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215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行业WLAN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3.4网络可管理性18

4、设计目标19

5、XX办事处无线覆盖设计20

5.1无线覆盖规划20

5.2系统架构拓朴图21

5.3 无线AP点位规划22

5.4项目清单汇总23

5.5系统技术优势23

6、项目费用25

7、产品介绍27

8、公司简介27

9、服务体系27

10、客户案例28

 

1、前言

1.1XX“无线城市”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1.1.1XX建设“无线城市”的背景

无线城市泛指利用一种或多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建成覆盖整个城市或其主要区域的无线宽带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泛在信息网络连接的扩展和延伸,从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城市。

目前全世界已有包括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在内的400多个城市已实现或正在实施无线城市网络覆盖,无线城市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要素之一,更是体现一个城市品牌形象的名片。

因其丰富的信息化应用,无线城市建设已成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下,无线城市建设丰富的信息化应用不仅拓展和丰富了工业化的内涵,更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通过信息技术搭建推广无线城市应用平台和展示平台,把无线城市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无线城市建设必将成为我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大战略举措。

无线城市建设还满载着省政府对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殷切期望。

为促进珠三角的共同发展,省政府提出了打造“无线城市群”的战略构想,通过构建随手可得的宽带网络和信息资源环境,把建设无线宽带城市群作为“数字广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广东省无线城市发展指导意见》布置要求,广州、深圳、XX、佛山四个城市将试点建设“无线城市群”,并要在2012年之前实现镇级以上城区全覆盖。

我市作为广东省政府推动建设全国首个“无线城市群”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应抓住先行试点的机遇,努力走在全省“无线城市”建设的前列。

目前,市政府已分别与XX移动、电信、联通等三大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市无线城市建设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1.1.2XX建设“无线城市”的意义

我市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城市数字化、无线化的发展趋势下,建设无线数字XX对于推动我市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的重要手段。

无线数字城市所利用的高新信息技术和无线区域网络技术,能最快、最科学地对城市现状进行评估,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模式,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从而带动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城市电子商务者的有机匹配,把城市整体环境和全部商业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信息化生态链。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政府和市场多元化投入,我市已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条件。

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由2003年的69.9上升到2008年的72,位居全省前列并入选全国“城市信息化50强”。

随着我市无线城市建设的全面铺开,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次提升我市社会信息化水平,对于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前瞻性构建我市信息化无线网络的“高速公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政府服务能力,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改变城市生活管理方式、惠及民生等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尤为关键一点,无线城市建设还将进一步深化拓展我市信息化应用领域,有利于推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

1.2XX无线城市的建设目标

率先打造全省首个无线数字城市,通过建设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推动我市从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型,从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社会的转型,实现有线和无线结合的宽带网络覆盖全市,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无线应用普遍开展,无线网络产业成为全市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信息数字化、网络无线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宽带网络服务普及率达到国家一线城市的水平,最终建设成政务通达、连接无限、无处不在的信息化城市。

1.3XX无线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1.3.1重点推进无线城市的政府应用和社会化行业应用

在无线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推动无线宽带的政府应用和社会化行业应用。

一是鼓励有实力的运营商主动配合政府部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在环保、城管、公安、国土、建设、规划和供电等方面解决无线城市应用热点和难点,并从强政、惠民、兴业三大应用领域入手,加强移动数据监测、移动视频传输等各种无线城市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二是发挥政府的示范和宣传作用,进一步整合行业应用,大力推进无线宽带业务在金融保险、科技教育、社区管理、医疗卫生、现代物流、业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政府部门手机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方便市民通过移动手段获取政府公开信息。

1.3.2采取灵活组网方式推进“三网”融合,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在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分区域、按步骤加快建设部署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网络。

现阶段宜重点采用WIFI+WAPI+3G的组网方式,以满足各类用户各种场合的应用需求,加快无线宽带网络广度和深度的覆盖。

在公共安全和应急联动的业务场所,可考虑借助数字无线集群网络接入,尤其要率先建设好公安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网络。

鼓励各运营商以自身网络为依托积极参与无线城市建设,探讨各种融合组网方式,优势互补,不断提升网络和服务质量,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无线城市业务,同时联合广电部门,抓住建设无线城市的契机,加快推进互联网、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无线城市”方案的应用,在有序发展无线XX的同时,有效提升东XX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2、项目分析

XXXXX街道办事处集中了党政办、宣传办、人大办、交警公安、国/地税、社保等等30多个部门分局,其中大部份的部门分局都是涉及公共服务或业务。

目前,只有中国电信利用其原有小灵通室分系统进行了WLAN信号室内覆盖。

但是该WLAN网络的信号质量不好,覆盖效果差。

与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09年11月27日发布的东府办〔2009〕162号文件,关于印发《XX市“无线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相违背的。

也不能达到《XX市“无线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因此有必要对XX办事处大楼重新进行WLAN室内信号的覆盖建设,以满足XX市“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为XX办事处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2.1政府行业对无线网络的需求

政府是国家的重要行政单位,国家政府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公众,政府部门与企业等的沟通越来越紧密,因此,需要通过搭建稳定可靠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以数字化政府为建设目标,全面提升政府的办公效率,提升国家整体的信息化竞争实力。

电子政务的目标就是利用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服务型职能转变。

政府的服务型职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政府对公众的服务职能、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职能、政府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政府对公务员的服务职能。

因此政府行业对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稳定性:

稳定性是提供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根本保障,通过高稳定、不间断的网络传输平台,为政府的高效办公提供保障。

●安全性:

各政府部门均有保密信息,网络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严格保证各部门的安全隔离,同时具有对内部安全的保护措施。

●多业务融合能力:

网络要有足够的链路带宽、数据处理能力和相关机制来保证数据、视频、话音的有效承载和服务质量。

●完善的管理:

能够对全网设备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保证网络投入运行后的稳定运行。

2.2政府行业对业务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与政府紧密相关的三个行为主体,分别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民,政府的业务活动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

与传统政务一样,电子政务业务也是围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的。

因此,根据行为主体,电子政务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政府与政府的电子政务;

其二、政府与企事业组织的电子政务;

其三、政府与社会公民的电子政务。

2.2.1政府与政府的电子政务

1.电子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政府各部门可以将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政命令、政府机构和职能、档案资料、数据库发布到自己的网站,在每个政府网站上设立行政动态栏目,介绍本单位的近期工作和可公开的工作规划。

工作上密切相关的上下级之间可建立大型的网络体系,行政命令等可用网上的专门通道进行传递。

2.电子公文传输和管理

电子公文的大部分工作,可在政府内部完成,电子公文的传送在弹指间完成,并能即时获得反馈信息,联合发文也可在网上操作。

因此,政府间的电子公文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公文的电子催办和电子查办。

3.电子办公

政府间的电子办公主要包括电子会议、电子数据统计、电子项目申请、上下级之间的电子业务、相关业务部门的行政工作电子化。

电子会议的形式比较多,如电视电话、电子论坛、网络会议等。

通过网络填写申请单、报批等,完成部门间的项目准备工作或大部分工作,大大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4.电子财务管理

通过网络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的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

通过网络实现各项经费的转换。

通过电子银行监控部门的财政支出和收入。

通过网络审核国家权力机关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财务执行情况、各项预算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

5.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是指可以用来共享的专业性档案资料,如公安机关的刑事犯罪记录、审判机关的审判案例、人才档案等等。

政府间的档案资料只是内部档案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司法体系的档案系统相对完善成熟,而其他部门及其上下级之间的档案资料将不断出现,如电子政策法规档案、企业的档案资料等,可以用来和其他部门共享。

6.电子培训

政府间的电子培训主要包括本系统的业务培训、行政管理能力培训、专业性业务培训等。

电子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培训内容的开发。

电子培训一般采取在线学习或下载教材进行网下学习,形式比较单一,互动效果差,无现场效果,培训效果一般,但跨部门或跨地区电子培训的成本比较低,而且十分便利,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电子培训的内容侧重基础性知识和规范化、标准化,适合“填鸭式”教育知识的开发。

7.电子监督评价

政府之间的监督和评价,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对各级行政机构的监督、司法体系对各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和评价,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对各级行政机构的监督、司法体系对各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和评价、审计等专业机构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审核等。

电子监督有着明显的优势:

及时、量化程度高。

2.2.2政务与企事业组织的电子政务

1.审批类电子政务

审批类电子政务主要有:

各类企业的注册、变更、注销;

各行各业的专项电子审批;

养老机构、公共图书馆、就业机构、协会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电子审批。

2.税务类电子政务

电子税务的登记、变更、注销与工商、技术监督、银行等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而且业务的运转时间固定,变动周期比较长,可以与工商、技术监督、银行等部门网上联合办公,进行统一管理。

另外,免税申请等一些审批类事项可以一并加入到网上联合体系。

3.金融保险类电子政务

金融保险类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经常项目(一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单方面转移)、出口核销管理、固定资产贷款、贴现、外汇贷款等。

金融保险类的业务逐渐走向市场化、商业化,政府对企业的金融保险以间接管理为主,间接管理的业务可转为电子业务。

4.司法类电子政务

司法类企业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网上律师事务所的申请和管理、网上申请公证、网上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咨询、司法鉴定、法规查询等电子服务。

5.招商引资类电子政务

政府采购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的协议采购,招标采购是政府采购的主要形式,而招标采购可以完全用电子采购形式实现。

6.管理监督类电子政务

管理监督类电子政务包括工商管理、环境保护、安全保护、劳工管理等。

主要有:

市场日常检查情况公告、电子举报和投诉箱、单位生活垃圾处理的申请和登记、流动人口登记、消防安全登记、行政处罚等。

7.行业专业管理类电子政务

行业管理中的审批可以采取类似企业注册的软件系统,实现行业注册审批的电子化。

行业的具体管理职能都已下放到协会或市场,每个行业可公开的统计信息、各类档案和资料都应该在网上公布,便于查询。

当行业管理中涉及国家秘密的部分需进行独立管理,无需进行电子化。

8.综合服务类电子政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政府除了对企业的职能管理和行业专业管理不断电子化外,也必需推行电子化的综合服务业务。

例如全国性或分类法规政策查询、专业类培训机构的审批、咨询服务的拓展、中小企业提供统一的政府网站入口、设计其能承受的电子商务方案等等。

2.2.3政府与社会公民的电子政务

1.电子信息服务

电视、报纸、通告、行政命令等都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传统方式,这些传统模式很难进行信息双向式传递,而电子信息彻底改变了传统模式的缺陷。

首先,互动式电子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评论和反馈、了解公民对政府的工作意见。

其次,社会公民以电子邮件形式向政府或领导人直接反映社会的各种问题。

再次,政府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调查和议论,让社会公民为政府献计献策。

最后,全体公民的参政、议政,网上虚拟社会的形成,促使社会公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并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审核,社会公民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选举人的背景资料,进行投票选举等。

2.电子证件服务

电子身份认证有两种形式:

一是电子识别,二是电子证件。

电子识别是通过电子形式保证发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的各种标识,其形式很多,例如用户名和密码形式、指纹形式、语音形式、专业签名形式、电子印章等等。

电子身份认证可以是一张专用的职能卡,也可以是集合个人的身份共同开发电子识别技术和电子证件技术。

建立各种证件的资料库和数据库,使个人的出生证、户籍证、身份证、结婚证和离婚证、死亡证、毕业证、荣誉证等证件可直接在网上查验。

另外,电子身份认证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的进程,所以应及早推出虚拟世界身份验证的法律文件,确保电子政务更加有序地推行。

3.公民卫生保健和生活需求的电子服务

公民通过网络了解本地区的健身设施,例如体育馆场所的功能、在社区设立的公共健身设施、规划发展中的健身场所和设施等等;

政府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各健身场所和设施的检查结果,并对公民的健康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公民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房产政策、住房公积金、住房装修等各项法规、政策、规定。

可以了解经济适用房状况、城市建设规划、建筑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的能力鉴定等与住房相关的信息。

可以通过网络办理城镇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审核等手续。

公民通过电子交通系统可以了解公交线路及其价格的调整、城市铁路的发展、道路维修状况、航班列车时刻表等等即时状况。

4.电子教育培训服务

政府资助学校建立校园网络教育网,资助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无线课程学习,教师通过网络向全校学生同时授课;

政府建立全国性的网络教育平台,把学校的电子课件和电子图书馆接入互联网,以供社会公民共享学校资源;

政府提倡建立各类网络学校和网络培训,实现教育培训信息发布、网上报名、网上课堂、远程教育、网上考核、网上学员管理、教育成果发布、网上课程管理、网上阅读和网上借书等功能。

5.电子就业服务

政府在互联网上开设人才市场或网上劳动市场,提供各类人才档案数据库、缺口职位数据库、求职数据库信息,以供相关社会公民查询;

提供劳动合同等表格的下载;

在人才市场、就业管理部门所在地或在公共场所建立网站入口,以便为无计算机的公民提供网上求职的机会;

为公民提供网上就业形势分析和指导;

提供就业中介组织介绍;

进行网上面试、网上录用。

6.电子社会保障服务

电子社会保障服务的业务范围涉及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卫生急救、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业务。

电子保险的内容主要包括保险政策的介绍,参保人员的审定和管理、社会保障IC卡、社会保险金的征缴、保险金的支付、保险资料交换等。

7.权益保护服务

公民通过网络了解和查询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部门在相关网站上开设专门的权益保护栏目,提供各类公民权益信息,如假冒伪劣商品的辨别和赔偿、肖像权的范围等,提高群众的消费权、公民权、财产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为保护公民权益提供法律依据,规范虚拟世界的运行秩序。

8.电子税务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成为公民生活的一部分。

该不该纳税、如何纳税、如何退税等都成了公民的新课题。

税务部门应通过门户网站,详尽介绍各种个人税收的办事指南,不断推出各种个人税务的网上办理。

9.电子信访和电子投诉

政府机构在门户网站上设立电子信访信箱、网上论坛等栏目,以供公民向各级政府机构和领导反映问题;

政府机构同时应设有一个电子信息处理中心,处理群众来访的信件和意见,及时转到相关部门,督促和监督问题的解决。

3、设计原则

3.1网络稳定性

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保障信息系统的全面稳定,而作为信息系统基础平台的网络系统平台,必须充分保障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保障政府部门内部各种应用的正常开展。

只有稳定的政府信息系统,才能提供高效的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应用需要。

政府行业局域网信息系统主要是提供政府内部的重要公文的传递,办公系统的开展,同时为公众、企业提供公开的信息服务。

没有稳定的局域网系统,不仅无法确保各种公文及办公系统的正常开展,极大的降低了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效率,同时,无法为公众、企业提供稳定的公开信息服务,严重的损害的政府部门的形象。

3.2网络安全性

网络稳定性是政府网络建设的基础保障,而网络安全是保障网络系统稳定性的前提。

同时,网络安全也是造成政府内部信息泄漏的主要原因。

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政府对网络的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传送的数据都是相当重要的信息,因此一定要保证数据安全保密,防止被非法窃听或恶意破坏,所以在网络建设的初始就应考虑采用严密的网络安全措施。

随着上网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电子化办公的普及,政府和公共机构需要具备一种“智能化”的开放式网络;

需要它在允许大量用户接入的同时,能够防范对网络可能的攻击。

针对政府行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不同业务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有效保障各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安全,确保政府部门内部保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严格控制各种人员对政府部门内部网络的接入,尤其是政务内网的接入,防止政府部门内部涉密信息的外泄。

利用VPN通道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远程安全访问。

3.●网络系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网络设备的安全,保障网络系统在受到蠕虫、扫描等网络攻击时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充分提升政府网络系统的稳定性。

4.●各网络系统内部需要从网络设备到网络应用等多个层面,充分考虑各层面的网络安全,以保障网络系统内部对病毒、攻击等的防护。

5.●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种公文需要保障严格的信息机密性,而目前网络木马、钓鱼软件横行,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控制,确保政府部门内部各种机密公文的安全。

6.●安全的防护不能是单一的,需要各种网络安全设备联合防护,提供网络的全面安全。

政府行业WLAN网络所提供的安全特性包括VLAN技术、用户认证技术、访问控制、负载均衡技术以及安全分级管理等,可充分满足网络安全性需求。

3.3多业务融合性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建设电子政府为目标的政府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融合多种网络应用,通过将视频会议、电话、监控等应用网络化,可以极大的降低政府部门投资,同时全面提升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和各部门的协同工作效率。

目前,政府网络系统主要是以下多种业务系统:

7.●电子公文的传递主要以文本数据为主,需要通过快速的网络数据传输,提升公文传输的效率。

8.●网络电话系统可以有效的节省政府开支,提升办公的效率,然而语音在网络中传输时需要严格的保障带宽、时延和抖动,提供稳定的语音数据传输。

9.●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效率,然而视频会议系统不要严格的保障传输带宽、时延和抖动,以提供稳定视频数据流。

因此,如何对各种业务进行有效的区分并提供不同等级的网络服务,是确保政府部门多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

3.4网络可管理性

随着电子政府建设的开展,为了保障各种应用系统的需要,通过多种网络设备的搭建,构建政府行业的信息化网络传输平台。

然而,随着网络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给信息中心带来了巨大的网络管理难度。

同时,针对不各网络问题,只能做到事后的跟踪处理,而无法有效的事前预防,提升网络的整体稳定性。

因此,随着政府网络系统建设的开展,需要通过集中统一的网络管理、监控和维护平台,集中的管理网络设备,同时,通过有效的网络监控,提前排除各种网络故障,降低网络风险,提升全网的稳定性。

4、设计目标

政务信息化的基础是政府网,政府部门都在致力于建设一个高速、安全、可靠、可扩充的网络系统,以实现部门内或跨部门信息的高度共享、传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对外信息的交流,还需要建立出口通道,实现与Internet互联,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料查询。

政府部门所需要的信息化服务要求较高,其网络应具有以下特点:

10.●作为一个基于Intranet公共服务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的网络系统,提供相应的各种公共服务

11.●网络上各种软、硬件资源能得到共享,并能快速、稳定地传输各种信息,提供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手段

12.●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结构,以利于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

13.●能够与外界进行广域网的连接,提供、享用各种公共信息服务

14.●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

15.●能够与原有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应用系统平滑地连接,调用原有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

5、XX办事处无线覆盖设计

5.1无线覆盖规划

针对XX办事处这种大规模面积覆盖,接入用户数量宠大,而且要求覆盖信号质量高的严格要求,建议采取“无线交换机(AC)+瘦无线接入点(瘦AP/Fit_AP)”的技术架构来搭建整个WLAN无线覆盖系统。

“无线交换机+瘦无线接入点”解决方案是近年来新兴的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架构技术,其推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原有的胖AP产品无法集中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