C)。

A教学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学原则

D教学内容

第45题: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C)原则。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C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D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第46题认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是(D)的主要观点。

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教育适应生活说  

D教育准备生活说 

第47题:

有一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背一些古诗作为格言以自勉。

新生入学时,他要学生背的第一首诗是《有志》:

“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

……”第二首是《早起》:

“朝日初上窗,起身勿傍徨……勤惰从此分,习惯遂为常。

”……

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采用的是(C)法。

A榜样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

第48题:

课程计划的编制应该遵循的原则(ABC)。

A保证学科之间协调平衡

B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

C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D考虑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E考虑到教师的意愿

第49题:

小学德育的方法选择主要取决于德育内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B)[判断题]

A错误

第50题:

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C)。

A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B学生与教材  

C教师与学生

D教师与教材 

第51题: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相一致的地方是(D)。

A都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B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C同是一种活动

D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第52题:

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BD)。

A非正式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第53题:

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ABD)。

A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B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C是一种独立发现式的学习

D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  

第54题: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ABD)。

A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B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C发展的匀衡性

D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E发展的被动性

第55题: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A错误

B正确

第56题:

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在(ADE)。

A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B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取代

C课外教育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D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

E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补充

第57题: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出自于(D)。

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学记》

第58题: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期,是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时期。

B正确

第59题:

古代中国教育“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德育内容。

第60题:

注重教育的后天培养,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B)。

A王夫之  

B孔子

C朱熹  

D墨子

第61题:

在我国,班主任产生于20世纪初期,标志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第62题:

教学大纲的主体部分是(C)。

A习题

B说明部分  

C本文

D目录

第63题:

学校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水平,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A)[判断题]

第64题: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有关儿童的原则有(ACDE)。

A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B儿童活动游戏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E无歧视原则

第65题:

教学大纲即(C)。

A学年编制

B课程计划

C学科课程标准

D教学计划

第66题:

活动课程特点表现在(ACDE)。

A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B课程具有偶发性质

C是针对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

D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  

E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第67题:

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68题:

试卷的难度越大越能提高区分度,拉开学生得分的差距。

B错误

第69题:

《学记》中记述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E)。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B长善救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教学相长 

第70题: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E)。

A复杂性

B意识性  

C规律性

D模仿性  

E社会性

第71题:

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BCE)。

A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B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点  

C帮助儿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D通过劳动产生劳动成果

E培养儿童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第72题:

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B)和形式运算水平。

A直觉运算水平

B具体运算水平

C表现运算水平

D动作运算水

情景题

第29题、在接手三年级的一个新班后,我发现班里有个比较“特别”的孩子:

他不仅性格孤僻,而且几乎与班上所有同学发生过摩擦。

经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某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性格暴躁,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个性,在孩子4岁时与孩子父亲离婚。

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

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家的VCD片几乎都是有关枪战、爆炸、打斗等暴力影片,他说自己也最喜欢看暴力电视节目。

针对这些情况,我婉转而客观地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形成影响较大,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可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矫正。

经过协商,他父亲与爷爷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一是决不打骂孩子,二是尽量限制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三是尽可能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们通过合理宣泄、榜样示范等对他进行教育疏导。

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但他的转变很大,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

[情景题]

1、依据案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D)。

[不定项选择题]

A环境对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B既然是在校学生,学生德育主要就是学校的责任

C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应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的榜样。

D德育离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

2、德育的开展要贯彻一定的原则。

案例体现了德育的(ABD)原则。

A导向性

B一致性

C因材施教

D长期性`

3、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BC)。

A批评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表扬法

4、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该案例体现了()规律。

A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教育影响一致性规律

D知、情、意、行相统一规律

情景题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

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

“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以下四道题目。

[情景题]

1、以上案例说到的事实是( 

 

)。

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逃学

9岁的小男孩被评选为“坏学生”  

班主任虽然认为评选“坏学生”不对,但仍然执行学校的决定

学校的一个班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坏学生”

2、材料中班主任的错误之处在于。

( 

违背了德育过程中的尊重性原则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负强化

违反了德育过程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错误地运用了学生互评的作用

3、材料中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用更加严厉的方法对待这个“坏学生”

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深入了解学生,找出问题背后原因,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任其自然,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4、以上情景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学生是人,他们也有自尊,要尊重学生  

中小学存在的这种不尊重学生而又司空见惯的现象应引起我们重视

学生是受教育者,不存在尊重学生的问题

“坏学生”就是要让他逃离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