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700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提升检测卷Word文件下载.docx

ABCD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A图,被测铅笔左侧没有和零刻度线对齐,故错;

B图,应用有刻度线的一侧与铅笔对齐,故错;

C图,是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故正确;

D图,眼睛的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故错。

正确答案是C。

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B.1.75mC.1.85mD.1.95m

【答案】B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并且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图中,分度值是1mm,鞋子的右端正好与25.1的刻度线齐,故读数应为25.10cm。

25.10╳7=1.76,故嫌疑人的身高应为B。

正确答案是B。

5.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答案】D

【解析】A、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选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卡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卡车是静止的;

故C错误。

D、以卡车为参照物,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6.2017年4月27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如图是它们成功对接时的情形,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B.月亮C.地球D.天舟一号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

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

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月球、太阳,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运动的,故ABC错误。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舟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

7.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解析】物体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D错误,C正确。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故B错误。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考点】平均速度测量。

【解析】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B.2m/sC.1m/sD.2.5m/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特点的理解,对于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要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

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

10.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

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

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

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1)前50m的平均速度为

(2)后50m的平均速度为

(3)百米全程用时:

t=6s+7s=13s;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正确答案是C。

11.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

A、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

故A正确。

BC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

v=

=

=4m/s,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至10s内物体静止;

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2m/s.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2m/s;

故B正确。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故D正确。

12.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5月17至27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行。

在百米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

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

A.2.5m/sB.3.3m/sC.7.0m/sD.11.1m/s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估算中学生运动会中男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中百米纪录略小于10s,即运动速度略大于10m/s;

中学生百米所用时间要超过10s,即运动速度要小于10m/s,不可能达到11.1m/s;

而2.5m/s和3.3m/s太慢,7m/s符合题意。

13.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速度的计算。

对选项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不正确。

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

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

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

表中可知:

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选项B不正确。

对选项C,根据v=s/t得: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

v刘=s/t刘=60m/(8.3-2.4)s=60m/5.9s≈10.17m/s,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选项C正确。

对选项D,根据v=s/t得: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

所以选项D不正确。

14.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A:

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

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

C:

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故D正确。

15.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

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解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的物体是运

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

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48分)

16.有些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会逐渐向边缘变薄,从侧面看上去的形状如图所示,请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角度来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测量。

【答案】便于刻度尺贴近(或“紧靠”)被测物体;

2.80。

(1)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目的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2)起始端没有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逐渐向边缘变薄,这样放置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能紧靠被测物体,便于测量。

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80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

物体的长度L=3.80cm-1.00cm=2.80cm。

故答案为:

便于刻度尺贴近(或“紧靠”)被测物体;

17.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右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纽扣的直径是cm。

【考点】长度测量。

【答案】1;

1.10。

【解析】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1cm对齐,估读为3.10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10cm-2.00cm=1.10cm。

1;

18.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s。

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考点】长度与时间测量。

【答案】367.5、2.50。

(1)用秒表读取时间时,首先要读取分针对应的分钟;

然后再读取秒针对应的秒。

图中,分针对应的分钟数是5.5min;

秒针对应的秒是37.5s。

故时间为:

5.5╳60s+37.5s=367.5s。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为3.50cm;

被测物体与1cm刻度线对齐,应减去1。

故被测物体长度为2.50cm。

正确答案是:

367.5、2.50。

19.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

说他是静止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地面、汽车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和汽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乘客就是静止的。

地面、汽车。

20.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

“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 

“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 

【答案】云层、月亮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月亮在云层里穿行”是以云层为参照物,月亮与云层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月亮为参照物,乌云相对于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是:

云层、月亮。

21.海口“双创”以来,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小谦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谦是  的,他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行500m的时间是  s。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答案】静止;

100

(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知道小谦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路程,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骑车时间。

小谦同学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同学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由v=

得,小谦同学骑自行车匀速行驶时间t=

=100s。

静止;

100。

22.“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

如图6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m/s。

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参照物及其选择。

【答案】5;

运动

(1)根据公式v=

计算平均速度;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1)长江索道全长s=1165m,单程运行时间为t=233s,

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5m/s。

(2)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游客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游客自己是运动的。

5;

运动。

23.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m/s,合  km/h.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600km,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  h。

战斗机飞行过程中需要加油机适时加油,那么,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答案】1800、2、静止。

(1)1m/s=3.6km/h,据此完成单位换算;

(2)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v=500m/s=500×

3.6km/h=1800km/h;

根据v=

可得,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的时间:

t=

=2h;

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与加油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1800、2、静止。

2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当时间t=s时,两车相距8m。

【答案】运动、4。

(1)学会由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是一项基本要求。

此题中,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也就是物体路程随时间变化规律;

从图像可以看出,甲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24m,一物体在4s内的路程是16m,故甲比乙运动快,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

这样两物体之间就会发生位置变化。

(2)由图可知,在物体运动时间为4s时,它们相距8m。

2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

【答案】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

(3)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

(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

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甲;

26.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过程中某段时间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cm,闪光灯每隔0.2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B位置做(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m/s。

【答案】减速;

0.5。

【解析】由图象知,AB、BC、CD的时间相同,AB的路程最长,BC、CD段距离相等,小于AB的距离,说明从B点开始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小于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AB段小球做减速运动。

BD段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sBD=2×

10cm=20cm,tBD=0.2s×

2=0.4s,

减速;

三、计算题(7分)

27.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

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答案】

(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

(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

(1)小明父亲追上小明所走的路程等于小明走的路程,由速度公式v=

可得;

(2)出发5min,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明经过的路程,再利用相对速度求出时间,用总路程减去小明父亲的路程就是相遇时离学校的路程。

(1)由v=

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

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

(5×

h+t)=10km/ht,解得:

h=5min;

(2)由v=

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

h=

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

v=v1+v2=5km/h+10km/h=15km/h;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

t′=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s2′=v2t′=10km/h×

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

s″=s总﹣s2′=2km﹣0.28km=1.72km。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