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变量:
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探究成功的关键: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注意:
重点区分观察法与调查法,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一个正方形,放大100倍,放大的是边长,边长被放大100倍,面积放大10000倍
2.显微镜的目镜:
无螺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
有螺丝,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正物反目”
3.显微镜的反光镜:
分为两面,一面是凹面镜,一面是平面镜
显微镜调节光线的方法:
①调节光圈大小②调节反光镜
光线强:
小光圈,平面镜
光线弱:
大光圈,凹面镜
4.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即上下倒,左右也倒,如:
若将载玻片上写一个“b”,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应是“q”。
5.低倍镜的视野范围大(如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较亮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如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较暗
•例题:
要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哪组镜头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物镜4×
;
目镜5×
B.物镜40×
目镜15×
C.物镜4×
D.物镜40×
答案:
A
6.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中细胞数变少,视野由亮变暗。
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7.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暗。
要使视野变亮,该怎么操作?
答:
①调节遮光器,选用较大光圈。
②反光镜选用凹面镜。
8.视野中物像是倒像,所以玻片移动方向和物象移动方向相反。
如果向左移动玻片,视野里的物象向右移动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右上方移动。
将物象移至中央的方法:
物象的位置偏向什么方向,则将玻片移向什么方向。
这里遵循同向原则。
例题:
如果物象在视野左上方,要把它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左上方
9.显微镜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
分别旋转目镜或移动玻片,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或玻片)上;
若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0.下降镜筒时,要求眼睛必须看着物镜,为什么?
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11.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B)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D光圈的大小改变
11.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用途:
[5]目镜、[7]物镜:
放大物像
[4]镜筒:
连接目镜与物镜
[6]转换器:
调换物镜
[8]粗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9]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10]载物台:
放置玻片
[11]通光孔:
光线通过
[12]压片夹:
固定玻片
[13]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
[14]反光镜:
反射光线
[3]镜臂:
连接
[2]镜柱:
支持
[1]镜座:
支持、稳定作用
12.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1、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2、把显微镜轻轻放在试验台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试验台边缘约7厘米
3、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四转一看”):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一般选择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安放玻片:
将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移动玻片,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观察:
②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玻片约2mm左右。
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③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收镜与整理:
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若物镜、目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
1.罗伯特·
胡克:
细胞
2.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单细胞生物:
衣藻,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特点:
薄而透明
玻片标本类型:
①装片③涂片④切片
5.制作临时装片:
①洋葱表皮细胞(易取,大,易观察):
擦(用纱布)→滴(清水)→取→展→盖→染→吸
②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擦→滴(生理盐水)刮→(用消毒牙签)涂→盖→染→吸
注意事项:
(1)植物细胞滴的是清水,
动物细胞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吸水涨破
(2)取口腔上皮细胞时要用凉开水漱口,防止食物残渣影响实验观察
(3)如何盖盖玻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目的:
防止气泡产生。
(4)如何区分气泡和细胞?
气泡边缘黑粗,规则,没有细胞核等结构,挤压时可变形。
(5)染色方法:
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一侧,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5.观察:
A细胞壁:
保护、支持细胞,维持细胞形态
B细胞膜:
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C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各项性能
D细胞质:
不停流动,加快物质交换,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F液泡:
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E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①染色最深的是:
细胞核(浓度大)
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和液泡,叶绿体
区别:
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分辨动植物细胞的基本是:
细胞壁。
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或叶绿体,但是都有细胞壁
5.西瓜的汁液是细胞液,来自于液泡
6.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很难进入细胞内部,其主要原因是
_细胞膜。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控制物质进出。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分裂: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3.组织:
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
细胞群
4细胞分裂的过程:
1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是细胞质分裂。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
(保证亲代与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是细胞分裂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变化。
)
3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区别:
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形成的方式不同。
5.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1)细胞核一分为二;
(2)细胞质平分为两份;
(3)两个细胞核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1)细胞核一分为二;
(3)两个细胞核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
6.细胞分裂受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控制。
细胞的分裂可能失去控制,不断分裂而不分化,如癌细胞。
7.生物体如何由小长大?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8.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动物的几种组织:
①上皮组织(皮肤管道外表、呼吸道上皮、消化道上皮等,保护作用)
②神经组织(构成脊髓、大脑等,接受刺激后产生并传到兴奋)
③肌肉组织(骨骼肌、平滑肌、心肌,提供动力)
④结缔组织(血液、软骨、肌腱等,人体中分布最广)
植物的几种组织:
①营养组织(西红柿果肉)
②保护组织(果皮)
③输导组织(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④机械组织(支持)
.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C)
A.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D.细胞分裂
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如: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花生米粒是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玉米粒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3.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绿色开花植物
4.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动物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系统:
由多个器官按一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八大系统:
呼吸、运动、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免疫
7.下列食品分别是植物的哪种器官?
土豆:
茎藕:
茎(荷叶杆属于叶)
补充:
常见植物食用部分:
根:
甘薯、木薯、胡萝卜、萝卜等;
茎:
荸荠、洋葱、大蒜、马铃薯、姜、甘蔗等;
叶:
韭菜、菠菜、空心菜、生菜、白菜等;
常见可以食用的花:
菊花、玫瑰、茉莉、桂花、荷花、樱花、兰花、金针花、油菜花、康乃馨、花椰菜、洛神花,栀子花等;
果:
苹果、梨、桃、西瓜、南瓜、核桃等;
种子:
大豆、水稻、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绿豆、芝麻等。
例题.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A.皮肤B.神经纤维C.肌腱D.唾液腺
C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部分生活在水中如水绵,石花菜,海带,小球藻。
2.苔藓植物:
有茎叶分化,出现假根;
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中如地钱,墙藓。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出现输导组织;
阴暗潮湿环境中。
如桫椤,满江红。
(三类共同点:
孢子繁殖,都不产生种子,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是真正的陆生植物,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3.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根茎叶种子,有发达的疏导组织。
多为高大的乔木,如银杏,油松,苏铁等。
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
4.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被子植物生活陆地上,分布广泛。
大部分蔬菜,粮食,花卉如桃树,辣椒,白菜,大豆,水稻,苹果,茶,牡丹,小麦等都是被子植物。
注意事项;
A“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泛绿的原因是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可以监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植物是苔藓植物。
(原因是苔藓易受侵害而死亡)
C地层中的煤的形成是古代蕨类植物。
(有的蕨类植物还有观赏、药用等价值)
D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植物是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
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散水分关系(复习书本48页)
假设:
叶片面积越大植物,植物散失水分越多
(1)脱脂棉或食用油的作用是:
隔绝空气,防止水分蒸发
(2)实验变量:
叶片的数目多或少(叶片面积多或少)
(3)锥形瓶中的水量相同
3.叶片的结构:
表皮、叶肉、叶脉
5.叶肉细胞呈圆柱状或不规则,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排列较为疏松细胞壁薄;
而表皮细胞呈扁平状,一般不含叶绿体,排列紧密,细胞壁厚,边缘不规则,细胞间嵌合紧密。
栅栏组织(整齐,靠近上表皮,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疏松,靠下表皮)
6.叶脉:
输导、支持
7.保卫细胞:
半月形,含叶绿体,控制气孔开闭
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8.气孔:
大部分分布在下表皮,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主要是: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9.叶片上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
(其它细胞不含叶绿体)
叶肉中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10.蒸腾作用过程:
水→根→茎→叶→表皮的气孔→散失到空中
11.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湿度
12.蒸腾作用意义;
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
还能使植物体有效散热
12.夏季植物移栽时,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植物成活?
阴天或早晚移栽,去掉部分枝叶,遮阴,浇水,降低蒸腾作用
13、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14.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树下面的树荫,没有阳光照射,气温较低;
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使周围大气的湿度降低环境温度和光合作用增加了氧。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照:
5.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4.光合作用的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氧气
物质的转化:
简单的无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的转化: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要求: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验证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方法步骤:
1、将生长旺盛地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暗处理)
2、选取一叶片,用黑纸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
2~3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遮光对照)
3、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脱色)
4、取出黄白色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漂白)
5、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观察)
(1)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目的:
形成对照
(2)暗处理目的:
将原有淀粉消耗或运走
(3)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目的:
便于观察
(4)脱色后叶片变成:
黄白色
(5)该实验变量是:
光照
(6)滴加碘液后:
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未变蓝
(7)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
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而酒精又易燃烧,因此将叶片进行隔水加热,确保实验安全。
以上实验证明: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仔细阅读该实验,注意事项:
(1)排水法收集氧气,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检验氧气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
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的应用: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原因:
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书上的实验:
萌发的种子温度升高证明:
种子呼吸作用时释放热量
萌发的种子使蜡烛熄灭证明: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萌发种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概念:
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2.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
4.意义:
呼吸作用能量一部分变成热能散失到体外,另一部分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件
影响
生产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水分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
一定浓度内随氧浓度增加而加强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
呼吸作用的应用:
田间松土;
农田被水淹排涝促进呼吸
低温保鲜水果,晾晒粮食;
抑制呼吸作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有机物
储存
相互对立且依存
呼吸作用
有机物和氧气
有无光照都可以
释放
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
补:
对照实验:
有光,无光;
绿色植物:
维持碳氧平衡的时光和作用
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1、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起着能量转化的作用。
2、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直接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1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3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三、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
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另一方面减缓陆地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对维持水分平衡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一、环节动物:
指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常见的有蚯蚓、沙蚕。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根据环带
2、蚯蚓是如何运动的?
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
3、蚯蚓是如何呼吸的?
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4、蚯蚓体壁分泌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帮助呼吸
二、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常见的动物有蝗虫
2、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
头胸腹
3、蝗虫为什么要蜕皮?
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4外骨骼的作用?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5蝗虫气门的作用?
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三、鱼类
1、鱼的体型和体色,在鱼的水生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身体呈梭形,身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鱼各种鱼鳍的作用?
背鳍:
保持竖直方向平衡;
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方向;
胸鳍和腹鳍:
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鱼在游泳时各种鳍相互协作。
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4、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许多脊椎骨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5、侧线的作用?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6、鱼类的主要特征?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性,体表大多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
是变温动物。
四、鸟类
1、家鸽的体型?
流线型
2、家鸽的骨骼有什么特点?
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内部大多是中空的,这样的骨骼既轻便又牢固,有利于飞行。
3、家鸽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4、什么是双重呼吸?
5、家鸽的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
家鸽的口中没有牙齿,食物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然后进入肌胃经研磨初步消化,最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没消化的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直肠很短经泄殖腔排出体外,有助于减轻家鸽自身的重量。
6、鸟类的主要特征?
鸟类有角质的喙,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
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
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五、哺乳类
1、家兔的门齿臼齿个有什么特点?
这与它的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与其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对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牙齿分化,食性复杂:
大脑发达;
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体内有膈;
用肺呼吸;
体温恒定。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基础
1、常见的而动物的运动方式?
奔跑、飞翔、蠕动、爬行、游泳、跳跃等。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
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
3、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形式?
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活动的连接(关节),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4、关节的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有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其表面上又覆有关节软骨。
5、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二、运动的实现
1、屈肘时上臂肌肉是怎样变化的?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这样,上臂前面的肌肉缩短,后面的肌肉伸长,才能协调完成屈肘动作。
2、运动是如何实现的?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有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