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十一个主题读写训练1文档格式.docx
《现代文阅读十一个主题读写训练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十一个主题读写训练1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也应该适度地容纳批评挑剔之光,以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醒悟——即使你的作为已接近至善至美,但他人仍会严酷地审视你哪怕是一丝的不妥、一毫的疏忽。
你要习惯这种人类的心灵碰撞现象——其实,你作为别人的一个他人,那审视称量的眼光,又何尝不苛刻?
不过,当下的中国人,因成功发财而受到强光照射的,毕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中间状态的所谓芸芸众生,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
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学业的压力,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间公开竞争与隐性攀比的压力,都不小;
从技校或大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求职的压力,求到职后工作任务的压力,特别是人际交往间怎么也磨合不好的压力,都会使心灵蓄满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开大心灵的窗户,增加进光量,并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作为第一步措施。
但天有阴晴风雨,不能总是企盼外光来疗救自我心灵因焦虑而派生出的幽暗低沉;
再说,瞭望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这山望去那山高,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固然有激励自己在这以竞争为发展机制的社会中,胸怀抱负艰苦奋斗,以期能跻身成功人士行列的好的一面,但过多地外望,欲望膨胀,把心旌弄得噼啪乱卷,也可能会生发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的浮躁乃至非分之心。
这样,就必须采取第二步措施——安装窗帘,使自己和窗外的光线与风景,保持一种变化的互动关系。
而一般的窗帘,比如左右开合的布制窗帘,又有着要么遮蔽要么豁然的弊病。
还是百叶帘好,它可以使你与窗外的光线与风景的关系随时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
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让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
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
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你那心灵小木屋的窗户还没有安装百叶帘么?
莫迟疑,快动手,赶紧把它装上!
(选自《心灵体操》,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赏析】《心灵百叶窗》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
巧妙地将心灵的调节与生活中的百叶窗起来,进而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要把自己的心灵调节在自己最恰切状态的主旨,既给读者以无限的智慧启迪,也给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
首先文章结构严谨。
文章一开始结合生活中的状况,提出观点心灵的百叶窗调整着我们的心境,也调整着我们的人生……接着从成功发财、中间状态和生命的不同时刻几种情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从而揭示了百叶窗对人所起的重要作用。
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其次文章语言形象。
文章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捧场的光,阿谀的光,嫉妒的光,怀疑的光,都可能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或许令你兴奋莫名,忘记了自己的实际斤两,将捧场阿谀嫉妒怀疑比做光,将对心灵的冲击比喻为灼热刺目地破窗涌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取得成绩后所面临的情形。
可以说,这样形象的语言在文中比比皆是。
【学生例文】
给月亮的一封信
我喜欢炽热的阳光,也喜欢闪烁的星光,却最爱你那宁静柔美的月光。
你那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你那宁静而不张扬的光亮,是心灵的本色,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追逐的方向。
面对你,心中总会有莫名的感动。
没有阳光的炽热与张扬,也没有星光的闪烁与声张,每当夜幕降临,你总是静静地挂在树梢,用淡淡的目光俯视大地。
你是在凝望某条河流某处山冈还是某家的灯光?
每当注视你的时候,即使再烦躁的心情也会化为一缕青烟,内心的忧伤与惆怅会在和你相对之时烟消云散。
因为在你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恬适,感受到的是一种泰然自若的安然。
面对你,心中总有一种敬佩之情。
人们经常会奋力向前奔跑,为的是追逐前方那诱人的地位、财富、才华、声望。
也许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人们往往会在脚步匆匆、人攘攘中丢失那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本色。
于是许多人抱着患得患失的心态品尝着名与利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怀着忧心忡忡的心情继续前方迷茫的路。
他们如何知道,一旦失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得到渴望已久的幸福。
而你却不一样。
几多月圆,几多月缺,饱经千万年的风霜,你依旧是那么澄澈、明亮。
即使喜怒无常的天空呈现给你的不是笑脸,即使调皮的白云遮住了你的面庞,等到第二天,你还是会像往常那样悄悄地出现在树梢上,用那柔和的月光抚摸大地、小河、沙漠、荒丘……所以我相信,你有着湖水一般的平静,有着高山一般的稳重。
所以我断定,那采菊东篱下的陶公,那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是从你那里汲取了养分,心灵才会变得那么平静,淡定与从容。
有时很羡慕你的洒脱,你的随心所欲。
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名利的纷扰,你心中自有一片宁静的天,自己演绎自己的一番精彩。
其实,也有人会说身处世间,身不由己。
但是不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的心中真的没有一丝欲望,真正做到心如止水,那么即使身处闹市,心也不会有一丝浮动。
在我心中,你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随时邀你出来,说说心愿,聊聊梦想,诉述衷肠,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你那里掬一捧月光,装进我的胸膛,让这如水的月光一点点内化为生命的芬芳。
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将你放在心底,在心情烦躁之时,邀你出来,指引方向,也愿你永远澄澈明亮。
(河北辛集中学)
【简评】这是一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散文佳作。
一般作品往往直接结合生活中的浮躁现象对心灵的宁静进行分析议论。
本文则结合作文材料,选择了宁静柔美的月亮作为诉说对象,把夜深人静中的月亮视为一位知心朋友,在通篇采用第二人称口吻,写出了对月亮洒脱宁静的感动、敬佩之情。
同时又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和月亮的特性进行比较,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自然,行文收放自如,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读写训练】
心灵的空间
我读到泰戈尔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话,不过他表达得更好。
我把他的话归纳改写如下:
未被占据的空间具有最高的价值。
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
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
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
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
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
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
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
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
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
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就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
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
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
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
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的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
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
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
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
【阅读思考】
1.文章开头,引用泰戈尔的话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指出了哪几类人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
为什么?
3.为什么说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
4.简要分析本文在议论分析时运用了哪些方式。
【写作训练】
材料作文心如止水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一位年轻人列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年轻人列出了自己内心向往——爱情、才华、权力、财富和声望等。
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是最重要的。
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所拥有的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
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的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几个字——心如止水。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文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贪婪、逐利的现状设计的。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握作文材料的内涵。
在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美好事物和心如止水,同时也给我们的构思和立意设定了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展开联想和思考:
(1)何为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并不是心如死水,并不是让我们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毫无热情、冷若冰霜。
心如止水实际上是指心灵宁静、内心平和、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如埋头治学、潜心科研的学者,如虽平凡但依然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如尽职尽责、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干部等等。
(2)为何心不能如止水?
不能心如止水,实际上就是心灵的躁动。
其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心中不平,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二是心中浮躁,心中充满骄气和躁气;
三是心中有欲念,贪慕荣华富贵和名利。
心灵的躁动会让人在种种名利诱惑面前难以把持,汲汲于富贵,心神不宁,躁气附身,学不进,坐不住,卧不宁,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心灵充满了噪音、杂质,终致荒时暴月,终年无收。
(3)心如止水有什么作用?
只有宁静的心灵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心灵宁静者虽没有重权厚禄,浮华如云。
却有一份心平气和、静心钻研的心境,并凭借聪明的心智和智慧的积淀,勘破一些俗事,收藏一些永恒,经营出一片精神的天地。
(4)如何做到心如止水?
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要做招摇的枝柯,而是如静默的根系,深扎土中,不为风雨所撼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扎实奋斗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拟题列举】
给心灵降温、以静应变、心如止水、宁静以致远、守望宁静、心远地自偏、守护心灵庄园。
【误区指津】
1.信马由缰。
有的学生审题时没有确定文体,写作时随意挥洒,信马由缰,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记叙喜欢说理,议论偏好描述,说明又穿插抒情,误以为这是展现个性,展示风采,结果让人分辨不清文章是什么文体,最终被打入文体不规范的行列。
2.罗列材料。
在行文时,有的学生为了让内容丰富起来,把与材料中心灵宁静有关的事例不加思考地一个个照搬罗列上来,并且缺乏具体的分析议论,使得文章没有层次感,结构不分明,内容没有深度。
3.泛泛而论。
因受思想认识的约束,有的学生往往对心灵宁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外在现象大说特说,所引用的事实也停留在同一层面,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无法由此及彼地说开去,以致分析肤浅,泛泛而论。
【素材链接】
1.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
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
或许在某个苦雨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
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
2.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一颗颗宁静的心散发出淡而独特的芬芳。
庄子,以他淡泊的心摒除着外界的是非曲直,功名利欲,笑看天上云卷云舒。
他是一棵树,一棵孤独的树,一棵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一棵不因名利荣誉而改变跳动速率的心,一颗厚重宁静的心。
3.《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
冰天雪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
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
在这样的境地垂钓,而今又会有谁呢?
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放弃一切身外之物的牵绊,当庄子垂钓于濮水,陶渊明采菊于东篱,李白把酒临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便拥有了宁静而致远的内心世界,他们便获得了心灵的永恒。
4.宁静是一种富有诗意又令人神往的状态和境界,它需要追求也需要寻找。
梭罗找到了,在瓦尔登湖畔,耕种渔猎,潜心思考写作,那是一种心灵的宁静。
陶渊明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出世的宁静。
竹林七贤找到了,隐身修篁,借酒狂歌,粪土王侯,那是狷介的宁静。
诸葛亮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淡定的宁静。
5.美国作家梭罗曾孤身一人,远离尘嚣,在瓦尔登湖畔住了两年多。
每日心领神会地欣赏平静的湖面,他的心绪也同样平静如水,澄澈透明。
正是宁静的心境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从而写下了充满宁静、恬淡、智慧的世间名作——《瓦尔登湖》。
【一类文】
心灵的逍遥游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名利如烟,繁华成昨,唯有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令生命添彩,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
心灵之翔,让自我的坚守助你起飞。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唯有守住自己的心灵花园,才能无拘无束地起飞。
《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可以说是一位圣人。
我们不是圣人,可我们要守信自我,聆听心灵的呼唤,踩住灵魂的节拍,两耳不闻他人语,一心只把自己做,让自我之翼展翅于青天。
漫漫旅程,让恬淡的心境赐你力量。
人生似一首诗,微笑地对它,拾取点点诗情,片片诗意,季羡林的话道破了他一生的追求。
民国元老、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浮沉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
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一副对联: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的确如此,境由心生。
假若人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心中只有那扰人的八九,其人生之路必定负重如山,举步维艰。
唯有常想一二,用心感恩,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才能化解并超越苦难。
一位智者对前来造访的年轻人指点的话语,没有名篇巨幅,更不是点石成金之术,只有四个字:
心如止水。
让心静下来,生命注定精彩。
风雨来袭,让高远的眼界伴你翱翔。
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由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足迹,但却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层层的重负之下。
而高出一般的眼界便是它的密码,一旦触动,它便潮水般地包围你,拥抱你,温暖你。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剃发皈依佛门。
有人不解,有人讥笑,只有他自己知道:
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
他拥有高出常人的眼界,终成一代宗师,翱翔于心灵之空。
禅宗有一句话: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心灵的开阔与否决定了人一生的心境如何。
让心灵逍遥自在地遨游,于高空处俯视生活,才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在最高的高度游目骋怀,还会有诸多苦恼吗?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奇妙瑰丽的图画。
而我们不也应拿起生活的画笔,画一幅心灵的逍遥游吗?
【点评】巧妙地将庄子的逍遥游运用于文章题目中,表面看来似乎与心如止水矛盾,其实题目准确而形象地阐释了作文材料的主旨,并且与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文章观点鲜明,文脉畅通。
开始以形象的语言引出观点,接着从心灵之翔漫漫旅程风雨来袭三种不同的情形展开分析,最后以优美的语言总括全文,概括主旨。
文章材料典型,论说有力。
在文中除运用课文所学的材料外,还选用了《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以及季羡林、于右任、李叔同等人的有关材料,并结合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文章的观点让心灵逍遥一游,让生命如花绽放,论证言简意赅,充实有力。
第二主题:
乐不在外,而在心——懂得快乐主题读写
快乐是一种哲学。
李渔说:
乐不在外,而在心。
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
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
快乐与不快乐的感觉并不单纯是外在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个达观的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保持快乐的心境。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快乐能化解痛苦。
只有在经历过痛苦之后所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痛并快乐着吧。
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是的,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
快乐的多少于满足自己内心需求、愿望的多少,快乐的大小于内心需求强度的大小,快乐的长短于正面焦点享受快乐过程的时间长短,快乐的深浅于事情在你内心地位的深浅……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并非人人都不快乐。
普普通通、家境贫寒的平凡人不一定不快乐。
地位显赫、身家丰厚的成功人士也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
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
快乐
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做皇帝。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
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
在穷措大眼里,九五之尊,乐不可支。
但是试问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问他们一生中是否全是快乐,答案恐怕相当复杂。
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bderRahman,960)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于胜利与和平之中统治全国约五十年,为臣民所爱戴,为敌人所畏慎,为盟友所尊敬。
财富与荣誉,权力与享受,呼之即来,人世间的福祉,从不缺乏。
在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计算,我一生中纯粹的真正幸福日子,总共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
我相信他的话。
宸谟睿略,日理万机,很可能不如闲云野鹤之怡然自得。
于此我又想起从一本英语教科书上读到的一篇寓言。
题目是《一个快乐人的衬衫》。
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虽极耳目声色之娱,而王终不乐。
左右纷纷献计,有一位大臣言道:
如果在国内找到一位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快乐。
王韪其言,于是使者四处寻找快乐的人。
访遍了朝廷显要,朱门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不快乐。
最后找到一位农夫,他耕罢在树下乘凉,裸着上身,大汗淋漓。
使者问他:
你快乐么?
农夫说:
我自食其力,无忧无虑!
快乐极了!
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衬衣。
哎呀!
我没有衬衣。
这位农夫颇似我们禅门之一丝不挂。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
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
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
有源律师来问:
‘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
‘用功。
’曰:
‘如何用功?
‘饿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不同。
‘何故不同?
‘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所以不同也。
’律师杜口。
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
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
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
常听人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深感烦恼,不见菩提。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为烦恼。
叔本华的哲学是:
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
没有苦痛便是幸福。
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
梁任公先生曾说:
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
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
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得从心里欢叫起来:
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
我们应该快乐。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赏析】这是一篇清新隽永却有着深刻哲理的散文。
人人都说皇帝好,可事实证明皇帝的日子却极少有快乐,竟然是那贫穷得连一件衬衣都没有的农夫快乐至极,这不正是境由心生么?
同是吃饭睡觉,可师傅是快乐的,徒弟是痛苦的,不也是境由心生么?
快乐不是刻意地追求,快乐会于不经意间降临。
娓娓道来,既有自己的深刻体验,又有对他人智慧的借鉴,正所谓睿智行文,快乐融于其中。
寻找艳阳天
你真该去见见雪儿,每每看见我面无表情地发呆时,志宣总会说,你不知道她有多乐观,多阳光,如果有一天你能像她那样快乐,我也就放心了。
不管怎么说,我得承认我有与生俱来的孤僻。
我会无缘无故地烦心。
我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我会躲在一个小小的黑影中很久,不逃也不前进。
我很消极,这是事实;
我的世界里没有阳光,这是事实;
而这些事实的规模在爸爸妈妈有了各自的新家庭后无疑更大了。
于是我决定去看看雪儿,我并不是害怕孤独,我也自信我的世界里可以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