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3959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Word格式.docx

其病因复杂,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年老体虚,或因饮食不节,导致脾肾亏虚,气化失常,气血运行无力,形成血瘀,蒸腾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则湿浊内生,浊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肾府,则见肾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素问?

奇病论》曰:

“此人必数食肥美而多肥。

”说明脾肾亏虚、湿浊瘀血是痛风性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

毛氏等5认为,本病正虚邪实,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滞,聚于肾络,日久化热,耗气伤血,致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重水湿、痰浊、瘀血瘀滞脏腑、经络,形成脾肾亏虚、气虚血凝、痰浊瘀互结为主要病理机制,故提出以清热泄浊为治则。

张氏6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患者体胖少动,且喜食热肥甘,或嗜酒太过,因发病之初症状并不明显,故不重视,等到就诊时往往延误太久,常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生痰,蕴久化热,痰热蕴结,血行不畅,瘀血内停,致湿、热、痰、瘀邪交结,穷必及肾,致肾失分清泌浊,肾络瘀阻而变生百病,故强调湿热内蕴、痰瘀阻络是病机关键。

赵氏等7认为,痛风病一旦发展到肾病阶段,其病机已不再以湿浊痰凝热毒为主,而是发展为脾肾阳虚,故主张以温肾化毒和络为治则。

  2实验研究  研究显示,淫羊藿、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秦艽能增加尿酸排泄,秦艽还可增加尿酸的溶解;

泽兰、当归可抑制尿酸合成8。

黄氏等9发现,威草胶囊能明显改善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的一般症状、血尿酸明显减少、肾功能改善、黄嘌呤氧化酶  活性降低、肾组织内尿酸盐沉积物减少,说明威草胶囊能改善痛风性肾病。

另有研究显示,秦皮、车前草、大黄、苍术可促尿酸从肾排除,大黄能促尿酸从大便排出体外;

百合、山慈菇等具有类秋水仙碱样作用,可抑制白细胞趋化性,从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冬瓜皮、大腹皮、桑白皮、陈皮、木香、茯苓皮等行气利水药可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尿量,排出尿尿酸,降低血尿酸10。

  3临床研究  3.1分型论治  罗氏等11将45例患者辨证分为肾阴亏虚、湿热痹阻型,脾肾气虚、痰瘀阻络型,脾肾阳衰、湿浊壅盛型,分别予以六味地黄丸合宣痹汤、益肾汤合桃红饮、肾衰汤内服治疗,并配合灌肠方,水煎取汁250ml,每晚睡前高位保留灌肠1h。

结果总有效率为86.7%,且显效率较高(40%)。

刘云海12将该病辨证分3型治疗:

①痰浊阻络、痹阻关节型,治以祛瘀通络、宣肺利湿,选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

②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型,治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选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③脾肾衰败、湿浊滞留型,治以通腑泻浊、扶正固脱,方选温肾解毒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并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加减:

关节痛加独活、威灵仙、秦艽、海风藤、路路通等;

发烧加石膏、知母、生地黄;

蛋白尿加石韦;

尿有白细胞加金钱草等;

下焦湿热加瞿麦、金钱草、紫花地丁、白茅根等。

结果有效率达88.1%,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缓解率达86.7%。

毛氏等13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治疗本病:

①初期临床症状以关节病变为主,辨证多属痰湿阻络,痹阻关节,治以祛瘀通络、健脾除湿;

②中期出现腰痛或伴尿路结石、尿路感染时辨证多有湿热下注,损伤肾络,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伴有尿蛋白或血尿甚至出现轻度肾功能衰竭时,治以健脾益肾、化气行水,兼化湿浊;

③后期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临床上多有脾肾虚衰、浊毒留滞的证候,治以温补脾肾、降逆通腑泄浊,结果取得较好疗效。

  3.2经方运用  李氏等14采用经方八正散加减治疗该病3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

孙氏等15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加味地黄汤治疗,对照组(23例)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尿酸、β2-mg、24h尿蛋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加味地黄汤对痛风性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陈以平16在该病发作期治以祛邪为主,佐以活血,方用三妙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

稳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活血,方以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及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选用大量含有生物碱类的中药,如土茯苓、秦皮、虎杖、泽泻等,取得较好疗效。

  3.3自拟方  赵氏等7以温肾化毒和络为法则研制温肾化毒合剂,治疗本病30例,总有效率达86.7%。

张氏等17采用护肾痛风泰,并随证加减治疗本病3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8.57%。

伍氏等18运用中医化湿泄浊祛瘀法组方治疗证属湿浊内蕴、瘀血阻络型痛风肾20例,总有效率为85%,且显效率较高(55%),提示该法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

杨氏等19将本病分为2组,治疗组(33例)治以扶正祛邪法,予痛风汤剂加益肾养肝合剂治疗,对照组(25例)只予痛风汤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降低血尿酸、尿β2-m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扶正祛邪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祛邪法,尤其在改善肾小管功能上疗效更优。

钟氏等20采用补肾痛风汤治疗痛风性肾病23例(同时给予小苏打1~2g,每日3次口服,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

2000ml),治疗30d后观察到总有效率为86.96%。

高氏21以清热化湿甘润通络中药治疗痛风性肾病30例,有效率为86.7%。

张氏6自拟四四二合方治疗本病,并与用别嘌呤醇治疗的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75.0%,提示四四二合方有较好的疗效。

宋氏22用痛风合剂合化瘀通脉液治疗本病30例,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服别嘌呤醇的对照组(70.0%),并且观察到中药改善代肾小球、肾小管功能的血、尿β2-mg较为明显,并在降血脂、降血液粘度上有明显优势,从而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

  3.4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氏23在应用别嘌呤醇的基础上加用益肾蠲痹方,与单纯应用别嘌呤醇组做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及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全血粘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郑氏等24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降尿酸方加别嘌呤醇治疗组(30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特点分析,疗程为3个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提示降尿酸方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别嘌呤醇用量少,且疗效高。

王氏25采用培土固元逐瘀泄浊法组方,并配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与单纯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26例对照组比较。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在降低尿微蛋白、α1-mg、β2-mg、24h尿蛋白及降低血清肌酐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吴氏等26用丹红注射液配合碳酸氢钠及别嘌呤醇片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取得总有效率为90.6%的显著疗效。

  4小结与展望  尽管目前中医学对痛风性肾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但由于尚无统一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各地报道的资料之间差异较大,一般多为治疗前后的比较,缺乏对照研究,可比性差、样本含量少、重复性较差,且有关实验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不利于学术交流和深入研究;

而且中医治疗本病取得疗效的机理尚不甚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

且目前中药用法太繁琐,也是影响中医药推广的原因之一。

虽然目前临床上有部分医家运用中药颗粒治疗本病,已较大地方便了患者,但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疗效的比较有待进一步探讨。

另外,目前临床上自拟方运用较多,故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草药防治本病的动物实验研究,并开展较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观察,力争筛选出一种疗效较好的方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上述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笔者建议,应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遵循循证医学,尽快制定统一中医诊断、疗效标准,提高临床科研设计水平及中医药整体辨证论治水平,筛选出真正有效且适宜推广的中药,提高中药组方辨证的规范性,研制成方便使用的剂型供临床使用。

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4.

  2蒋季杰.尿酸肾病j.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1989,16

(1):

24.

  3蒋明,朱立平,林考义.风湿病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1011-1018.

  4陈楠.肾小管间质疾病诊疗新技术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199-209.

  5毛荣霞,孙尚香,石春芳.痛风汤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j.山西中医,2008,24(5):

58.

  6张汉新.“四四二合方”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湿热痰浊瘀血内阻型)36利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9):

70-71.

  7赵菁莉,杨洪涛.温肾化毒合剂治疗痛风性肾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8,25(4):

36-37.

  8李表,孙林.现代肾脏病治疗学m.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37-543.

  9黄天伦,夏明珠,任开明,等.威草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

(2):

13-18.

  10沈庆法.中医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206-211.

  11罗珊珊,曲晓路.中医辨证为主治疗痛风性肾病45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4):

20-21.

  12倪青,宋本胜.刘云海教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2):

687-688.

  13毛黎明,朱彩凤.慢性痛风性肾病中医辨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6):

38-39.

  14李华伟,李巨其.八正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3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6,21(4):

31-32.

  15孙劲松,蒋玉洁.加味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

746-747.

  16杜兰屏,张春崧,王林.陈以平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

27-28.

  17张剑勇,谢纬,杨怀新.护肾痛风泰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35例j.中医药学刊,2003,21(11):

1957.

  18伍新林,李俊彪.化湿泄浊祛痰法治疗痛风肾20例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

(2):

17-18,29.

  19杨崇青,曹克光.痛风汤剂益肾养肝合剂治疗痛风性肾病33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04,7(8):

629-631.

  20钟洪,赵洁.补肾痛风汤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23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

18.

  21高忠恩.清热化湿甘润通络中药治疗痛风性肾病30例分析j.中医误诊学杂志,2007,7(3):

592-593.

  22宋平.泄浊活血法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

427-428.

  23张国胜.益肾蠲痹方治疗痛风性肾损害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4,16(10):

42.

  24郑平东,邹士林,黄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1):

644-646.

  25王波.培土固元逐瘀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j.福建中医杂志,2008,39

(2):

34.

  26吴燕,张泽渊.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8,29(6):

2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