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3753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Word文件下载.docx

而武林中的点穴术恰利用了这一原理。

在人体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汇合的“处所”,或称人体内脏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处所”,“部位”就是人门所说的“穴位”,或“气血”,其学名为“腧shu穴”。

腧是输送的意思,就是可以于一定脏器具有连系的意思;

穴是说治疗穴位都有孔隙的样子。

武术中的点穴术则是将人体力量(施予物理刺激的劲力)或体内内气(通过气功发放的外气)通过点穴者手指部(另外也有用手掌、肘拐、膝(xi)盖或脚尖,但属少数)快速猛烈的点击对手的穴位,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线状或带状传导,影响(阻止或紊乱)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经气“,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经气”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经气(沿着经络途径运行的气)不通或阻滞---气血运行受阻或逆乱(根据中医学气行血也行,气滞血也滞的原理)——人体真气(又名元气、正气、精气、真元之气)不足——脏腑之气虚弱ruo(根据中医学脏腑理论)——人身动作机能失调(产生痛疼、酸软、麻木,昏晕乃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丧失反击能力。

所以,点穴术实具有”隔气穴之运转,使不流通”。

②、点穴术中人体穴位为什么有麻穴、哑穴、死穴及晕穴之分呢?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各个穴位均分属于各条经络,而经络又属于一定的脏腑,所以,某个穴位受伤后势必影响到某条经络,某个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病症。

如用点穴术点伤少海穴后。

因少海穴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心气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就会出现心烦、惊悸、少寐、多梦等心神不宁ning的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昏睡、昏迷、痴呆、谵zhan妄、狂躁等精神失常的症状。

另外心气不足时可使穴行淤滞zhi,出现面色青紫发绀gan(微带红的黑色)、四肢不温,甚至出现眩晕、神疲、气短、汗多等症状。

如用点穴术点伤天鼎穴后。

因天鼎穴属手阴肺经,势必导致肺气不足,影响肺功能,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qie也会影响真气的生成,从而导致全身气虚,出现体倦无力、气短、自汗等症状。

如果肺气在水液调节方面失于宣散,就会形成腠cou(肌肤上的纹理)理闭塞无汗等症状;

失于肃降,就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或尿少等症状。

如用点穴术点伤乳根穴或腹结穴后。

因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因脾升的是清气(水谷精气)胃降的是浊zhuo气。

清气不升,可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降也会影响清气的上升。

因此,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饱胀、恶心、嗳ai气、消化不良,腹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正由于点穴术所击之穴位不同,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症和后果也就不同。

这就是武术点血中麻穴、哑穴、死穴及晕血区别划分的原理所在。

③、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武术中的点穴术,十分强调按时点穴,按照我国古代经络学说,人体一身的筋骨,都有一定的部位,所属的经络,也是丝毫不紊,而气血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径和时间,即什么时候气血流至哪一经络,都有一定的顺序。

人体血液的循环及内气的运行,均发源于心脏,从子时起,按照日夜十二时辰周流于十二经内(任督二脉则不分时辰),首尾相贯,循行不已,阴经阳经互相连接,一脏一腑互相络属。

如此,循环,周流不息,以调节、营养、联系周身。

而人体的穴位在一天中随着气血的循环(即时间的变化)或打开(开)或关闭(阖he:

关闭)。

比如辰时(为北京时间七点至九点)人体气血走阳明胃经,胃经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着规律而打开,被称为“实穴”(所谓实穴,即指气血刚到达之穴)而此时其它十一经的穴位则,被称为“空穴”(所谓空穴,即指气血未达。

或气血已过之穴)。

若此时用点穴术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此两穴就由本来“开”转为“阖”,气血因受压刺激而停顿阻滞,不能流行,从而引起全身各部位麻木,不能动弹。

因此,在子时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比在其它时间点击此两穴技击效果就会明显得多。

这就是点穴术中“按时点血”的原理。

这在《点穴歌决》中也有类似说法:

“人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④、点穴术的救治原则

在点击某穴后可用手法将所闭之穴开启使受阻经络畅通,阻滞气血循行。

中医学认为,人体平时营(指营养物质)、卫(指有卫外的作用)、气(就是人的真气)、血(指由水谷之精微变化而成的物质)保持着平衡,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营养和护卫着人体,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机能。

如果营、卫、气、血发生了偏盛偏衰,或者循行发生障碍,就可以发生疾病。

如《内径》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意即卫气虚弱的时候,人体容易被邪侵袭。

又说: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这里指营、卫、气、血循行发生障碍时,产生痛的道理。

针对这些疾病原因,中医按摩手法就应用各种手法,如:

补虚、泻实、祛邪、扶正,以使营、卫、气、穴的偏胜得到纠正,循行得到畅通。

所以在点穴术按摩(也称解穴手法)时,首先辨别出哪个穴位被点,哪条经络受阻,哪个脏腑受损。

然后,随着经络的顺逆方向,应用各种补泻手法,推经络,走穴道,进行按摩,使经络畅通功能恢复,而调整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

如用点穴术点伤左阳明胃经的乳根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穴后,如在其背部用按摩法按脾愈和胃愈,掐足三里穴,可使胃经小肠经络畅通,胃肠肌能得到调整。

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按摩手法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穴位经络闭塞时间长久的缘故,气血离开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经络)太远,势必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

这样,难免对人体各个部位有所损害。

所以,在用一系列按摩手法解开被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使调和人体气血,按时到达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点穴基本功——

一、练眼功法

①水击法:

两脚分开,身体直立,目视盆水3分钟后、双脚蹲下,用右手招水击打双眼,待双眼不感觉发胀时,即此功练成。

②视香法:

身体平坐在椅子上,两眼平视,离身体10米正前方点上一炷香,眼直视香火,待双眼能视香火10分钟,即此功练成。

③看日月法:

每天清晨日出之时,双眼直视太阳,待月出之时,双眼直视月亮,直至双眼视太阳、月亮数分钟时都不感觉眼睛发胀时,即此功练成。

二、铁牛耕地功法:

双手伏地,两脚并立,臀部撅起,头相、身体向前方伸直,同时,身体向前方伸直时呼气,身体向上弯曲时吸气。

周而复始,反复练习(练到最高境界时,只吸气、不呼气)。

动作:

①两手距离与肩同宽,掌心朝下撑地,掌指朝前,两背伸直,两腿伸直并拢,勾脚以前脚掌着地,腰、胯部尽力向后弓起,腹部内收,比一般俯卧撑手脚之间的前后距离略近,臀部隆起,头部置于两手背内侧,下颚内收。

眼看前下方。

②上动不停,两背曲肘,两掌用力撑住地面,身体向下、向前以面部略近地面“擦地”而过,两足同时助力前蹬,塌腰,头部略抬起,眼看地面。

③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下,向前依次以胸、腹、胯等部位“擦地”而过,头部昂起,挺胸,腰胯顺展、伸平,臀部内敛,腿部伸直,身体重心略前移,两背随式挺直,眼看前方,上动完成后,中间不停,仍恢复原动,周而复始、反复练习。

要点:

①动作要连贯、协调、灵活、有力。

②初学此功时,也可以做原地俯卧撑上下曲肘“推起功”的练习,并同时将脚位逐步增高,增加其难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掌指功”的劲力,根据需要可配合各种手型的练习,如双拳面、掌背、虎爪、手指(四指、三指、单指)等针对性和交替性练习,以锻炼各种手型的力量和硬度。

③功法练习中,动作的伸展幅度要尽量做到“极限度”,同时肩、肘、腕关节要求灵活、有力,这样在练习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④呼吸方法是采取腹式逆呼吸。

及身体向后缩身动作时吸气,身体向前、向下俯身前伸动作时呼气。

三、拈花功法:

功法一

每天用双手拇指托住桌沿下方,食指、中指按在桌沿上面,作来回运动状,用力恰到好处,练到双手拈住筋脉不敢觉到筋痛,即此功练成。

功法二

用毛竹一根(约20公分长、50公分粗),粗细均匀,用刀刮光,每天用双手,母指托住毛竹背面,食指、中指按住毛竹正面,作来回运动状,用力恰到好处,练到双手拈住筋脉不敢觉到筋痛,即此功练成。

四、三指插:

①、每日用双手十指插大米数次,满百日为止。

②、改用双手十指插黄豆数次,满百日为止。

③、改用双手十指插沙子数次,满百日为止。

五、瓦楞拳:

(手指握拳似瓦楞状,故瓦楞拳)

①、双手每天用瓦楞拳在软物体上击拳数次,满百日为止。

②、双手每天用瓦楞拳改在相对硬度的木板上击拳数次,满百日为止。

③、双手每天用瓦楞拳改在一定硬度的木板上击拳数次,直至双拳能击断方砖时,即此功练成。

六、姜子拳:

(手指握拳似姜子状,故姜子拳)

①、双手每天用姜子拳在软物体上击打数次,满百日为止。

②、双手每天用姜子拳改在相对硬度的木板上击打数次,满百日为止。

③、双手每天用姜子拳改在一定硬度的木板上击打数次,直至双手姜子拳能击打自如时,即此功练成。

七、一指点:

身体面对某物体,站立成三七步,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拳,拇指靠在双手拳眼上,由腰带动手背用一指向一定硬度物体点击,双手轮流点击数次,直至双手一指能击穿一定厚度的木板时,为此功练成。

练功时要用洗手药方辅助练功,以防手指僵硬。

八、二指点:

身体面对某物体,站立成三七步,双手无名指、小指握拳,拇指弯曲,由腰带动手背用二指向一定硬度物体点击,双手轮流点击数次,直至双手二指能击穿一定厚度的木板时,为此功练成。

九、菜刀手:

①、(实劲):

在屋内掉一只沙袋,每日双手在沙袋上,上下来回搓数次,百日为满。

②、(虚劲):

每日双手用意、用气作上下、左右砍手数次,百日为满。

练到双手能砍断方砖,即此功练成。

十、实、虚、透劲练法:

凡习武之人,待有一定功力时,须要将实、虚、透三劲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实战应用技击时,才能应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辅助练功药方

①铁砂掌洗手方:

川乌3克,草乌3克,百部3克,天南星3克,半夏3克,透骨草3克,龙骨3克,海牙3克,蛇床子3克,刘寄奴30克,黎芦30克,地骨皮30克,紫花30克,地丁30克,狼毒30克,硫磺30克,精盐120克,花椒3克。

功效:

舒筋活血,散瘀止痛,辅助练功

制法:

将以上药物倒入锅内加上醋5碗,水5碗,熬至7碗即可。

用法:

每天练功之后,将药方加热(40度)后洗手即可。

②外用洗手方:

川乌10克,草乌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归尾15克,苏木10克,细辛10克,半夏10克,香附15克,八百力6克,透骨草10克,天南星15克,闹阳花6克,马钱子6克,猛力将军10克,狼毒3克,散血飞10克,

将上述药物装进玻璃瓶里加上1000克的高粱酒炮制一个月即可。

只能外用洗手,不能内服,有毒性。

切记、切忌!

③跌打万丸酒(内服):

大朗伞12克,小朗伞12,散血丹12克,铜钻12克,两面针12克,过山风10克,钻骨风,五味香8克,鸡骨茶10克,牛膝10克,五加皮10克,拐子豆8克,雷公子10克,元胡10克,桃仁8克,灵仙8克,红花20克,血竭20克,自然铜20克,闹阳花5克,

舒筋活血,散瘀止痛,辅助练功。

将上述药物装进瓶内加上1000克高粱酒炮制一星期后方可服用。

用量:

练功后每次只能服9克,切记!

④沙包加放药物:

绿豆、红花、桃仁、桂皮、乳香、没药、五加皮、续断、花椒、只壳、全当归。

配制法:

50公斤重的沙包,以上药物一般各加放20克或50克,将药物碾成粉末加入沙包内即可。

——穴位、经络详解——

一、经络及穴位

(一)、经络系统表(略)

(二)、三十六要穴

三十六要学实际分布在手太阳阴肺经:

1、太渊穴(三关捷jie绝穴)。

手少阳三焦经:

2、耳门穴(雨饭匙穴)。

足太阴脾经:

3、三阴交穴足厥阴肝经4、期门穴5、章门穴。

足少阴肾经:

6、涌泉穴7、商曲穴。

足阳明胃经:

8、乳中穴(乳头穴—男左女右)9、乳根穴10、人迎穴穴11、足三里穴12、赝窗穴。

足少阳胆经:

13、肩井穴(净瓶穴)14、风池穴。

足太阳膀胱经:

15、心俞穴16、晴明穴17、肺俞穴18、厥阴腧穴19、肾俞穴20、志治穴21、气海腧穴。

任脉(在前):

22、膻中穴23、神阙穴24、气海穴25、关元穴26、鸠尾穴27、巨阙穴28、中极穴29、曲古穴。

督脉:

(在后)30、百会穴(天门穴)31、神庭穴32、人中穴33、哑门穴(脑后穴)34、尾闾lv35、命门穴(小腰穴)36太阳穴(二仙传道穴—奇穴)

(三)、三十六要穴部位

一、手太阳阴肺经要穴:

1、太渊穴

部位:

在碗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处。

经属:

手太阴肺经。

二、手少阳三焦经要穴: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颚骨突后缘,张口呈现凹陷处。

手少阳三焦经。

三、足太阴脾经要穴:

3、三阴交穴(上弯穴)。

位于小腿内则,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则缘后方

足太阴脾经。

四、足厥阴肝经要穴:

4、期门穴。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足厥阴肝经。

5、章门穴。

位于液中线当第11浮肋游离端下缘,屈肘合液时正当肘尖尽处。

五、足少阴肾经要穴:

6、涌泉穴。

位于足底心当曲足卷趾时出现澳陷,当即在足掌心前1/3处,当曲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足少阴肾经。

7、商曲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当脐中上2寸。

六、足阳明胃经要穴:

8、乳根穴(左血穴、右气血)

在胸部,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乳房根部,距前正中线4寸,亦即乳头中央直下一间处。

足阳明胃经。

(左则内为心脏)

9、乳中穴(属死穴)

位于乳头中央。

10、赝窗

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1、人迎穴(井栏穴)

位于喉结旁,当胸锁骨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博动处,亦即喉结旁开0.5寸。

12、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才寸,距胫jing骨外侧1横指处。

七、足少阳胆经要穴:

13、肩井穴(胀疼很敏感)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肩部最高处。

足少阳胆经。

14、风池穴

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胸缩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15、晴明穴

部位:

位于面部,在眼内眦zi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足太阳膀胱经。

16、肺俞穴

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ji突下旁开1.5寸处。

17、厥阴腧穴

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8、心俞穴

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19、肾俞穴

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0、志室穴

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命门穴旁开3寸。

足太阳膀胱经。

21、气海腧穴

位于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八、任脉要穴(在前):

22膻中穴

位于胸部,体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任脉。

23、鸠尾穴

位于上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上7寸,剑突下0.5寸。

任脉

24、巨阙穴

位于上腹部,体前正中线,当脐中上6寸处。

25、神阙穴(丹田穴、六宫穴)

位于脐窝正中,在腹中。

26、气海穴

位于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

27、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

29、曲骨穴

位于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5寸处,当耻骨联合上方中点凹陷处。

九、督脉要穴(在后):

30、百会穴(脑门穴—死穴)

位于头顶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亦即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督脉

31、神庭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2、人中穴(又名水沟穴)

位于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处,亦即从沟下沿往上量2/3处。

33、哑门穴(脑后穴—死穴)

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与第2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亦即后发际正中上0.5寸处。

34、命门穴(小腰穴—死穴)

位于腰部。

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35、尾闾lv穴(铜壶滴漏穴—死穴)

位于尾骨端下,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十、经外奇穴

36、太阳穴(二仙传道穴—死穴)

位于颞nie部,在眉mei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

属十二经及任督脉之外的奇穴。

(四)、新老穴位对照

一、天门穴(百会穴)

二、二仙传道穴(太阳穴)

三、对口穴(天突穴—喉结)

四、正心穴(心窝处)

五、左边穴(左乳根穴—左血穴)

右边穴(右乳根穴—右气穴)

六、乳中穴(乳头正中)

七、左期门

八、右期门

九、膀胱穴。

十、铜壶滴漏穴(阴根部)

十、雨饭匙穴(耳穴)

十一、蛤蟆落井(锁骨窝穴)

十二、脑后穴(哑门穴)

十三、八卦穴(卦膀穴)

十四、右肋穴

十五、净瓶穴(肩井穴)

十六、净瓶下穴

十七、小腰穴(命门穴)

十八、左曲车穴(左曲池)

十九、右曲车穴(右曲池)

二十、背心穴。

二十一、背脊穴。

二十二、丹田穴(六宫穴、神阙穴)

二十三、腋下双燕洞穴(左右液窝凹陷处)

二十四、左井栏穴(人迎穴)

二十五、右井栏穴(人迎穴)

二十六、上弯穴(委中穴)

二十七、下弯穴(三阴交穴)

二十八、脚眼穴

二十九、鸡眼穴(大敦穴)

三十、

三十一、脚底穴(涌泉穴)

三十二、

三十三、关门(内关穴)。

三十四、虎口(合谷穴)。

三十五、命关(内劳宫—三关捷绝,首为疯关、次为气关、末为命关)

三十六、

(五)、三十六穴位考问

江考卿在《江氏伤科穴》中提出:

“凡人周身,一百零八穴,小穴七十二处,大穴三十六,打中小穴,重也无妨,打中大穴虽轻也死”。

三十六穴位除个别穴位之外,主要是在人体的颅脑及重要脏器所在处,如受重伤则可危及生命,故称之为三十六要穴,应予重视。

三十六大穴分属头面部四个穴名七个穴位,胸腹部十四个穴名,二十个穴位;

背部六个穴名九个穴位。

除两涌泉穴在足底心外,其余均在头、面、驱干部,兹参照针灸学俞穴结合现代解剖pou学知识分述如下:

①、头面部重要穴位

一、眉mei心穴:

在两眉中间,针灸穴称为印堂穴,属经外奇穴。

位于额骨与鼻骨交界处,其深面为筛骨,它是一含气骨,故质地脆弱,重损者易造成骨折,发生眼眶,鼻腔出血。

二、太阳穴(二仙传道):

(左、右)位于头额二侧颈部。

针灸学与其同名。

属经外奇穴。

其深面为脑膜中动脉行走处,并且又是额骨,骨,顶骨,蝶骨四骨交界处,故受重打击,很容易发生骨折,造成脑膜中动脉破裂,而大量出血。

三、头额前属心经:

位于额骨前方正中。

相当于针灸学中上星穴下方。

此处为额骨水平位的眶部,此部较薄,外伤后也易发生骨折,影响脑组织。

四、脑后属枕骨穴、厥阴穴,藏血穴:

分别位枕骨粗隆上方,其右侧为藏血穴,左侧为厥jue阴穴。

相当于针灸学中强间穴及其二侧。

此内面是脑膜静脉窦dou沟所在。

若外伤骨折后,可发生大量出血,压迫脑组织。

此外,在头部的顶部尚有百会穴(五大要穴,属死穴),其左右各一寸处有四神聪,两耳下半分处为听会穴,当这些部位发生骨折时均可影响脑组织,发生严重后果。

故亦应重视。

②、胸腹部重要穴位:

一、华盖穴(正心穴):

心口上,属心经,针灸学的华盖穴是为于胸骨正中线伤,属任脉,平第一肋间。

膻shan中穴的总称。

其深部为主动脉,肺动脉和心底部。

故此部受到重伤者,可影响重要血管和心脏功能及血液运行。

轻者胸闷不适。

重者可一厥不振而死亡。

二、黑虎偷心穴(鸠尾穴):

位于心口中,属心经。

他相当于针灸学中的鸠jiu尾穴处。

其深部为横膈ge,食管,心尖部和肝左叶上部。

因此重打者可造成肝脏破裂。

肝藏血,其质柔软,一旦破裂,可引起大量出穴,发生上腹疼痛,面色苍白,脉细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三、巨阙que穴:

心下一寸五分,与针灸学上同名。

此深部为下腔静脉,肝左叶下方,胃体等重要脏器。

此部受重打者,可发生心窝部疼痛,吐血不食,冷汗不干,夜间烦躁等重症。

其预后常较严重。

四、膺ying窗穴(左、右):

左乳上一寸六分,属肝经。

右乳上一寸六分,属肺经。

《江氏伤科方书》列有左乳上一寸三分的上气血,右乳上一寸三分的上血海穴,针灸学中与之同名,其位于锁骨中线第3—4肋间。

深部为二肺门处,内有支气管、血管、淋巴、神经等组织。

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

打重者,肺部受损,可出现胸闷,气虚、咳血等症状。

五、乳根穴(左血穴、右气穴):

位于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属肺经。

《江氏伤科方书》列出左乳下一寸四分为下气穴,右乳下一寸四分为血海穴。

针灸学上,左乳头直下第5—6肋间骨间有与之同名的穴位。

其深部为二肺中下部,左下方为脾脏,右下方为肝脏。

脾统血,肝藏血,此部受重伤者可有胸闷?

气急,呼吸不利,上腹疼痛,当发生肝、脾破裂时,可致大量出血休克而死亡。

六、幽门穴(左、右):

位于心下巨厥穴两旁各旁开五分,左属肝,右属肺,与针灸学中同名,其深部为二肺下部。

左右侧为净脉,肝右叶上部。

左侧为肺左叶部,重伤者可致肺、肝受损伤。

七、期门穴(左、右):

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属肝经,右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为肺经。

针灸学上与之同名。

深部右侧穴位下为肝脏,左侧穴位下为脾脏,肝脏质地柔软,脾脏脆弱。

重伤者,易发生肝、脾破裂,出血不止而死亡。

八、水分穴:

位于脐上方,属小肠、胃二经。

针灸学中脐上一寸,有同名穴。

《跌损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