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91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doc

基于SWOT分析的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探究

摘要:

江苏省泗阳县是国家林学会授予的“中国意杨之乡”,杨树产业是泗阳的第一特色,第一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粗放、产业化程度低、经营理念落后等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更加广阔同时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如何在竞争中求的长远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本文就泗阳杨树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强调在未来杨树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改革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化策略打造知名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

泗阳杨树产业环境分析建议

目录

目录 II

第一章导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杨树产业化对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1.2.1经济效益 2

1.2.2生态效益 2

1.2.1社会效益 3

1.3研究方法 3

第二章杨树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5

2.1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5

2.2泗阳杨树产业发展机遇分析(OPPORTUNITY) 8

2.3运用EFE评价矩阵分析杨树产业的外部环境 9

第三章泗阳杨树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11

3.1意杨树 11

3.2泗阳杨树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1

3.3泗阳杨树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WEAKNESS) 12

第四章泗阳杨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15

4.1泗阳杨树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15

4.2对泗阳杨树产业发展的建议 15

4.2.1政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5

4.2.1对产业本身的建议 18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3

23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1.1发展林业产业的深远意义

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的特征。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所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1、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约束效应日益凸显,发展循环经济,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已成为重大战略取向。

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林产品的可降解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展示了光明前景。

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林业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根本途径。

森林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木材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原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之一,需求急剧增长,目前每年进口木材类产品折合原木达1亿多立方米,进口额高达200多亿美元。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越大。

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又对保护森林资源提出了强烈要求。

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立足国内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

我国现有林地42亿多亩、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湿地近6亿亩;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发展林业产业潜力巨大。

林业产业内容丰富,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广。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最适应、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充分释放林地、沙地、湿地资源和物种资源及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4、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现代林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运用现代技术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多样化需求的林业。

只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为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且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1.2杨树产业化对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杨树产业是林业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杨树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进行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它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满足人们需求的企业和组织。

江苏省泗阳县是国家林学会授予的“中国意杨之乡”,杨树产业是泗阳的第一特色,第一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发展林业产业的三大效益在泗阳杨树产业化过程中得到了突出表现。

1.2.1经济效益

据初步统计,30年来,杨树给泗阳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0多亿元,2003年,仅杨树加工业增加值就占全部地区生产总值的25.6%,2004年泗阳全县杨树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成为泗阳人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

引种南方型速生杨树以来,泗阳已为全国各地提供优质种苗近亿株,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累计生产杨木60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36亿元。

以杨木为主原料加工木制品65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

2003年,泗阳林业及木业加工产值近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来自林业及木业加工部分就达500元,占16.2%。

杨树产业已成为全县龙头企业最多、基地面积最大、带动农户最广、产业链最长的优势产业。

1.2.2生态效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泗阳杨树已经形成了以水利、道路为骨架,以湖河、荒滩为基地,以片林、林带为主体,以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为补充的生态林业格局。

一是防风固沙作用大大加强。

引种推广南方型速生杨树以后,营造了防护林,建起了农田林网,飞沙现象得到根治,大量荒滩、荒地得到开发利用。

二是水土流失得到较好保护。

全县20多条中小型河流70%为沙土,过去水土流失严重,沟渠、河道经常淤塞,年年需要疏浚。

通过造林、植被护坡等综合治理,现在河道10年以上清淤一次,每年可减少劳动用工20万个,节约资金近1000万元。

三是水质得到明显净化。

杨树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林下植被以及湿地的“过滤”净化。

四是基本农田得到较大改善。

防护林和农田林网改善了农田小气候,特别是大大削弱了干热风对三麦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三年全县三麦就累计增产23.25万吨,豆类2.55万吨,棉花1.2万吨,油菜3.45万吨。

五是保持了生物多样性。

由于森林功能的不断增强,以森林为依托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日渐增多,资源逐步丰富,种群不断扩大。

据初步调查,苍鹭、野兔等鸟兽数量较1985年增加2倍以上。

1.2.1社会效益

林业及木业加工每年用工5-6万人,为农村富余劳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城乡就业压力,也让许多农民实现了“不出家门就能打工赚钱”的梦想。

木材加工业的壮大还带动了运输、餐饮、化工、建筑、装饰装璜及木工机械等相关行业的兴起,每年间接来自林业的收入上亿元。

杨树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近几年,共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参观、旅游近千批2万人次。

杨树种植、加工、销售的过程,也是农民认识市场、逐步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的过程。

同时,以木材销售为突破口,又迅速打开了其它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道,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增强了农民的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

所以,加强对杨树产业化的研究,对推动泗阳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富民奔小康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研究方法

泗阳发展杨树产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杨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以及PEST分析方法,对泗阳杨树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以便当地对有效战略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合理的匹配,制定发展战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外部环境

政治法律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

内部环境:

有形资源

无形资源

图1-1泗阳杨树产业环境结构图

第二章杨树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2.1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2.1.1林业产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模式转轨,追求林业产业增长的高质量与利润最大化;我国林业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际依赖度明显增加并呈现出逐渐加深的态势;林业指导原则也从追求木材产品单一的永续利用向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2004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892.21亿元,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长16.9%。

其中,林业产业第一产业3887.54亿元,占56.4%;第二产业2561.12亿元,占37.2%;第三产业443.55亿元,占6.4%。

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林产工业、森林旅游、制浆造纸等主要林业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下图是我国近年来林业产值图(单位:

亿元):

图2-12004-2008年我国林业产值

由图可得出,我国的林业发展稳步增长,林业发展势头良好。

林业的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2.2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WEAKNESSANDTHREAT)

我国林业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属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新兴支柱产业尚未形成。

同时,还担负着生态保护的重任,受到政策、体制、资金、技术、交通运输、能源等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源短缺加剧,第一产业基础不牢。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3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公顷的1/5;活立木人均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72立方米的1/8。

全国林分平均蓄积为78.06立方米/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立方米/公顷的68.50%。

我国林业用地有效利用率只有52%,仅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40.3%。

在世界森林综合利用率中,北欧平均为96.8%;美国为88.6%,日本为87.9%,而我国仅为50%~60%。

林种、林龄结构不合理,用材林面积占77%,限制了森林多功能的发挥,中、幼龄林面积占71.12%;可采资源面积不足全国林分总面积的10%,60%的木材采自中、幼龄林,严重削弱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能力。

一方面我国森林资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森林资源利用率低,两个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基础性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制约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不牢的第一产业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瓶颈。

2、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二产业素质不高。

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的状况,主要表现在林业加工企业规模小、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木浆造纸、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的平均规模分别仅为世界水平的2.29%、12.98%、35%和10%。

我国使用和出口的大多数是原料松香,而国外几乎全用于深加工,产品近百种。

我国林业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现代化程度等方面也比较低,导致林业产业素质低下。

3.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由于受到林业传统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林业产业的第三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森林多种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以至造成以旅游、林区综合服务等产业发展体系严重滞后。

4.科技进步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

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全国林业系统各类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3.6%,远低于其他行业,更低于发达国家同行业30%以上的水平。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