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99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doc

当前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分析

摘要:

作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质量及数量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顺利、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我国电力企业受历史原因,特别是体制的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其长远发展。

本文在分析电力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问题提出有效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电力企业;现状;处理方式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部门,电力企业在国有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其经营状况是决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而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推动着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电力企业要强化对人力资源和人才问题的管理,从而使企业各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经济效益得以全面发展。

一、管理现状

(一)管理理念陈旧

在中国特有的国情背景下,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其具有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因而在管理人力资源理念方面较为陈旧。

很多企业仍然局限于“人事管理”,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机制尚未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应市场的需要下,一些供电企业仅仅以“人力资源部”的牌子代替“劳动人事部”的牌子,而没有实现管理模式或内容的转变;还有的供电企业在撤销原有的教育课和劳资科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部”进行组建,将原有的部长或科长转化为现在的人力资源经理或主任。

这一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将员工作为管理对象,通过物质刺激或制度控制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模式,因而在管理理念上较为陈旧落后。

(二)结构不合理

当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配置不科学和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

富足的单一技能人员、失调的人力结构比例及对技术创新、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致使企业人员技能难以充分发挥。

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外向型、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

2、人家属职工普遍人认为人员平均水平较低,高学历层次偏少。

3、法律、财务、资本运营等中高级专业人才,经济、技术知识丰富的中高级复合人才,高电压等技术扎实的电力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4、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上,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较为缺乏。

(三)管理机制落后

1、不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开发制度。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着个人业绩与企业效益脱钩的现象。

单一的分配方式和普遍存在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致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挫伤。

同时,较少的人才投入,使得开发和培养人才的实效性、针对性和规范性较弱。

2、不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较差的任用流动性。

电力企业在进行人员聘用和选择时,自身较强的垄断性及对上一级决定的较大依赖性,致使其效益冲击难以明显表现;在进行人员分配时,对行政性指令调配的较多运用及其受管理对象、经营目标和管理体制特点的较强影响,致使其人员配置难以突出重点,因而使企业人浮于事、机构臃肿,难以有效的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3、有效绩效考核手段的缺乏。

电力企业的进行评价考核时,对民主评议和领导决定较大依赖。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存在的主观臆断,致使其结果难以真实反映实际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不负责任和片面性的民主评议致使考核评价结构存在较大偏差,因而使优异职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二、改善措施

针对当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

(一)转变观念

电力企业相关人员要将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得以高度重视。

1、将企业职工胜任岗位职责的能力模型的建立作为工作重点,对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进行认真落实。

在与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要求的结合上,对专业工作进行岗位设计和分析,从而使适用的、科学合理的职工胜任岗位能力模型得以建立。

2、企业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新体系的构筑。

作为对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体系,新体系应对“构筑人才高地,为员工提供发展舞台和空间”的人才理念进行直接体现,在将能力建设作为核心工作的基础上,使其得以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相接轨。

同时,该体系要涵盖以岗位能力模型为基础的人才评估机制;要着眼于以提升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开发培养机制;要重视以发挥能力为基础的使用人才机制和以体现价值为基础的考核激励人才机制。

3、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全方位责任的落实。

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工作一方面属于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履行的职责,另一方面,其更属于全体员工和全体管理者的职责。

因此,各级管理者要将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作为自身的首要职责,在将自身定位于把握政策导向者和倡导人力资源战略者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促进自身向着推动公司改革者、服务员工者及公司战略伙伴方向发展,从而使企业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效率和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二)调整组织结构

电力企业要在对自身组织结构的适时调整中,使人力资源配置得以优化。

在进一步深化的电力体制改革中,电力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着难以适应对效益核心的运行机制,其在技能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仍然缺乏结合企业重要性进行均衡配置、统筹兼顾的举措。

因此,电力企业要在寻求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相结合,创新制度与转换机制行统一的基础上,对改革劳动人事的制度进行配套实施。

1、通过细致实施和灵活运用改制分流、主辅分离等政策,在将运作效率和专业化程度提高,将主业突出的同时,使辅业的经营机制转换和多元化股权改造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使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渠道得以拓宽。

2、在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及面向市场进行人才招聘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企业人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建立新机制

电力企业要以建设岗位能力活动的开展为核心,对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新机制进行构建;在将岗位管理能力模型及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管理作为主导的基础上,将新机制向薪酬策略、绩效管理、在岗培训、人资教育、员工招聘等管理人力资源的整个流程逐步贯穿。

1、员工观念转变的积极引导,建设气氛的努力营造。

通过对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媒体的利用,在员工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观念进行广泛宣传,使员工对基本的自身能力建设要求及其基本内容进行了解,从而使员工树立“合格员工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职业能力”的思想意识。

2、人才吸收力度的加大,人才队伍结构的努力改善。

要对条件进行积极创造,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优惠政策进行制定。

在建设与发展企业的过程中,通过对有志向、有才华的青年进行吸引,使“入口”得以切实把握;通过对参与学历教育的员工活动进行积极鼓励,使人员知识层次得以同岗位规范要求相符合。

3、职业生涯管理活动的开展。

在对实际人才队伍状况进行结合的基础上,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进行组织,从而为人才的培养、开发、挖掘和使用提供基础性依据。

4、员工培训机制的建立和运用。

企业要将终身培训作为自身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鼓励和组织其进行技能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使其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5、有效激励机制的采取。

企业可以通过薪酬激励、民主参与激励、成长激励及有前提的福利激励等措施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得以最大限度的调动。

三、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要在对自身开发管理人力资源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通过机制、组织结构及观念等措施的运用,使其面临的问题得以改善和调整,从而使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枝娟,蒋勤.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8(07)

[2]龙云.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7)

[3]石军.关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J].科技资讯.201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