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51941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卉原中学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

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文字有删改)

1.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元顺,字子和。

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

丰奇之,白澄曰:

“丰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十六,通《杜氏春秋》,恒集门生,讨论同异。

于时四方无事,豪贵子弟,率以朋游为乐,而顺下帷读书,笃志爱古。

起家为给事中。

以父忧去职,哭泣呕血,身自负土,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免丧抽去,不复更生。

寻除给事黄门侍郎。

时领军元叉威势尤盛,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

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

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

就德兴反于营州,使尚书卢同往讨之,大败而返。

属侍中穆绍与顺侍坐,因论同之罪。

同先有近宅借绍,绍颇欲为言。

顺勃然曰:

“卢同终将无罪!

”太后曰:

“何得如侍中之言?

”顺曰:

“同有好宅与要势侍中,岂虑罪也?

”绍惭,不敢复言。

灵太后颇事妆饰,数出游幸。

顺面诤曰:

“《礼》,妇人夫丧,自称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被彩。

陛下母临天下,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

”灵太后惭而不出。

还入宫,责顺曰:

“千里相征,岂欲众中见辱也!

“陛下盛服炫容,不畏天下所笑,何耻臣之一言乎?

后除征南将军,转兼左仆射。

尔朱荣之奉庄帝,召百官悉至河阴。

素闻顺数谏诤,惜其亮直,谓朱瑞曰:

“可语元仆射,但在省,不须来。

”顺不达其旨,闻害衣冠①,遂便出走,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

家徒四壁,无物敛尸。

门下通事令史王才达裂裳覆之。

庄帝还宫,遣黄门侍郎山伟巡喻京邑。

伟临顺丧,悲恸无已。

既还,庄帝怪而问曰:

“黄门何为声散?

”伟以状对。

庄帝敕侍中元祉曰:

“宗室丧亡非一,不可周赡。

元仆射清苦之节,死乃益彰,特赠绢百匹,余不得例。

(节选自《魏书·

元顺传》)

【注】①衣冠:

借指士大夫,官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耳目所经,未见此比比:

类,辈

B.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造:

至,到

C.属侍中穆绍与顺侍坐属:

恰好

D.门下通事令史王才达裂裳覆之覆:

翻转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元顺刚正的一组是(  )

①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②灵太后颇事妆饰,数出游幸

③陛下母临天下,过善修饰,何以示后世④可语元仆射,但在省,不须来

⑤顺不达其旨,闻害衣冠,遂便出走⑥伟临顺丧,悲恸无已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顺聪颖异常,酷爱古籍。

九岁时,就能通彻背诵王羲之的《小学篇》;

十六岁时,已精通《杜氏春秋》,并以与朋友交往、研读古籍为乐。

B.元顺尽孝守道,令人感动。

元顺为父亲守丧时,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

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却已因哀思而生白发。

C.元顺正气凌权贵。

尚书卢同曾借给穆绍一所良宅,所以在卢同讨伐就德兴失败后,穆绍意欲为卢同开脱,但因元顺揭出真相而感到羞愧,不敢再言。

D.元顺清苦守节,死后家徒四壁,无物收殓。

刚即位的庄帝知道后,特赐绢百匹,但对侍中元祉强调宗室其余人死后不得以此为例。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寻除给事黄门侍郎。

(5分)

(2)还入宫,责顺曰: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过勤政楼① 

杜牧

千秋佳节②名空在,承露丝囊③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④。

  【注】①勤政楼:

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②千秋佳节: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③承露丝囊:

群臣赠送的礼物。

④金铺:

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成。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请就这首诗中的某一种表现手法作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况《劝学)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5)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语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吴良镛:

为中国建筑求索

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吴良镛立志家园重建。

他秉持“谋万家居”的人生宗旨和“匠人营国”的事业精神,把毕生心血投入中国大地的城乡规划建设中。

北京、上海、苏州、三亚……大江南北古城保护、新城规划,处处都留下吴良镛的足迹。

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

“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良镛。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

出生于1922年的吴良镛,少年时饱尝流离失所和战争硝烟,这让他决意学习建筑,让人人都有个房子,有个舒适的家。

而从重庆中央大学毕业不久遇到的一个人让他在建筑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1945年,刚从缅甸中国远征军复员的吴良镛,接到一个消息,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托人给他留话,让他马上去见他们。

建筑大师的召见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倍感意外,在此之前他与梁思成夫妇没有任何交往。

怀着忐忑的心情,他找到了梁思成。

“当时觉得很惊讶。

”原来,是吴良镛大学读书时在校刊发表的一篇有关古建筑的文章给他带来了“好运”。

梁思成看中了吴良镛的才华,邀请吴良镛参与到他的工作中,他们靠手绘编成了中国第一本文物保护目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它使许多中国古典建筑在战火中得以保存。

不久后吴良镛又收到梁思成的信,邀他赴清华大学共同创办建筑系,昊良镛欣然前往。

1949年吴良镛获得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在沙里宁事务所任设计师。

他完成了通用汽车公司研究中心“设计大楼”方案设计,他主持的夏威夷“太平洋战争殉难者纪念碑设计”在美获奖。

一天,事业渐入佳境的吴良镛突然接到了梁思成、林徽因托人带来的书信。

信中“百废待兴”四个字,让吴良镛决定立即结束在美工作动身回国。

回到祖国的吴良镛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他参与了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工程,并跟随梁思成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新北京的规划工作。

上世纪50年代,保护北京古城的“梁陈规划”被否后,梁思成在被拆的北京城墙断壁残垣上夜夜哭泣的身影重重地敲击着很多人的心灵。

一直在他身边工作的吴良镛更是感慨良多。

梁思成的执著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坚守成为吴良镛学术观点形成的重要基础,更奠定了吴良镛事业一生的基调。

80多岁的吴良镛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

中国不能成为西方畸形建筑的试验场,动辄造价十几亿、几十亿的“这些建筑将成为时代的‘伤疤’,永远记录下我们的伤痛”。

看着许多城市,一幢幢不讲究工程协调、不讲究结构合理、不讲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吴良镛既痛心又无奈。

他揪心现在的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重重误区:

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

重精英文化,轻大众关怀;

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

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

重表面文章,轻制度完善。

他认为出现城市建设的危机,实际上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在作祟,是文化灵魂失落的表现。

2008年,由于暑热劳累,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上得了脑梗。

医生提出的康复目标是手能动,但吴良镛的想法却不是这么简单——他要能写字。

寒来暑往,在北京一所康复医院的病房里,总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病床上拿着笔吃力地练习。

“恢复好了,才能继续工作呀。

”吴良镛的想法很简单,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能一直躺在病床上。

2010年,吴良镛又重返工作岗位。

尽管不能像生病前那样健步如飞,但他每天仍旧“挺忙活”:

如今他带着7个博士生,还亲自教授一门《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硕士课程;

他领衔的研究小组搞京津冀区域规划第三期研究报告,正在最紧张的阶段;

他还担任着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很多事情需要他去运筹帷幄……

(摘编自《吴良镛:

为中国建筑求索》)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美籍华裔建筑家贝聿铭的话表明,吴良镛在中国建筑行业的成就与地位少有人能企及,而且社会活动频繁,认识结交的人非常多。

B.少年时代的生活,对吴良镛以后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乱和流离的生活使得他决心从事建筑行业,让人们能够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C.尽管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吴良镛在生活中并不如意,加之有恩师的邀请和祖国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于是他就立刻决定回国。

D.吴良镛对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痛心疾首,明确地指出现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误区,并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长官意志。

E.本文撷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若干片段,详细地描写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自己的事业深深的爱,表现了一位建筑大师高尚的品格。

(2)吴良镛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3)吴良镛在建筑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请结合吴良镛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B.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霞光。

我怀疑自己看见了海市蜃楼,但又觉得还是一片彩虹而已。

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C.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

D.他们既可以因此摆脱瓜田李下的嫌疑,又可以为自身树立起作为非赢利性组织的良好形象,澄清过去公众对它们的各种误解,更不需要在救灾如此重要的时刻,还不时要因为公众的质疑跑出来“辟谣”而疲于奔命。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流通一样可以零库存周转,因而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十分重要。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而且有利于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

14.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15.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

①符合原意。

②不超过25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师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

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

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王羲之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

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

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 

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决不能满足于蜗牛的步履;

 

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决不能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们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

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

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未派过用场,它已成了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

我已把翅膀变作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够在海洋遨游。

……

上帝忽然发现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

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啥?

人说:

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我的灵魂可以飞翔,它带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卉原中学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活得正确”与“活得丰富”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2.答案 C。

解析 不是“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原因。

3.答案 B。

解析 A项,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C项,“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

4.(3分)D(覆盖) 

5.(3分)B 

(②⑥不是) 

6.(3分)A(与朋友交往)

7.(10分)

(1)(5分)(元顺)不久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这时领军元叉声威权势最盛,所有升迁任职的人,无不登门拜谢求见。

(译出大意3分,“除”“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灵太后回宫后,责备元顺说:

“我从千里之外召你回朝,难道是想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中来羞辱我吗!

”(译出大意3分,“相”“见”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翻译】

九岁那年,拜乐安的陈丰为老师。

起初让他写王羲之的《小学篇》几千字,元顺日夜诵读,十五天以后,全部理解背诵得透彻。

陈丰十分惊讶,对元澄说:

“我十五岁跟从老师学习,至今已白头了,耳目所见所闻,没有见到有人可和他相比!

”十六岁时,便精通《杜氏春秋》,他关门读书,十分喜好古籍。

后被任命为太常少卿,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

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却已有了白发,当服丧期满后拔掉白头发,也就不再长出来。

不久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元顺不过送去一份拜表而已,从不去拜见元叉。

至于在朝廷议论各种事情的得失时,元顺总是直言正议,从不违心地附和。

他因此而受到一些人的惧怕。

就德兴在营州造反,朝廷派尚书卢同前去征讨,结果大败而回。

这时,正好侍中穆绍和元顺都侍坐于灵太后身边,商议处置卢同的罪责。

卢同先前将近处的宅院借给穆绍,穆绍很想替卢同说好话。

元顺生气地说:

“卢同最后肯定不会有罪!

”灵太后说:

“侍中怎么会讲这种话?

”元顺说:

“卢同有好房子给了有权势的侍中,还怕被治罪吗?

”穆绍听后十分羞愧,便不敢再替他说话了。

灵太后颇喜欢装饰,还常常外出游玩。

元顺当面直言进谏说:

“按照礼节,妇女死去丈夫,应自称为未亡人,头上去掉珍珠玉珥,衣服不饰彩绣。

陛下以母仪而治理天下,已近不惑之年,却过于修整容貌和装饰,将如何为后世留下榜样?

”灵太后感到惭愧而回宫,她召来元顺责备说:

“陛下身穿华衣丽服,炫耀自己容貌,并不怕受天下人的耻笑,又怎么会因为臣下的一句话而感到羞耻呢!

”  

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后来,他又兼左仆射。

尔朱荣拥立庄帝时,把百官们都召集到河阴去,他一向听说元顺多次直言进谏,爱惜他是个刚正的人,便对朱荣说“:

可以告诉元仆射,让他在吏部理事,不要前来。

”元顺不明白他的意思,当听说杀害了百官时,便立即出走,被陵户鲜于康奴杀害。

他家穷得只有四堵墙壁,没有东西可收殓,只有几千卷书而已,门下通事令史王才达撕开衣裳把他的尸体盖住。

庄帝回宫,派黄门侍郎山伟巡视京城。

山伟参加了元顺的葬礼,悲伤得难以自制。

回到朝廷后庄帝很奇怪,问他怎么声音嘶哑了,山伟将实情报告庄帝。

庄帝对侍中元祉说“:

宗室死亡的不是一二人而已,不可能全部赈济他们。

元仆射清苦的情形,死而更为显彰,特赐给绢百匹,其余人不得为例。

8.作者感昔伤今,对“勤政楼”当年之盛的缅怀,对今日之衰的伤感。

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惨淡失意的心情。

 9.①融情于景。

诗人通过写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紫苔,后两句表面上是写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却包含诗人感昔伤今的情感。

  ②衬托或烘托。

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

紫苔上了金铺,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今绿锈满身,如同长满青苔一般,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景象。

11.(5分)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A项,说他“社会活动频繁,认识结交的人非常多”,不准确,原文只是强调他的社会影响大;

C项,说他在国外“生活并不如意”不恰当;

D项,理解错误。

文中是在谈对“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合理、不讲究文化的地标性建筑”的看法。

(2)(6分)①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人,为了人民而走上了建筑这条路,为了国家而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

②他是一个有坚定个性的人,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不屈从,对于生活中违背建筑规律,劳民伤财的事情,敢于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

③他是一个执着坚韧的人,为了能尽快战胜病魔,他刻苦锻炼,早日回到自己的岗位。

(每点2分,共6分)

(3)(6分)①与梁思成合著《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使许多中国古典建筑在战火中保存;

②在美国完成重要设计项目而且获奖;

③参与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工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新北京的规划工作;

④致力于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建筑界的后备人才。

(要点不分先后,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4)(8分)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要有理想,并且为之奋斗。

吴良镛自幼经历战乱,深知家庭房子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树立了“让人人都有个房子,有个舒适的家”的理想,这是保证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

②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吴良镛师从梁思成,以及到国外深造,这都是他成为伟大建筑大师的必要因素。

③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吴良镛在病中的坚韧源于他顽强的意志和对事业的热爱,这也是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④要有好的机遇,有良好的成长环境。

梁思成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