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2743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负责相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

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

负责宫廷车马

 

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答案】D

【解析】表格反映了秦朝九卿既要负责国家的事又要负责皇室的事,这就体现了秦朝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表格未体现出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秦朝九卿职到后来有变化,所以未为历代王朝所沿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相互制约的原则是唐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3.自西晋至南朝,或设承相,或设司徒,废置不一,但若要总揽朝政大权,必须加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行,否则只是赠官,并无实权。

据此可知,三省体制形成的过程中,最初握有实权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司徒

【答案】A

【解析】必须加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行意在强调尚书省最初握是拥有实权的,故本题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必须加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行。

4.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

“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

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

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

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

B.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

D.声赶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解析】材料中的比例数字可以直接看出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其实仍然是多处在社会上层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B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

多处在社会上层说明了并未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科举考试和九品中正制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抓住比率的高低,强调社会上层然是最多的。

5.北宋时期“佐天子执兵政”的官员是

A.转运使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枢密使

【解析】密使相负责军队管理,尽管他本人不能调动军队,但是一般军队出征的命令是经由皇帝发出之后,经过枢密使掌管的枢密院传达到将领那里的,被称为“佐天子执兵政”的官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转运使负责财政不负责军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参知政事也不执兵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也不执兵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6.以下是对明朝内阁首辅一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内阁首辅的设置削弱了君主专制

B.内阁首辅一直位居百官之首

C.内阁首辅是中枢机构的决策者

D.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

【解析】内阁首辅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其权力的来源是皇帝个人的信任程度,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内阁首辅的设置加强了而非削弱了君主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内阁首辅并非一直位居百官之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内阁首辅不是决策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7.在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文明演进历程中,君主专制制度曾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对这一作用认识准确的是

A.该制度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

B.该制度有利于解放人民思想从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该制度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该制度有利于避免政治腐败

【解析】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积极之处,这是基本识记点,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君主专制制度不利于解放人民思想,也不利于科学技术进步,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该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该制度会产生腐败,不利于避免政治腐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分清哪是积极作用哪是消极作用即可。

8.19世纪后期,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药材、衣服无不课税,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药剂、衣服,却享有免税的特权。

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领事裁判权

B.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解析】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所以才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领事裁判权是司法权力,和税收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资本输出,和税收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开放通商口岸和享有免税的特权无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考查的是关税问题而只有协定关税才直接涉及到关税问题。

9.近代某条约规定:

“惟现在江上下游均有贼匪,除镇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该条约中的“贼匪”是指

A.清朝军队

B.太平天国

C.义和团

D.同盟会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允许西方列强商船进入长江流域通行,此举可以争取列强的扶持,两者联合便可共同镇压天平天国运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贼匪”是指太平天国而非清朝军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而非义和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而非同盟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0.“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

”上述材料重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胜利,在东亚确立了新的格局,确立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鸦片战争未确立新的东亚国际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太平天国运动和新的东亚国际关系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未在东亚确立了新的格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

1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评价抗日战争“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由此说明了抗日战争

A.为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B.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枚关的转折点

D.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解析】材料反映了抗战壮大了党的力量,提高了党的力量,从而也就为新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而非抗日战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党的历史上生死枚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而非抗日战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涉及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而非五四运动、遵义会议等。

1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

“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卜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

”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革命在农村开展的客观条件,即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社会的不平衡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是论证革命的条件而非革命成功的必然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指明农村革命的重要性而非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下图是日本对外扩张示意图,黑色和灰色代表不同时期扩张的范围(含日本本土)。

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A.《马关条约》签订后

B.《辛丑条约》签订后

C.九一八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解析】图片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图片和《马关条约》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图片和《辛丑条约》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七七事变后是平津被日本占领,选项D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14.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事件是:

“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

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完全是背道而驰。

”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

B.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l949年的北平和谈

【解析】材料反映了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共产党则力争取得合法地位的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而非南北和谈,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而非国民党一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而非北平和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

……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上述材料见于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之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而和材料中的中央人民政府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原则,不会允许材料中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不涉及合作社经济等经济形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6.以下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情况统计表》,该材料最适合用于研究改革开放时期

A.一边倒政策的放弃

B.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转变

C.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多边外交的形成

17.伯里克利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

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

A.普选制

B.选贤任能

C.法治

D.群众监督

【解析】材料强调了有长处有才能的人就能受到提拔重用,这是典型的选贤任能原则,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普选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法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体现群众监督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8.依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如果不归还某物,物的所有者可以直接将持有者殴打或卖为奴隶。

而后颁布的《论告示》第51编中规定:

“当依据判决应当返还某物的人,不服从判决,不返还物品的,如果仍继续持有该物,那么承审员将依职权裁定由司法警察强制转移占有,并判处物的持有者返还孳息或返还取自该物的一切收益。

”这说明

A.罗马法诞生后,就已告别了习惯法的野蛮规定

B.罗马法追求公平和公正

C.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罗马法已近完备

【解析】不归还某“物”、“物”的持有者等字眼意在强调罗马法是特别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习惯法的某些野蛮规定仍然被保留下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公平和公正问题,只是强调保护私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体现罗马法是否完备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9.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发展过程中,英国人威廉·

米特福出版了八卷本的《希腊史》,主旨在于阐明雅典民主政治的教训和“暴民”统治的弊端。

据此可知作者

A.为说明君主立宪制度是更理想的政治制度提供依据

B.认可直接民主制度

C.认为民主制是雅典衰落的唯一原因

D.倡导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材料是肯定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雅典民主政治的“教训”说明不认可直接民主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涉及雅典衰落的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暴民”统治的弊端说明不倡导君主专制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9世纪中叶之前,英国内阁只等于下院的一个工作委员会,不能算独立机关,因为只有得到下院的信任它才能够存在。

此言论的依据是

A.如果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只能集体辞职

B.首相与内阁共进退,内阁意见须一致

C.内阁是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的,内阁阁员除极少数外必须是下院议员

D.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拥有行政权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1.负责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曾在一封信中宣称,他起草的文件只经过富兰克林等人轻微的修改就通过了。

后经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宣言》其实被改动之处达86处,约占全文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内容占还删除了反对奴隶制的重要段落。

由此可知

A.对史料需要对其背景等方面做调查考证,进行史料批判

B.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非常高

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

D.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

【解析】材料反映了史料都有独特的背景,要结合背景进行史料的批判,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二手史料,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

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尽管具有主观性,但不一定没有可信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据统计,美国最高法院从成立到1946年,对国会通过的80件法案和州议会制定的几百件法律作了“违宪”的判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各州与联邦矛盾尖锐

B.美国议会对法院负责

C.最高法院是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

D.美国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

【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的司法是独立的,美国最高法院是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未涉及各州与联邦矛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美国是三权分立,不存在美国议会对法院负责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是三权分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23.《现代世界史》中讲道:

“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

”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A.议会拥有立法权

B.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D.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解析】德国保留了封建残余,具有保守性,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就是典型的体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议会拥有立法权体现的是民主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体现的是民主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主持帝国政府的是皇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4.《美国、俄国和冷战》一书中讲道:

“二战以美国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证明美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击败任何邪恶力量,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这还证明了全世界都应该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为此,美国为实现“全世界都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B.开始了欧洲复兴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解析】“美国的产品和思想”指的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反映了美国力图通过欧洲复兴计划来维护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未涉及杜鲁门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涉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涉及军备竞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某学生进行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下列标题最为恰当的是

A.《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缓和与动荡并存》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认》

【解析】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既经历了两极格局又经历了多极化趋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缓和与动荡并存》只适合冷战后的世界格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久以来,英国的议院定期集会,并且一直有一个和君主谈判政治事务的制度……同时,英国还有一个基于自由理念的合法的政治传统,依照这一传统,议院的成员及其在国内的拥护者在和君主发生冲突时可以而且应当提起申诉。

当英国君主试图收税,危害大地主与商人的利益,英国议会有效地抵制了君主试图侵犯他们权益的尝试。

总体说来,法国缺乏和英国相似的自由传统,也没有强大的代表机构。

君主和其他机构之间也没有互相商谈的传统,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在税收问题上就不发挥任何作用了。

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之前,议会没有怎么被召开过。

——【美】唐纳德·

卡根《西方的遗产》

(1)依据材料,归纳英、法在政治传统上的区别。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不同的政治传统对其近代政治体制建设带来的影响。

【答案】

(1)区别:

英国有自由传统,法国缺乏自由传统;

英国议会定期召开,法国议会不定期召开;

英国议会在税收等方面可以限制君主权力,法国议会在税收无法限制君主权力

(2)影响:

英国有议会限制君主权力.并逐渐形成了议会制君主制(有限君主制)为1689年《权力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创造了条件。

法国没有真正的议会制度,君主专制强大,使得法国革命艰难曲折,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法在政治传统上的区别主要从是否有自由的传统、议会能否定期召开、议会是否能限制君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对其近代政治体制建设带来的影响要上升到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只能去而立共和政体的高度进行解释,即英国议会能限制君权就可能会确立君主立宪制而法国议会不能限制君权法国就不可能建立君主立宪制,即要强调国情决定政治体制。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题目:

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阐述: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

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

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力“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

因此,中央集权制吸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时可以围绕中央官制的演变、地方管理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三个不同的角度中的任一角度进行解答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

据《孙中山全集》三至十一卷统计

——摘自李侃等《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请说明两个阶段的不同,并分析后期变化的原因。

【答案】说明:

前期认为政党的涣散是主要原因,后期认识更加全面,且深入到本质问题——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和发动群众。

原因:

孙中山多次斗争失败后寻求新的救国之路,五四运动以来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要分成两个阶段,主要突出前期是因为政党的因素而后期认识到了是没有发动群众,没有既反封又反帝,后期变化的原因既要孙中山伟大转变这个自身因素又要突出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党的帮助等外界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