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文档格式.docx
《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导学案及问题详解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分条简述“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
答:
5.试对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四句诗作一点鉴赏。
(不多于100字)
6.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阅读链接
青与绿
林 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现,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
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
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
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
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
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
“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
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
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
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
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
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
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写于1983年立春(选自《唐诗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高考链接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B.英国选手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使一向独霸短跑比赛的美国人黯然失色。
C.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D.千姿万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圆无一相,方非一式,真是出神入化。
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D.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3.填到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
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是意音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4.仿照例句,在横线处填上结构相同的语句,要求文意贯通,并要构成排比句。
例句:
欣赏音乐作品,我们虽手不操琴,却能聆听琴瑟琵琶,神游“古典”“浪漫”,品味优美旋律;
还能够在《命运》中与贝多芬切磋,在《天鹅湖》边和柴可夫斯基相伴,在《大峡谷组曲》里同格罗菲探险……音乐能够培养我们的美感,陶冶我们的情操,铸造我们的灵魂。
仿写: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虽足不出户,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在塞纳河畔与雨果散步,在皇村学校里同普希金畅谈,在茫茫大海中和海明威拼搏……文学作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木叶》答案
课堂导学
三,1·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首先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种落叶的因素。
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模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除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其次它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于是“木叶”显得更加空阔。
“木叶”中的“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
“木”与“树”,一字千里。
古代诗人之所以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是因为:
“木”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而且“木叶”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这样,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自古文人多悲秋”也。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3.“木”具有暗示性
4.①暗示清秋气息 ②暗示诗人情感 ③暗示人物性格形象
5.①“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以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景况。
②通过凄凉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带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一个“喜”字。
6.古代诗歌中的木叶具有极其丰富的暗示性。
1·
答案:
B
解析: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用来形容在家中看电视,语意不合。
C
.解析:
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
C项滥用否定词;
D项删“更”。
3.答案:
B、
解析:
横线前的句子陈述的对象是“几种意音文字”,本着陈述对象统一的原则,可排除C项;
D项的主语与前一句的末尾重复,不简明,也可排除;
B项陈述对象虽与前句一致但内容与后一句矛盾。
4、答案:
A
纵横古今中外 漫游名山大川 领略异国风情 开阔我们的眼界 丰富我们的知识 完善我们的人格
该题是结合句式的理解进行仿写,在仿写中考查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仿照例子,选择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排比。
高考考点直击: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A.考纲解读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B.命题特点
C.知识梳理
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鉴赏诗歌一般思路:
意象——意境——情感
诗歌的基础诗的画面诗的内涵
诗歌形象:
(一)诗歌形象主要包括:
1.人物形象:
(1)诗中的“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要准确地抓住其人格内涵,指出其社会意义。
(2)作者所描写的客观形象,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2.自然景象或意象:
意象:
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
(二)意象的特殊内涵: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来许多诗人都借菊花来寄寓自己的精神品质,菊花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5.莲
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
凄凉、哀伤的象征。
8.鹧鸪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
(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1.化碧
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2.尺素
作书信的代称。
13.青鸾
《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14.双鲤
书信的代称。
15.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6.东篱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17.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18.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9.长亭
送别地的代名词。
20.南浦
屈原《楚辞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21.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
22.柳岸
送别的地方。
23.鸿鹄
比喻有远大志向。
24.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25.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26.落花
(1)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2)面对落花,唏嘘感叹:
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3)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27.流水
(1)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2)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28.“捣衣”和“砧声”
(1)“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2)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3)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29.船
(1)“自由”。
(2)“漂泊”之感。
30.青山
(1)故乡的象征。
(2)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
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
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3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32.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3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34.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5.莼羹鲈脍:
借指思乡之情。
36.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7.黍离:
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8.连理枝、比翼鸟:
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39.投笔:
指弃文从武。
40.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1.请缨:
喻杀敌报国。
(三)意象传统内涵的不确定性:
咏柳诗而言,古人多以折柳表惜别,但有很多例子往往会打破我们的定式思维。
比如:
1.有的属于描绘柳的婆娑轻扬,讴歌迷人的春天的咏物诗;
2.有的借飞舞的柳絮象征诗人自由无拘的性格:
3.有的将随风飘舞的柳絮比作随风转舵的政客小人;
4.有的以风中飞舞的“柳条”象征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四)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分析方法
1.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掌握常见意象的特殊意义。
2.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
例:
晋·
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唐·
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3.准确理解修饰词。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强化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①空泠峡:
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湖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日暖风香正落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2)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③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
②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
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
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
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仲殊,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词中“荷花”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语言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一道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3年高考)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分别哪一个字用的好?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答案】“咽”、“冷”二字用的好。
(1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2分)“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主旨)。
(3分)
【答题技巧归纳】
答题分三步:
1、找出妙用字,理解其本义。
(入手点)
[答案]“咽”、“冷”二字用的好。
(1分)
2、分析语境义(结合诗句的意思分析,翻译句子……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2分)如果用到手法(一般是修辞)还要答用了什么手法并解析手法。
3、总结妙用字的作用或诗歌主旨。
(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描绘了……的意境)(写出诗歌的意境、主旨)“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主旨)。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1)这首词的上片有两个字用得极为生动,请指出来并加以分析。
(2)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北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②。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③,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此诗为宋神宗熙宁年间作者任兴元知府时作。
北斋是作者庭院中的书斋。
②放吏衙:
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
③吴画:
唐画家吴道子的画,此代指名画。
(1)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占”字可改为“站”,你同意吗?
为什么?
(2)从全诗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情趣?
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1)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答案
一.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二.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三、
(1)(4分)阳光煦暖,和风播撒着花香,疏淡的梅花悄然飘落(2分),描绘了一幅和暖馨香的画面(2分)。
(2)(4分)(点明手法2分,分析准确2分)
①远近结合。
前两句写近景,扣题交待过湖的时令,渲染香暖和悦的氛围;
三、四句写远景,远处若隐若现的山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一只白鸥由远处飞来,增添了画面的诗意。
远近结合,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情趣。
②虚实结合。
前两句写实,叙事写景,小舟离开岸边荡起波纹,日暖风香正是梅花飘落的时节;
第三句诗人调动想象,远处的山色缥缈迷蒙,如同水墨画上的色调。
虚实结合,调动读者用想象去补充山色、白鸥之外的画面空间,富有诗情画意。
③动静结合。
波纹荡开,梅花飘落,白鸥飞过,都有幽微的动感,行文灵动有趣;
若隐若现的山色如同水墨画横在天地间的卷轴上,自有一番安静和谐之美。
动静相宜,美不胜收。
(答出其中的一种,且结合诗句分析到位即可;
有其他说法,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四、
(1)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
枫叶凋零,飘落河桥,野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
(1分)。
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1分),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2分)。
五、
(1)运用了拟人手法。
(2分)借啼鸟声声慨叹年华虚度的惆怅,衬托出作者孤身漂泊在行旅中的凄凉寂寞之感。
(2分)
(2)“荷花”表现了词人清操脱俗的品格。
(或清高自好、高雅洁净、出淤泥而不染等亦可)。
(2分)从全词看,表现了词人孤独冷寂、浪迹天涯的艰辛,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反映了词人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六、
(1)瘦、肥。
(1分)这两个字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山的线条因云散去而清晰柔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