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28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运作管理》期末复习题答案(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doc

1,简述质量、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的含义。

  质量:

广义质量的概念综合了符合性和适用性的含义。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保证:

是指“为使人们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在质量体系内所开展的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质量控制:

是指“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体系:

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2,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已完成的产品进行检验。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在指导思想上,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缺点是片面强调质量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TQM:

全面质量的管理:

包括工作质量(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度)和产品质量;对于生产现场,工作质量表现为过程质量––加工过程的质量;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方法多样化(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新文化、新组织的质量管理。

3,质量认证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常用的七种分析方法及其用途。

  调查表法(统计分析表法):

利用统计表记录和积累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数据分层法:

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

“最简单的质量反映工具”

  散布图(相关图)法:

将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对其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最简单的关联分析方法”

  排列图法(主次因素排列图法):

又称帕累特图法,遵循“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主次分明的质量表现形式”

  因果分析图法“大枝展开法”:

又称鱼刺图、树状图,是一种分析影响质量诸因素的有效方法。

“追根究底的有力工具”

  直方图法:

质量分布图,通过对抽查质量数据的加工整理,找出分布规律,从而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最直观的质量反映形式”

  控制图法:

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反应过程质量的波动。

“能够明察秋毫的发现工具”

5,试述ISO9000系列标准的意义及其重要作用 

6,全面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7,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Cp:

过程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取决于4M1E,一般以6σ表示。

  过程能力指数Cpk:

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下Cp的计算。

  Cp=T/6σ=(Tu–TL)/6σ=(TU–TL)/6S

    分布中心X–和标准中心M不重合的情况下Cpk的计算

  Cpk=(1-K)Cp=(T–2ε)/6S

  GB/T4091–2001要求:

Cp(Cpk)≥1.33

  在题目中,ε=标准重量–平均重量,T=分布的上限值+下限值,σ(S)=标准差

8,什么是服务特征矩阵

  按照服务的复杂程度和顾客化程度将服务行业进行矩阵式划分,用来说明不同的服务交付系统的特点和需求,服务特征矩阵分为4组。

9,生活中常见的排队系统的类型

  单队单阶段;多队单阶段;单队多阶段;多队多阶段;混合式。

10,服务业作业控制的四个方面

  秩序控制:

服务过程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秩序,秩序控制是进度控制的关键(排队管理是关键)。

  应急管理:

在一般服务企业的服务过程中出现突发性事件与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应急管理。

  服务作业标准化:

要保证服务进度得到控制,有效的办法就是服务过程标准化,尽量按照标准的规范来进行服务作业。

  自动化与自动服务技术的应用:

是提高服务控制能力与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11,生产调度理论的规则和内容

  生产调度:

下达生产作业计划,发现生产进度偏离预定计划而采取的调配资源的行动。

  主要任务:

检查生产作业的准备情况;检查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生产资源;组织厂级和车间级的调度会议(每天都开)。

  三大制度:

值班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

  工作原则:

计划性,预见性,集中性,关键点,行动性,效率性。

12,说明排序、编制作业计划、派工、赶工、调度、控制等术语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排序只是确定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而编制作业计划不仅包括确定工件的加工顺序,而且包括确定机器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它是加工制造之前发生的活动,属于计划范畴。

“调度”是作业计划编制后实施生产控制所采取的一切行动,属于控制范畴,它的依据是作业计划,而作业计划是编制作业计划的结果。

“派工”和“赶工”属于调度。

“派工”是按作业计划的要求,将具体生产任务安排到具体的机床上加工;“赶工”是在实际进度已落后于计划进度时采取的行动。

13,“漏斗模型”的基本原理?

它在生产控制中如何应用?

  工作中心的输入永远不能超过工作中心的输出。

  制作输入输出图。

面向产能瓶颈的生产控制(约束理论)。

工厂的运营目标:

在增加有效产出(销售额)的同时降低库存和运营费用。

14,作业计划解决什么问题?

举例说明。

15,优先派工法则

  FCFS法则:

优先选择最早进入可排工序集合的工件

  SPT法则(平均流程规则):

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工序。

是最优方案。

  EDD法则:

优先选择完工期限最紧的工作。

  LPT法则:

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

  MWKR法则:

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

  LWKR法则:

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

  MOPNR法则:

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数最多的工件。

  SCR法则:

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件。

临界比为工件允许停留时间与工件余下加工时间只比。

  RANDOM法则:

随机地挑一个工件。

当其他法则不能决定安排哪个工作时,RANDOM法则是很有用的。

16,三种移动方式

17,TOC理论P585

18,MRP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且能够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准时生产?

  MRP的基本思想:

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物料不断改变其形态和性质。

从原材料逐步转变为产品,,企业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被物料所占用。

同时,企业的固定资金主要为设备所占用。

因此,管好设备和物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准时生产是最经济的,它既消除了误期完工,又消除了提前完工。

从库存系统的观点来看,可以把制造过程看作是从成品到原材料的一系列订货过程,在制造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供方”

和“需方”。

供方按需方的要求进行生产,最终保证外部顾客的需要。

在制造过程中,需方的要求不可以任意改变,它完全取决于产品的结构、工艺和生产提前期,因而是可以预见的。

于是,可以用生产计划的形式来规定每一阶段、每一道工序在什么时间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这就是MRP能够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的原因。

19,将订货点方法用于处理相关需求库存有何问题?

为什么?

  用传统的订货点方法来处理制造过程中的供需矛盾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会造成大量的原材料及在制品库存。

  盲目性:

对需求的情况不了解,盲目地维持一定量的库存会造成资金积压。

盲目性造成浪费。

  高库存与低服务水平:

用订货点方法会造成高库存与低服务水平。

由于对需求的情况不了解,只有靠维持高库存来提高服务水平。

这样会造成很大浪费。

传统的订货点方法使得低库存与高服务水平两者不可兼得。

  形成“块状”需求:

采用订货点方法的条件是需求均匀。

但是,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需求一般都是不均匀的:

不需要的时候为零,一旦需要就是一批。

采用订货点方法扩大了这种需求的不均匀性。

在产品的需求率为均匀的条件下,由于采用订货点方法,造成对原材料和零件的需求率不均匀,呈“块状”,平均库存水平几乎提高一倍,因而占用了更多的资金。

20,MRP系统有哪些输入和输出?

MRP系统的处理过程如何?

为什么要采用低层码?

  MRP的输入:

    主生产计划MPS:

是MRP的基本输入,是MRP的主驱动力。

MPS的计划期(计划覆盖的时间范围)一定要比最长的产品生产周期长。

    产品结构文件:

物料清单BOM:

说明一个最终产品由哪些零部件、原材料所构成,这些零部件之间的结构层次及时间、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库存状态文件:

保存所有产品、零部件、在制品、原材料的库存状态信息。

  MRP的输出:

    物料需求计划;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计划将要发出的订货;库存状态文件;工艺装备、设备需求计划;其他。

  要提高MRP的处理效率,可采用自上向下、逐层处理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先处理所有产品的0层,然后处理第1层……一直到最低层,而不是逐台产品自上向下的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一项目只需检索处理一次,效率较高。

为此,需要对每个元素编一个低层码,有助于逐层处理。

21,什么是库存?

怎样认识库存的作用?

  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库存的作用:

    利:

缩短订货提前期,直接从库存中订货。

     稳定作用(外部需求不稳定,内部生产又要求平衡。

可以通过维持一部分库存)

     分摊订货费用(成批订货虽然占库存但便宜,批量加工可以分摊设备调整费用)

     防止原材料短缺

     防止中断(前工序发生故障,后工序可以继续生产)

    弊:

提高经营成本(是积压的资金。

以物的形式存在,无产出,影响资金周转,增加仓库管理费用)

     掩盖了企业的问题(生产缺乏计划性,设备故障率高,保养和维修工作欠佳,产品的废品率次品率高,返修工作量大)

22,不同种类的库存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

订货点和订货量固定的库存控制系统

    特点:

随时检查库存量––管理复杂

      其简化形式是双堆法

      需确定两个参量:

ROP和订货量

      每次订货量用经济订货批量

      适合于重要物资––平均库存量低,不易出现缺货

  定期控制系统(P系统):

以定期检查和订货为基础的库存控制方法

    特点:

不需随时检查库存––简化管理

       确定两个指标:

t和E

       不论库存水平高还是低,都要按期发出订货

       适合于一般物资

23,哪些费用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哪些费用随库存量增加而减少?

  随库存量增加而增加的费用:

资金的成本、仓储空间费用、物品变质和陈旧、税收和保险

  随库存量增加而减少的费用:

订货费、调整准备费、购买费和加工费、生产管理费、缺货损失费。

24,EOQ模型有哪些假设条件?

它如何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假设条件:

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固定不变)

      一次订货量无最大最小限制

      无价格折扣

      订货提前期已知且为常量

      订货费CR与订货批量无关

      维持库存费CH是库存量的线性函数

      不允许缺货

      全部订货一次交付

  生产中的应用:

计算经济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