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41335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洛阳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

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措施(以柔术治天下):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的赋制,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三十税一。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光武帝下诏:

“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

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经过整顿,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故《后汉书·

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中兴:

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

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探究:

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及启示?

(1)同:

①从背景上看:

都是在国家统_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

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从内容上看:

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都提倡节俭等。

 

③从结果上看:

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

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3)启示:

盛世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轻揺薄賦;

都善于用人等。

2、识图说史:

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段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东汉彩绘击鼓说唱俑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2、表现: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梁冀立了3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做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3、危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史料: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候。

(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

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史料解读: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1、背景:

(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朽,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2)、自然灾害频发。

(元嘉元年)京师旱。

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2、原因:

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尖锐;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

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

3、时间:

184年

4、领导人:

张角

5、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织发起的起义

张角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他以宗教为形式,以免费行医治病为手段,组织了义军三四十万,编成了36方,各设统帅,在衙门上标记“甲子”,作为将来的攻击目标和进攻时间,并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6、结果:

失败

7、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使其一蹶不振。

群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

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知识小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选择题

1.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

2.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光武中兴的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刘秀 (  )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4.汉高祖与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A.退役兵士,免除若干年徭役

B.释放奴婢为平民

C.让战时逃亡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

D.惩处贪官污吏

5.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

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②④

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原因之一是(  )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7.有人说:

“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9.“发如韭,剪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二、材料题

10.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东汉兴盛】

材料一

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东汉衰败】

材料二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岁)

和帝

10岁

27

殇帝

1岁

2

安帝

13岁

31

顺帝

11岁

30

冲帝

2岁

3

质帝

8岁

9

桓帝

15岁

36

灵帝

12岁

34

少帝

14岁

14

献帝

9岁

54

材料三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

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

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2)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

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

系?

1.A2.A3.B4.B5.B6.B7.C8.B9.B

10.

(1)释放奴婢;

兴修水利;

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

精简官员。

“光武中兴”。

(2)黄巾起义;

太平道;

有组织、有准备。

(3)由于即位

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民发如韭,剪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

”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2.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4.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5.后世将刘秀建立的政权称为“东汉”的原因是( 

A.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刘秀起兵于东方

C.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6.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 

A.外戚和将军B.外戚和宦官C.将军和宦官D.将军和豪强

7.东汉初期,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史称(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二、填空题

8.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的境地。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9.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0.光武中兴新朝:

________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他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

________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又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

“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13.光武帝刘秀在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灭亡以后,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重建了汉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邦在西汉建国初期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2)刘秀在东汉建国初期采取的政策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相同的内容 

(3)刘邦和刘秀的措施分别为哪个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4.阅读下列材料: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请回答:

依据材料,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参考答案

1、A2、C3、D4、A5、D6、B7、A

二、填空题

8、张角 土崩瓦解9、外戚 宦官

10、公元9 王莽 新朝 公元25 刘秀 洛阳 东汉 奴婢 郡县 少数民族 光武中兴

三、材料解析题

11、

(1)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2)西汉:

文景之治;

东汉:

光武中兴。

共同措施: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3)汉武帝: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

光武帝: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

12、

(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13、

(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及兵役。

(2)相同:

都下令释放奴婢;

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3)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

14、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端腐朽黑暗;

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生活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