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1416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版Word格式.docx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

汇入营溪。

③敧:

倾斜。

④嵌:

张开。

⑤逸民退士:

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

设置州郡。

1、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南流数十步南:

名词作状语,向南。

不可名状名:

名词作动词,说出。

3、翻译句子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4、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答:

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加以说明。

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

第10课《答谢中书书》检测题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

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

“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

“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

“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

”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D)。

A.及城溃及:

到了…的时候

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

于是,就

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距离

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

用来……的方法

【解析】D……的原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

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

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

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D.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

【解析】例句是用。

A因为。

B来。

C用。

D来。

3.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B)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

A倒装句,谓语前置。

B被动句。

C省略句,省略宾语。

D倒装句,宾语前置。

4.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四单智勇过人,带领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

B.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

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

D.“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

乐毅三年未或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

【解析】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是因为有田单守城。

南面而王,是别人的谗言。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来抵御燕军。

(2)汝何敢言若此!

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检测题

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

3、【中庭】院子里。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大概是。

6、【但】只是。

7、【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重财轻信》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③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④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⑤,舟迫⑥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郁离子曰:

“或称贾人重财而轻命,始吾不信,而今知有之矣。

孟子曰:

‘故术不可不慎也。

’信哉!

【注释】①贾人:

商人②浮苴:

水中浮草③无乃:

莫非,岂不是,难道不是。

④情绪低落的样子。

⑤浮吕梁而下:

乘船沿吕梁山顺流而下。

⑥迫:

迫近,这里是冲撞、触击。

1、下列同例句“渡河而亡其舟”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暮而果大亡其财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广故说言欲亡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解析】例句是丢失的意思。

A丢失。

B逃走。

C逃跑。

D逃亡。

2、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同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而”相同的一项是:

(D)

A、渔者载而升诸陆B、黯然而退

C、立而观之D、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解析】例句是表转折。

A表顺承。

B表修饰。

C表修饰。

D表转折

3、下列同例句“若渔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A、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C、马之千里者《马说》D、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

A倒装句。

B判断句。

C倒装句。

D倒装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孟子说:

“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以不谨慎”相信了啊!

B.”济阴之贾人”的做法从正面告诉了我们诚信对人的重要性.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这个商人用生命为代价告诉我们诚信很重要。

D.有的人说商人看重钱财而轻视生命,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知道真的有这样的事。

【解析】B反面。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人用船载着商人回到陆地,(商人)却只给他十金。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这就是那个答应给金子却不偿付的人。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2、【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4、【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5、【许】表示约数。

6、【缥碧】青白色。

7、【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9、【负势竟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1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2、【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13、【激】冲击、撞击。

14、【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5、【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1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17、【鸢飞戾天】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18、【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9、【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20、【反】同“返”,返回。

21、【横柯】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22、【交映】互相掩映。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君将何之?

”汤曰:

“将往见伊尹。

"

彭氏之子曰:

“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非汝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令彭氏之子御御:

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

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赐:

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下:

下令。

【解析】D撤下。

2、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B)

君将何之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辍耕之垄上

C.若君欲见之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解析】例句是动词,往,到。

A的。

B动词,往,到。

C代词,他。

D主谓之间。

3、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所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

B.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

C.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止其见伊尹。

D.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

【解析】C彭氏之子是没有眼光,短视。

4、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个)药。

②君将何之:

您要去哪里?

③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

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

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

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

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竖:

童仆)追之。

杨子曰:

“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

“多歧路。

”既反,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奚亡之?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

“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

说符》)

【注释】1.杨子:

对杨朱的尊称。

杨朱,战国时哲学家。

2.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3.亡:

丢失。

4.既……又……:

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既:

不久5.率:

率领,带领。

6.党:

旧时指亲族,现指:

朋友,有交情的人。

7.竖:

僮仆(童仆)  8.歧:

岔路,小道。

9.奚:

(疑问代词)怎么。

这里指为什么。

10.(吾不知所)之:

到……去。

11.所以:

表示原因的虚词。

12.反:

通“返”,返回,回来,返还。

13.戚然:

忧伤的样子。

然:

……的样子。

14.移时:

多时,一段时间。

15.竟日:

终日,整天。

16.既:

已经。

17.损:

减少。

18.众:

众多。

19.奚:

哪里。

20.焉:

语气词。

21.怪:

对感到奇怪。

22.既反:

已经回去。

23.命:

教导,告知。

24.获:

找到,得到。

  【翻译】杨朱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与他(邻居)有交情的人,还请杨朱的小僮一起追赶。

杨朱说:

“呵!

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

“岔路很多。

”不久回来了,杨朱问:

“找到羊了吗?

“弄丢了。

”杨子问:

“怎么会逃跑呢?

“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我该到哪里去了,所以就返回了。

  杨朱(听了邻居说的这番话)脸色变得很忧伤,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

“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不说话,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不回答,他的门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导什么。

【习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亡:

丢失

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反:

同“返”,返回

C.既反,问:

”  既:

既然

D.杨子戚然变容      戚然:

忧伤的样子

【解析】C已经。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杨子之邻人亡羊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久之,目似瞑(《狼》)

【解析】例句是助词,的。

A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代词,指马。

C助词,的。

D补足音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心乐之(《小石潭记》)

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例句是意动用法,以……为怪。

A意动用法,认为……美。

B意动用法,以……为乐。

C意动用法,以……为亲。

D使动用法,使……苦。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

B.杨子认为丢了一只羊没有必要那么多人去追。

C.因为有很多岔路,所以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丢失的羊。

D.杨子的学生最终在杨子那里得到了答案。

【解析】D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1)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2)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

第21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检测题

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7、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