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85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于2004年开始建设,瞄准国际酒店业人才需求结构,高起点打造专业,力争办成有国际影响的、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专业。

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趋于精准,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日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始终坚持“高标准培养、高品位实习、高质量就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机制,坚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双证书”制度,瞄准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及用人标准,立足地方、面向世界,为酒店业提供高标准、国际化、职业化的教育与服务。

依据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嵌入双语教学,“真、高、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优秀人才,创建国内一流实训基地,实施“三合一”教学组织;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以专业技能为主体,既融入了职业要素和企业要素,建构了能完成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环境的情景教学,又打造了独具区域特色、行业水准一流的高职精品专业,为酒店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撑。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社会行业背景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截止2010年12月底,山西省星级酒店共400家,太原市共有星级酒店81家。

山西省有五星级酒店13家,四星级39家,三星级106家。

根据客房数和酒店从业人员1:

2的比例来统计,全省需要酒店员工大约是15.7万人,而统计数据仅有10万人,酒店人才市场缺口很大。

根据山西省“十二五”发展纲要,旅游业将成为山西省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酒店管理专业属于人才紧缺型专业,也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通过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组建融酒店管理、食品、营养、国际管家等专业的专业群,共享行业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国际合作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大型国际品牌酒店、白金五星级酒店合作,引进国际优质人力资源培训及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需求背景

面对山西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能够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对旅游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经过多少时间的工作实践锻炼才能胜任不同管理岗位的调查中发现:

基层管理人员需要2-3年,中层管理人员需要4-5年,高层管理人员需要10年以上。

这说明,酒店管理职业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想要胜任相应的管理岗位,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基层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锻炼。

人才需求类别及特点:

中高层管理人才:

能够独当一面、在各自专业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总监、部门经理。

专业技术人才:

技能级别较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厨、工程技术、行政财会等。

跨文化交流中高级管理与服务人才:

五星级酒店需要具备的懂国际惯例、融会贯通中、英文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如前厅主管、大堂副理等人员。

通过调研分析,酒店管理专业体现了专业设置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专业建设现有基础与优势----企业全程介入专业教学,工学结合,岗位育人;高标准培养、高品位实训、高质量就业。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586人,2011年招生286人,毕业生受到业界的广泛欢迎,分布在北京、广州等地的洲际、万豪、香格里拉、凯悦等49家国际酒店集团旗下五星级酒店实习就业。

(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教学做为一体、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瞄准国际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强化技能培养,提升服务文化品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专业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洲际、万豪、香格里拉、白天鹅、凯悦等39家国际酒店集团旗下五星级酒店合作实施“全程产学交叉2+1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精准的酒店管理人才。

(二)形成以教学名师为引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14名,双师素质教师14人,占100%。

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8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占42.8%。

副教授4人,所占比例为28.5%。

高星级酒店评审员3人,1人为国家级高级考评员,4人取得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证,3人荣获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84%的专业教师有在酒店挂职顶岗锻炼的经历;聘请国内外旅游及酒店业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酒店管理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出任兼职教师。

(三)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成“教学做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功能齐全,规模较大,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训练场所。

实训室占地1253平方米,资金总投入350万元,建立了校内实训训练室10个。

2005年,被省市劳动保障局设立为职业技能考核基地,开展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2008年5月,荣获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基地称号,2009年酒店管理实训基地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实训基地。

(四)校企紧密合作,形成高规格的实习基地群

本专业针对职业岗位群和专业群,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在日本、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省市设有49处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五星级酒店33家,国宾馆6家。

开展顶岗实习,构成了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群。

满足学生实习要求。

(五)对外服务已具品牌优势

2009年受右玉县劳动局委托,为右玉一个四星级酒店进行员工培训。

2009年8月受太原市旅游局委托,为太原市“东湖杯”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做裁判工作。

2010年7月为花园国际大酒店培训,培训学员3000人次;2010年11月为吕梁国贸大酒店培训学员2850人次;2010年12月为后沟景区农家乐培训农户856人次;2011年赴太行山大峡谷培训、吕梁地区、大同地区、忻州地区提供培训;2011年先后为山西大酒店、迎泽宾馆、大同云冈宾馆、晋韵楼提供高层管理培训服务;2007年至2011年,期间受山西省教育厅的委托,成功举办五期全省旅游专业院校酒店管理方向骨干教师培训。

2007年至2011年,成功举办五次山西省旅游院校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的技能大赛。

2006年-2011年为山西省各类酒店方向职业技能大赛提供裁判、裁判长大20人次;这些活动增强了我院教师的企业融入度,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和行业竞争力。

(六)良好的毕业生社会声誉

至今已为社会培养4000多名全日制毕业生,酒店行业就业率达99%。

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大量毕业生已成为酒店企业的精英、骨干。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从“高精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出发,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结合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及所在区域的特点、行业优势、产学研办学优势和毕业生就业领域的不同,运用现代旅游管理全新的思维模式,以服务旅游经济为导向,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出发点,力争到2013年,把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校企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带动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能够引领全省酒店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示范性专业。

(一)专业发展

1、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自2004年以来,酒店管理专业与山西大酒店、万狮金华大酒店、星河湾大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经过七次高规格专业教学研讨会,并深入山西、广州、上海、北京等40家高星级酒店进行市场调研,共同修订了适合酒店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酒店POP与SOP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以酒店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酒店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标准;引导企业全程介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

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参与构建课程体系——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参与授课——参与实训——参与教学评价;丰富“带薪顶岗”模式,实施“节假日带薪顶岗”的教学组织形式;

2建设教学团队

自专业开设以来,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建立教师“工学结合”与到企业实践的机制,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双师型”教师比例从70%提升为100%。

将多名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著名酒店集团进修学习。

教学队伍学缘结构不断优化,多位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

硕士生比例从无提升到70&。

培养包括高级酒店职业经理人在内的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名专业双师型骨干教师,聘请山西大酒店人行政总厨、西餐总厨,万狮金华大酒店人力资源总监等6名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专业开设以来,针对本专业所对应的酒店管理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调整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4、教学条件

酒店管理专业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训练场所。

实训室占地1253平方米,资金总投入350万元,建立了校内实训训练室10个。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中心拥有仿真模拟实训室7个,运营式实训场所2个。

2009年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山西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

专业在日本、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省市设有49处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五星级酒店33家,国宾馆6家。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是否全程参与非常重要。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标准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引入职业技能考评标准,实现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接轨。

(二)总体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瞄准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及用人标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提升服务文化品位,探索符合国际职业标准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地方、面向世界,为酒店业提供高标准、国际化、职业化的教育与服务。

在项目年度内,使本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和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服务行业,引领行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群的教学改革,最终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酒店管理专业品牌。

(三)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围绕山西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抓住山西酒店业发展的大好机会,紧密结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进行职业认知及仿真环境中的职业训练与学习;一年进行顶岗实践。

)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订单式培养,深化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引企入校,启动建设前店后校的产学一体的经营性教学基地,学工交替常态化。

做到理实一体,岗位育人。

2.校企共建“专业标准”及“专业教学资源库”

(1)完成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教材标准。

(2)完成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标准、实习质量标准。

(3)完成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标准、实验室标准。

(4)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素材库建设。

(5)把相关材料上传到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做到操作简便、运行快捷和方便使用。

3.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通过培养或聘请具有丰富企业经历、德技双馨、企业专家兼职,并在行业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2名,通过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或国际著名酒店集团挂职锻炼等手段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比例,同时聘请充实教师队伍,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4.产教学研一体化的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

①借鉴瑞士洛桑酒店办学模式,完成建设前店后校的产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②按照“校企合作,互动双赢”的基本思路,巩固49个五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