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40498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 职业教育体系Word格式.docx

 

二、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依据

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依据的。

职业教育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确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必须以中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条件的现实及其未来发展的要求为主要依据。

(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确立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首要依据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

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科学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制约,而科学技术现代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必须依赖于职业技术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十分迫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人才类型的多样化,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①我国农村正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②我国城市工业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临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转折。

③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别、低水平、不平衡的状态。

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多层次、多类别,决定了我国劳动力素质的需求,也是多层次、多种类的。

(二)国民经济结构是确立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重点依据

国民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有机构成。

其中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等。

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各自内部的比例,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

在社会领域的多种结构中,经济结构是基础结构,居于支配地位。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形成后,必将对社会总体结构中的其他方面生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教育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与结构,也必然要与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1.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确定要与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相适应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三资”企业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我国集体和个体经济安置就业人员已占有安置总人数的40%左右。

多种所有制结构对职业教育结构和体系有制约,劳动就业结构的改变,必然要求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形式、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上,要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其基本对策就是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确定要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产业结构是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而形成的社会生产结构。

就产业结构而言,有一类、二类、三类产业之分,每类产业又由各自不同门类的生产部门所组成。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看,一类、二类产业将向三类产业转移,第一产业部门就业人员比例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部门逐年增加。

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达、国家富有的标志。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迫使原来的劳动力转换生产部门,从而带来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

这就要求社会就业人员必须具备适应职业结构变化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即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结构。

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必然要求教育结构要多样化。

必须加强对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并以此为契机,构建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

3.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确定要与国民经济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技术结构,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的技术装备及其产品的技术状况所表现出的比例关系。

技术水平的层次,通常以产品的技术含量为标志。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活动,逐渐被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所代替。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技术生产装备的进步,必然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工将越来越多,“蓝领工人”将逐步由“白领工人”所代替。

(三)职业教育自身优化的要求是确定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必要依据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教育职业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局面。

在体系和结构上,逐渐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并在已有一定数量的初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向这两头伸展的格局。

但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就其体系与结构而言,也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比例失调、学制混乱、政出多门的问题。

从纵向结构说,比例失调的突出表现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过少。

从有关数据对比中看出,技工培养人数还不及技术和管理干部培养人数的二分之一。

从横向结构说,同样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制也较混乱,有的2年,有的3年,有的还是4年。

从管理体制说,技工学校由劳动各部门综合管理,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由教育部门综合管理,这就难免政出多门和各自为政。

第二节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与范围

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是一个多因素、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结构,既具有宏观结构体系,也具有微观结构体系。

宏观结构体系主要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分布结构等;

微观结构体系主要有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专业课程结构、教师队伍结构等。

一、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职前、职后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就业准备教育和在职培训构成了这个体系的两大部类。

(一)就业准备教育

在这方面,既有培养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高级技工学校,又有培养中等程度的技术、管理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和部分职业高中,还有培养较高层次技术人才的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师范学校以及普通高校办的职业技术学院。

在新世纪,要使企业新增职工基本上能受到必需的职业教育,使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者获得必需的实用技术培训,现有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仍难以适应。

为了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要依靠和鼓励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联合举办职业教育。

第二,要大力兴办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特别是在尚难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济下发达地区要适当发展初级职业教育。

第三,在经济发达地区,要努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学院。

第四,职前与职后职业技术教育要形成一个整体,发挥一校多功能的作用,努力提高职前培训质量,减轻职后培训压力。

(二)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包括城市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两大网络。

在城市职业技术培训方面,既有以全员培训为特点的职工教育,又有劳动部门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对待业、转业、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

农村的职业技术培训,根据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现状,走的是一条农、科、教三位一体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道路。

主要是把各类实用技术,根据各地农村资源不同的情况,加以推广和应用,达到增加生产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因此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结构网络是由以下五个层次构成的。

(1)初等实用技术培训

(2)中等实用技术培训,即达岗技术培训

(3)初等职业技术培训

(4)农民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5)高等专业技术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服务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除了作为主体或核心的结构体系外还包括为主体服务的其他体系,如人才预测、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课程教材、职业教育科研、经费筹措体系等。

(一)人才需求预测体系

以社会劳动资源调查为前提的社会劳动力和各类人才需求预测体系,是职业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

它是把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何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

预测什么?

(二)师资培训体系

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尽快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行业配套、数量足够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并使之形成体系的一个关键问题。

职业教育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来源和进修培训,应主要依靠现有各类高等院校进行。

职业技术学校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可选拔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的优秀的毕业生,送对口高校进行培养。

此外,还要制定政策鼓励专业对口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技术学校。

(三)职业教育科研体系

建立并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科研必须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的研究方向,为繁荣和发展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做出贡献。

我国职业教育科研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一批专门研究机构,成立了职业教育学术团体,如全国和许多省、市建立了职业教育学会,出版了许多种职业教育刊物。

第三节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基本要求

一、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要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

在教育系统中,不同的教育其性质和任务都不一样。

基础教育是各种教育的基础,是国民素质的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方向、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基本能力和健康体魄等方面为将来的社会劳动者奠定基础。

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等方面的研制、开发以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成人教育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职业教育中研修提高和转换职业教育的部分。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或管理实践活动的专门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它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整个专门技术人才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类型和层次也最多,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较大的影响。

职业教育体系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都是教育整体中相互衔接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二、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要与专门技术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

人才结构,主要是指人才类型和层次的结构。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它的体系和结构必须与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结构相适应。

人才结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步向多类方向变化。

工业生产促使制造业的人才结构从单一的手工业工人演变成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两大类,进而又发展出介乎技术工人与工程师之间的技术员类型的人才。

①比例结构上,技术员要几倍于工程师,生产经营才能正常地、高效地进行。

②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以逐步形成从低级到高级的多层次化的序列。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门技术人才要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因而也必然成为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与结构。

三、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层次要依据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规格来划分

职业教育的层次,主要应以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规格划分。

按照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可以划分为:

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

四、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应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合起来组成一体

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才合理流动的需要,劳动者需要不断扩大、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就业者因转换职业,也需要重新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需要建立起终身教育的观念。

职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是对新增劳动力就业前的准备教育,这远非人力开发的终结。

职后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劳动者的再教育,是职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继续。

五、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应含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培训

各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是构成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骨干。

受教育者在学校里学习较系统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取得一定学历资格或专业技术等级,学习年限较长。

职业技术培训主要是针对为掌握某一方面专业知识或技能而进行的教育,一般不要求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不以取得学历资格为目的。

通常以短期学习为主,目的要求多样,形式不拘一格。

各种非正规的职业技术培训所以重要,这是因为社会对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不可能仅靠正规的职业教育来满足。

一方面有许多职业岗位并不需要经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只需经过一定的短期培训就可达到从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量已就业者的提高、扩大、更新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是以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只有多种多样的培训才能适应多种多样的要求。

六、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类别通常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提并论,四大教育类型的关系(见表2-1)。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和相对独立的质的规定性。

为了直观地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妨先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进行比较,找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点,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如表2-1所示)。

图2-1 不同教育类型关系示意图

注: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反映了三类教育的性质,成人教育是以教育对象的年龄作为划分标准的,成人教育实施前三类教育。

表2-1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主要属性比较

       教育类别

属性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合格的社会公民,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熟练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级专门人才(工程型、研究型、高级经营或管理人员等)

专业性

不分专业

分专业和工种

较宽泛的专业性

组织系统与管理

相对统一、规范,办学实体自主权小

比较灵活、多样,办学实体自主权大

有宏观的规范,办学实体自主权较大

教学指向性

综合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职业或职业领域

学科或专业领域

周期性、时效性

周期长、缓效性

周期短、职业针对性强

周期较长、显效性

教育特性

基础性、普通性(强迫性)统一性

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

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学术性

教育重点与要求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专”为本位,“多能”谋划发展,适应职业更新的需要

培养研究开发能力、自学能力、求新异

办学定们与导向

为升学做准备,升学导向兼顾就业

为就业、转业做准备在职进修、提高业务水平,以就业为导向

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培养高层次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和高层次工程建设人才,创新与创业导向

课程特点

以基础性学科课程为导向,以理论教学主为,课程内容相对封闭

以活动课程为导向,突出实践性教学,课程内容相对灵活

以系统的学科课程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内容相对开放

通过表2-1比较,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有许多特点,但必须指出这些特点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

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且职业教育与其他两类教育呈交融的趋势。

在职业教育中,也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训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特别在发达国家,随着义务教育的延长以及教育的社会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线开始模糊起来,职业教育普通化和普通教育职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中等教育阶段把普通与职教育截然分开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职教与高教的关系更加密切,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都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体。

从理论上讲,凡是关系到人的谋生、就业、职业能力提高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均属于职业教育性质。

但现在职业教育的主体仍然被确定为:

基础教育之后分流出来的;

大学(本科)程度以下;

为各行各业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部分。

第四节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制度也称作教育体制,是指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组织系统、各种教育机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

教育制度一方面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管理体系,如各级各类的学校与教育培训实体、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拨款与筹款系统、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支持与服务系统等;

另一方面是教育机构和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和机制,如教育的法律、法规、条理、方针、政策等。

教育制度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特点:

一是对学校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层次的客观制约性,如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的时间与年限;

二是教育制度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三是教育制度具有历史性、创新性,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

学制一般由纵向划分的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和横向划分的教育层次所构成。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中,学校教育系统可以横向划分为偏重学术性的和偏重应用性的两种学校系统。

同时,各种学校系统又可以纵向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层次。

(一)学制的意义

学制是随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干预和管理而不断完善起来的。

到了近代,一些先进的国家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本国的学制。

1.国家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总体设计

教育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

这正是现代教育制度产生和不断完善的强大推动力。

教育生产人力资本,满足了现代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政府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并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综合平衡,积极发展。

如国家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强制性地对一定年龄组的人群实施免费教育,旨在生产初级通用性人力资本,提高全民素质。

2.统一标准,体现平等

学制对各种学校的层次和类型等规格做出明确规定,同一层次、同一类别的学校都具有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且对学校的组织、课程、入学条件、招生对象、毕业学历等基本标准都有所规定,明确了各种学校系统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学校的关系,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规范和管理。

而且国家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保障所有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均等。

3.形成通畅的运行机制

现代学制结构一般是由纵横两个系统构成。

从纵向上看,划分为若干学段。

通常为四段: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段之间上下相承,彼此衔接。

学段内部也是由低级向中级再向高级递进,这种阶段分明、层次清楚的纵向系统构成了学制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教育的连续发展性、相对完整性、相对独立性及其体系完整性。

从横向上看,近一二百年来随着教育功能的分化和扩大,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从普通教育中不断分化并发展起来,使教育类型变得丰富起来,各类教育与普通教育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相互连接、贯通、交叉、合作,使学校教育系统成为有机整体。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也是一个国家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工结构的缩影,是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需要的映射。

合理的学制系统能够降低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多出人才。

但僵化的学制使学校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连续的系统,造成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投资的低效。

但无论如何,学制一旦确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学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二)学制的基本要素

根据学制的概念,学制的基本要素有三点:

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之间的关系。

1.学校的类型

“类型”指的是学校教育的性质,是普通教育还是专门教育,在专门教育中又可分专业型(研发型)、技术型(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三类,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及发展水平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努力体现现代教育为全民及其终身教育服务的本意。

2.校的级别

级别是指学校的层次与等级,这里既包含学校在整个学制中所处的学程阶段,如初等、中等、高等,也包含同类性质教育中的级别水平、如初级、中级、高级,正是由于学校的类型和级别的不同,产生了种种不同规格的学校,从而决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

3.学校之间的关系

学校之间的关系表明了学校在整个学制系统中的位置,反映了学校之间的平行、衔接、交叉等关系。

明确学校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学制的系统优势,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

我国的技工学校在类型上属于培养专门人才的专门教育范畴,而且是技能型的专门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中级熟练技术工人,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3年或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1~2年。

三、我国现行的职业学校制度

(一)普通职业学校教育制度

1.普通职业学校教育

初等职业学校主要设在一些九年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边远地区和农村。

如初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训练班。

有的地区普通初中采取3+1模式,即初中普通教育3年结束后,第4年主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训练,为就业做准备。

2.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主体和重点,主要的职业学校类型有:

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职业教育中心、技工学校或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法》中统称为中等职业学校。

3.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高职高专院校属于大专层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高、技校、俗称“三校生”)毕业生,学制2∽3年。

高职高专毕业生还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普通教育由地方组织、成人教育由国家统一组织)进一步取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专升本”全日制通常为2年,部分时间制为3年。

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即职业技术学院或高职学院,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既有专科层次,学制3年,也有本科层次,学制4年,直接提升了高职培养人才的学历层次。

有的高校还有职业教育研究方向的职业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成立,近年来有的改称为科技师范学院、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是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本科高校,这类院校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性和师范性相结合。

招生对象有两类:

一是高中毕业学生,学制4年,二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4∽5年。

目前,开始探索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硕士研究生。

图2-2我国现行职业教育学制示意图

(二)成人职业学校教育制度

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其重点是学校组织的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不论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职业性是其显著特征。

1.成人初等技术教育

成人初等技术教育主要包括基层的职工业余文化技术学校、乡镇农民技术学校,以及各种技术推广、上岗前或再就业培训等,招收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的社会人员,学制灵活,强调实用,培训结束发给结业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