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6572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Word下载.docx

”片刻后,溘然长逝。

2.苏轼(1037—1101年)

西方不无,着力即差。

(《东坡纪年录》)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大师苏轼在常州病逝。

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

“端明宜勿忘西方。

”(端明学士应该不要忘记西方啊)苏轼喃喃回应说:

“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西方世界不是没有,但却是不能使力的)。

好友钱济明也凑近他的耳朵说:

“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

”(先生一生都在践行于此,此时更应该使力)苏轼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

“着力即差。

”(使力就全错了)

佛家讲不执、随缘。

大半生向佛的东坡居士,用生命中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终极领悟。

3.弘一法师(1880—1942年)

悲欣交集。

(《弘一大师年表》)

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后剃度为僧,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年表》中有这样的记载:

“八月廿八日下午,自写遗嘱三纸。

”“九月初一日,书‘悲欣交集’四字,与侍者妙莲,是为最后之绝笔。

叶圣陶先生解释“欣”字,一辈子“好好地活”了,到如今“好好地死”了,欢喜满足,了无缺憾。

钱仁康教授认为“‘悲’是悲悯众生的苦恼,‘欣’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脱”。

大空法师说“大师之所谓‘悲’者,悲众生之沉溺生死,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门之戒乘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难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广大,总之为慈愍众生而起之‘称性大悲’也。

大师之所谓‘欣’者何,欲求极乐,欣得往生,欣见弥陀而圆成佛道,欣生净土而化度十方”。

著《弘一大师传》的作者台湾省陈剑慧教授说,“弘公把‘悲欣交集’交给他的法侣——妙莲法师,是告诉妙莲,他是决定‘往生’了。

‘悲欣交集’是弘公当时临终的情境。

是一种念佛见佛,一悲一喜的境界,不见佛的人,便不知道念佛也会起悲心”。

此说甚妙,和盘托出弘一大师当时之心境,而此境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只有过来人才能知晓,有同等感受之人才能道出。

壮志未酬类:

1.宗泽(1060—1128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过河!

过河!

(《宋史·

宗泽传》)

宗泽,宋朝名将。

刚直豪爽,沉毅知兵。

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

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而卒。

当时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毒疮。

诸将入室问候病情,宗泽看着诸将说:

“我因为徽、钦二帝遭受不幸,积愤成这样。

你们如果能够消灭敌人,则我死而无恨了。

”诸将都流着泪说:

“怎敢不尽力!

”诸将出去后,宗泽叹息道: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2.陆游(1125—1210年)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剑南诗稿》)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听到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

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袁崇焕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纵然是身陷重围,纵然是粉身碎骨,这个被厌恶他的人称为“南蛮子”的袁崇焕从未改过他刚毅的本性,即使是在含冤受屈,将要被他效忠的皇帝处死,被他浴血奋战所保护的百姓唾弃的时候,他仍然只想着:

守护边疆,守护他所爱的国家和人民。

最终他死得比岳飞还要冤,还要惨,甚至他的冤案最后是被他的敌人平反的。

可是这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他死的那一刻,一缕忠魂就永远地载入了我们的史册之中!

4.孙中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虽然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道路是曲折的,而且也曾经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他想要恢复中华、强我民族的革命精神却是不容置疑的。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从未顾惜过自己的身家性命,每看到一丝共和的希望,他都会倾其心血,付出所有。

所以直到今日,他的这句勉励后人的遗言仍可以指导着我们继续向前!

慷慨就义类:

1.文天祥(1236—1283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传》)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自杀未遂被元军俘后,元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

“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说:

“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

“我的事完了。

”向南跪拜后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在衣服中找到赞文:

“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才能够做到。

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

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2.方孝孺(1357—1402年)

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明史·

方孝孺传》)

方孝孺,明初大臣、学者。

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在北平发兵时,姚广孝曾对朱棣说:

“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

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绝了。

”朱棣答应了。

朱棣想让方孝孺起草诏书,把他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

方孝孺连续发出质问,朱棣想强迫方孝孺就范:

“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

”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上,一边哭一边骂道:

“死就死,诏书我是绝不可能给你起草的!

”朱棣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

3.杨涟(1572—1625年)

大笑,大笑,还大笑!

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杨涟血书》)

杨涟,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

天启五年(1625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受贿一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

忠心报国,力战“阉逆”,贯穿了杨涟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

史家评价他“为人磊落,负奇节”,是极为中肯的。

杨涟在狱中,曾先后遭受“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加害手段,但并未身亡。

天启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8日),许显纯以一枚大铁钉钉入杨涟头部,终将其害死,时年五十四岁。

临刑前,杨涟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封,写完仰天大笑。

血书内容摘录如下:

……我仁义一生,现死于诏狱,难说不是死得其所,有何遗憾于天?

有何怨恨于人?

只因我身为副宪臣,受先帝顾命,孔子说:

“受托孤和临终之命,临大是大非而不可失去气节!

”持此信念,终可以无愧于先帝在天之灵,对得起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百姓世世代代了。

奸佞砍去头颅,于我何惧?

4.谭嗣同(1865—1898年)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2日,谭嗣同被捕入狱,在狱中,谭嗣同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行刑时,他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被害时年仅33岁,闻者莫不痛惜落泪。

5.张自忠(1891—1940年)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内容如上。

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张自忠殉国当日,由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于16日夜间突袭南瓜店,奋勇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日军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到张自忠遗体。

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在张自忠死后,当日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6.豫让(春秋)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史记·

刺客列传·

豫让》)

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卿智瑶(智伯)家臣。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

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自己成为哑巴,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却未遂,而为赵襄子所捕。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

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

据说当时赵国的志士们听到豫让死的消息,皆痛哭流涕。

在中国的历史上,像豫让这样的刺客是不为正统所容的,但是他们身上的那种重义轻利,为知己者可奋不顾身的任侠精神却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豫让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他“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令后世忘恩负义者汗颜!

临死预言类:

1.叶赫那拉·

布扬古(?

-1619年)

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崇陵传信录》)

叶赫那拉·

布扬古,叶赫那拉氏,布寨子,末代叶赫贝勒(西城)。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廷发动萨尔浒之战,叶赫作为明朝的盟军一同出兵征讨后金,结果明军大败。

同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偕胜利之威进兵叶赫。

叶赫贝勒金台吉、布扬古分守东西二城。

努尔哈赤率额亦都围东城,代善等围西城。

数日后,努尔哈赤掘土攻破东城,金台吉死之。

布扬古听说东城已破,便与其弟布尔杭古遣使请降,并请代善立誓不杀。

代善同意,并与布扬古及其母盟誓,布扬古终于决心投降。

然而,布扬古还是在被引见努尔哈赤之后遭缢杀。

据《崇陵传信录》载,布扬古临终时发毒誓说:

“我叶赫那拉氏子孙中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必要灭掉满洲!

”而清朝爱新觉罗氏最终确实亡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

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叶赫那拉。

2.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

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mr6281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

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

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

“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