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4807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本科论文--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doc

浅论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竞争,而劳动力资源的竞争主要依托的是劳动力市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济竞争力,本文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为背景,以福建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从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出发,针对当前福建劳动力市场发展存在的劳动力供给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劳动力素质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四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深层次讨论了该劳动力的完善措施,把福建省劳动力市场建设成健康、有序、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福建省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繁荣。

【关键词】:

福建省 劳动力市场现状 制约因素 完善措施 

BriefAnalysisoftheimprovementoftheFujianlabormarket

Abstract:

TheobjectofthearticleisthelabormarketofFujianprovince,BasedonthealreadyandtherelatedresearchonthelabormarketofFujianprovince,mythesisanalysesthefourlimitedfactorsasfollows:

thesupportoflabors,theinstructionofindustry,theskill、abilityandknowledgeoflaborsandthelabormarket,whichlimitedthedevelopmentofFujianlabormarket,thendiscussthemethodsofimprovementthatinfluencesthislabormarket.

KeyWords:

FujianProvince、TheSituationofFujianLaborMarket、

     TheLimitedFactors、 TheMethodsOfImprovement

一、福建劳动力市场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劳动人口,跨入新世纪后,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方面,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使我国在新世纪将面对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最高峰、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最高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引入使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却不断下降。

(一)简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

2007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21亿,就业人数为7.4亿人。

虽然目前我国生育水平已经降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惯性增长特点十分显著,人口增长态势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人口总数和劳动力资源总数两项世界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除此以外,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因素也值得仔细分析。

过高的劳动力供给比重,过高的总人口就业率和过高的青少年劳动力参与率共同形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就业压力。

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总体情况是需求远小于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超亿人,并大批涌向城市,而城镇职工失业或下岗人数急剧增加并形成空前的失业高峰。

不同部门依据不同的测算方法对两者的估计并不完全一致,但综合各有关权威部门的推断,我们可以给出大致的有效区间:

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部门大约有2600-3800万隐性失业或就业不充分,农村有大约1.5-2.2亿的剩余劳动力。

可见,较高的劳动力存量和每年持续新增劳动人口与高就业的旧模式向效率型的新就业模式逐步转变这二者的共同作用,致使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199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1995年为2.9%,1996年为3.0%,2000年至3.1%,2001年均为3.6%,2002年4.0%,呈连续上升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仍会持续。

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不会有明显改变,就业形势将持续严峻。

(二)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现状

根据2006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福建省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城镇化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至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535万人。

福建省富余劳动力多,劳动要素成本低,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显著,为福建省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福建省现有农村富裕劳动力600多万人,而外省劳动力在福建就业的则有280万人,每年春节过后约有100万劳动力集中流入福州厦门莆田泉州一带。

从2005年开始,福建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已连续三年开展春风行动,为进城求职农民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信息等免费就业服务。

今年的服务重点是为农民工提供更加规范有效的用工环境。

据劳动部门不完全统计,福建省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国企下岗失业人员约24.6万名,在过去三年积极的再就业优惠政策扶持下,已有17万余人实现再就业。

为此,省政府启动了新一轮13项积极的就业新政策,旨在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帮助尚未实现就业的7万多名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将18.35万名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也纳入扶持范围。

今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已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40万人,并对其中20万人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将经济欠发达县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低保户、被征地农民、库区移民作为就业扶贫对象,实施“就业扶贫工程”,促进农村“一户一就业”。

今年拟选择10个县作为重点联系县,对就业扶贫对象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使经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的比例达90%以上。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今年将从各设区市选择一至两个市县作为省级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地区,通过试点地区的示范作用,逐步带动各地用5年时间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试点地区将试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就业服务,在此基础上,今后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用工管理制度;当前将重点解决城中村农民、失地农民、库区移民的转移就业问题。

二、福建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一)劳动力市场近几年来出现供大于求和“民工荒”并存的矛盾现象。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我省目前的劳动力供给将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在2001年的第一季度,我省劳动力市场登记的职业供求,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是供大于求,登记求职人数比登记招聘人数多42628人,职业供求比例为1.23:

1,求人倍率为0.82;2003年第二季度我省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总量为580959人次。

其中:

需求登记总量为299069人次,求职登记总量为281890人次,继续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但供求失衡现象有所减轻,求人倍率为1.06;2007年第二季度我省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总量达到896862人次,求人倍率达到1.39。

数据具体的表明了我省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构成了对就业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2004年春季,用工紧张状况开始在福建省的闽南地区显现.同时在沿海的浙江,广东等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工荒”现象。

一直被认为接近于“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却出人意料的发生了大范围的短缺。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的数据,福建省泉州和莆田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

因此,近几年和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福建省将继续保持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和“民工荒”的矛盾现象。

(二)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需求仍占较大的比重。

从表一可以看出从2003年-2005年,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不断增加,表明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福建省社会服务业有了一定发展,同时社会服务业的劳动力需求仍然占较大的比重。

从表二可以看出到2007年,第三产业所需劳动力比重达55.62%,所以第三产业在福建省的发展呈现持续上升的局面。

表一:

按三次产业分全社会从业人员构成单位: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3

42.40

27.80

29.80

2004

40.18

29.41

30.41

2005

37.60

31.16

31.24

表二:

福建省2007年产业结构需求结构

(三)从行业需求来看:

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始终占据着各行业中用工量的前三位。

制造业排在第一,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位居次席,批发和零售业排在第三。

尽管在具体比重上略有浮动,但是这样的顺序已经持续了多个季度。

第三产业潜在的发展空间也很大。

从用人单位性质来看:

这几年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个体经营企业依旧是用工需求量前四位的用人单位.

从招聘与求职的文化程度供求来看,以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相比,基本是文化程度由低到高,求人倍率依次也由低到高。

即文化程度越高,求职成功率越高。

目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在泉州等一些沿海城市这种状况显得更为突出。

但在厦门市等个别城市,由于人才济济,目前除个别专业对口的人才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暂时已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此外,用人单位对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量还是相当大但是对求职者的技术要求一年来提高显著。

从招聘和求职技术等级或职称的供求情况来看,目前在劳动力市场登记招聘人数无任何技术要求的普通工占总需求人数比重大,但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短缺。

在泉州、福州等沿海地区,由于制造业等行业发展较快,对熟练的且具备中、高等级的技术工人和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求人倍率均在2.0以上,个别人才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5左右。

从全省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省制造业等有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市场中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现象将更加突出。

从性别上看,男、女求职人数各占总量的56.07%和43.93%,男性求职者依然是劳动力供给市场的主力军。

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的求职者人数最多,达到了劳动力供给总量的80.45%,劳动力供给市场继续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和初中以下学历的求职人员占求职总数的90.88%。

整个劳动力供给市场学历有待继续提高。

(四)劳动力流动和职业转换的频率加快。

为应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断变换的市场需求也加速了劳动者的职业转换,使劳动者终生培训的需求愈显迫切。

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一些就业能力较弱的群体,如妇女、大龄劳动者、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技能较差的劳动者以及长期失业者,将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困难的境地,需要得到政府的就业援助和救济。

(五)福建省劳动力流动呈现“三多三少三缺”特点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沿海部分企业和山区部分县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出现缺工问题。

缺工企业大多数集中在纺织、服装、鞋帽、电子、工艺彩绘、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用工缺口最大的是:

鞋帽制作工、纺织针织印染工、裁剪缝纫工、建筑工及服务员。

2007年春节后劳动力流动呈现“三多三少三缺”特点。

三多:

有组织输入福建省的劳动力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从河南、宁夏、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区)引进员工约8万人;节后企业返工人员多,大多数企业注重改善用工环境,节后返工率达70%以上;老员工带新员工加入企业的多,不少企业实行“老带新”奖励政策,每带1名新员工给予50-100元奖励,有近10万人新加入企业。

三少:

外省流入福建省劳动力少,比去年同期减少20%左右;流动就业人员少,有组织输入和有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