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4579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Word文件下载.docx

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3,4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4,650亿千瓦时,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电力工业已经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500千伏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线路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将基本形成大区联网,打破各省自我平衡的局面,实现更大区域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1998年开始城乡电网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完善了配电网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制约城乡居民用电增长的因素。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的增长,必将进一步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预计“十五”期间每年将净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2001年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2001年中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01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为7.3%,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4,5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接近8%。

2001年中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①各行业用电量持续增长

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

前10个月,全国累计完成发电量11,7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6%,2001全年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在7.8%左右。

从各行业用电情况看,除石油加工业和木材采运业外,各行业用电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建材及非金属采矿业、其他采选业、纺织、橡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行业在较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机械、造纸、炼焦炼气等高耗电行业也保持了8%以上的较高用电增长水平。

第一、二、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比重为3.8:

72.6:

11.1:

12.5,与上年相比变化的趋势仍是一产、二产比重下降,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

②电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各地区用电水平均比同期有所上升,地区之间用电增长不平衡。

2001年前10个月的电力生产情况表明,由于电源地区的分布不均衡,有个别地区在一些特定时段出现用电紧张。

从各大跨区电网和独立省网的情况看,东北、华中、海南和川渝电网电力装机富裕较多,而本地区用电需求增长相对平缓,电力供大于求;

安徽、内蒙古、山西有一定富裕,西北、福建、华北、华东、山东、贵州电网供需基本平衡,相对于需求增长,广东、浙江、河北南部地区和宁夏电力装机比较紧张,电力需求难以有效满足。

③各电网之间交换电量规模扩大

东北和华北在2001年5月份实现跨大区联网,到9月底,东北送华北的电量已经达到11.5亿千瓦时;

华东净受华中的电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净受电量达到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47%;

二滩送四川和重庆的电量分别达到63.4和23.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49%和92.5%;

西电送广东的电量达到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3%;

山西、蒙西送京津唐电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④高峰负荷继续增大

2001年电力负荷变化进一步加大,受七八月份高温天气的影响,华北、华东、华中、南方和西北电网负荷增长较快,福建、山东、海南和新疆等独立省网的负荷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电网中只有东北和川渝电网最高负荷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88%和0.84%。

从负荷特性变化情况看,高温天气对负荷的影响更加显著,空调降温负荷使得各电网峰谷差进一步加大,高峰期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

⑤“西电东送”工程南部通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1年电力行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之一是“西电东送”建设继续深入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西电东送”工程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一起,是西部大开发的四项跨世纪工程。

其中“西电东送”被称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西电东送”由南线、中线和北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南线是“十五”期间建设的重点。

“西电东送”南线建设目标是:

到“十五”末实现云南、贵州和广西向广东送电规模700万千瓦,三峡向广东送电规模300万千瓦。

二、发展趋势

(一)电力需求预测及分析

1、电力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

分析、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结果,预计“十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5%,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一些,但相对“九五”各年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将比较平稳,电量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

预测到2005年中国年发电量将达到17,500亿千瓦时以上。

2、用电构成将继续发生变化

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电力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减小,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

工业内部高耗电行业(冶金、化工、建材等)和传统行业(纺织、煤炭等)用电比重减小,低电耗、高附加值产业的用电比重相应提高。

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逐步推进,预计第一产业用电将稳定增长;

第二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单位产值电耗将进一步降低,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会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将逐步上升;

城乡居民用电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各地区供需平衡的差异将逐步缩小

在总量基本平衡的同时,当前各地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东北电网、福建电网和海南电网电力装机过剩较多。

华中电网和川渝电网由于水电比重较大、调节性能差,丰水期电力过剩。

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山东电网和广西、贵州、云南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电网中的局部地区存在短时供应不足的情况。

广东电网2000年以来,在用电高峰期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十五”期间,随着进一步实施宏观调控和电网之间的互联,各电网之间的供需平衡差异将逐步缩小。

初步分析,东北电网、海南电网供过于求的情况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广东、浙江、河北南部等局部地区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十五”初期有可能加剧;

其他地区将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4、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将趋于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行各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趋明显。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影响企业的用电水平。

电价高于企业的承受能力时,用电量明显减少;

二是影响高耗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分布和现有布局。

高耗电产业将纷纷由电价高的地区转移到电价低的地区,致使各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将更多地受到电价水平的影响。

5、负荷增长速度将持续超过用电量增长速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电力负荷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

特别是随着空调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气温对用电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部分省份全年最高负荷逐步由冬季向夏季转移,导致年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增大。

今后负荷的增长将继续高于用电量的增长,调峰矛盾日趋突出,电网需要的调峰容量逐年增加。

“十五”电力供需的矛盾将主要表现在调峰能力不足,或是调峰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需要。

(二)2002年电力行业展望

1、电量增长速度稍有回落

①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2002年预计国内GDP增长可以达到7%,低于2001年全年7.3%的增长率。

国际经济形势情况不乐观,直接影响到中国2002年的出口形势。

因此,2002年促进内需持续扩张和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此外,由于全球性生产过剩、物价下降、过度竞争将更加突出,也会间接传导到中国,加重中国已存在的通货紧缩压力。

受国际需求下降、国内需求不足的双重影响,中国市场发展中的通货紧缩问题仍未得到缓解。

从目前情况看,内需持续扩张的基础尚不稳固,2002年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可能略有降低;

有关专家预计2002年投资增长将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综上所述,2002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走势对电力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

2002年用电增长速度将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6%-7%。

②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电力供需形势,2002年中国电力行业将出现以下形势:

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电力需求也将会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

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全国范围内电力供需仍将维持低用电水平下的买方市场的格局,不会出现全国性的缺电局面,但在前几年供需基本平衡,最近几年没有新增装机或新增装机容量很小的,以及一些水电比重较大的个别地区,在高峰时段或枯水期缺电现象还会出现。

电力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高峰期电力短缺,峰谷差进一步加大,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还将进一步加大。

2、煤炭价格变化对电力行业产生影响

中国煤炭价格2002年将稳中有升,预测2002年煤炭平均价格上扬5-7%,因此部分地区火力发电企业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

2001年,中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基本稳定,煤炭价格出现了几年来所没有的恢复性增长,全国煤炭库存明显减少,煤炭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上升趋势已确定。

一旦部分地区煤炭价格上涨太快和幅度太大,政府有可能采取措施行政干预,也不排除考虑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国家和各省明年将对具备安全生产,符合煤炭生产条件,不影响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的乡镇煤矿逐步进行重新验收、发证,恢复生产,但在短期内小煤矿产量不会有明显增长。

(三)电力体制改革

国务院于2002年4月12日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实施。

1、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国情出发,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力体制。

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配套推进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步骤、分阶段完成改革任务。

2、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3、“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

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

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

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

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4、改革方案

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除华能集团公司直接改组为独立发电企业外,其余发电资产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3~4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企业,由国务院分别授权经营。

在电网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组建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和华中(含重庆、四川)五个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西藏电力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

南方电网公司由广东、海南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在云南、贵州、广西的电网资产组成,按各方面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由控股方负责组建南方电网公司。

5、电价制度的改革

理顺电价机制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将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

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上网电价由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

对于仍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电网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最终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

6、监管机构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将正式成立,并按照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7、改革进程

国务院的通知要求,电力改革的实施工作要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组织,区别各地区和各电力企业的不同情况,重点安排好过渡期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在总体设计下分阶段推进改革。

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已在统一部署下,着手开展改革的各项工作,预计2002年年内将完成企业重组的各项主要任务。

三、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

“九五”期间,中国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扭转了连续20多年的缺电局面。

2000年中国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0%—20%,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按电力弹性系数0.8测算,2005年相应需要发电量18,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5%,发电装机容量约40,000万千瓦,年均增长4.6%,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发电量将达到23,6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约52,000万千瓦。

(一)电力行业“十五”发展与结构调整目标

1、电源

努力改善电力投资环境,保持相应的电力建设规模,保持电力供需的平衡。

“十五”末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9,000万千瓦,其中水电9,500万千瓦,火电28,600万千瓦,核电870万千瓦,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120万千瓦。

2、电网

“十五”期间,全国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2005年末,除新疆、西藏和海南外,各相邻电网基本实现互联,电网结构更加合理,具备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能力;

全国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达到23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6.7亿千伏安;

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协调发展,通信网络整体能力大幅度提高;

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平均达到99.9%,部分重点地区达到99.99%;

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7%以下。

3、技术装备

继电保护、电网稳定控制、超高压输变电、水电筑坝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加快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空气冷却机组、洁净煤发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核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和电力环保装置等设备的国产化步伐;

直流输电、5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电力环保技术等,具备独立的设计、建设和设备供应能力;

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检测与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有关电力节能环保技术以及迫切需要的难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掌握占据未来电力科技制高点的技术。

4、环境保护

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全国火力发电厂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的排放水平,并力争有所降低。

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废水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

5、农村电气化

在农村电力“两改一同价”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农村电气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实现农村电气化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一县一公司。

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有较大增长;

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建成一批电气化县、电气化乡(镇)和电气化村。

到2005年,全国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进一步减少无电农户。

(二)“十五”计划中电力行业的焦点问题

1、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

  ①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

  电网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继续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扭转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的局面,实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电网互联和受电端网架的协调发展。

同步做好二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重视配电网建设,继续做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优化配电网络,城网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控水平,提高电能质量。

加强和优化农村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损耗,以适应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②努力推进全国联网

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

继续加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西电东送通道;

建成七项电网互联互供工程,即:

东北与华北联网、福建与华东联网、西北与华中联网、华中与华北联网、川渝与西北联网、山东与华北联网以及三峡送电广东;

做好山东与华东联网的前期工作。

同时,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各电网主干网架。

  2、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

加强技术改造,努力提高现有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

利用现已成熟的技术手段,对国产20万千瓦和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继续进行更新改造,使平均供电煤耗降低10-15克/千瓦时,主要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达到50%左右,提高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合理延长机组寿命,电厂自动化达到集控水平。

对部分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水电站无病、险坝,提高水电站自动控制水平,保持大中型水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的稳定;

对部分水电站进行扩机增容改造,提高出力和调节能力。

  3、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

  积极发展水电。

重点开发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红水河、澜沧江中下游、乌江和黄河上游等流域的水电资源。

调峰能力不足、系统峰谷差大的电网,在对各种调峰手段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技术经济性较好的站址,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十五”期间,开工建设龙滩、小湾、水布垭、构皮滩、三板溪、公伯峡、瀑布沟等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改善水电电源结构。

同时做好水电河流规划和重大水电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保持必要的前期储备。

  优化发展火电。

不断优化火电的机组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实现火电技术的产业升级和更新。

要继续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压缩小火电,努力实现“十五”期间关停小火电和替代老旧机组共2500万千瓦的目标;

严格限制常规小火电的发展,不断提高大机组和高性能机组的比重;

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建的燃煤电厂主要采用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参数、高效率、调峰性能好的机组。

在山西、陕西、内蒙和西南等能源基地建设矿区、坑口电厂,向东部及沿海缺能地区送电,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全国联网。

积极引进和发展超临界机组,推进循环流化床等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快循环流化床锅炉和脱硫设备的国产化步伐。

  适量建设天然气电站。

在沿海缺能地区及大城市,根据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以及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适量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促进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电网调峰能力。

  适当发展核电。

适当开工建设核电国产化驱动项目,逐步实现核电自主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的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

加快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在新疆、内蒙、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开发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场。

继续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

 4、促进西电东送

  调整东西部电源建设的布局,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

在加快西部地区电力资源开发进度的同时,合理控制东部地区常规燃煤电厂的建设,为西电东送提供市场空间。

  在南方互联电网重点做好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工程。

开工建设龙滩、小湾和构皮滩等大型水电站,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当建设燃煤电厂。

主要建设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昆明经罗平至天生桥、贵州经广西至广东三项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以及贵州至广东、三峡至广东两项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在中部电网配合三峡水电站的建设,重点配套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总规模为交流500千伏输电线路6900公里,直流500千伏输电线路2200公里,交流500千伏变电容量2475万千伏安,直流换流站总容量1200万千瓦。

其中约60%的三峡输变电建设工程在“十五”期间完成。

疏通四川电力外送的电网通道,为四川电力东送创造条件。

北部电网在现有山西大同至北京房山、内蒙丰镇经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三回500千伏西电东送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加大蒙西、山西向京津唐送电力度。

到2005年,京津唐地区接受蒙西送电容量超过270万千瓦。

加快开发西北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陕北和宁夏煤炭基地坑口电站的步伐,努力实现向华北电网送电。

  5、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在继续做好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加大对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力度。

严格执行“两控区”政策,位于“两控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或在建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火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设施;

位于“两控区”范围内已建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火电厂,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施或采取其它具有相应效果的减排二氧化硫的措施;

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在大中城市的城区及近郊区不再新建燃煤电厂;

其他地区的火电厂,也要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在“十五”末期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初具规模,30万千瓦及以上的国产湿法脱硫机组投入运行。

  6、大力开展电力工业节水、节油工作

  加强火电厂的节水管理,在新建火电厂推广应用成熟的节水和废水回收技术,加大对现有火电厂节水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强对新的节水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

在长江中下游、沿海等丰水地区新建的火电厂,推广直流或半直流供水技术;

在严重缺水地区新建的火电厂,推广空冷技术;

在其他地区的火电厂,推广使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的稳定剂,以减少用水消耗;

在供热电厂,推广供热回水处理与利用技术。

全面推广高浓度水力冲灰和干除灰、除渣技术。

对燃油电厂实施燃煤和水煤浆代油技术改造,或结合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实施天然气代油技术改造;

对仍在使用大油枪的燃煤机组全部完成采用小油枪的技术改造;

通过改造提高锅炉在低负荷下的稳燃能力,减少助燃用油;

积极开展等离子无油点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同时加强管理,降低机组停运次数,以减少火电厂点火用油。

  7、推进农村电气化事业

  农村电气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县级供电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革。

优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