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404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doc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李学容

(重庆教育学院教育系重庆400067)

摘要:

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和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和完整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对人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

关键词: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我们应对压力的重要社会支持。

对于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家庭的缺损意味着社会支持的减少,这必将引起个体焦虑感的产生,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多元化观念的出现,离婚这一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活事实。

据调查,我国有1/10的夫妻以离婚告终,上海的离婚率在1995年就已经达到了28%①。

而且,现有家庭潜在的离婚增长势头大,城市化使原是低离婚风险的农村人口转变为高离婚率的居民,大量“低质量高稳定”的婚姻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冲击下,具有潜在的破裂危机,这必然导致离异家庭的数量还会日益增加②。

离异单亲家庭意味着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这两种最基本关系所组成的家庭“三角结构”的轰然倒塌,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震荡,而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

他们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之下,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

因此,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必然应是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家庭的缺损到底会给儿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在国外,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由学校心理学开始研究,但在我国的研究却开始得较晚,1988年开始,由林崇德教授承担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特点及其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始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展开研究。

围绕这一课题,许多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

一是主要从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等角度来关注离异家庭子女,较少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子女;二是研究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变化:

家庭离异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对家庭离异的接受度不断上升。

理论上说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因社会评价压力而产生的焦虑会降低,家庭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将减少。

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我们所推想的那样?

新的社会背景下的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这必将是我们所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文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本人于1999年、2000年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

本研究在重庆市区六所学校随机抽取城市学生共1198人,其中离异单亲家庭子女187人,完整家庭子女931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占总体人数的16.7%。

在性别构成上,男生623人,女生575人。

调查工具:

采用华东师大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等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整个调查严格按指导手册的要求进行。

为了保证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将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放在原自然班中,与完整家庭子女同时进行调查,以避免研究对象的回答出现“失真”的情况。

本调查回收问卷119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18份,其效度达到93.9%。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进行。

三、调查结果

(一)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

在总体检出人数中,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所占的比例见表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较差;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冲动倾向几方面,离异家庭子女的检出率较高。

表一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数在总体检出数中所占的比例

内容量表

总体检出人数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检出人数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检出人数所占比例

学习焦虑

92

17

18.5%

对人焦虑

83

25

30.1%

孤独倾向

25

8

32%

自责倾向

147

35

23.8%

过敏倾向

71

12

16.9%

身体症状

101

22

21.8%

恐怖倾向

143

20

14.0%

冲动倾向

108

26

24.1%

全量表

30

14

46.7%

(二)离异单亲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检验

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离异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双总体Z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二。

差异检验的结果与上表一致表明: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得较为广泛。

其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

表二离异单亲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N1:

187N2:

931

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全量表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T1)

4.61

5.23

3.45

5.32

5.01

5.13

4.99

5.29

46.28

2.29

2.04

1.75

2.01

2.02

1.79

2.12

2.11

11.38

完整家庭子女(T2)

4.55

4.71

3.02

4.91

4.75

4.97

4.94

4.87

44.23

1.95

2.54

2.41

1.93

1.9

1.81

2.13

2.37

16.92

T1—T2

Z

0.34

3.05

2.90

2.55

1.73

1.06

0.29

2.42

2.05

P

>0.05

<0.01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

Z值大于1.96时,差异显著;Z值大于2.58时,差异非常显著;Z值小于1.96时,差异不显著。

从以上两个表中可以看出,从全量表来看,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的学生有30人,而其中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就有14人,占了总体人数的46.7%。

具体说来,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孤独倾向严重

这些学生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

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缺乏积极从事交往活动的勇气,离群索居,自我封闭。

许多学生对人对事无动于衷,缺乏应有的热情,好像一个用壳封闭的海螺,总是一副冰冷的表情。

2.自责倾向突出

自责倾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

调查结果发现: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在自责倾向上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显著差异。

在这方面表现得较为严重的学生中,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占了其中的23.8%。

这部分学生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存在明显的对人焦虑

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

经调查发现:

在对人焦虑方面,离异单亲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异常显著的差异。

对人焦虑倾向较为严重的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占了总体检出人数的30.1%。

很多孩子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4.冲动倾向严重

调查发现:

冲动倾向较为严重的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占了总体检出人数的24.1%。

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

在调查中,有许多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有很多学生曾经有过想离家出走或想死的念头。

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在笔者所调查的辅仁学校,三年内共有18人次离家出走,其中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有13个。

5.心理问题所引起的身体症状较明显

心理问题常常会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心理不健康、过度焦虑的人,可能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等症状。

经调查,身体症状比较明显的单亲家庭学生占了总体检出人数的21.8%。

对“你是否经常头痛”、“你手上是否经常有汗”、“你是否很难入睡”等问题,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回答是“是”;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经常觉得肠胃不好”、“经常感到呼吸困难”。

这些身体症状实际上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外部表现。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对造成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已往的研究往往从家庭结构来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进行归因。

这种归因的解释力很有限。

众所周知,丧偶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离异家庭子女,但他们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

因此,仅仅从家庭结构的缺损来解释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是缺乏说服力的。

研究认为,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健康有影响③,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必然和直接的。

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主要通过一些中介因素如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产生作用。

婚姻关系的解除必然要影响亲子关系的数量和质量,极易造成教养方式的失当。

实质上,家庭缺损只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诱因,真正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是监护者面对家庭缺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教养方式等。

因此,亲子关系的失调、监护者教养方式的失当④、实际存在或臆想的社会评价压力、个体对家庭缺损者一挫折情境的适应性困难是造成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最直接的真正原因。

五、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

较完整家庭子女而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差.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家庭缺损所必然导致的。

因此,要降低家庭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我们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对其监护者进行辅导,改善其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这部分孩子的心理辅导,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辅导方式,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张林声:

“当代中国婚姻问题的经济学思考”,《人口研究》,1997年第3期第1页

②刘英:

《婚姻与家庭》,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65页

③周燕: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19—20页

④牟映雪:

“试析家庭教育中严教过度的成因及对策”,《教育科学》,1999年第3期,20—2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